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會損害聽力么?它的傷害有多大?
一個人走在街上太無聊?戴上耳機,來段勁爆的音樂,把音量調大,全世界都是你的了。什麼巴黎時裝周,美國百老匯歌舞劇,村口的那條路就是舞台,我就是superstar。喂喂,快小心點吧,你的聽力可能正隨著音樂一點點的流失呢(敲黑板)!這句話聽起來像媽媽的嘮叨,但是事實上長戴耳機的危害真的比你想像要大的多。到底有什麼危害,今天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Gif: giphy
一. 長期用耳機會導致失聰
什麼?失聰!你在搞笑吧,我帶了這麼長時間耳機也沒覺得耳朵不好用了啊。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根據美國疾病衛生組織(CDC)調查,在20-69歲年齡段中間有接近15%的人有由於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嚴重者則會失聰。而平常在都市裡生活的人,噪音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使用耳機。15%啊,同學們!這可不是什麼小概率事件。為什麼耳機對我們聽力會有如此之大的損害呢?這就需要具體來了解一下我們聲音是如何在我們耳朵里傳播的。
Photo: offthecusp
要知道,聲音的產生-傳播-到被我們聽到,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前方高能,我已經盡量簡化了過程,請結合圖片理解)。首先,振動讓空氣產生了疏密變化,形成了一定振幅的壓力波,這就是聲波。就像是一塊石頭扔到水裡,形成一圈圈水波擴散開來。隨後,聲波會被我們的耳廓接收,沿著外耳道遇到了一層半透明的鼓膜。聲波像敲門一樣,讓鼓膜產生了前後振動,再由鼓膜後側的聽小骨將這種振動傳送到內耳的淋巴液。說了這麼多,但此時,我們的大腦還是沒能感受到聲音,真正幫助接收聲音的器官實際上是在內耳的耳蝸。
Photo: bshaa
耳蝸是一個充滿淋巴液的螺旋管,在蝸管內整齊排列著很多細小的毛細胞,每個毛細胞都有著被靜纖毛覆蓋的離子通道。它們就像是一簇簇水藻,當聲音傳入時,淋巴液帶動基底膜振動,毛細胞就會像水藻一樣搖曳起來。
Photo: physrev
這時離子通道的大門就會打開,淋巴液中的鈣離子(Ca2+)和鉀離子(K+)就會進入細胞,從而觸發神經遞質的釋放。就是這些毛細胞將機械的聲音信號(壓力波),轉化為神經電子信號,沿著腦幹傳到聽覺中樞,我們才能接收到聲音的信息。
Photo: physrev
所以,我們要說的主角就是這些被耳機損害的毛細胞。其實自然情況下,聲音大了,這些毛細胞就會搖一搖,聲音小了,就會休息休息,它們隨著我們年齡而逐漸衰老死亡。但是,如果你總是帶著耳機,聽著勁爆的音樂,他們就要時刻處於劇烈搖擺的狀態!一直搖啊,童鞋們~想一想吧,天天這麼HIGH,能不死的早么! 更可怕的是,毛細胞的損傷是不可逆的,它無法修復或者再生!是的,你沒看錯,它是不可再生的,不像頭髮剪掉還可以長出來新的。所以當你發現因為長時間戴耳機而出現耳鳴等癥狀的時候。It is too late!醫生也不能幫你什麼,毛細胞死了就是死了,聽力也很難恢復。原本長滿健康毛細胞的基底膜就會變得光禿禿的,套用宋丹丹老師說的一句話,被薅的跟葛優一樣了。這種由於聲音而造成聽力下降或失聰就叫做:噪音性聽力損失(NIHL)。
Gif: giphy其實,這種噪音性聽力損失(NIHL)大多都發生在長期在嘈雜環境中工作的人群上。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長期使用耳機聽音樂而造成的聽力損失的比例逐漸增高。很多人覺得音樂和噪音不一樣啊,我這是藝術啊,怎麼能跟噪音相提並論。其實呢,音樂和噪音的區別只在於我們心理上的喜好,儘管音樂更有節奏感,組合的更優美,然並卵,它對耳朵的傷害一點也不比噪音少。而且,你可能想像不到我們平時用耳機聽音樂時聲音到底有多大,我們耳機中流淌出來音樂的分貝甚至要高於摩托車和夜店的聲響,有的時候僅僅比電鋸聲稍微好那麼一點!耳機音頻播放器的最大音量可以產生105分貝的聲音。這種音量下,只要聽不到30分鐘,就會對我們造成聽力損失。
Photo: thetubdoc
可能大家會認為明明聽得大部分都是情歌,音量調的也不高。但真的是這樣么?讓我們看一下數據。在新加坡進行的一項研究里,實驗人員選擇了9首流行歌曲,其中還包括一首叫only you的中文歌哦(不知道中文名是什麼,話說是唐僧唱的那首嘛~)。試驗聚集了1928位學生,他們每天按照自己的習慣戴上耳機聽音樂,並將所用的時間和音量全部記錄下來。研究數據表明,相比於女生,男生們更喜歡調大音量播放音樂,其中,33%的男生都習慣將音樂調到85分貝以上(噪音污染的標準在白天是60分貝),20%的人每天聽音樂的時間長達8小時以上。而這個數值的分貝和這麼長的時間,早就已經可以讓我們的聽力受到損傷了。
Photo: YouTube
近幾年,音樂引起的聽力損失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新加坡,美國,德國都已經對這種現象進行了研究。所有的研究都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已經在自己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變成了高危人群。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初期的聽力損失很難被察覺到,就像你20度歲天天去夜店玩,可能到40歲才發現自己身體之前透支的不行了。耳機對聽力的傷害也是這樣的,毛細胞過度的搖擺可能讓它提前死亡,但有可能這都是10年後的事情了。但我相信你也不想到40,50歲的時候就失聰吧~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這個問題!說了太多篇幅的聽力損傷,但其實耳機對我們的傷害遠遠不止如此。
Photo: fitnesskites
二. 耳機會影響身體平衡
耳朵的設定可不是只有聽聲音,它還有一個隱藏屬性——調節平衡。在連著耳蝸的地方還有兩個重要的部分,叫做前庭和半規管,它們在維持姿勢和身體平衡中起重要的作用。即使閉上眼睛我們也能感覺到加速和轉彎,電梯的升降,以及暈車暈船的癥狀,都是前庭和半規管的原因。剛剛提到的,損傷不可逆的毛細胞也在這裡也做了一份兼職,當頭部位置發生改變,毛細胞也會受到牽拉刺激,發出神經信號。但這次神經衝動與聲音傳導無關,而是會引起肌肉收縮,來維持身體平衡,這樣我們才能在晃動的公交上站穩。所以呢,在我們使用耳機的過程中,尤其是入耳式耳機,耳壓的變化會讓毛細胞失去對力量變化的靈敏度。時間久了,就很容易在在頭部輕微晃動下感到頭暈。
Gif: giphy
三. 久戴耳機會導致頭痛
除此之外長時間佩戴耳機還會引起頭痛。在BMC 神經學網站發布的一項研究中,德國科學家們通過德國移動通訊公司研究計劃(DMF),針對1025名青少年(年齡在15-17歲之間)進行了調查。其中有盡一半的參與者(47.7%)因為日常佩戴耳機聽音樂,在過去的6個月中,每個月都出現了至少一次的頭痛問題。這項研究明確的排查了看電視,玩遊戲,刷手機等其他因素,確定了引起頭痛的原因,就是因為長期戴耳機聽音樂所引起的。雖然原理還不明確,但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這讓我們的聽覺神經和處理聲音信息的大腦皮層持續處於興奮狀態。就像讓它們跑了一場馬拉松,導致腦部的能量消耗過大,大腦就產生了類似長時間加班的疲憊感。對於每天這種超負荷的工作,大腦也是有苦無處訴,唯一的辦法就只能用頭疼來提醒你給他放假了嘍~
Gif: giphy
另外,耳內的通道狹長複雜,長時間使用耳機不「通風」,入耳式耳機的反覆摩擦等,也容易滋生細菌,引起外耳道等部位的感染。同時,長期大聲用耳機聽音樂還可能引起耳鳴,睡眠失調,暫時性耳聾等癥狀。耳朵里到處都是精細脆弱的零件,十分容易受損,就像有公主病一樣,需要我們精心護理。所以在帶上耳機之前一定要多加考慮!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更安全的使用耳機呢?
Photo: thetubdoc
三. 如何正確使用耳機
1. 遵循60-60法則。啥意思?戴耳機的時候,聲音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每聽60分鐘就要讓耳朵適當休息一會,緩解一下。否則引起永久性失聰的概率會成倍增長。還有研究表明,聲音調的小一些,我們可以任性聽歌的時間就長一點。所以盡量的把音量調低,聲音在耳邊竊竊私語、情意綿綿的感覺其實也不錯啦。就算再捨不得,每一個小時也要和耳機里溫柔的聲音暫別一下!
Photo: reddit
2. 盡量選擇頭戴式耳機。這種耳機降噪效果很好,在使用過程中,我們不會受到外界嘈雜聲音的干擾,即使在很小的音量也可以聽到很清晰的聲音。這樣你就不會因為旁邊嘰嘰喳喳的說話聲音而刻意去調大音量了。
Gif: giphy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耳機雖好,但也不要貪戴。請像珍惜髮際線一樣,珍惜我們的耳朵~!
Reference:
1. Lee, Gary Jek Chong, et al. "The music listening preferences and habits of youths in Singapore and its relation to leisure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55.2 (2014): 72.
2. "Loud Music Linked to Pounding Headaches." LiveScience. TechMedia Network, n.d. Web. 29 July 2016.
3. "Top 10 Tips to Help Protect Your Hearing." NHS. N.p., n.d. Web. 29 July 2016.
推薦閱讀:
※Bose QC35 II 入手碎碎念
※涼涼-艾利和 AKT5P頭戴耳機測評 外觀篇
※清風拂面-魅族 Flow入耳耳機測評 音質篇
※如何評價耳機、音響發燒友?
※另一個旗艦-B&O BEOPLAY H9藍牙降噪耳機測評 外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