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熱力學溫標不依賴於測溫物質,它的零點是怎樣確定的?


我都忘記這個答案了~~~謝謝@金晨羽 把它挖出來,今天把坑填了~~~下面是2012.6月的回答。更新部分在最後。

回答這個問題先看看國際上的7個基本單位:質量,時間,長度,電流強度,物質的量,發光強度和溫度

前面的6個都比較方便:

比如長度,人們做了一根棒子叫做米原器,規定它的長度就是1m。後來完善了定義才改成光在真空中1秒鐘傳播距離的1/299792458。這樣所有其他的長度都和它來比,就得到他們都有多長了。

再比如質量,也有個叫做千克原器的東西。時間是和地球自轉掛鉤的。電流強度和通過導體的電量掛鉤。物質的量和原子數量掛鉤。光照強度和光通量掛鉤。

所有這些有一個共同點,是這些量是很容易分割,比較的。通俗點就是有一個標準放在那,大家都去那這個標準去比較就可以了。

溫度就坑爹了,現在都知道溫度本質是分子的熱運動,那麼這個熱運動怎麼比較呀!直接讓人去感受是完全靠不住的,根本無法定量。確定溫標是很麻煩的事,因為根本就沒有一個直接的標準,比較就無從談起。

開始,人們發現熱脹冷縮原理,攝氏溫度就規定了標況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不是水的三相點)是0°C,沸水是100°C,然後還規定了熱脹冷縮滿足線性關係。那麼把這部分膨脹的體積分成100份,每份就是1°C。問題來了,人們大量使用的溫度計有水銀的也有酒精的。膨脹特性不一樣呀~

那就要找其他辦法了,用氣體的膨脹來標溫度。但是氣體的膨脹也不是嚴格線性的,只有理想氣體才會嚴格的線性關係。理想氣體不存在,但是我們知道壓強越接近0,氣體性質就越接近理想氣體。然後在氣壓極低時測量不同氣體的體積,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溫度了。大概是這樣:

意思是不同的氣體和壓強,最後把氣體的體積外推至V=0,得到同一個溫度-273.15°C,這就是絕對零度了。絕對零度其實是一個外推的結論,數值則是和人們的規定有關。後來發現這一結論有更深的意義。

熱力學發展了,有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利用卡諾熱機定義了熱力學溫標。(這部分有時間在加上,見下面)

現在的定義:絕對零度是0K;水的三相點溫度是273.16K。

所以,由於溫度的這個坑爹特性,熱力學溫標依靠的其實是理想模型和理論推導,任何實際物質都不可能嚴格的服從上述的定律。

2013.12.30的更新:

前面說了用理想氣體的定義,但是這仍然依賴理想氣體這個」物質「的特殊性質。要知道一些廣泛使用的狀態函數(性質,比如壓強,體積,焓)不依賴任何物質的特殊性質。後來熱力學第二定律出現,人們定義了絕對溫標(熱力學溫標)。

利用卡諾熱機(卡諾循環與卡諾熱機)的性質:工作在T1和T2兩個熱源(T1&那麼-Q1/Q2=1-η也是T1和T2的函數,計做-Q1/Q2=f(T1,T2),這樣函數f最後長成什麼樣只與我們選擇的溫標有關,與體積性質無關了。下面看看f需要符合什麼條件:

設計三個卡諾熱機,工作溫度分別是(T1,T2),(T2,T3)和(T1,T3),並且滿足Q3A=Q3B, Q1B=Q1C。(T1&

就有了:

-Q1/Q2A=f(T3,T2)

-Q2C/Q2=f(T2,T1)

-Q1/Q2=f(T3,T1)

Q2A=-Q2C

可以得到:

-Q1/Q2=f(T3,T2)f(T2,T1)=f(T3,T1)

那麼:f(T3,T2)=f(T3,T1)/f(T2,T1)

這樣f可以寫成下面的形式:

f(T3,T2)=g(T3)/g(T2)

前面的假設具有一般性,所以:-Qc/Qh=g(Tc)/g(Th)

這樣選擇一個合適的函數g滿足上面的關係式就能定義一個溫標。為了和歷史兼容,人們就選擇了g(T)=T這樣一個形式。並且選擇水的三相點273.16K為參考溫度,這樣任意溫度的確定就由T/273.16=-Qt/Q水 來確定。其中-Qt/Q水 是卡諾循環的熱交換比,與循環物質無關,這樣就確保了熱力學溫標與任何物質的性質無關了。

ps:前面例子裡面時間和電流是很早的定義方法,比如時間起源於太陽的東升西落。下面把現在的定義抄下來,以免混淆。來源於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

米(長度單位):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s時間間隔內所經過路徑的長度。

千克(質量單位):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

秒(時間單位):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 192 631
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

安培(電流單位):在真空中,截面積可忽略的兩根相距1
m的無限長平行圓直導線內通以等量恆定電流時,若導線間相互作用力在每米長度上為2×10-7 N,則每根導線中的電流為1
A。

開爾文(熱力學溫度):水三相點熱力學溫度的1/273.16。

摩爾(物質量):是一系統的物質的量,該系統中所包含的基本單元(原子、分子、離子、電子及其他粒子,或這些粒子的特定組合)數與0.012
kg碳-12的原子數目相等。

坎德拉(光強度單位):是一光源在給定方向上的發光強度,該光源發出頻率為540×1012
Hz的單色輻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輻射強度為(1/683)W/sr。


我來補充一下@HippoMatrix的回答。讓題主更好的理解負溫度系統。

溫度定義為frac{1}{T} =frac{partial S}{partial U}

在統計熱力學中熵定義為S=kln(Omega )

其中k為玻爾茲曼常數kapprox 1.38	imes 10^{-23} J/KOmega 為微觀量子態的數目。

考慮一個有10個粒子的二能級系統。

當系統中所有粒子都處於低能級時,系統中微觀量子態數目為1,且能量處於最低。

當系統中所有粒子處於高能級時,系統中微觀量子態的數目也為1,但是能量處於最高。

當系統中有一半的粒子處於高能級,一半在低能級時,微觀量子態多數目為{10 choose 5} =252,是系統量子態最多的能量狀態,即此時系統熵最大。

從下圖可以看出隨著系統能量上升,系統的熵先增大後減小。

根據溫度定義frac{1}{T} =frac{partial S}{partial U} ,可以看出在上圖左邊溫度大於零,右邊溫度小於零。


在說明零點問題之前,先明確一個事實,就是負溫度普遍存在於很多我們不太常見的系統之中,比如磁場。@枕水提到的量子氣體我覺得有待考證,目前我登陸學校VPN也無法下載到相關論文,估計還沒發表,只是一個簡單的報告而已。如果氣象量子的低溫問題可以證實並且重複驗證,那將是很大突破。

為了回答「為啥不依賴於測定溫度」,我們現需要約定一個定義,即溫度是當兩個物體熱平衡時的相同能量數。那麼測溫的實際意義就是,待測物體和標準物體放到一起,過一會兒熱傳遞就平衡了,溫度也就穩定了。

那麼往細了說,熱平衡時候總能量是如何被分配的呢?

我們需要引入熵(entropy)這個概念,熱平衡時,能量將被分配,這種分配要趨向於最大化各個組分分配方式的穩定性上,也即熵的最大化

如下公式中S為熵,U為能量,說明了熱平衡時的等溫效應。

如果我們暫時將我們理解的溫度定義為如下的偏導數形式:

這種形式看似非常合理。但存在問題的是, 這個值似乎要倒過來才對,好像越熱的東西這個值越小,所以人們又給了它新的定義:

那麼我們又是如何把這種定義的溫度用來測量平均能量呢?在很多系統中,我們發現,如果加入越多的能量,那麼物質的組分對能量的分配方式就越多,那麼熵就越高。事實上,絕大多數已知系統中,能量-熵的圖像如下:

首先我們看到曲線總為正數,所以溫度總為正數。而且坡度隨著能量越來越小這也就說明了溫度隨之上升。那麼我們就可以說溫度的測定和能量是正相關的。

但是這種關係不是所有系統都一成不變的。在引力約束系統中,它的坡度是隨能量上升而上升的,也就是溫度與能量成反比。現在我們看看溫度為負時候的曲線:

這裡,能量數值小的時候坡度為正,高了反而坡度變成負,而在中間的不為,斜率為零。這種定義顯然很符合常識,但是我們將曲線翻過來定義溫度。這意味著,如果我們一個勁的加能量,溫度就會一直上升到無窮大,然後跳到負無窮,最後上升至接近零度。這就是我們人為定義的溫度!看似很奇怪吧。溫度計的樣子:

但是實際上我們不可能達到負值,甚至@枕水提到的那帖子,我估計也是跟磁場瞬變效應一樣,瞬間逆轉參照系,然後讓溫度看似為負,而不是真的找到了低於絕對零度的實體,然後拿這個東西冷凍其他的物體,讓別人也為負。。。


溫度可以認為是衡量粒子熱運動劇烈程度的尺度。

0K相當於是利用物理學公式 推導出的理論上 微觀粒子不運動,形成最低能量狀態時的「溫度」

記得老師曾經提過,為了接近絕對零度,最後快到極限的那一段 已經不是依靠傳導對流輻射之類的來降低了,而是把一個通過磁性微觀上排列整齊的物質送到低溫環境內,讓環境里僅存的能量擾動它的排列,拿出來再依靠磁性排列整齊,反覆多次,把裡面的能量」抓「出來


溫度是分子熱運動的宏觀表現,熱力學零度就是分子完全靜止時的溫度,因此不依賴與標定溫度。

同時要注意,熱力學零度永遠不能達到。


熱力學溫標的單位是開爾文(K),絕對零度就是開爾文溫度標定義的零點。絕對零度(absolute zero)是熱力學的最低溫度,但此為僅存於理論的下限值。0K等於攝氏溫標零下273.15度。

物質的溫度取決於其內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動能。根據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布,粒子動能越高,物質溫度就越高。理論上,若粒子動能低到量子力學的最低點時,物質即達到絕對零度,不能再低。然而,絕對零度永遠無法達到,只可無限逼近。因為任何空間必然存有能量和熱量,也不斷進行相互轉換而不消失。所以絕對零度是不存在的,除非該空間自始即無任何能量熱量。

因為絕對零度是無關於測溫物質的,而他又是熱力學溫標起始溫度,故熱力學溫標不依賴於測溫物質。


推薦閱讀:

為什麼長方形的烤盤容易烤糊四個角及邊緣而圓形的烤盤受熱更均勻,不容易烤糊邊緣?
2017年終總結:提劍出長安
如何簡單淺顯的理解/表述霍金在《果殼中的宇宙》一書結尾部分描述的「膜世界」?

TAG:物理學 | 熱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