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能救命的急救包里,該放些什麼?」——談談加拿大兒童安全指南和家庭急救包的「正確打開方式」

陳棉棉(Alice Chen)

(本文屬於作者原創,禁止任何形式的公眾號以任何方式轉載,違者請支付千字百元的稿酬。轉載朋友圈請隨意。圖片全部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如果您想對往期完整的主題文章的「超長版」先睹為快,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AliceandMagicBeans」並點擊「全部文章」。歡迎大家在後台留言討論,每一期原創文章的完整版都是知乎專欄首發。)

大家好,我是陳棉棉。從三年前開始,我在加拿大溫哥華從事幼兒教育的相關工作,目前擁有碩士學位、加拿大BC省幼兒教育資格證和兒童急救證書。

本期文章的主題是關於兒童的急救知識普及、在加拿大兒童急救包里應該包含哪些「救命」的物品,以及兒童急救包的使用指南。

如果您對於這個主題有興趣或者抱有任何疑問,歡迎在後台給我留言討論,提出您的意見和見解。

之所以想寫這個主題,是因為聽說了太多發生在國內的令人扼腕嘆息的事故。

比如,有些國內的父母把孩子的安全座椅當成是擺設,或者沒有要求孩子系好安全帶,直接帶著孩子開車上了高速公路,最後發生車禍,釀成了慘痛的苦果。

有這麼一個真實的案例。

2015年4月,一輛鄂A牌照的小轎車因為輪胎爆胎和操作不當而撞上了公路護欄。本來不是什麼大事故,司機和乘客都只是輕傷,但當時車上有一名一歲半的兒童坐在副駕駛座母親的懷裡。由於沒有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當事故發生時,孩子像枚炮彈一般直接從母親懷中飛到了車外,頭部受重傷,經醫院搶救無效身亡。

(在網上搜索「兒童車禍現場」的結果觸目驚心,為了避免引發讀者不適,我選了最不血腥的一張)

類似的案例還有年輕的媽媽不使用嬰兒座椅,只是抱著嬰兒坐在后座上。車輛相撞發生事故時,嬰兒瞬間從媽媽手臂中飛出,撞上車子的擋風玻璃,當場身亡。

這些血淋淋的事故很慘痛,而最慘的部分莫過於,以上的悲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嚴格執行「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原則,並提醒車上所有的成員系好安全帶,這些悲劇根本就不會發生。

幾年前,曾有人出於調研目的對國內城市的私家車司機做過一次問卷調查,用來分析私家車司機的對孩子的安全保護意識。結果顯示,帶孩子出行時選擇「讓家人將孩子抱在手中」「讓孩子坐在后座乘客腿上」的駕駛員,分別占被調查人數的29%26.8%,其次是「讓孩子坐在副駕駛座」,占被調查人數的27.2%

這個調查結果簡直讓人「出離憤怒」了有木有?三種選擇的結果都等同於置兒童安全於不顧,將自己孩子的安全寄托在「我車技好」、「我開得慢」、「從沒出過事」這類的僥倖心理之上。

這類安全意識薄弱的駕駛員家長,竟高達統計數據的83%,說明只有17%的家長的安全意識是合格的,想起來真是可怕。

不過,這個調研已經幾年之前的事了。希望現在情況有所改善。

我就不明白了,很多中國父母願意在孩子身上花費大量金錢和無數心血,在孩子年紀小小時就送去學芭蕾、繪畫、鋼琴……等孩子稍大,家長又肯花大好大力氣,想辦法把孩子送進國內甚至國外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

父母既然對孩子這般關愛,怎麼就不肯稍稍花些時間,全方位的為孩子提供人生安全教育呢?從目前情況看來,兒童安全座椅、兒童(及成年人的)自行車頭盔、為孩子隨身攜帶的急救包等安全常識都仍是「重災區」。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身邊有娃的親朋好友,多少人的車子里安裝了質量合格的安全座椅?

多少國內的父母仍堅持以「抱著孩子坐是最安全的」為由對安全座椅嗤之以鼻?

又有多少父母明明安裝了安全座椅,當孩子哭鬧著不肯坐好的時候,照樣心一軟就妥協了,由得孩子不系安全帶坐在后座上?

對於自行車頭盔的問題,多少國內的長輩會不在意的擺擺手:「小孩子騎個車騎得慢,戴頭盔幹啥,那麼熱」(關鍵是成年人騎車也不見他們戴頭盔啊)

還有多少人在談到急救包時,目瞪口呆的說「啥?那是啥?」

所幸的是,現在隨著中國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人們對於兒童安全的認知也愈加趨向理性和國際化。在國內的大城市,相信安全帶和兒童安全座椅的安裝使用已經相當普及了。在國內其他的地區,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繼續努力去推進對於兒童安全的保護。

因此,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在加拿大的工作體驗,以及加拿大人對於兒童安全的保護措施。在這一方面,他們做得很到位,主要體現在將兒童安全的保護條例寫進法律、高度普及兒童安全座椅、自行車頭盔、護膝和兒童急救包的使用。

首先,提到前面講到的兒童安全座椅的問題。我專門查詢了加拿大BC省的針對兒童乘客的法律 (BC Laws for Child Passengers),僅供國內的讀者參考。

對於安全座椅的使用規格,加拿大BC省是這樣規定的:

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C省),司機必須確保所有16歲以下的孩子在乘車時正確使用安全裝置。

應使用哪種兒童座椅,取決於孩子的年齡、身高體重

第一階段:年滿一歲且體重達9公斤之前

孩子年滿一歲且體重達9公斤之前,您必須使用後向式兒童安全座椅。

不要急於給孩子換成前向式安全座椅,這些指南只是最低要求。只要孩子的體重還處於兒童安全座椅規定的限度之內,就可以繼續使用後向式座椅。

對孩子來說,後向式兒童座椅是最為安全的選擇,因為它對孩子頭部和頸部的支撐更佳。

理想的放置位置:

置於車后座中間的位置。

切勿將後向式兒童安全座椅置於配有安全氣囊的前座上,安全氣囊彈出時可能使孩子受傷。

第二階段:一歲以上,且體重在9公斤至18公斤之間

究竟要使用前向式還是後向式兒童安全座椅,取決於孩子的體重。只要孩子的體重還處於兒童安全座椅廠家規定的限度之內,應儘可能讓孩子使用後向安全座椅。

理想的放置位置:

置於車后座。

前向式兒童安全座椅必須與固定環扣帶一起使用。

第三階段:體重超過18公斤、年滿9歲或身高達1.45米

在孩子年滿9周歲或身高達1.45米之前,應使用加高座椅。

如果孩子的體重仍在前向式兒童安全座椅製造商所允許的限度之內,他/她可以仍然使用前向式安全座椅。

理想的放置位置:

置於車后座。

加高座椅是與腰/肩式安全帶一起使用的。不要將加高座椅與兩點式(lap only)安全帶一起使用。

將腰部安全帶置於髖部,肩部安全帶通過肩部上方斜跨胸前。

第四階段:超過9歲,或身高超過1.45米

到了這個階段,您可以讓孩子使用安全帶了。務必確保安全帶調整妥當,可通過孩子肩部上方,斜跨胸前。

理想的放置位置:

建議12歲及以下的孩子始終坐在后座上。

如果有讀者有興趣了解更詳細信息,可以瀏覽加拿大交通部(Transport Canada)的網站,對於安全座椅的使用方法有詳細的圖示說明。而且,他們的網站有中文簡體版和繁體版的選項(贊~~)!

這裡也許很多家長都想問一個問題:

「我的孩子討厭坐在後向式的安全座椅里,一上車就哭,怎麼破?」

好吧,答案在這裡:

即使討厭安全座椅,該坐的還是要坐。和交通意外帶來的傷害相比,安全座椅上的一點不適微不足道。而且,我一向贊成家長用中立而冷靜的態度對待小孩——該滿足的要滿足,該拒絕的也要溫和堅定的拒絕。

中國父母為什麼這麼累?因為時刻在和自己較勁,孩子一哭立馬開始自責檢討自己是哪裡出了問題。問題是,孩子哭了並不是世界末日。人生根本就不可能事事肆意妄為,小孩和成年人一樣,不應該每時每刻無限制的得到滿足。如果真的事事都滿足他/她,引發的後果將遠遠比小孩哭鬧更糟糕。

然後,還有一個好用的「如何訓練寶寶乘坐安全座椅」的小技巧,由心理學家和許多父母驗證過,親測有效:

首先,用一種冷靜超然的態度面對孩子在安全座椅上的哭鬧。

給孩子準備一樣他/她非常喜愛的點心,並確保他/她只能在乘坐安全座椅的時候享用(其它任何時候都不提供)。

當孩子將「乘坐不舒服的椅子」和「吃美味點心」這兩件事情聯繫到一起,希望他/她對於安全座椅的抵觸情緒會降低。一旦他/她表現得有進步,要及時給予積極的言語和肢體語言的讚賞(「哇!寶寶今天願意主動坐進去椅子里了,真勇敢!」),並繼續用美味點心作為積極反饋。

長時間在行為上保持一致性,在情緒上保持冷靜。很快孩子對於安全座椅的不安和焦慮感就會消失了。

大多數人發現這一個「刺激—強化」的心理學小技巧在引導孩子的行為習慣方面非常有用。教育心理學上也有一條已被證實正確的理論:

積極的強化作用(給予)永遠比消極的懲罰作用(剝奪)更有效。

講完兒童安全座椅,我們再來講講兒童自行車頭盔的作用。頭盔主要在於在兒童騎車發生事故時,有效保護孩子的頭部和頸部,避免頭部受撞擊造成腦震蕩、或者頸部受重傷的情況。

同理,佩戴自行車護膝則可以保護膝蓋,防止嚴重的腿部骨折。

為了讓孩子對於戴頭盔這件事情不加抵觸,北美的很多兒童頭盔都做得童趣十足(頭盔長得這麼可愛,連我都想買來戴啊有木有!)p(^_^)q

這又一次驗證了上面的理論:通過積極強化(用美麗可愛的形象來吸引小朋友爭相戴上頭盔)而非消極懲罰(家長通過責罵、威脅等強制手段,強迫哭哭啼啼的孩子戴上丑到爆的頭盔)來確保兒童安全。

在加拿大,不僅僅是孩子騎車時要求戴上保護頭盔,成年人在戶外騎行時也會自覺的全副武裝,一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二是在無形中把這類需要嚴格遵守的安全常識傳遞給孩子:「生命很寶貴,你我都要珍惜」。

因此,希望大家在給自己的孩子準備第一輛兒童自行車的驚喜的同時,至少能給孩子配備合格的自行車安全頭盔和護膝!

接下來,我們來重點談談本文的主題,出於兒童安全考慮,父母出門時應隨身攜帶的家庭急救包的內容。

能夠拯救生命的兒童急救包里,應該放些什麼?

急救包的內容,在理想狀況下應當因人而異,但基本上應該覆蓋以下幾個大類。家長可以對照這張清單,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替代和增補。

重要聲明:在使用任何藥物之前,記得一定要遵循兒科醫生的醫囑,不要自行替孩子作診斷

第一大類:醫療急救必需品及藥品類

1. 家庭所有成員的醫療信息卡重要醫療機構的號碼

醫療信息卡的作用是在意外發生時,第一時間給予護理人員足夠的醫療信息,大大降低了搶救的成本,提升了搶救的安全係數。

醫療信息卡的內容應該包含以下信息:

(1)姓名;(2)生日;(3)健康卡/醫保號碼;(4)監護人姓名、住址和電話;(5)個人所屬的兒科醫師姓名和電話;(6)個人所屬的家庭醫生姓名和電話;(7)個人所屬的專科醫生姓名和電話;(8)個人所屬的牙醫姓名和電話;(9)醫療保險公司名稱和號碼;(10)個人過敏史;(11)慢性病史;(12)其他重要信息。

重要醫療機構的號碼之所以也需要放在急救包中,是因為意外發生時,當事人也許會驚慌失措,頭腦一片空白,忘記該如何處理緊急狀況。因此,把一些重要電話記下來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有讀者生活在加拿大BC省,請記住兩個電話:

(1)911(救護車)811(護士專線);

911:如果您的孩子在任何情況下發生了危險,先撥打911要求救護車立即趕來,再用急救知識對孩子進行急救。

811:在非緊急的狀況下可以隨時撥打諮詢,這是加拿大BC省的護士熱線,他們能提供各種家庭相關的醫療諮詢。

(2)本地的毒藥控制中心(Poison Control Centre)的號碼;

(3)能夠提供協助的家人、朋友或鄰居號碼。

2. Epi-Pen(適用於有任何嚴重的過敏症的孩子)

這種Epi-Pen在國內使用的較少,所以我簡單解釋一下:

可以把Epi-Pen理解為一種含有藥物的家庭式的醫用注射器,主要用來緩解孩子的嚴重過敏症引發的休克等危急情況。在北美,很多兒童都有特別嚴重的堅果或者小麥過敏症(但是在亞洲很少見),一旦誤食,會引發全身腫脹、頭暈、休克等癥狀,如果搶救不及時甚至會死亡。因此,這樣的孩子就需要隨身攜帶一支Epi-Pen,裡面有專門治療緩解過敏症的藥物。每個孩子所使用的Epi-Pen都不同,上面由醫生標註好了患者姓名、藥物類別和有效期,以確保安全。Epi-Pen的售價相當昂貴。

3. 止痛劑/止痛片。要使用由專門的兒科醫生指定的品牌和劑量,不要使用阿斯匹林。

4. 口服脫水補充液,主要用於兒童腹瀉後的脫水情況。有一種補充水的藥物叫做倍得力(Pedialyte), 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水。

5. 雙氧水。主要用於清洗割傷和擦傷。

6. 抗菌乳膏。主要用於傷口清潔之後,塗抹於傷口處防止感染。

7. 爐甘石洗劑(Calamine Lotion) 主要用於平復蚊蟲叮咬後的皮膚瘙癢症,或者緩解孩子不慎接觸有毒植物後的皮膚紅腫和疹子。

8. 兒童專用的防蚊蟲叮咬噴劑,主要用於兒童在戶外活動時。萬一被蜜蜂蟄咬,可使用抗組胺藥(Antihistamine),以便應付蜂蟄後的過敏反應。使用方式需要諮詢專業兒科醫生。

9. 防晒霜。請選購兒童專門品牌。防晒霜並不只是愛美女性的專利,事實上,小朋友在出門之前都應該塗抹防晒霜、戴好帽子和墨鏡,以保護嬌嫩的皮膚。

第二大類:醫用工具及紗布

1. 嬰兒或兒童型的體溫計

2.鑷子。主要用於拔除扎入皮膚的碎片、尖刺,或者對付鑽進皮膚的扁虱。

3. 鋒利的小剪刀,用來剪繃帶。

4. 小型量杯,用來衡量計算孩子攝入的藥品的液體劑量。

5. 小型暖寶寶或者熱水杯,用來緩解肚子疼。

6. 冰袋。主要用於處理淤青、扭傷等跌打損傷的情況。

7. 小型強光手電筒及其備用電池,用以檢查喉嚨腫脹、眼瞼發炎、耳道感染等情況。

8. 壓舌板。用來壓住舌頭,檢查咽喉(也可以用扁平的棒棒糖代替)。

9. 鼻腔沖洗球(Nasal bulb syringe),用來緩解寶寶鼻塞的癥狀。

10. 密封的酒精棉布,用來為體溫計和其他工具殺菌。使用各類工具前,用酒精棉擦一遍殺菌,使用後再將其擦一遍,晾乾後保存。

11. 一次性的橡膠手套。在接觸其他人的體液(血液、唾液、尿液、消化液、汗液等)之前,都需要戴上橡膠手套避免感染(只有先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的保護孩子)。手套用過一次後即可丟棄。

12. 醫用三角巾。主要用來處理骨折後的包紮和固定狀況。

第三大類:繃帶及清潔濕巾等消耗品

1. 大量乾淨的無粘性紗布。提前準備好一些紗布卷和一些疊好的紗布塊,按不同情況酌情使用,可以避免緊急情況下的手忙腳亂。

2. 醫用膠帶用以固定紗布。

3. 密封無菌的酒精棉球,用於清潔皮膚上的小擦傷和瘀傷。

4. 乾淨的棉簽。主要用來清潔耳朵和鼻子的外部。請注意!永遠不要將棉簽探入孩子的鼻腔和耳道!用棉簽探入鼻腔,有可能導致鼻腔內的異物被進一步推入氣管;用棉簽幫孩子清理耳道,有可能弄傷耳膜。

5. 大量各種形狀和不同用途的創口貼

請注意,如果孩子平時習慣把東西放進嘴裡,就不要在他/她的手指上使用創口貼,以避免孩子吞咽後窒息的危險。

6.王牌繃帶(Ace bandage)。可以用於身體的各個部位,使用方式如下圖:

7. 清潔的濕紙巾

8. 筆和紙

9. 緊急用的保溫毛毯

10. 眼罩

11. 隔離設備,例如面罩人工呼吸罩

12. 零錢(用來使用付費電話)

13. 一本簡單易懂的兒童急救手冊

第四大類:任何孩子需要且不在清單上的物品

每個孩子的情況和個人需求都不盡相同,因此,我認為,好的急救包里一定需要包括那些能滿足孩子個人化的需求的物品,例如健康的零食之類的。

用一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明吧。

我小時候血糖偏低,特別容易餓,常常站起身來就頭暈眼花。那個時候家中的長輩並不鼓勵小孩吃零食,總覺得零食吃多了就會不好好吃正餐,對身體不好。所以,那時候我心中就有「吃零食不是好孩子」的偏見,導致我肚子餓了也不太吃零食,反而特別愛喝可樂。那時候我幾乎每天喝一瓶可樂,喝得牙齒都發黃。現在想起來,應該是因為可樂的糖分高,我的身體當時急需補充熱量的緣故。

其實,喝可樂的確能迅速的提升血糖,緩解頭暈癥狀,不過實在不能算是健康的飲食習慣(而且會把牙齒變得很糟糕)。

如果讓我以現在的知識,重新安排自己童年時期的飲食,我會在隨身攜帶的食品選擇上做出相應的調整:

1. 對於像我容易貧血和低血糖的孩子,必要的時候應該補充高能量食品,如能量棒堅果之類的。避免碳酸飲料。

2. 攜帶體積小、熱量高、易於保存的零食,例如香蕉片、芒果乾、牛肉乾,等等。

3. 含纖維與蛋白質的食品,如麥麩餅乾等。

4. 果糖含量高的濃縮果汁,以應付出現低血糖癥狀的緊急情況。

英文中有句諺語叫做「存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準備(Hope for the best and prepare for the worst)」。我認為這句話在很多場合都適用。

我們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寶貝遇上任何形式的生命危險;但是,正因為是這樣,作為家長和老師的我們才要為有可能發生的最壞的意外做好萬全的準備。

因此,除了攜帶以上內容豐富的兒童急救包之外,在加拿大擁有執業資格的兒童教育從業者還必須通過專門的兒童急救培訓,以便在危急關頭提供第一時間的專業急救。

上個禮拜我剛剛通過了加拿大紅十字協會的兒童急救培訓課程,順利更新了我的急救執照。撒花~~~(^?^)

在參加培訓的時候,急救導師提供的所有信息都來源於加拿大紅十字協會出版的《兒童急救及心肺復甦手冊(Child Care First Aid& CPR Manual)》。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去找這本手冊來看看,內容都很實用。

如果大家對於在危急狀況下的嬰幼兒/兒童的急救措施感興趣,請在後台給我留言說明,您最想了解的哪些方面的兒童急救知識。根據統計結果,我可以考慮下一期繼續做兒童急救措施和步驟的主題,分享一些在培訓中學到的兒童急救措施。

最後,祝大家的寶貝們都平平安安,健康快樂。

希望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都備有一份內容充實的家庭急救包,並且,永遠沒機會用上它。

THE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下一期再見~~記得給我留言哦 o(^_-)O


推薦閱讀:

對著破皮帶電的電線撒尿,會被電著嗎?
溺水不超過1小時就能救活,如圖所示的急救方法,靠譜嗎?
普通人應該知道和掌握哪些急救知識?
究竟如何快速正確處理傷口?
戶外急救包應該有哪些儲備呢?

TAG:儿童保护 | 幼儿安全 | 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