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大學可以做什麼?

這類問題怎麼沒有人重視呢。

我就不相信中國有很多大學可以教你生存技能。好吧你的大學可以。

證書確實很重要。又有多重要呢。


此資料是轉來的,所有榮譽歸功於 陽志平

如果不上大學,你會面臨一些什麼樣的問題?

人際:由於中國的畸形發展模式,資源日益集中到一二線城市,正在形成以超大城市集群為核心的發展模式,你將缺少在大型城市,一個正常的人際交往圈子;

技能:沒有四年大學緩衝期,用於尋找自身的興趣與培育技能,尤其是一些需要花費較多時間來培養的技能,可能導致基礎不牢;

自信:對自身學習能力不再自信,厭倦學習,最終失去更新知識結構的動力;

敲門磚:多數場合,學歷證書的確是邁入職場的敲門磚;

社會輿論:親朋好友,包括部分爸媽會在不上大學與沒有發展前途之間劃等號;

未來方向:多數人的大學四年,給了他/她一個基本的職場錨,清楚畢業之後,大致朝哪個方向與領域發展,而你,更多將陷於一場又一場為生存而進行的鬥爭,最終沒有任何職業方向可言,什麼能糊口我就幹什麼,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人生自由度日益低下。

如何突破困境?

請首先使用批判性思維,認真思考上述問題。然後嘗試寫下你的答案,我如果不上大學,我如何擁有一個合適的人際交往圈子,具備謀生的手藝,以及擁有較高的人生自由度,自信地面對未來?

以下常規性思維,真的有理嗎?

人際:考試成績不好=我只配擁有社會上混的的朋友圈

技能:考試成績不好=我離開學校之後,可以完全放棄學習

自信:考試成績不好=我恐懼一切與書本相關的內容

敲門磚:考試成績不好=我可以選擇最大眾化的發展路線,比如去廣州富士康

社會輿論:考試成績不好=我只能通過賺錢來向親友證明自己

未來方向:考試成績不好=我只能屈從於一些容易解決生存壓力的工作

在大學誕生前後,無數例子都可以打敗以上思維定勢。除了成功學虛構的竭斯底里例子之外,世界上還存在一些用時間與耐心來突破這種困境的例子。比如,以下所列:

我是如何從煤礦工成為程序員的

珍妮的故事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

不上大學,你可以學些什麼?

10年前,沒有TED與斯坦福公開大學;沒有hacker news與Y基金;沒有http://github.com;沒有app store與facebook平台;沒有各類天使投資機構與創業者聚會...

今天,接受一流教育理念與卓越智慧如此容易。如果不上大學,應該學些什麼?以下資源以圖書為主,涉及部分網站。

元資源

通過它,可以找到更多資源。

TED:尖峰創想,啟迪心智

斯坦福開放大學:免費讀大學,最新的類似於IOS開發與Ruby開發系列課程,你可以免費找到

MIT開放課程:世界上最好的理工學院,關於人工智慧等議題開啟你的好奇心

YouTube:大量的學習視頻都集中在這裡

stackexchange:全世界的熱心人士都集中在這裡提問與回答問題

edge:牛人與牛人對話

PLOS:開源模式在學術界的應用,公共圖書館,你可以免費看到最新的論文;你也可以提交自己的論文

中文漢化:

TEDtochina:TED中文社區,不僅僅是翻譯。

網易公開課:有TED及各個國外大學的開放課程的翻譯。

MyOOPS開放課程:來自全球頂尖大學的開放式課程,現在由世界各國的數千名義工志工為您翻譯成中文。

東西網與譯言:有部分edge翻譯材料。

優酷:漢化了不少YouTube資源。

思維

對思維的深度思考與刻意練習,將擁有較高人生自由度。

圖書

一般來說,以下推薦的圖書組合,以中文圖書為主,top10往往是必讀,其他的可以泛讀與選讀。

心智黑客:如何基於心理學與腦科學為主的科學理論,來提升心智?

網站

mindhacks:國外著名博客,內容以介紹心理學與腦科學研究為主。

BPS Research Digest:常有最新研究。

寫作

中國的作文訓練讓我們喪失表達慾望。如果不上大學,你可以通過西式的創意寫作課程補上這一課。當恢復對寫作的熱情之後,再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

開始寫作吧:以西方的創意寫作課程圖書為主。

編程

一種獨特的手藝,輕鬆參與到國際化競爭的手段。

圖書

全世界程序員都說好的圖書:在stackoverflow書單基礎上整理,多為經典圖書。其中1-12本為stack overflow推薦,全世界程序員都說好的圖書。

Ruby與Rails開發基礎書單:涵蓋了Ruby與Rails3新手所需要的主要技能。Ruby與Rails的組合,能夠快速進入Web開發世界。

與小朋友一起學編程:一些入門的計算機編程讀物,面向小朋友寫的。所以不用擔心自己讀不懂。涵蓋Python,Ruby與Arduino等。

經典開放課程

ios開發:涵蓋ios5與ios4。

斯坦福iOS2011年開發教程

斯坦福iOS2010年開發教程

Web開發:Ruby與Rails

斯坦福關於用Ruby與Rails進行Web開發的開放課程

更多課程

計算機科學與創業

斯坦福課程。內容相當新,將於2012年開始。請立即註冊。

精實創業

科技創業

計算機基礎

自然語言處理

機器學習

SAAS

人機交互

概率圖

博弈論

以下為MIT的計算機科學課程:

MIT的計算機科學課程

網站

github.com:世界上最優秀的程序員集中地帶。

stackoverflow:世界上最熱心的程序員集中地帶,你的常見問題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設計

設計逐步成為驅動世界發展的三巨頭之一:教育、技術與設計。

圖書

設計

網站

dribbble: 在這裡,可以看到高質量的設計作品。

wherewedesign: 設計不僅僅是Web設計。

創新

圖書

成為創新者:誕生偉大設計與產品的新模式:以triz及創新演算法為主。

ReWork系列圖書:一些有乾貨的創業圖書。

Rework中文:小而美的創業之旅。

網站:

paulgraham:一位對創業有獨特思考的長者。

Hacker News: 技術創業者集中地帶。

部分中文資源索引

除了學習之外,還有什麼?

建立信任!建立信任!建立信任!

一個公司可以招募低學歷的人才,但是,前提是對方信任你!除了學歷之外,快速建立信任的方式就是用作品證明自己。

你可以,開一個個人博客。如果是2011年才開建,建議採用octpress,記錄個人的學習成長。

如果你是側重開發領域發展,那麼,立即在github.com上提交個人的代碼,即使它僅僅是完成某項作業,以及登陸stackoverflow回答別人的問題.

如果你是設計師,那麼,請登陸dribbble分享個人做過的工作。

諸如此類,在你所感興趣的領域,找到建立信任的方式。而參加開源項目、公益組織更是突破階層板結,建立信任的良好方式。


其實大學以來這麼些時日,一直看到周遭無數的人在困擾,何為大學,我為什麼要來大學,在大學該做做些什麼。

而筆者眼中的「大學」則是一個過程,一個拍散,篩選,再聚集的過程。

以下筆者所云皆為非985、211等優質學校下的學生,但是你若是有拖延症,不建議立馬查看。

何為大學

維基百科說,大學作為一種服務機構與教育研究中心,主要功能是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促進改革創新,推進文化傳承創新。

百度百科說,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的高等教育組織。

九年義務教務從小學開始,語數為主(今下為語數英甚至全面),科學,自然,音樂,美術為輔,小學的課程簡單,主要為培養7-13歲階段學生適應「學習」,小學的教育應該是以告知和引導學習為目的,如今小學教育所偏離的,筆者不談。

初中讀完一部分人上了高中,一部分人選擇離校,其中上高中的仍然占絕大多數,這裡統稱初高中為中學階段,中學的課程較小學有所深入,在高中未分學科之前所有科目都為必學,但由於科目眾多所分配下去的教學任務有限,例一周五天課,一天7節正常的課時,一周35節,語數英史地生政化物,加上少許的體育課、音樂課等課程,每門課程的課時平均一周四節,一學期按5個月22周來算,一門課5個月內才能上88個課時,用於一門課程的時間約為66個小時,而學生需要用幾個66小時來學習這麼多課程。

筆者所云並非說高中課程廣泛而無力,而是中學所需要的就是平均分配的時間給各方向打下一定基礎,而下才談大學。

若把「教育組織」一詞以及大學四年算進去,那大學便是「從社會中騰出來較為輕鬆學習供大學畢業後工作的專業知識的四年時間,是高中至社會的過渡期,引渡期。」說的好聽的叫做「屌絲逆襲的四年沉澱期」說的難聽一點的「屌絲氣質的四年沉澱期」。

但是若把「教育組織」這一詞性拿去,「小學」所指窄,程度淺,入門級的學習;「中學」所指和平,中等範圍的學習,此時的學習涉獵學科均為已定,主要培養思維和學習能力。而所謂大學,更應該分之為兩塊,其一為人生「大學」其二亦稱知識「精學」,即大而廣地涉獵人生的知識,小而精地攻打專業知識。

所以與小學中學相較,何為大學,筆記言之,學習之內精益求精,生活之中大而廣的涉獵各種知識。

我為什麼要來大學

由於筆者的大學既非985又非211更談不上名校,無非山野海邊一住宅,所以筆者所討論的肯定不是名校學生,相比而言接觸的名校生對於這類問題的提出機會較少,但不乏仍然迷糊的人,所以筆者此處所言所訴皆為同等校資水平的大學生。

那麼究竟「我為什麼要來大學」所常見的答案無非以下幾種。

回答一,「父母想要我念」,父母甚至老年輩「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仍銘記心中,但是又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知識,又如何改變命運,那麼就對了,去學校吧,讀完大學你的命運就改變了。當然這是一個正確的觀念,可是抱著這個觀念來到大學的人,幾個懂得到底怎麼「改變命運」呢?

回答二,「社會要我念」。你不讀大學你要幹嘛,去找工作。你讀了大學以後要幹嘛,還是去社會找工作。那麼我們把「找工作」作為「最終」目的來判斷,如今社會大學文憑儼然成為一個尋找好一些的工作的敲門磚,但是不得不提敲門磚也有其他的,例如「特技」,「我的技能點都點到美術上了」「我的技能點都點到編程上了」,這類擁有著實技能的人大可以以一己之力推開好的公司的大門,那麼又對了,「我又不會這些」,那你會什麼呢?「我會念書,會睡覺,會打遊戲。」對了嘛,所以你才需要文憑當你的敲門磚,因為你沒擁有無法「展現」出來技能。

回答三,「岳父母要我念」,此點對於男生而言為主,古人為挑女婿會作何定位?無非期盼那男子「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其次再「身軀凜凜,相貌堂堂」。而今對有為的男子有何定位?甚至不說定位,最低標準是什麼?學歷起碼大學畢業,當然筆者並不是說當今丈母娘看女婿都一定要看所謂學歷,沒有學歷仍然不是乏乏之輩的大有人在,可是如何「一眼判斷」一個人是否可靠好像第一反應就是問「他什麼學歷」?這與第二個回答其實系出同門。

回答四,「為了消磨時間」,土豪朋友請您這邊走,不送。

綜上三點答案,看似都是問題,都是大家所迷茫「我為什麼要來大學」的問題所在,但是把問題一攤開來看,答案不是又出來了么。

所以正常所看來迷茫與「我為什麼要來大學」無非就是在為「在大學裡的我不知道現在該幹啥」找個好講一些的問題了,可是你環顧四周,(不是叫你現在環顧四周),一個有方向在努力的人什麼時候有空來問「我為什麼要來大學」了。

那麼到底該怎麼度過大學生活呢?

在大學該做些什麼

此處筆者要引兩句話,第一句是筆者開頭所云,「『大學』是一個過程,一個拍散,篩選,再聚集的過程。」

第二句是筆者一良師所提「做人、做事、做學問。」歷久彌新,難以忘懷。

為敬良師,先為其解釋,不過不得不先提筆者於第一段對「大學」的解釋中「而所謂大學,更應該分之為兩塊,其一為人生「大學」其二亦稱知識「精學」,即大而廣地涉獵人生的知識,小而精地攻打專業知識。」

師之所言,做人做事做學問由重至輕,做人做事皆為人生「大學」之中的問題,與高中固定的班級學習生活相比,大學將接觸更多的人與事,原先佔據巨大比例的「學習」開始縮水,更多的時間將花在學習以外的時間上。

做人,筆者引《大學》中的,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治國平天下不是吾等平凡之輩所言所行。所以只談修身與養性。修養身心,調養心性。擇其中,就是自我反省體察,培養與自己溝通,與他人溝通的學問。再談,就是「眼界」與「經驗」的問題,詳細會以筆者所言來擴張。

其二,做事,如今早已經不是「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何況對於大學生而言,身邊的事多起來根本沒機會估計天下大事,更別談拋下事去與書獨處,想必想在能做到這樣的人也不多。所以談到做事那就有的說了,在大學,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Team,那麼相對的團隊合作肯定很多,強大的獅子有時候都需要團隊的幫忙,所以請不要說我不需要團隊而時刻選擇一個人單幹,那麼既然有各式各樣的團隊,就會被分配到各種事情去做。從需要獨自操作的任務,到團隊配合的任務,再到對外擴張的任務,怎麼做如何做好,便是頭等大事了。

其三,做學問,做學問排在第三不是他不重要,而是他是「大學」本質的一個屬性,他是固定以及被需求的,但是由於需求性沒有變動,所以拍到第三。為什麼大學會要求按學院按系別按專業來區分每個人的學習,這與前面幾年十幾年的教育是不同的,原因是為了「小而精地攻打專業知識。」也就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所學必有所用,所以用心做學問。

簡單概括,還望不對良師所言有所誤解。

接下來解讀關於筆者的這句話。

「『大學』是一個過程,一個拍散,篩選,再聚集的過程。」

為什麼筆者會想到以這句話來概述大學呢,這得感謝兩件事情,或者說一種觀念和一件事情,一個觀念是「頭腦風暴法」,筆者不做過多闡述請自行查找,另一件事就是關於辯論賽。

筆者大學之中最大的投入就是辯論賽,而在辯論賽拿到觀點做剖析的時候,恰恰就是一個拍散,篩選,再聚集的過程。

其中「拍散」就是運用頭腦風暴的一個想法,圍繞辯題提出一切觀點,無論是非對錯的一切觀點,再利用「思維導圖」將他們集合在一個平面上,這個過程是對辯題觀點的一個巨大擴充。

借著「篩選」,觀點多了定然有好有壞,這個階段才通過及眾議來篩選之前提出的所有觀點中的一部分,甚至最後只留下幾個。

最後「聚集」,將剩下的觀點做統一,成為自己的主要核心觀點以及方向。

如果要比喻的話,筆者更願意將「打鐵」非科學化,將一塊生鐵拍在地上散成千百塊小鐵,取其中優質的鐵塊再進行融合,打成新的精鐵。

那麼筆者為什麼要將辯論賽呢,這個觀點為什麼和大學有關呢。

淺談一下你的大學擁有什麼。

第一、較為充裕的自由時間。

第二、自由自配的少量金錢。

第三、自由選擇的朋友。

連談三個自由,是的,大學將會是不少人一生之中較為「最自由」的一段時間,而這麼寫時間就會是前者提到的「改變命運」的時間。

若把大學裡的你比作一個辯題觀點,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一個拍散自己的過程。不過可不是想打鐵那般把「原有的自己打散」,而是「往自己身上添加新的東西」,亦或者說,打鐵是把1打散,而這裡的拍散是把自己在1的基礎上,不斷擴充。

為什麼說這個擴充要在大學來?因為你有較為充裕的自由時間,你有自由自配的少量金錢,你有自由選擇的朋友。這些是大學裡的你得天獨厚的優勢,不要說什麼「畢業了一樣可以奮鬥」,第一,你有拖延症,得治;第二,畢業了你的時間還在么。

那麼又怎麼「擴充」,引兩句不知出處的話。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在路上。」是的,要麼讀書,要麼上路。

書有很多種,路有很多條,但是他們帶給你的東西都是無法替代的,書里的觀點,路上的風景,遇到的行人,在這個過程之中收穫到的都是「你以外」的東西。對於這句話的解釋網上太多,筆者不做過多敘述了。筆者也渴望做一個行在路上以及行在書上的雙重旅者。

在這之中,你會了解到各種各樣的世界各種各樣的觀點,從原來為1的你的自身上,將會擴充許多可能性的分支,而這個過程很長,從看書和行走之中學習到的東西會成為你的分支,你可以一段一段時間做選擇,而一旦他倆成為分支,我建議,一輩子。

「學習任何你想學習的東西。」好吧這是筆者自己編的。

為什麼現在學?有錢,有時間,任性!大學最有的就是時間了,該拿他來幹嘛,除了上述以外,這是另一個大觀點,這也是所有人都在喊都知道的一個觀點。

我學的是金融,但是我想學畫畫。

我學的是土木工程,但是我想會一門樂器。

我學的是設計,但是我想學編程。

我學的是編程,但是我想學雕刻。

我是學管理的,但是我想學德語。

想畫畫,就去買工具,去認識一兩個藝術生,或者乾脆就去報一個培訓班,投入進去學。

想學樂器,學校總有社團,加進去,纏著會的師長師姐學,自己練。

想學編程,買了電腦別裝遊戲,省錢去買編程的書,不會就去找專業的問。

想學雕刻,網上找一個雕刻小組,到處請教,自己買一些小工具,從小的學起。

想學德語,找視頻,買書,運用網上的一切認識一個德國人。

在大學,你想學什麼都是有辦法有路子的,尤其現在的科技,網路這麼發達,網上的課程多的是,最怕的就是三天熱度,最怕的就是拖延症,這是病,得治。

「去為實現夢想積累。」

老生長談,筆者不談。

其實所謂拍散,更應該是一個擴散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的你可以去嘗試各種各樣的東西,見識各種各樣的機會,因為在大學你有這個優勢。或者一年,或者兩年,更伸著三年,等接觸的東西多了,人會達到一個爆棚的狀態,這個時候就要進行篩選了。

或者一個人在大一的時候想的是,「我想學畫畫,我也想學編程,我還想學雕刻」或者「我用閑暇時間走過中國的大江南北,見識到了各種各樣人的生活。」這個時候冒出來的就是「我不知道什麼是我所想要的」,那麼篩選吧。

接觸了那麼多的東西,總有一個最打動你最吸引你的,當然這個過程需要一定時間安靜地沉澱。

見識了那麼多的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總有一個是吸引你的,當然這個過程需要交談。

當圍繞著「你」的周圍存在無數分支的時候,就是要做篩選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你需要靜下心,好好分析圍繞著你的每一個分支,在每一個大的分支下你總得去掉絕大部分最後剩下一個,這個過程每個人都會經歷,而且相對而言其實是很痛苦的,你不得放棄一些機會,只為了更好地發展其中的一個,當然絕對有那種可以全面發展的全才,但是那種人應該不會看到這篇文章。

例如在「畫畫,編程,雕刻」之中,最後選擇了編程,這個便是篩選的一個過程,而這個篩選會應對與大學的方方面面,由於太過詳細筆者無法一一談及。

最後便是聚集了,將所有選擇下來的分支正式完全地融入到自己的1去,如果原來是「『我』喜歡『雕刻』想要『看更多的書』」就得變成「喜歡雕刻想看更多書的我」,對,把他們正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去,讓自己的1變成2,甚至10。

而大學整個過程,就是不斷讓自己從1擴大的過程,等到你可以憑藉自己擴大到足夠的時候,所謂文憑不過是你大學生活的一個贈品,不再是什麼敲門磚,改變自己的命運,憑藉自己就行。

等一下,你要問了,敲門磚是用來打開企業大門的,你超級精通雕刻和企業有什麼關係?萬事皆無准,你若真心投入到了雕刻之中,為什麼不能試著想把自己的雕刻,作為行業呢?那還需要敲門磚么?對於這點,筆者保持個人意見。

總的來說,放心接觸,精心篩選,用心發展。

此文將的都是一些范范的大觀點,但不乏為一個大學的方向,具體的施行因人而異,能做到多少,就得看看客們了。


學習!!!!!!!!!

2016.08.18

----------之前說的都是屎-------

前來修改答案

-----------------------------------------------------

大學並不一定必要,很多人上大學的初衷並非是自己尋求,而更多的是父母期望

身邊很多這樣的人,高中結束了,本該熱烈的年華被知識佔據,結果不消三個月,曾經用3年去牢記在心的知識就已然失去,而他們也會驚奇的發現,自己曾經渴望中的大學,也不過爾爾

在我的理解,大學,在所謂"踏入社會的預練習"名頭下,不過是提供一個場所,讓這些並不了解自己的人去了解自己,去看清自己(好吧其實很多大學已經被TG搞得毛都不是了,自然這個想法不成立)

如果按照高中知識壓力的一半,大學所學的知識大概也只需1~2年就可完成

但4年時間確實是必要的(甚至很多人需要的不止是4年)

時間會讓人在自身的人生歷程中越來越清晰的了解自己,也能讓人在曾經的路上看見未來的路

證書不重要,評價不重要,標籤不重要

這些都是別人給你和你的工作貼上的標籤

真正重要的,是你給自己貼上什麼標籤

不上大學,可以做的事很多,紛雜事件的磨礪可能會讓人更快成熟

但也會讓人迷惘,因為你會發現曾用12年所學得知識在這個紛亂廣闊的平台卻無一用處

我的想法,不論做什麼,上大學也好,

人總需要一段時間,並不忙碌時時間,去發現自我.

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前行


高考是件既沉重又神奇的事情,也許就在物理卷上某道選擇題,你在一瞬間決定選D還是選B的同時,可能今後一生的道路和沿途的風景,都因此而千差萬別,而你卻無法假想本來可能的另一種生活。

考不考得上大學,上不上得了好學校,到底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有人從實用主義的角度說,不同的學校只不過是坐不同的車廂,有人坐豪華艙,有人坐經濟艙,但最終都會在同一站下車。讀了爛學校卻事業有成的大有人在,首富馬雲也不過是念了個杭州師範大學。

可是我總覺得,走向社會後的事業打拚是另一回事,念大學本身卻很難用功利的眼光衡量。事實上,沒能上得了更好的大學,是很多人難以啟齒的自卑,而且令人沮喪的是,這種自卑會毫不客氣的延續整個一生。

記得小時候,姐姐正在南京念書,我常常無聊時亂翻她的東西——磁帶、相冊、書以及封面上貼著劉德華、小虎隊和邁克爾喬丹貼紙的薄筆記本。那是我第一次朦朦朧朧的意識到,周遭的這個世界遠比自己想像得寬廣,也是從那時候起,我開始了解到哈佛、斯坦福、牛津、劍橋這些世界名校的名字。

跟很多人小時候的經歷類似,我當時也天真的在心裡盤算:世界上最好的學校是哈佛,我一定要努力考上!萬一考不上哈佛,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可作為備選,牛津、劍橋倒是也勉強合格。如果連牛津劍橋也考不上,只能上清華北大的話,感覺起來就稍微次點兒,在國內耀武揚威算不上英雄!

於是哈佛大學這四個字,一直在我的童年生活中閃耀著迷人的光芒,成為一個遲早要前往的理想王國。

也許是設的起點太高,導致我從小學到高考之間的漫長時光,完全成了夢想一點點破滅的過程。首先中考就沒考好,一向心高氣傲的我,居然沒能上得了市裡最好的高中。你可能都無法想像我是多麼天真,直到進了高中學校大門,我才迫使自己相信,上哈佛劍橋恐怕是極其困難的了。再後來,連清華北大都成了完全沒可能的奢望,儘管那時候我還經常打小算盤,如果各科成績都高水平發揮的話,沒準夠得上清華北大分數線,就像一個身懷絕症的病人,仍然幻想著起死回生的奇蹟。

後來迷迷糊糊上了四年大學,又迷迷糊糊工作了四年,雖然每當遇到自己母校的新聞,也會忍不住轉發朋友圈,但童年腦海里留下的哈佛斯坦福劍橋牛津,以及清華北大復旦那些國內頂尖大學的名字,仍然會時刻觸動內心深處最敏感的那根神經。每當看到電視上播放世界名校的宣傳片,我總是看著看著就不覺的雙眼失焦,黯然神傷,難以釋懷。

是的,當你處在一個由成年人包圍的環境中,沒上得了好學校的自卑真是難與他人言。然而很奇怪的是,這種自卑往往反而表現為對好學校出來的那些人的蔑視。平常工作中常常遇到名校學子或「海龜」,在與別人聊天時,我總會不經意的說:「我看清華北大的學生也就那樣,沒看出啥了不起,現在的學校都太水了。」或者是:「現在出國留學沒什麼稀奇的,有錢就能出去。」可是,每當回到家裡,鑽進被窩時,又終究騙不了自己,實際上你缺少什麼就會強調什麼,蔑視他人只是為了掩蓋你自己既不夠有天賦,又不夠努力的殘酷現實。刻意的蔑視,實際上正是自卑心理的體現,正如「讀書無用論」多出自於那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人。

以前看日本作家太宰治的文章,他說,上大學與工程師造房子、醫生看病、農民種田、商人做生意有所不同,它不是社會經濟運轉體系的一部分,因此它是這個社會中唯一一個有詩意的地方。所以,念不同的學校的確與今後事業的成敗沒有絕對的關係,但這份「詩意」卻永遠無法替代。我總是會想,如果哪天有機會去英倫參觀劍橋大學,恐怕會忍不住站在校門前熱淚盈眶。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段子列了兩串人名,第一批是傅以漸、王式丹、劉子壯等幾個清代狀元的名字,第二批是曹雪芹、胡雪岩、顧炎武、洪秀全、蒲松齡等同一時代的落地秀才。後一批人很明顯比前一批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所以最後的結論是:高考的考生們放輕鬆些。是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封閉刻板的古代社會尚且如此,今人似乎更不必太在乎上什麼學校了。可是如果回溯到歷史現場,曹雪芹洪秀全們根本不會預知自己竟會因做官之外的其他方式名垂青史,想必他們也寧願考取中第做個狀元,也不願靠這些「歪門邪道」獲得身後虛名,而名落孫山的痛苦經歷必然也成為了他們持續一生的自卑。

的確,高考是整個東亞地區畸形教育制度的產物,但看來看去,又是現實情況下最不壞的選拔人才的制度。從世俗成功學的角度來看,對於你接下來一輩子的事業打拚,高考只是一個起點,但對於你僅此一次的青春時光,高考卻已經燙下了句點。

------------------------------------------------------

我是

全國反雞湯協會會長

非典型90後

重度社交恐懼症患者

關注「北野武的貓」

音樂、文學、電影、足球辛辣點評

不定期更新中

http://weixin.qq.com/r/dzp_Zh3E9ECLrVkF929l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作為一個大一退學的人這個問題我還是有點資格回答的。

不上大學可以做什麼,最直接的就像我去的是新東方烹飪學校,不過一年制的學習也只學了半年,剛開始半年學的基本功,上午刀工,下午勺功,晚上雕功,很充實,半年之後學做菜就感覺有點浪費時間了,一個班看著老師做三四道菜,然後因為操作台有限,幾個班輪換著做一道量很可憐的菜,一天大部分在等待中結束了,就退了,後來去了拉薩一個酒吧做廚師,半年的基本功下來雖然沒在正經酒店做過,但在一個酒吧做點簡餐還是沒問題的,而我的那幫新東方的同學畢業之後分配工作,月薪兩千起,包吃住,幾個月混得好的當個小頭頭,工資水平慢慢的提高。

也有自己開餐館的,有了新東方的學習經驗,對烹飪行業有了一定理解,開店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廚師的最大優點是永遠不愁找不到工作,但是前幾個月甚至幾年在廚房裡工作基本上是打下手,廚師是一個要求經驗火候的職業,越老越吃香,廚師的話會有職業病的例如氣管炎。

這是我選的道路,另外不上大學我理解的意思是不經過傳統的教育體制去做一些事,不需要文憑的工作,其實有很多,二代三代們基本上就不用考慮文憑的事,普通的農民工也不需要文憑,肯吃苦肯乾的話一年凈收入二三十萬還是年景不好的時候(這是我在三亞旅舍里跟裝修師傅聊天時他們說的),農民工最大的缺點是後續生活沒有保障,也就是說身體好能幹的時候掙錢,不能幹的時候就沒錢。

另外還有各種技術性工種,水電工,司機,挖掘機司機。

社會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大學培養出來的肯定只是一部分,個人如果肯吃苦,肯學習,掌握任何一門手藝都夠你吃一輩子。


不上大學可以早賺錢。

沒有什麼人生是完美的,

不上大學不是這輩子必須的經歷,

上大學的好處是,

一睜眼就看到好多好多同齡人。


人能不能成功不是看你上沒上過大學。而是你能不能專註。當你把一件事做到他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時候,你就成功了。高薪就有了。公司後面組裝車間,小學畢業的一老師傅,幹了快二十年手工無縫拼接,月薪3w,還有外面同行公司搶著挖。。。


大學存在很多問題

你可以吐槽,也可以就存在的問題提問

但是你的吐槽和提問,沒有一句是說在點子上的

我給你的意見是

如果不上大學,你先用四年時間鍛煉下你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先正常思考和流暢表達了以後,我們再來討論上不上大學的問題好嗎

——————————————————————————————————

既然修改問題,就把底下的問題補充也改一改吧

把自己想說的事說清楚,就當是從現在開始鍛煉你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吧


高中畢業時,一個高考成績不甚理想的同學跟我說,她決定不上大學,她要創業。

我第一反應是不妥,大大的不妥。又不是極貧或極富的家境,何必要做這麼"個性"的打算。但說不出更多理由來。

但她說,"你以後是想給別人打工,還是讓別人給你打工?"

當時為寫作文確實看了不少類似的雞湯文,一時語塞,無可反駁。

但是後來閱歷經歷慢慢豐富了起來,也終於想出個答案來:若是真有本事的人,怎麼會區區大學都上不了。

啊當然,是對於我們這種最普通學子來說。特殊情況的孩子應該有自己的打算。

至於那個同學,早就乖乖上學去了。。。

至於不上大學能幹什麼?如那同學所說,打工或"讓別人為自己打工"咯?


上了大學又可以做什麼?!


上大學生


我上了大學覺著大學也就這樣,當然也有可能是我打開方式不對.

已經有幾位從人際關係儲備,社會現狀等方面給出了很多方法.也都挺好.

但是我想說如果你真的想得到一樣東西,你可以顧慮期間得失,但別太看重期間得失.大學說到底也只是人生的一站,來或不來,沿途風景各異罷了.

噢,對了.針對上面,我來解釋一下關於後悔的看法,因為抉擇後難免會遇到.

我個人做事從不後悔,這倒不是說我事事稱心順意,或是心大.只是我覺得,人非聖賢,無法預知後事,那麼與其夾在選擇中兩邊為難,倒不如選好眼下自己認為不錯的,剩下只需坦然前行.

所以題主,你隨心而為地做選擇,然後實心做事,疊步而前.

他人法門可以一觀,他人意氣也能借鑒,但永遠別忘自己才是.

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看法

有可能其他經歷遠多於我的答主說的更真切.


很多事都可以做,不是說必須要上大學才能做的,有人大學荒廢無法畢業,也有人大學學有所成,都看個人,能夠的話做自己喜歡的事就行。


可以做很多你想做的事情,只要你最後成功了,讀不讀大學又有什麼區別


上不上大學不重要,請問你會賺錢嗎?


題主分析的現實一點也沒錯,其實很多人都是走上社會以後開始學習生存技能的,大學只是賽前各就各位姿勢的練習。


推薦閱讀:

怎樣工作才能突破自己?
你的安逸,正在慢慢毀掉你
職場升遷,需要知道這3個規則
不給自己設限的人生,到底有多賺

TAG:人生 | 大學 | 職場 | 自學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