哲學江湖往事(六):開宗立派
我並沒有什麼方法,只是對於一件事情很長時間很熱心地去考慮罷了。——牛頓
前言
上回書說到了萊布尼茲。他是上帝創造出來對抗怪物洛克的,卻不想失去控制成了可能改變歷史進程的新怪物。所以上帝不得已放出了牛頓。萬萬沒想到啊,牛頓還沒有降生,上帝就發現自己編寫的程序出了幾個BUG,還都集中到了牛頓的身上。不採取點緊急措施這世界會為之瘋狂的。
先看看幾個共同點,無論是培根,還是笛卡爾,還是斯賓諾莎,又或是洛克,萊布尼茲,出身大多非富即貴。不是貴族,就是政府大員,要麼世代經商,富甲一方的。畢竟,沒有錢,是沒有什麼資源的。這裡的資源是廣義的。包括知識,地位,財富,人脈,關係。這些不敢說都具備,但至少要有一樣。
培根的背後有他的父親,曾擔任過女王伊麗莎白的掌璽大臣,他是顯貴;笛卡爾是出身在地位相對較低的貴族家庭中,但江左梅郎,不用早自習,有讀不完的書,冬天還有火爐子在身旁;斯賓諾莎夠慘吧?一出生就舉家宗教避難從葡萄牙跑到荷蘭,可沒有小富甲一方的底子,估計就是亡命的路人甲了;洛克的父親是律師,曾經在軍隊是一名高官,這就不說什麼了;萊布尼茲呢,祖父三代為政府供職,父親是大學教授……
對比他們的成就,他們的家境顯然給他們推波助瀾了不少。而我們的牛頓呢?從一開始就被上帝封印在魔匣里。即便是沙盤推演,算到因為萊布尼茲會改變上帝的計劃,提前開啟休謨和康德的劇本,上帝也左右猶豫是否讓牛頓來挽救他的失誤。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牛頓比萊布尼茲早生幾年,當時的上帝是在猶豫是否要讓牛頓來終結萊布尼茲的,而牛頓不這麼認為。因為在牛頓看來:
天若不能盡人意,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逆天改命
1642年的荷爾澤普莊園,牛頓降生。他並非出身顯貴,而是普通農民的孩子。他沒有培根般的父親,他的父親在他出生前三個月就染上肺病去世了;他沒有笛卡爾的家世,從小豐衣足,牛頓自小和母親相依為命,他媽漢娜一人干著兩人活也只是勉強維持生計;自然,他也沒有斯賓諾莎家裡的財富,他媽過不下去不得不改嫁給鄰村老牧師史密斯,而史密斯要求不許帶牛頓跟著,而相應的回報是給牛頓一塊地讓他自己種——這樣看來,生活過得比原先還稍微好了,只是牛頓自小就只能靠自己了。
剛過完三歲生日的牛頓當然不知道改嫁的意思,更不知道媽媽為什麼離開了他。但周圍的環境對他卻沒有一絲的善意。他從小聽聞最多的話就是——
「你是個壞孩子,所以你媽不要你了。」
所以,自小牛頓在心中就有一個心結,他給自己裹上一層外衣,他甚至沒有意識到,沒有人能走進他的心房,沒有人能得到他完全的信任,而在他看來,沒有人是真正對他好。
而牛頓後來念書上學卻也和培根,笛卡爾他們自小受到的教育天差地,而教課的老師也明顯不是一檔。牛頓自小就喜歡上了逃學。
可能牛頓沒有意識到他將來的成就,但是上帝知道,不然也不會從最開始就給牛頓選擇個地獄模式讓他練級了。然而牛頓如果連這點難關都過不了,他也不至於被上帝關在魔匣里關了那麼久了。甭管別人是容易模式還是新手模式,地圖全開還是上帝視角,牛頓就是牛頓,地獄模式又何妨?
他開始了他的BUG之旅,如果說上帝給每一個他造的人都編寫了程序,那麼牛頓自開始就是個BUG。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毅力,耐力,專註度,思考能力,記憶力等等數值都是滿值,被封印起來而已,可隨著他三歲後母親改嫁,歐洲大陸上萊布尼茲的降生,上帝就把封印揭掉了,於是整個小學時期,雖然一路逃學逃到大,卻各門功課全校第一。
1654年,牛頓上中學,寄宿在藥劑師克拉克先生的家裡。他已經完全不滿足於課堂上老師教的東西了。他融入自然,觀察自然,發現自然。
舉個例子,他曾在九歲的時候發現光影變化的規律,從而發明了日晷【當然,早在牛頓出生很早很早以前,這東西就有了,但牛頓當時並不知道】,而在克拉克先生的家中,他已經能夠通過陽光照射到屋子內物體所投射的影子來判斷精準的時間了。
換句話說,一切陽光下的物體,都是牛頓眼中別樣的日晷。
當時還沒有鐘錶,人們靠沙漏來計時。而牛頓只要隨便掃一眼房間內物體的投影,便能準確報時。
中學期間也出了點幺蛾子。繼父史密斯去世之後,漢娜又回到了牛頓的身邊,但礙於生活所迫,她希望牛頓能幫她做些農活。可牛頓的心氣太高,打心眼裡就瞧不上這些活計,覺得這是浪費時間。最後牛頓的舅舅說服了漢娜,讓牛頓繼續上學。
牛頓在他舅舅和校長的幫助下,極力推薦給劍橋大學。而劍橋大學在看了牛頓的資料後也接納了他的申請。於是,牛頓新的篇章開始了。
二、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
牛頓是以減費生的身份進入劍橋的。就是除了上課外還要在學校從事服務工作維持生計。母親漢娜一心希望牛頓能回家幫他照看田地,也不願意把開支都用於支付牛頓昂貴的學費,所以牛頓不得已半工半讀。這讓牛頓在學校里勤儉節約到每一筆開支都會先記在本子上。很多東西臨買前如果覺得非必需品,則不買。也正是因為這種環境,讓牛頓更加對得到的東西加倍珍惜。每一個老師,每一本書都是他的財富。
而牛頓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用一個人的時間,做了十個人的事情。他之後的每一項成就放在其他人身上都夠吹一輩子了,而且註定青史留名。然而,他很不客氣的把這些都「據為己有」。
二十三歲的時候就發明了二項式定理,並用級數計算曲線的面積,一舉超越了當時世界一流數學家;
二十四歲,原先房東克拉克先生的女兒向牛頓示愛,牛頓以他更愛科學為由十動然拒,然後在一年裡創立了微積分(流數術)、發現了萬有引力並構建了光學理論基礎【當然,比起萊布尼茲這個婦女之友,牛頓對於女人的慾望還不如觀察他的日晷,所以咯,牛頓終身未娶,可能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老處男之一了】;
二十六歲的時候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遠鏡,而此原理現在依舊在用,延續三百多年;
二十七歲成為世界著名的盧卡斯教授講座的數學教授;
三十歲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四十五歲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該書基本上把地面上的一切物體以及太陽系內的天體運行全部囊括在他的體系當中,讓整個物理學徹底脫離了原先哲學的框架。他接過哲學裡科學派的大旗,直接把科學分離出來,開宗立派了!
說回哲學,比起牛頓的實驗,成就,最開始培根的實驗,後來洛克的實驗都算小打小鬧。牛頓看著對面的萊布尼茲,直接玩脫了。
不好意思各位,以後物理這個學派姓牛不姓哲。
各位,這是哲學江湖往事,不得不提牛頓。把哲學換成數學,物理,天文學,經濟學【最早提出金本位制度的人之一,1696年成為皇家鑄幣總監,提出造假幣者死,甚至收到死亡威脅】等,一樣逃不掉他牛頓。他是連教皇都尊敬的人,無論提出什麼,沒人敢動,政治生涯也平步青雲。這樣一看,彷彿一生所有的磨難都在童年。當真是逆天改命!
而前面說的笛卡爾也好,洛克也好,萊布尼茲也好,除了哲學,他們在其他領域都有建樹,我盡量一筆帶過。而牛頓,實在帶不動啊。這不是建樹那麼簡單了。
上帝中途不甘心啊,1665年,一場兇猛的淋巴腺鼠疫席捲英格蘭【對,就是傳說中的黑死病】。很顯然,上帝覺得這人不能讓你多活啊,萊布尼茲最多以後就多打兩個副本,你這直接要改代碼了啊。劍橋全面停課,牛頓不得已回到莊園。而他並沒有就此停歇,還未後來的成就打了深厚的基礎。
十八個月閉關莊園和他的研究寸步不離。這十八個月孕育出了前面說的——微積分,萬有引力,光學理論基礎。
在牛頓看來,他的成就都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這要從亞里士多德說起,那時候的物理是放在哲學的範疇里的。之後有了托勒密的地心說,再之後有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再後來有了第谷的觀星記錄,和他的學生開普勒的三大定律,然後伽利略提供瞭望遠鏡,而之後培根最早期的唯物思想,笛卡爾提出的「我思故我在」,動量守恆和直角坐標系……這些都對牛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牛頓因為童年的影響,性格上不易輕信旁人,但一旦信任則掏心掏肺。相信我,和牛頓同一個時代,你肯定不希望成為他的敵人。但那時候人們不知道啊,覺得打敗牛頓就可以揚名立萬了啊。牛頓本來就脾氣不好,這不就開始黑化了嗎?
就如同在知乎,牛頓是個頂級大V,他的每一個回答都會受到各種網友的挑戰,各種實名反對和評論給我們的大V牛頓造成了不少的困惑。他一開始每一條評論都認真看,給各位反對他,質疑他的人好好解釋。到最後發現這些人前赴後繼啊!拉黑拉到手抽筋啊。
於是牛頓決定把他的手稿都存起來,看準時機再發表。一個把時間放在撩妹上都覺得是浪費生命從而終身不碰女人的人,會為了一兩個找他茬的人撕逼?又不是誰都是胡克和萊布尼茲這樣的對手,根本不夠看。
然而可惜的是,1675年,一場大火,燒了他很多心血。這些心血都是早期屯著等待時機發表的東西,一下都沒了。這讓牛頓無比的抓狂,但也讓他更把一秒鐘變成兩秒鐘用。做起事來也更加的謹慎。
三、獨孤求敗
前面說了那麼多都沒有扯到哲學,這是為了更好的讓大家了解牛頓其人。在牛頓還沒有開宗立派把物理學從哲學裡分割出來的時候,他很顯然是和培根站一隊的,雖然笛卡爾對他的影響更大,但他就是徹頭徹尾培根那派的人。
之前說洛克的時候也提到,這場紛爭更像是英國和歐洲大陸的對抗。當英格蘭放出牛頓的時候,豈止是歐洲大陸,世界都抖三抖。這樣一看,你會非常清晰的認識到,他就是一個唯物主義的堅定者。他把時間、空間看作是同運動著的物質相脫離的東西,提出了所謂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的概念。
牛頓在1689到1690年期間,牛頓曾代表劍橋大學出任國會議員,期間認識了洛克。當時牛頓在政治領域影響有限,而洛克特別欣賞牛頓的才華。最重要的是,洛克是培根的繼承者,一脈相承,經驗主義,唯物主義……
這可不就巧了嗎不是?這可不就巧了嗎不是!
牛頓說:我也是傾向於經驗主義哲學的啊。培根和笛卡爾的書我都看過呢!
洛克:哦吼吼,棒棒噠,跟哥混,有肉吃!
牛頓:大哥在上,受小弟一拜。
洛克:哪裡哪裡,賢弟才華遠超於我,最近大哥和一人鬥法,甚是疲憊,不知賢弟可有高見。
牛頓:誰敢動大哥,老子……不對,小弟我弄死他!
洛克:此人名叫萊布尼茲,十項全能,法力頗為廣大,應付起來棘手的很,賢弟莫要衝動啊。
牛頓:呵呵,這個隨意,賢弟去去就來。
如果說萊布尼茲為了躲避教會而人前一套禮儀,人後專心學術,那麼牛頓在當時就是我管你是誰,牛某我橫著走。
各方面都意氣風發的人,往往會給自己製造困哪,比如牛頓,他是真真正正貫徹了那句,「與人斗,其樂無窮」。早期和胡克斗,現在和萊布尼茲斗。當然,除了這兩個對手,實在沒有人能入牛頓法眼,他又不閑。
說到和萊布尼茲鬥法,牛頓是利用自己的名望和聲望來搞臭萊布尼茲的。手段並不高明。微積分這玩意兒萊布尼茲明明早發表了三年,牛頓硬是說他抄襲。而最後英國皇家學會卻認為萊布尼茲是個騙子。不少人為萊布尼茲辯護,也有不少人為牛頓辯護,當然,後來發現貌似為牛頓辯護的都是匿名的,多數是牛頓自己寫的【語出斯蒂芬-霍金】。
但是在我前面寫萊布尼茲的那個章節就說過,萊布尼茲是個大度的人,對於牛頓高度的崇敬和讚賞。不管牛頓對他做了什麼,他都沒有絲毫減少對他的敬仰之心。而對牛頓的質疑也大多是建立在學術之上,沒有太多個人情感,和胡克不太一樣。萊布尼茲說過這樣一句話:
這世界從開始到牛頓生活的年代的全部數學,牛頓的工作超過了一半。
之前提到的胡克相比萊布尼茲就更慘了。他和牛頓是同事,抬頭不見低頭見。尤其是一開始胡克聲望地位更高。所以一開始牛頓處於下風。而等到牛頓聲望比胡克高的時候,對不起,嘿嘿嘿。
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本巨著中,他曾把他和胡克共同的發現特地註明胡克的功勞【即平方反比例定律】,畢竟胡克那時候比他地位高。之後吧,他就嗨皮的把所有涉及胡克的內容統統刪掉了。直接在他的體系里把胡克除名。而等到胡克去世後,他企圖燒毀他全部的手稿,好在被人攔下來了,這還不行,燒了他所有的畫像,以致到現在,胡克啥樣也不得而知,算是未解之謎。
再說回哲學,牛頓的一系列行為,讓宗教神學大大受挫,順著牛頓的思路,萬物的運動都有規律,沒上帝什麼事。但牛頓自己迷糊了。那最開始是怎麼動的呢?所以他推出了——上帝之手。這也是為什麼教會一直不動牛頓的原因。教皇指不定想,前面的理論都在攻擊我們,到頭來他說有上帝,好傢夥,原來是卧底啊!辛苦啦。
而牛頓開宗立派的分割出去物理,並用物理學解釋了人類意識在內的全部世界,這種觀點叫作——機械論。
機械論和前面說的經驗主義有不同之處。它根本不關心經驗結果,機械論認為世界上沒有東西高於客觀真理。一切精神也要符合物理定律。科學是人類進步的唯一道路。這個理論早在古希臘就有過,影響不大。牛頓的理論基礎也不能讓機械論徹底推翻前面的哲學理論,但牛頓時代以及後牛頓時代科學派的不斷壯大,越來越證明機械論的可取之處。
記不記得我在笛卡爾那一篇的時候提到了一個人——霍布斯。他是培根的繼承者之一,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機械論者。在牛頓時代,大家都崇拜牛頓,這讓機械論有一席之地,而和機械唯物主義打交道比跟一些虛無縹緲的定義打交道要輕鬆得多。畢竟實打實能看到的東西都更容易理解。但他並沒有讓機械論完善,更沒有讓他徹底發揚。
牛頓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對於科學的推動,讓機械論在他之後的兩百餘年都站穩了腳跟,而古希臘最多就是提一個概念,並沒有實際的證明。但機械論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如果承認了萬物都是按照一定規律運作的話,那麼人本身也是一個物品,這就很容易讓我們感到人生意義的虛無。容易滋生享樂主義。
而當萬事萬物都按照自然規律進展的話,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所有的結果都是命中注定呢?就如同在物理計算題里永遠做著運動的小滑塊一樣,一旦開始,結果就已定了下來,不存在出現多解。哲學上稱此為決定論。
好一個牛頓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整個牛頓時代連著牛頓嗝屁後兩百年的後牛頓時代,基本上都因為牛頓投放到哲學江湖裡的這個炸彈而惴惴不安。
害怕什麼呢?害怕哲學體系的崩塌。為什麼笛卡爾,斯賓諾莎都要證明上帝?為什麼牛頓最後也在煉金,也想證明上帝的存在?因為機械論和決定論太可怕了,這意味著人不可勝天,一切的一切都是上帝寫好的代碼!
而極端的機械論和決定論者甚至把人的自由意志也進行剝奪。人的自由意志其實早已註定,我們每一秒所思所想都是由當時的物質環境決定,我們無法改變。
物質決定意識不假,但意識的存在同樣反作用於物質啊,這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而那時候人們已經陷入一個怪圈,如果宇宙有大爆炸,那麼現在的每一秒發生的事情都在大爆炸伊始就已經寫好了。
就如同影視劇作中,各種穿越卻無力回天一樣,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作品裡的人物永遠不能跳齣劇本改寫自己的命運,代碼里的人物永遠不能跳出來修改自己的代碼。
一切都是宿命。一切都是因果循環。一切都有上帝掌控,你我都是牽線木偶。
如此一來,人生有什麼意義呢?都是一片虛無,不如盡情享樂,反正結果已定,急不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這是牛頓給整個哲學江湖的封印。洛克是萬萬沒想到牛頓一出手,直接決定了哲學江湖未來一兩百年的走向。
科學是嚴謹的,想要打破這一牢籠,必須要找到其中推論的破綻。
那麼機械論後來怎麼樣了呢?又是誰打破了牛頓的封印呢?
敬請關注下篇——哲學江湖往事(七):魔王降臨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推薦閱讀:
※古惑仔不讀書,一輩子都是古惑仔!
※哲學非得「難懂」嗎?
※生產力真的能決定生產關係嗎,馬克思的這個論斷現在是否還適用,誰能舉出一些反例?
※鄧曉芒:殘雪與卡夫卡
※小雞為什麼要過馬路?
TAG:艾萨克·牛顿IssacNewton | 哲学 | 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