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熟知的武術流派大多其起源只能追溯到清末民國左右,那更加久遠的時候,比如漢唐,是否已形成了固定流派?有哪些流派?

現在比較有名的武術流派,比如太極、詠春,八卦等,起源都最多到清末。那更久遠的時候,到底有沒有形成武術以及武術固定的流派?他們是否有傳承,又或者他們有什麼衍化?


應該是套路門派的歷史是從明清開始的吧。

主要原因, 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講:

1、 是武術套路行成的基礎。

元朝之前,雖然朝廷會禁止強弩甚至刀劍,但是民間一直都有攜帶武器的傳統,漢人佩劍,唐朝的李白十幾歲的時候就挾劍「遍干諸侯」,據他自己說自己是天下第二劍客~~ 宋朝雖然禁民間藏兵,但是為了抵禦西夏和遼金,民間一直都有弓箭社,而且人民群眾發揮了特有的指揮,發明了朴刀~~ 所謂朴刀,就是柴刀,柴刀是生產工具,不犯禁,但是裝上長桿,就是一把長刀,甚至可以算是小型陌刀了~

那時候的武藝,大部分都是器械技擊吧, 而且主要是刀劍法,槍法等都屬於軍陣武藝了。拳腳功夫只是附屬產品,宋朝的相撲應該是帶有一定技巧性的摔角。

而元朝開始,朝廷開始大規模的禁止民間兵器,導致無兵器空手搏鬥——也就是拳法,開始漸漸抬頭,但是所謂空拳難敵四手,拳腳功夫還是比不上兵器的,所以民間即使習武,也是以器械為主。

這點看水滸傳就知道了,水滸寫的是宋朝的事兒,但是里外里可都是明朝的范兒。 裡面最流行的兵器就兩種——朴刀,以及桿棒。 柴刀和棍子到處都是,也不犯禁,老百姓保家護院順手的很。

那為什麼到了清朝,拳法等空手武術開始大興,並且出現了五花八門的套路、門派呢?

首先回頭看看前面說的明朝以前,練武之人有什麼特點? 明朝以前,練武的大致有三類人,一種是軍人,或者預備役軍人,他們將來要上戰場,自然要苦練殺敵本領。 一種是地主的護院,他們是民間武裝,所以也需要一定的武力技能。再者,就是遊民,說好聽點就是遊俠~ 他們走南闖北,需要武藝來防身。

軍中習武的人,自有軍中的教習,很少會行成一個流派,大多是王進林沖這種軍事世家同一個個的「教頭」來傳承武藝的。 而中華武術的主要傳承,也是在軍隊中。

唐朝府兵制之後,中國的軍人大多是世襲的,出現過很多軍事世家,他們代代以武為生,所以會有家族流傳的技擊技能,通過家族、部屬的方式流傳。 例如楊家槍、岳家槍這類。 明朝的戚繼光,俞大猷,都是軍事世家。

保家護院的健奴驕卒,大抵武藝不高,都是野把式,偶爾會有軍中流傳出來的技擊技巧,但也不會成為一個單獨的流派。

而到了明末和清朝,因為清朝是異族征服,所以大量原先明朝軍隊里的人,流落民間,把軍中的技擊技巧帶到了民間。

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不願意投效清廷,又或者因為種種原因犯了罪沒法投靠朝廷,所以只能自己在江湖裡找口飯吃。當了一輩子兵,除了種地還會什麼? 當然是武術,而為了收徒,自然要將自己的本領整理成一套可以推銷的產品, 於是套路名稱、師承來歷、招數名稱、套路等等,就應運而生了。

而遊民呢? 這就引出了 第二點:

2、 武術門派形成的基礎。

但其實遊俠階層,在明朝以前,都是數量非常少的一個階層。因為明朝以前的中國社會,一直實行的是雙稅制——實物稅收和勞役稅收並行。民眾除了要交實物稅,還要定時為政府做勞役。而且很多稅種,是按照人頭收的。

這樣的話,政府為了保證收入,必須對人口進行大力的控制,所以每個人從出生,就要被政府記錄在案,而且不能隨便遷徙,出遠門要政府開具路引,要有自己的身份證——照身。連和尚道士都要有度牒才能四處行走。如果缺少證件,路上被官府抓了那就是流民,可以直接扔進大牢甚至處死的。

雖然民眾一直偷偷摸摸的抵抗這個政策,比如說每個地主莊園里,都投靠著大量的黑戶,山裡也有很多逃稅的山民。但是這種高壓政策下,遊離在江湖的遊民,數量是非常稀少的。

所以,可以說清朝或者明後期以前,中國的武術大多在軍中流傳,民間傳承很少,因為對戶口和結社控制的比較嚴厲,也很難形成民間的武術門派組織。

到了清朝,情形就不一樣了。 從明中後期開始,隨著經濟的發展,徭役就已經慢慢不適合國情了, 有錢人花錢免除徭役,沒錢的人投靠地主來躲避徭役。 而且徭役會耽誤人們正常的勞作,得不償失。所以到了清朝雍正年,開始「攤丁入畝」,這個事兒明朝就嘗試過,但是沒做成,雍正做成了。簡單來說,就是按照田地來收稅,而不是按照人頭。

這樣一來,人力就被解放出來了,清朝時候有一個人口大爆炸的時期,不是說人們突然就能生了, 而是因為不按人頭收稅攤派徭役之後,大量的隱藏人口,也就是黑戶開始重新註冊戶籍了。

人一旦從徭役和土地上被解放出來,就出現了一個單獨的階層——以出賣勞力為主的階層,他們沒有土地,要是放在過去,只能窮死,要麼投靠地主做佃農。出門會被當流民抓起來。現在不一樣了,他們可以去從事純體力勞動,如果寬泛一點說,那就是服務業,第三產業~

在當時,這些產業集中在「車船店腳牙」,因為農業社會,無產者大多都帶有很重的流氓色彩,所以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

這些人為了自保、搶地盤、或者擴大勢力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組織。於是按照師徒關係——這可是中國僅次於君臣父子之外的親密關係了——結成一定的組織。清朝後期的漕幫,也就是民國的青幫,就是依託運河的船工互助組織。

而且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點,就是有清一朝,民間暗地裡的反清復明從來沒有斷絕過,他們在全國範圍內暗地裡結社,通過武術門派、幫會等方式積蓄力量,等待著「萬雲龍」大哥一聲令下,舉國起事。天地會,哥老會,也就是後來的洪門,現在的致公黨,都是這樣的組織。

這就是門派、幫會發展的大致脈絡。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過一個行家分析《一代宗師》,說其實中國拳法,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軍陣之拳, 大多脫胎于軍隊。比如太極拳,脫胎於刀盾手。八卦掌,脫胎於雙刀。形意拳,脫胎於槍法。等等。這些大多是明朝軍隊中的人流落民間後發展開來的。這種武術大開大合,剛烈威猛,也是堂堂正正的武學。但是對於近一些小巧功夫不擅長,畢竟兩軍對壘,太複雜和技巧性的東西實用性是有限的。

第二種,是刺客之拳,來源於古代的刺客和死士。講究的是一擊必殺,有進無退。以進攻為第一要務,不顧自身安危。這種門派一般都是秘傳,而且因為刺客死亡率高,很少有成形的流派流傳下來。大多是一種技擊訣竅的隱秘流傳。包括用毒、暗器等等。

第三種,就是義士之拳,幾乎是專門從天地會的好漢們中間流傳下來的,講究的是在數十人圍捕(比如說官府衙役)中,能夠輾轉騰挪,安然脫身。以保全自我為第一要務。這類功夫比較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我要一個打十個!!!這類拳法對身法和步法要求高,講究的是能在狹窄範圍內施展以及對能順手抄起來的傢伙靈活運用,畢竟很多時候義士跟官府捕快都是狹路相逢。代表拳法就是詠春,詠春拳的來歷就是反清的天地會成員,什麼少林五祖五枚師太洪熙官嚴詠春反清的故事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

而一代宗師里三個主角就代表了三種拳法:宮家六十四手,融合八卦和形意,代表軍陣拳法,宮家兩代人的命運也都與國讎家恨,天下興亡糾纏在一起。

打八極拳的張震,出手狠辣,為人冷酷。正符合他的身為軍統特務的身份,這是刺客之拳。

而葉問在大時代之中艱難求生,為了生活而個人價值而打,而且冥冥中「念念不忘,必有回想」,是宮家家國思想的繼承者。這正是詠春一派義士拳法的精髓———立身江湖,不忘天下,為家國留根,為生民立命。

一代宗師的編劇之一是徐皓峰,當代對武林江湖傳承最有研究的人。這片子每個細節背後都是一篇故事,一段歷史。


去看看明朝戚繼光的紀效新書 再去看看劍經,樓上那所謂的道士張3豐 那個有點扯,唐朝不是已經有了13棍僧救唐王嘛,你看看歷史書,總有蛛絲馬跡的


太極拳,心(形)意拳,螳螂拳,八極拳,八卦掌都是有證可考的源自明清武術大發展時期的產物。長期的戰亂和兵荒使得保家護院成了一種必要。大量軍陣人才流入社會,也極大地提高了民間的技術、實戰水平。

詠春是西南武術、船拳(漕幫拳)和少林武術的綜合體。

張三丰張真人就算會打太極拳,也和現在的太極拳沒有關係。實際上現在看到的大多是建國後整理的24式,尤其在銀幕上,所以想想張三丰劃著雲手打人是不可能的。當年有個評價,我覺得放在這裡很合適,「練套路就像像上健身房,上健身房打不贏練拳擊的,只練套路也不大贏」。這一點上用詠春的訓練體系就更接近現代格鬥系統。

傳承來源比較悠久的武術我知道的有紅拳(不是洪拳),通背拳,摔跤,查拳,長拳,散手(岳(飛)家散手),戳腳番子的等等。器械就更多了,陰符槍,六合槍,梅花槍,鞭桿(這玩意至少成體系了一千多年)。

為什麼很多傳統武術在明末清出突然出現實際上是有很多原因的,例如白蓮教中人,反清復明等反抗力量,脫離組織回到地方教拳習武,自然不會透露門派師承,這是一種自我保護,也是對師門的保護。如果仔細深究,會發現很多所謂的武術門派創始人所習武術乃他人所教,只是換了個名字而已。


清朝是中國武術的鼎盛時代。之前肯定也是有武術的,但是要麼是沒有明確的記載,要麼已經失傳。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貌似現在可以從文獻中追溯的最早的是通臂拳,在明代的文人筆記以及戚繼光的績效兵書中已經記載了名字。

據說俞大猷曾經在河南少林寺因為見到少林武術已經失傳,於是教他們武術,傳下少林棍法。

從正常情況下來說,師徒相傳的武術如果沒有經過整理的文字傳承的話,很容易散佚,也很難追溯。比如太極、形意、八卦等武術肯定有更早的淵源,但大多已經不可考,只能追溯到清代中葉而已。

清代因為防止民間造反禁止民間習武,反而促使了中國武術的大發展。而南少林的毀滅也促使很多習武者流落民間,形成了後來的南拳派系。


春秋到唐宋有角力相撲等等, 武術多以兵器為主,可見史記,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水滸傳. 明清禁武,拳術才大發展起來.古代不比現在,戰亂什麼的, 再加上習武者多不識字,文化人看不起練武的,缺乏史料記載,失傳很多。


首先呢,武術不只有拳術。拳術很多脫胎於冷兵器時代的刀槍劍戟的功夫。可以說元朝之後才有拳術的發展(傳說那時候禁止使用武器)。自清末很多拳術更加成型或者成為今天的名字而已,因此在很多人看來是這個時候才起源的。


和中醫一樣,到明、清達到鼎盛。


元代禁兵,戰陣廝殺漢的武學傳承就都得化兵為拳了。歷史上唐宋傳奇的高手俠客,你見過不用兵器用拳頭的嗎?


便以形意拳為例吧

形意拳原型為槍,滿清入關以後,實行禁武令。

慢慢脫槍為拳,才有了形意拳。

實則戚繼光也曾有過類似言論:拳腳搏擊之術,只為強身健體,為冷兵器械鬥打好基礎。

由此我們可推,許多如今的著名拳法都是兵器演化而成。


太極是從明代開始的,王宗岳傳蔣發。

這都是趙堡太極拳傳人世代相傳的故事


推薦閱讀:

假設內力存在的前提下,如果《九陰真經》《九陽神功》等上乘武學被普遍散布,二十年後社會會變成什麼樣?
想長期學一門功夫防身,如何自學?
從電影的實戰表現來看,《功夫》中的十二路譚腿、洪家鐵線拳以及五郎八卦棍誰最厲害?
徐曉冬打假傳統武術,想問一下中國功夫是不是全是假的?

TAG:歷史 | 功夫 | 武術 | 太極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