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漫畫改編真人,加持還是毀滅?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氣漫畫不僅改編成動畫,而且改編成了真人電視劇和真人電影,甚至舞台劇。但是要把二次元的虛擬世界搬到真人世界進行演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是巨大的機會,同時也是嚴格的挑戰。那麼在你看過的漫畫改編真人作品中,覺得它們是對原作的加持還是毀滅呢?
本期話題參與人:
老司機:對於愛動漫勝過一切的人來說,漫改作品不管改得好還是不好,可能都是辣、雞!
不過叔是一個博愛的美男子,不管是原創還是漫改,只要拍得好看就是好作品。說到底漫改劇就是電視劇的一個分支,把它當成電視劇來對待就好了。不同國家中日本的漫改劇是我最喜歡的,因為日本的動漫行業極其豐富和發達,所以在此基礎上拍真人作品會有很大優勢,暗黑的美型的熱血的飆車的……什麼口味都有,總有一款適合你。 中國的漫改劇,有名的基本都是改編自日本漫畫,比如《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貧窮貴公子》。估計要等國漫真正崛起之後,才會有真正屬於中國的精彩漫改作品。美國主要就是漫威系列的,像《超人》《蝙蝠俠》之類,感覺就是個人英雄主義,這樣的作品年紀大了以後就不太愛看了。Q2:在你看過的漫改真人作品中有哪些覺得不錯的?哪些比較毀原著或者難以接受?
老司機:看過最精彩的漫改作品要屬每年都會重溫一遍的《交響情人夢》,不管是劇情、演員、音樂、還是翻白眼都做到了百分之百的還原。而最難以接受的,就是不管從劇情、演員、音樂、畫面都像shi一樣的電影——《寒蟬鳴泣之時·誓》,誰看誰眼瞎,真的,不信你試試→_→。 張一弘:我覺得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美少女戰士》舞台劇、《死亡筆記》三部、《蝙蝠俠》諾蘭三部曲。其實諾蘭的三部曲從某種意義上是「毀原著的」,我不是很認同諾蘭手下的蝙蝠俠和小丑,尤其是小丑,雖然被很多人奉為經典,但是我覺得他有陰謀,瘋狂,缺少了精神病人的氣質。 蘑菇:漫威DC改的電影我基本會看,當然不乏其中也存在爛片,不過歐美演員演技在線,人物場景還原度也高至少不會齣戲。日本不錯的像經典的《東京愛情故事》,但我個人更偏愛《大逃殺》《熱血高校》這類題材,對了還有《龍櫻》也不錯。毀原著的……額……印象深的是前段時間《進擊的巨人》真人版……編劇的鍋哈哈。 陳幻翔:分四檔吧。(1)超贊的——諾蘭版《蝙蝠俠》三部曲、《老男孩》、《殺手阿一》;(2)不錯的——《寄生獸》、《庸才》、《逝紙》、《下妻物語》、《流星花園》、《鄰人十三號》、《詐欺遊戲》、《螢之光》;(3)平庸的——《小夜刀》、《進擊的巨人》(只看了上部)、《殺戮都市》(也只看了上部)、《東京暴走族》、《鼴鼠之歌》、《女神陷阱》;難接受的——《龍珠》。 大唏噓:會覺得不錯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其實也是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既然決定要把一部動漫作品真人化,那肯定是認可這部作品的內容,看好這部作品的市場前景。所以改編的製作方應該是吃透了原作的精髓,知道它「好」在哪裡,然後真人改編能表現這些精髓到一個可以說服觀眾的程度。比如都是鈴木亮平主演的《變態假面》和《俺物語》,不說技術水平,單說領會原作精髓,都蠻到位的。但是《死亡筆記》日劇版和《進擊的巨人》電影版則是在最關鍵的「HIGH點」詮釋上把鏈子掉到太平洋去了。 還有一個巨坑就是少女漫畫改編的女性向的真人作品。近期除了《未聞花名》和《Orange》,其他基本都是在放大原作的缺點,故事零散、人物跳TONE,可以說是全滅了。舞台劇是特例,它的表現形式介乎於二三次元之間,容錯率其實比影視劇大很多,觀眾的期待值和標準也與影視劇大相徑庭。Q3:你覺得漫改真人的好處和弊端分別在哪兒?哪些類型適合改編,哪些不適合?
老司機:好處就是漫畫作者又有一筆錢入賬了!恭喜恭喜!弊端就是編劇變窮了(笑)。其實我覺得沒有不適合改編的動漫,只是不同的動漫對改編創作者的能力要求不同。你要是夠牛逼什麼都能拍。看看《進擊的巨人》真人版,再看看《寄生獸》真人版,它們的難度是差不多的,但是出來的效果,就是雲泥之別。 蘑菇:好處肯定是有群眾粉絲基礎吧。收視率票房保障,話題熱度也少不了,還有廣告周邊收益。但現在漫改已經演變成一條生產鏈,完全的模式化缺乏原創劇本,觀眾很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可能還是真實化的劇情較適合改編,關於職場生活的,這點要參考韓劇《未生》。 同理還有國內的IP文學影視化。 大唏噓:漫改真人最大的好處就是從二次元向三次元滲透,很多二次元愛好者可能會說:「這種滲透有必要嗎?各安其職井水不犯河水不好嗎?」實際上理想的改編是在變換表現形式後,擴展受眾的一個嘗試,要表現的文化內核實際上是不變的。至於弊端,那就是表現力的差異對製作班底要求很高,短時間內很難調整到理想狀態。作為漫畫看著很順眼的青春校園,變成真人就邏輯破碎甜得發膩,引發尷尬症。或者特效感人,二次元大作成了三次元低配山寨同人風味。 其實不去執著於大熱作品,日本很多關注社會的青年漫畫都是現成的優秀劇本,內容設置新穎,敘述方式新穎,也不需要砸大成本做特效。比如《東京白日夢女孩》、《三月的獅子》、《山與食慾與我》如果能真人化,劇本打磨清楚,演員靠譜,沒法難看。要說不適合改編的,從內容層面來講就是二次元味道太濃三次元無法正常表現的純愛系或者幻想系作品(另外冒著被說直男癌的風險再提一下,很多女性向以及耽美向的作品,真人化基本都是災難,比如《閃耀的青春》《鄰居同居LDK》《黑執事》)。從技術層面上說,真人化需要大量巨大特效場面的男性向作品也要慎重,至少在日本是這樣。美國資金相對充足,技術相對成熟則好很多。但如果突然說開拍《海賊王》真人大電影,我還是會嚇一大跳。 張一弘:文字→聲音(廣播劇、有聲書)→畫(漫畫→動畫)→實境(真人舞台劇→電影電視)。比較粗糙的概括就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想像空間一步步被剝奪,感官上的刺激卻在一步步加強。如果讀過、看過或聽過前一個階段再看後一個階段,因為後者加了更多其他創作者對原著的解讀,如果和自己前一階段的體驗不一致,就會產生不適的感覺。我覺得所有漫畫都可以被改編成真人作品,但是要看改編的方式,有時候忠於原著可能是不太實際的。我是做動畫的,所以印象里比較深的一個就是類似《怪化貓》這種比較有獨特視覺風格的作品其實很難被真人化。 陳幻翔:好處主要還是在於讀者基數大,從公布伊始就會受關注,只要拍得還不錯就穩賺。弊端在於篇幅較短,很難還原出原作壯闊的劇情和角色,再就是演員外形還原度的問題。適合改編的類型倒並沒有嚴格區分,動作片、恐怖片、愛情片、科幻片,只要原作受歡迎,都可以拿來改編。 如果硬要說哪些不適合,第一類是畫風極難還原的,比如《聖鬥士星矢》,光說殺馬特髮型如何搞出來不讓大家笑噴就難倒了造型師,動作場面就更不用說了,一秒鐘揮出一百拳、上億拳如何還原?那些原本極具衝擊力的跨頁動作場面如「鳳翼天翔」、「廬山升龍霸」改成真人版,只能報以呵呵的份兒;第二類是場面和世界觀極其宏大的,比如《七龍珠》,毀天滅地沒有個N億美刀怎麼拍?第三類是有極強藝術加工的,比如《晚安,布布》,如此嚴肅現實的題材,卻將主角完全拋棄人形,只用一隻畫風稚嫩的小鳥來代替,如何進行漫改才不會丟掉原作魅力呢?第四類就是偏重口味獵奇的、價值觀灰暗的,如駕籠真太郎、丸尾末廣、掘骨碎三等大神的作品,這個就很好解釋了,不夠和諧沒有正能量嘛。大唏噓:我個人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是作品的載體和表現形式的差異引起的。小說改編的作品本身劇本的改編難度就要低一些,因為是文本對應文本,都是從最基本的表達方式出發。小說本身給讀者的發想空間也大,先入為主的既定印象也不是很深。改編成真人作品後,只要沒有硬傷,不太容易引起觀眾尤其是原作粉絲的抵觸情緒。但是漫畫是有直觀人物形象和具體的表現方式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已經得到了讀者廣泛認可的,改編真人版之後這些東西都變成了「門檻」,一個沒邁過去吧就肯定被批評。另外就是真人改編容易暴露原作劇本的弱點,很多漫畫的劇情其實禁不起推敲,只是看漫畫的時候可以忍,看真人的時候忍不了而已。
老司機:說來說去,主要看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用文字描寫出來的,人物外貌全靠讀者腦補。漫畫里的人物那是畫出來的,已經給讀者一個具體而美好的人物形象了,次元壁很難打破啊!大多數得到差評的漫改作品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漫畫里畫的是陳冠希,導演卻找了趙本山來演,你說會不會差評如潮? 陳幻翔:動漫不同於文學作品,一方面在於角色形象已經充分視覺化,若進行真人版改編,觀眾對演員外形的相似度要求極高。在這點上,歐美國家的動漫角色畫風偏寫實,財大氣粗的特技實力又足以支撐視覺呈現,改編難度相比日漫要小。反觀日漫角色,畫風極其誇張,五官及身體比例如果原樣複製到真人版,是件極其恐怖的事,加上市場規模無法做到全球化,投資力度自然打了折扣,因此難度較大,即便硬改編拍出來,想必也會被觀眾的罵聲淹死,這也造成了許多金牌IP至今無法進行改編的現狀。另一方面,文學作品的內涵確實比一般的動漫作品要深,即便如《復仇者聯盟》和《美國隊長》這些影響力較強的漫改作品,也無法擺脫內涵不夠的帽子。 蘑菇:文學作品裡感覺也只是嚴肅文學改編的作品好評多一點吧,尤其是名著。這類作品因為自身光環的存在和受眾的明確,使得改編者必須花費更大的心力,拿出更認真的態度來對待。但是看看國內目前的青春小說好像就並非如此……→_→ Q6:同樣是改編真人,電影電視劇相比較電視節目和舞台劇躺槍的聲音更多,你覺得這又是為什麼? 蘑菇:要求受眾都不同,像劇情方面在過度忠實原著和不必完全忠於原著兩點上向來爭議很大,舞台劇可能比較忠於原著,cosplay的人物就是完全還原。其實我覺得是可以改編的,很多作品改動大卻依舊良心,當然這還是要靠演員和編劇,如何做到畫龍點睛。 老司機:其實這涉及到一個觀眾數目的問題,而這又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看電影和電視劇的觀眾有多少?看舞台劇的觀眾有多少?電影電視劇的受眾本來就和舞台劇這樣的不盡相同,觀眾發出的聲音和起到的影響力自然也不一樣。同樣是好評,10000人看了漫改劇, 100個人給好評9900人給差評,和100個人看了舞台劇100個人給好評完全0差評,這兩者能放在一起對比嗎? 雖然舞台劇被吐槽的聲音相對小一些,但是像我這種什麼都看的人,其實並不覺得舞台劇就比真人電影好。比如,日本舞台劇的打戲全靠音效,還沒碰到,演員就已經翻身了,有時候看著還挺搞笑的。陳幻翔:從美術和動作兩方面的設置上來講,觀眾對待電視節目、舞台劇和音樂劇要比影視作品寬容,這是藝術形式決定的——在舞台上,兩個蘋果箱摞在一起,加一塊板子,就可以當做富士山;槍不發子彈,也可以打死對方;空立一扇門,門外的人就看不到裡面的人,觀眾絲毫不覺得假,因為從坐在舞台開始,你就已經接受了這種假定性。影視劇本身要求就必須寫實化,一個演員在舞台上打倒另一個演員,可以不用直接打在他身上,但影視劇如果沒讓觀眾看到拳拳到肉的話,就會齣戲,而漫改影視劇則要求更高,因為有原作的畫面比較,如果達不到就一定會躺槍。
張一弘:舞台劇和音樂劇由於採用了舞台的表演方式,它的「具體」程度是比電視電影低的,所以他留給觀眾的想像空間更多,和觀眾的互動也更多。其實去看看話劇也就知道了,除了專業人士,很少有人說話劇不好的。 大唏噓:音樂劇和舞台劇都是劇場文化舞台表演,在這種特殊的2.5次元氛圍中,觀眾的狀態是不一樣的,是環境和表演方式造成的情緒轉換。比如《飆速宅男》的舞台劇,「只有車把的假騎」是沒辦法的辦法,但也成了一個「梗」。歌舞伎版本的《海賊王》,雖然成品微妙,但是從國民漫畫IP結合傳統文化技藝的層面上看,堪稱壯舉。電影中容不下「話劇腔」,但是話劇中是可以的,當然如果拍的就是「純話劇風格電影」的話,又要另當別論。所以,真人版的製作者最關鍵的就是必須搞清楚自己的立場,也要搞清楚觀眾所在的位置,你是要拍一個幾次元風格的片子給幾次元受眾看。必須承認,從難度上來說,真人影視劇是高於舞台劇的。 Q7:對現在火熱的漫改真人現象你怎麼看?能否舉幾個例子談談你的感受與期待。老司機:漫改熱潮很正常,因為可以從電視劇、電影觀眾身上再撈一筆錢。選擇的目標作品感覺和以前也沒有太多變化,要麼改少女漫(從創作難度來說,這是最好改編的),要麼改大火的其他類型的動漫(因為有龐大的讀者基礎)。 張一弘:個人覺得《死亡筆記》雖然跟原著差別挺大,但作為電影還挺好看的,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改編方式,若即若離。相對《進擊的巨人》我覺得就是沒有找到點,巨人都顯得有點搞笑了,所以我期望導演能夠不要做漫畫的附屬品,尤其是在視覺上的探索。某樣娛樂產品突然變多一定是有某些經濟驅動在背後的,我猜估計是和日本動畫、漫畫市場的飽和甚至萎縮有一定關係,多半是為了拉攏不看動畫或者漫畫的觀眾,在一個羊身上薅更多毛。所以漫改真人以後也許會更多。 蘑菇:漫改真人這把火里,少女漫改目前佔了半壁江山,但是現在已經有疲軟的感覺。雖然是商業片,不過如果模式和劇情上沒有任何改變的話,感覺總有一天崩塌。前面也有說到完全相同的模式、方式觀眾很容易視覺疲勞。不久前的《重版出來!》覺得還不錯,目前好萊塢的《死亡筆記》,還有《銀魂》和《秘密》是我比較期待的。因為日版的《死亡筆記》不錯,松山健一的L也是經典可以做個比較,對好萊塢死神的特效還是很期待。《銀魂》真人版是小栗旬,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演員,而《秘密》是因為陣容啦,卡司爆炸,有些私心哈哈。陳幻翔:漫改真人版的現象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退燒,畢竟年輕觀眾都是從小看漫畫長大的,那些角色陪伴他們長大,拍出來的情懷味道夠,觀眾就願意買單。而且漫畫家本身的想像力絲毫不遜於小說家,這在目前創造力匱乏的當下,無疑是一座金礦,其實無論是否漫改,一部成功的影視劇最看重的就是看主創用沒用心,希望這些熱衷翻拍的導演和編劇們,把賺錢放在第二位,深挖還原作品精神內涵放在第一位,是金子一定埋得深,花功夫挖,錢自然來。
大唏噓:我個人覺得真人改編火熱也說明了原創題材的匱乏,並不是越多越好。而且改編方一定要盡量打「有準備之戰」,切忌蘿蔔快了不洗泥,IP靠譜隨便拍。日劇方面印象里優秀的作品除了《東愛》那個年代的,這幾年間《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重版出來!》都是非常棒的作品,強烈推薦。真人版完全抓到了漫畫打動讀者的精髓,並且充分地表現了出來。電影方面《蟲師》、《寄生獸》都在水準之上,《殺戮都市》、《進擊的巨人》算是漫畫改編特效動作片的失敗嘗試,但是也希望日本電影人不要放棄,另外至少《暗殺教室》還可以一看!雖然如此,對於《鋼煉》真人還是很不放心就是了。《銀魂》在哪個領域都是微妙存在,如果劇本調整對路了,小栗旬的演技爆發一下,成神作也不是不可能。 —————————————————————————————————————————張一弘:不管怎麼說,有更多的東西可以選擇看,以及能站在更多的角度上理解一個作品或者一個故事,總是好事。 老司機:精彩的漫改作品,其實就是一扇扇從二次元通往三次元的大門。很多動漫迷,就是因為看了漫改作品,而入了日劇日影坑。比如《交響情人夢》《食夢者》《料理仙姬》,就是非常好的入坑作! —————————————————————————————————————————結語:
漫畫世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可以超越現實、天馬行空無邊無際的想像力,而真人作品最大的魅力是帶給人親切的真人體驗和生活共鳴。這兩種藝術的互相穿越、串聯與碰撞,便誕生了越來越多的漫畫改編真人作品。無論現在具備怎樣的爭議,但這種藝術的跨越嘗試依然大勢所趨。未來這樣的碰撞還會更多,不妨拭目以待將會如何。
上期回顧:
聊天|那些讓人驚艷的異域民族風情
微信公眾號:黑白漫文化(hbmanga)
推薦閱讀:
※【動漫精選】豆瓣8.3,卻只有500人看過,這怎麼行?
※少女漫果然還是要甜一點才好~
※少女情懷總是恐怖故事——阿部洋一漫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