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性自尊、獨立性自尊、無條件自尊有什麼不同,如果想擁有獨立性自尊需要做些什麼?
依賴性自尊總感覺不是自尊,或者是很被動的自尊,想努力往獨立性自尊靠。
自尊與幸福感的聯繫很大,具有獨立性自尊(Independent Self-esteem, 簡稱ISE)的人往往幸福感水平很高,更少的具有」完美主義「傾向,情緒也更平穩。而具有依賴性自尊(Dependent Self-esteem, 簡稱DES)的人則更容易感到情緒波動和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
簡單來說,依賴性自尊的人總是希望證明自己高人一等,需要用別人的讚揚來肯定自己,這是最低級的自尊形式。而有獨立性自尊的則沒有太強的這種「需要他人肯定」的要求,當然被人肯定是一件非常讓人愉悅的事情,獨立自尊強的人只是遵循他人的要求不強烈,他們的努力不是一味為了獲得讚揚,他們專註於自己的進步,因此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更容易從中恢復,對於他人的敵對情緒也更少,情緒水平也相對較為穩定。
我相信很多生長在中國教育背景下的人都是依賴性自尊的人,這和父母一代不停地「你看看XX」的灌輸概念是分不開的,和很多媽媽不停地叨叨爸爸「你看看XX又買了房買了車」也是分不開的,我自己曾經也一樣,非常容易焦慮。
一個人很難擁有完美的成長環境,有完美的父母、老師來幫你獲得一個非常好的性格,這導致了每個人性格里都會有一些問題。但所幸人的性格是可以一點點改變的,建立一些好的習慣,更了解自己性格里的缺陷,逐漸做出改變,都是提高幸福感和建立平穩情緒的好方法。
哈佛的Positive Psychology里介紹了很多幫助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包括每周3-4次的體育鍛煉,可以幫助身體分泌多巴胺,身體上的改變也會帶來情緒上的改變。寫日記,擁有一段健康的戀愛關係,冥想,多點時間與自己相處,認識自己,與人溝通,擁抱,幽默等等。行為不會一夜之間改變態度,但行為可以改變態度。獨立性自尊的建立也是如此。
最後分享哈佛幸福課里講自尊的一節里最後的結束語:
"你的自我隱藏了起來,它藏在了焦慮、恐懼之下,雖然它隱藏了起來,但它依舊在那兒。我知道,因為我曾感覺到它。而我們的內心有微光,如果我們發現它,培養它,它會壯大。「這種自尊理論不一定站得住腳。沙哈爾介紹他這些自尊理論的文章,按照谷歌學術上顯示,只有2引用。而這篇文章引用了1107引用的文章the costly pursuit of self-esteem,那篇文章說明了對自尊的追求會有相當大的害處,包括損害自主性,學習和能力,自律,關係,乃至身體和心理健康。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把自尊當作最終的目標,那麼這個人可能會為了防止自尊降低而拒絕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損害學習),可能會和別人進行比較,從而使別人的優秀成為自尊的阻礙,別人成為敵人而非朋友,乃至出現不斷向下比較, 杜絕和優秀的人交往,埋怨責備他人等(損害關係)。而且硬要把自尊這麼分開是很牽強的。首先所謂無條件自尊,基本沒有人能達到,沙哈爾也沒有介紹任何有關的這種人可以通過追求自尊而達到的證據。其次,自尊真的能離開社會比較和別人的評價,完全取決於自己的評估嗎?比如你說了一段話,別人都沒有認真聽,還在轉移話題,如果自我評估這段話還挺有趣的,那麼只能算是自我欺騙罷了。把自尊,或自評,而非做利人利己當作最終的目標,恐怕只會帶來惡果。
當全世界的人都只能也只會去看到你醜陋不堪的一面,你的生命註定徹頭徹尾是個小丑。你會不會在自己美麗一面的土壤上,為了自己一個觀眾,用生命最美麗的部分,開出一朵自己的花。
如果你願意,並滿懷堅定的話有點奇怪,既然你提出了依賴性自尊、獨立性自尊、無條件自尊的問題,為什麼沒有搜索到偉大的網易公開課,《哈佛幸福課:第22講:自尊與自我實現》
講師:TalBen Shahar
集數:23
授課語言:英文(當然有字幕……)
類型:哲學 心理 國際名校公開課
課程簡介: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他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塔爾博士在哈佛學生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受到學生們的愛戴與敬仰,被譽為"最受歡迎講師"和"人生導師"。
俺的BLOG有文字版 +視頻,俺也得抽個時間慢慢學習,受用的人數不勝數!
哈佛幸福課:第22講:自尊與自我實現_寒門庶族_新浪博客
接受自己,才能展現自己。
好問題
尋找自己的優點,從中尋找樂趣,慢慢就會有自信,自信可以使自尊變得強大
推薦閱讀:
※對於一個人來說,自尊是不是最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過度看重尊嚴是否合適?
※如何幫助工作夥伴避免為自尊心而辯論?
※體制內工作,如何讓自己變精明,學會心安理得的為了利益拋下所謂的自尊和正直去做自己看不上的事情?
※為什麼我特別容易受他人看法的影響?
※低自尊的人,與人打交道時感覺不自在,而獨處時他們的狀態為何又很好?
TAG:自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