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論》——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指美洲大陸上美國以南的所有國家,包括北美洲墨西哥、中美洲各小國以及南美洲各國。拉美長久以來都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官方語言屬拉丁語系,國家特性相近,因而得名。地理的因素使得美國長期將其視為自己的後院,門羅主義即將拉美視為美國實力範圍。主要國家大致有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國。下文選擇它們來進行一定分析。

美洲古文明:

古拉丁美洲孕育了很多發達的文明,包括墨西哥谷地的阿茲特克文明、中美洲密林中的瑪雅文明和包括秘魯、委內瑞拉以及安第斯山脈在內的印加文明。這些文明都一度繁榮,但在殖民者入侵下很快分崩離析。

天然障礙阻止了文明間的交流,對科學技術發展是沉重的打擊。南北美洲之間的分界線中美洲非常狹窄,而此地的熱帶雨林氣候十分惡劣。茂密的雨林阻礙了人類遷移,炎熱潮濕的氣候滋生大量瘟疫疾病,大型野獸也多,不適宜人類生存交流。美洲大部分區域仍處在原始的刀耕火種階段,人口增長緩慢。《槍炮、病菌和鋼鐵》中談到,美洲缺乏可馴化的牲畜,「潛在作物」果實顆粒小且不易馴化,缺乏至關重要的家養動物。人們只有狗和營養價值很低的火雞,歐亞大陸總共有13種性能優異的動物被馴化,而美洲只有1種,其他很多動物要麼被史前人類獵手殺滅,要麼不具有良好的,可被馴化的特徵。即便在科技更為發達的現代,絕大多數「候補動物」也無法馴化,糧食作物也同樣,拉丁美洲馴化作物數量稀少,生產效率低下,難以發展出先進的農耕社會。在殖民者的進攻中最終滅亡。

由於絕大多數殺傷巨大的瘟疫都是牲畜們給我們的「致命禮物」。很少有人願意接觸危險的鱷魚和老虎,但很多農民會辛勤地給牛羊擦洗,與獵狗共同生活。因而人們很難接觸到老虎獅子身上的病菌,它們也沒有機會進化到能夠感染人類。但牛羊身上的病菌就可能在與我們長期交往中逐漸適應人類身體特性,傳染到人的身上。歐亞大陸上的民眾常年與牲畜接觸,自然演化中擁有了免疫力,而美洲文明沒有這些家養動物,沒有進化出可抵禦疾病入侵的抗體,所以被可怕的疾病打擊,失去了非常多的人口。這也是美洲古文明很短時間就被殖民者打垮的重要原因。

巴西:

巴西產業體系是拉丁美洲最為完善的,其經濟實力、國土面積都居於首位。巴西農業種植方面佔有很大優勢,巴西木、蔗糖、咖啡都一度成為巴西的主要經濟支柱。20世紀初,巴西開始工業化進程,推行進口替代經濟政策,建立和發展本國製造業替代過去製成品進口,以帶動經濟增長。獲得了經濟騰飛。然而,而後數十年,巴西一直為外債和通貨膨脹困擾,直至1994年推出「雷亞爾計劃」,成功控制了惡性通貨膨脹問題。但由於過去長期以來舉借外債發展經濟,赤字問題仍然嚴重。巴西自然資源豐富,開採能夠獲得大量利潤,初級產品部門的異常繁榮反而導致了其他部門衰落的現象。巴西本國製造業逐漸萎縮,競爭力下降。隨著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迅速進入,巴西本土企業更加難以生存。

如果事情僅僅停留於此,那還簡單。問題是,取代巴西已經喪失了競爭力的製造業的國家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別的國家,恰恰也是中國。從中國一直擅長的衣服鞋子,到更為高端一點的機器設備,中國產品在這兩年開始迅速進入巴西市場。巴西本地製造業企業對中國的抵觸情緒,也很自然地與日俱增。從中國和巴西兩國的雙邊貿易結構就不難看出這種抵觸情緒的根源:雖然中國從巴西的進口比其它國家都要多,但是中國幾乎只進口兩樣東西──大豆和鐵礦石;而中國出口到巴西的產品則幾乎完全是製造業產品。巴西的一些更為激進的聲音甚至在說:中國正在把巴西變成一個初級產品出口國,巴西正在被中國去工業化

——《巴西「被」去工業化的根源是中國?》(人人網)

由於巴西長時間以來都是傳統的種植園經濟,土地集中程度很高,而巴西政府階級立場的局限性限制巴西對土地兼并的控制能力,農民處境艱難,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巴西尤為注重發展在國際市場上有很強競爭力的出口產品,對農業的優惠政策多落入大農牧業集團手中,然而眾多的個體農民仍停留於傳統耕作方式,生產效率低下。大批一無所有的勞動力湧入城市,而城市並無足夠的就業機會,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城市貧民窟不斷擴大,收入兩極分化程度嚴重。這種城市化是過度而畸形的。

1999年,占巴西人口1%的富人擁有國家53%的財富,而占人口20%的貧困家庭僅擁有2.5%的社會財富。全國貧困人口為5419萬,佔總人口的34.9%。赤貧人口為1360萬,佔總人口的8.7%。2004年,20%的富有階層收入是22%最貧窮階層的25倍,貧困人口仍然佔總人口的33%。

——《巴西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之間的關係及對中國的啟示》

20世紀90年代中期,巴西1%的最富有階層擁有的總收入甚至超過了最貧困的50%人口的總收入;10%的最富有階層的平均收入相當於占人口40%的最貧困階層平均收入的30倍。巴西的基尼係數由1960年的0.5上升到2004年的0.60,遠超過國際公認0.4的警戒線。2003年巴西全國貧困人口為5 390萬,佔總人口的31.7%,赤貧人口2 190萬,佔總人口的12.9%,14%的人口尚未解決溫飽問題。

——《比較中國與巴西經濟發展的異同 以及兩國未來發展評估》

進入城市的勞動者素質低下,難以滿足工業化對其要求,而懸殊的收入差距又抑制了國內消費的增長,社會問題高發也對工業化推進有不利的影響。

巴西北部是著名的「地球之肺」亞馬遜叢林,土地廣闊,植被茂密,但不適宜人類居住。茂密的叢林提升了開闢土地的成本,完成燒荒的土地僅夠作物生長兩三年,養分就會消耗殆盡。而熱帶雨林地區降水豐沛,各種雜草生長迅速,耕作需要更高勞動成本。充盈著雨水的土地會破壞作物根系,高產植物難以生長,進一步提高開放亞馬遜土地成本。巴西政府曾鼓勵外資和本國企業這裡投資。但不完善的法規和急功近利的投資者,嚴重破壞了亞馬遜的生態環境。政府不得不頒布法令停止對亞馬遜森林的開發。

巴西的國家基礎決定了它在南美洲核心的地位,隨著經濟逐漸的發展(儘管伴隨著不少反覆),巴西未來很可能成為南美洲佔據主導力量的核心國家。

墨西哥:

墨西哥從19世紀後期開始利用外資,但過程較為曲折。起初外資大量湧入,壓制民族資本,國民經濟畸型發展。因而在1910-1940年間,墨西哥歷屆政府對外資的態度十分謹慎以至於排斥,減緩了經濟發展速度。二戰後,墨西哥國家政局較為平穩,採取積極的吸引外資政策,經濟發展迅速。

從50年代到80年代初的30多年中,年平均增長速度保持在6-7%。雖然其人口年增長率高達3%,但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可保持3-3.8%的增長率。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由1950年的20%降至1980年的9.3%,工業,特別是製造業的比重大幅上升。1980 年,製造業所佔比重已由在1950年的17.8%上升到24.1%,從而使墨西哥由戰後落後的農業和礦業原料生產國和出口國逐步變為經濟結構多樣、門類比較齊全的新興工業國。在經濟和技術現代化的進程中,在城市化和商業及服務業迅速發展的推動下,墨西哥的就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農業部門的勞動力不斷向非農產業部門轉移。在全國2800萬勞動力中約只有600萬人從事農牧業,城市人口佔到全國人口的72 %以上。商業和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十分發達。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

80年代的債務危機引發了墨西哥的經濟衰退和艱巨的經濟調整。八十年代被稱為「失去的十年」。政府逐漸改變其內向發展方式,加大對外開放程度。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資本密集型工業和技術密集型工業的投資大量增加,墨西哥產業技術有了質的飛躍。

然而,過分倚重外資明顯削弱了國家宏觀調控能力。國企私有化政策造成國有財產大量流失,而政府多藉助短期性的外資平衡過高的經濟赤字,經濟增長後勁不足,終於釀成震驚世界的金融危機。

1994年,墨西哥正式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N A F T A ),由於農業技術,生產規模和農業補貼方面難以與美國相比,農業受到重大打擊,糧食安全亦受到極大威脅。大量小農破產湧入城市,與巴西相同,墨西哥的城市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被城市化」,社會問題嚴重。感到被忽略的民眾發動多次抗議活動,毒品犯罪在貧民窟內肆虐。

墨西哥稅務部門屈從於大資本家,稅負主要由中低收入群體承擔。主要來自低收入階層的政府財政收入,根本無力保障公共服務供給,教育、醫療服務成本高、效率低,導致基本公共產品長期短缺。由於政府無力向城市貧民窟提供水、電等基礎設施,長期採取了放任不管政策。居民用水要靠自我組織起來建小型的水塔、水泵或盜用城市供水系統的水,用電則從附近的輸電站偷電。貧民窟的子女也很難接受較好的教育和醫療,貧民窟里每100個人上小學的人中,只有40個能升入初級中學,其中的20人能上到高中,只有1個人能進入大學。

——《墨西哥農業「痛苦的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毒品問題一直困擾著墨西哥政府。由於大量人口處於貧困狀態,國家無法有效改善他們的生活,而鄰居美國大量消費毒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毒品貿易的極高利潤賦予毒梟上下打點政府官員並維持私人武裝的能力,從美國偷渡進入的大量槍支加強了毒販的戰鬥力,政府發動的毒品戰爭遭到激烈的反抗,大量緝毒警察和支持禁毒的官員被殘忍殺害。毒品令美墨關係逐漸緊張,而墨西哥政府無能為力。本次大選,對墨西哥人惡語相向,並要求在美墨邊境修牆的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獲得南部各州的支持,美國邊境巡邏隊公開支持他即證明了這一點。

墨西哥未來情況並不會太好,人口的膨脹以及普遍的貧窮仍然長期影響著墨西哥政局。美國對墨西哥態度的逐漸轉壞將可能引來更廣泛的美墨衝突。又由於一個多世紀前的美墨戰爭,近半墨西哥領土被美國吞併,未來將可能成為激發本國民粹主義和復仇情緒的上升,衝突可能發生。

阿根廷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南部,首都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東瀕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臨德雷克海峽,東北與巴西和烏拉圭接壤,北鄰玻利維亞與巴拉圭。阿根廷領土面積廣闊,是世界糧食和肉類主要生產和出口國之一。阿根廷人口中歐洲人後裔,是相當歐化的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處於中高水平,收入不平等程度也比較高

阿根廷情況與很多拉丁美洲國家相近。阿根廷礦產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型土地開發具有「資本沉澱」的作用,大量資本被自然資源部門吸收,而勞動力需求很低。對於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的拉丁美洲,勞動力價格下降是不利於收入分配改善的。而阿根廷的農牧業明顯具有規模效益特點,土地高度集中有利可圖。殖民過程中,占人口少數的殖民者由於政治經濟上的優勢大量消滅印第安人,大地產制出現並逐漸合法化。獨立前,宗主國長期實行重商主義政策以及世界市場的推進,導致很多國家成為專門生產單一而能獲高利潤的農礦產品的殖民地。政治上,大莊園主大地產主藉助軍隊力量維護其統治,經濟發展緩慢。英美列強乘虛而入,將各國變成原料供應地、傾銷商品和輸出資本的場所,社會經濟畸形發展。

如在阿根廷 ,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位富人從 1818 年起投資於牧場 , 40 年後他成了全國最大的地主 , 擁有 160萬英畝 ( 約合 65 萬公頃) 最肥沃的土地 。 在 20 世紀初的墨西哥 , 95 %的農民無地耕種 , 而 200 個大莊園主卻擁有全國 1/ 4 的土地 。就整個拉美地區而言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 , 約佔農戶 1.15 %的大地主擁有的耕地面積超過全地區耕地總面積的1/2以上 。

——《拉美國家的收入分配為什麼如此不公》(江時學)

阿根廷工業因受農牧業大發展,吸收大量勞動力和資本,只出現低級的農牧產品加工業。為保護本國工業發展的進口高關稅政策也未能實行,現代工業沒有發展起來。隨著鐵路網建成,內地交通與沿海連成一片,在進口歐洲產品競爭下,阿根廷本地工業很快就喪失了競爭力。少數農牧產品出口極度依賴國外市場和資金及政府赤字財政的問題仍然難以解決。

從根本上講,阿根廷以及大多數拉丁美洲國家,工業化的條件是無法滿足的。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優越的農牧條件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既給阿根廷帶來的財富,也阻礙了其工業化的進程。農礦業大量吸收資本勞動力,而大牧場大莊園的生產模式逐漸造就寡頭經濟的現狀,工業化更難推行。收入差距過大導致軍隊士氣低落。阿根廷空軍多由城市中產階級子弟組成,生活較好,願意為國效力。而阿根廷陸軍多是底層貧民充當,戰鬥士氣低落。英阿馬島之戰中,阿根廷空軍表現勇敢,而陸軍軟弱無能也是阿根廷發動戰爭以轉移內部矛盾失敗的重要原因。


推薦閱讀:

阿茲特克文化的代表建築是什麼?
拉丁美洲國家可以視為羅馬帝國的延續嗎?
為什麼拉丁美洲會充斥著暴力?
如果沒有國際輿論壓力,中國有能力以一己之力扳回委內瑞拉敗局嗎?
西班牙和日本之間有怎樣的關係?為什麼西班牙人喜歡用日語?

TAG:拉丁美洲 | 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