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退位,竟是幫了中國一個大忙
01-25
2016年8月8日,日本明仁天皇發表聲明,暗示自己有意提前退位。這意味著延續了28年的平成年代很有可能會提前結束。根據日本皇室典範,天皇是沒有提前退位的權力的。此次明仁天皇做出這樣的決定,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很多媒體進行猜測,天皇年事已高,對安倍晉三政府的種種右翼行為強烈不滿,憂慮日本將會再次重蹈軍國主義的覆轍,因此通過退位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迫使日本政府改變修改憲法的行為。天皇的退位意願,瞬間成為了世界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許多媒體紛紛對天皇的真實想法進行了揣度:所謂的「年事已高」,應該只是天皇的借口吧?你看人家英國女王都90歲了依然「超長待機」,天皇怎麼就寧可修改皇室典範也要提前退位呢?這其中一定另有玄機。天皇退位對於中國而言卻具有戰略意義。如果明仁天皇真的使國會修改皇室典範,必然會導致首相安倍晉三的「修憲」行為中斷,極大改善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處境。
大屏幕在播放明仁天皇發表提前退位的視頻講話
~ 01 ~ 許多中國人對天皇的印象,多停留在抗戰劇日本軍官口中的「為天皇陛下而戰」,那些十惡不赦的日本軍人的辦公室里,都懸掛著一幅日本天皇的照片。那是日本的昭和年代,也是所有中國人最恥辱的年代。因此,中國人對「天皇」二字有著本能的反感。看到這個稱呼,我們就想到了曾經飄揚在中國土地上的太陽旗,南京三十萬同胞的慘死,以及千千萬萬死在日軍槍炮下的中國軍人。中國人的鮮血,是日本天皇永遠無法洗清的罪孽。童年時代的明仁(1938年)
明仁的童年時代,正是日本對外侵略擴張時期。1944年,日本在戰場上節節失利,盟軍開始派遣空軍對日本進行空襲,裕仁天皇把明仁轉移到日本的鄉下躲避戰火。可是戰火不斷擴大,越來越多日本人受到了戰爭的懲罰。年幼的明仁,親眼目睹了戰爭給日本平民帶來的苦痛。他忘不了那些平民在空襲到來時四散逃離的驚惶失措,還有老弱婦孺被戰火波及的慘狀。而這一切的悲慘,並不是盟軍的責任,而是由於父親裕仁天皇發動的那場不義的侵略戰爭。中國人都對「靖國神社」很熟悉,那裡供奉著日本的戰犯,許多日本高官每年都會進行參拜。明仁的父親裕仁天皇,在戰爭期間參拜靖國神社18次,即使在二戰結束之後,也參拜了8次之多。而明仁天皇,繼位後從未參拜過靖國神社。一次也沒有。1957年8月,還是皇太子的明仁在網球場參加比賽的時候偶遇了正田美智子,也就是他後來的妻子。明仁對美智子一見傾心,很快墜入愛河。
1989年,背負了太多歷史孽債的裕仁天皇去世了,明仁正式成為日本第125代天皇,日本的平成年代正式開啟。
不僅是對中國,對二戰中受到日本軍國主義荼毒的國家,明仁天皇都表示了歉意。天皇的深刻反省與和平主義傾向,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日本右翼勢力的膨脹。而本次天皇宣布希望提前退位,其實也是在盡最後一份力量阻止日本政府的右翼行為。
自從安倍晉三擔任日本首相以來,不斷否定歷史,要求修改憲法,意圖在於為日本謀求軍事化提供正當的借口。保守主義分子安倍晉三的行為引起了日本民眾和世界各國的不安,中國更是對此感到十分憤怒。日本政府在安倍的領導下越來越脫離正軌,與中國的關係不斷惡化,其他當年的二戰受害國也對日本愈發仇視。天皇眼看著自己辛苦奔走贏得的和平與諒解被右翼分子不斷破壞,卻沒有足夠的力量去阻止。他無法直接干涉安倍政府的決定。
在去年二戰結束70周年的時候,天皇對外界表示為日本在二戰中的侵略行為懊悔不已,生怕日本有朝一日再次陷入戰爭的泥潭。他親身經歷過那個時代,再也不願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遭受戰火的塗炭。根據新聞界人士的推測, 天皇並非是對安倍晉三有什麼成見,而是由於孩提時的遭遇,實在不願日本再次走上「擴軍強國」的歪路。於是天皇盡最後的努力,阻止安倍晉三修改憲法。明仁天皇的最後一搏,就是宣布自己希望提前退位。然而,對於安倍修改憲法的種種倒行逆施行為,中國也不好直接出手干預。國際政治風雲變幻,信奉和平崛起的中國,不能貿然出手,這更是讓安倍有恃無恐。
接受約稿,有約稿需求請私信。
推薦閱讀:
※《晚清民國120年》 | 連載002節 | 科舉考試究竟有多難?
※如何評價「日本二戰前比中國強、二戰戰敗後還是比中國強」的說法?
※群眾運動領袖 梟雄人格的培養
※克虜伯是一家怎樣的公司?他和蒂森克虜伯有什麼關係?
※二戰時期美國士兵用什麼語言和德國人交流?
TAG: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