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郅:在「不惑」的門檻上

文/龔龍飛 姜含章

2016年7月5日,在斯坦科維奇杯揭幕戰的中場時間,北京奧體中心體育館,中國籃協為著名籃球運動員王治郅舉辦了一個簡短的國家隊退役儀式,名為:「郅敬」。

這是一個略微突然且遲到的儀式。這天距離2014年王治郅正式退役相隔2年之久。

「他是中國男籃標杆式的人物,是永遠的追風少年」。之後媒體多用這樣的說法概括他的20年籃球生涯。

這場夾在斯坦科維奇杯球賽的中場時段內的退役儀式,一共用時31分15秒,結束時,王治郅雲淡風輕的揮手微笑,作最後一別後,走出了球場。

大兵在離開5年後歸來

在國防大學的綠蔭深處,有一棟常年封閉著的球館,這裡就是八一隊的訓練營,里外戒備森嚴。

王治郅13歲就來了這裡,入伍參軍,算是大院子弟。

若非進入這裡,我們很容易忘掉王治郅是一名軍人。

走進球館時,王治郅是第一個發現我們的人,儘管有無數次面對媒體的經驗,但我們的出現還是讓他有些慌張,他臉色一變,那種對陌生人的疏離感又很快散去,他示意我們坐在場邊等候。

現在王治郅是八一隊助理教練,主要教授的是內線腳步,退出了運動員行列後,他的臉有些發福了,在指引隊員壓腿的時候,他肩膀下垂,顯得輕鬆。軍哨不時響起,隊員們集合分散,動作迅速而整齊。

球館內最大一塊牌符是中央軍委賜予的榮譽稱號,正對面的上空中懸掛著八面冠軍獎旗,「這八面旗,就一個不是我得的,最後一面時間是回國後得的,其他都是我得的,嗯,都是我參與的。」

他抬頭看了一眼,又嘆了口氣,語氣里有點失落,過去4年未進季後賽,這樣的巨大反差,並沒有給他驕傲的勇氣,現在他是八一隊成員,一名現役軍人。

在他補充那個句子里,「得到」變成了「參與」。

他說的最後一面總冠軍大旗是王治郅在八一隊的最後輝煌,那一年,他回國歸隊了。

2006年年初,國家體育總局為確保奧運戰略,公開表示將不計前嫌接納「問題運動員」,一起備戰2008年奧運會。田亮、李娜、彭帥等人的「個人問題」都獲得了新的轉機。

王治郅作為申奧代表團成員,作為北京籍的運動員,作為解放軍代表,他必須出現在北京奧運會上,這是他回來最好的時候。

儘管之前每年春天都傳出王治郅回國的消息,都有《拯救大兵王治郅》的故事,但都不了了之。

2006年4月9日,這天,王治郅回國了,北京的鳥巢就快要完工了,5年間,中國男籃國家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上百位記者將首都機場的貴賓通道,和旅客出口團團圍住,但籃協安排走了秘密通道,王治郅穿著米白色的襯衫,一臉嚴肅。

走出通道,當他聽到的第一句「大郅,歡迎你回來。」的時候,他鬆了口氣,甚至笑了,在美國,沒有人能準確的發出「zhi」音,他永遠都被叫做「wang zi zi」,而「大郅」這種昵稱表示友好,是親切的,這讓他感覺不錯,在互聯網上出現了太多國人罵他的消息,他不知道下飛機後,會遇到的是哪種聲音。

他面對鏡頭,有些生澀的說「當初留在美國是因為自己太年輕,考慮事情的不成熟,做了一些錯誤決定,在此,我向全國人民道歉。」

一個驕傲的人,道歉總是生澀的。

他不知道,那天被批准在秘密通道採訪的只有中央電視台。

這已經是他第二次道歉了,2005年3月,他通過新華社向組織承認錯誤,這一次道歉的對象是他的人民。

因為他還是一個士兵,一個全社會要求最嚴格,最敬畏的集體中的一部分。

事實上,他去到美國時,也還是個兵。

直到《達拉斯晨報》的記者捅破天之前,他的一舉一動都始終在向籃管中心和八一隊彙報,他把每天的訓練單和考試結果都傳真回國,事發後,王治郅也比誰都清楚,軍法第一條是抗命必受罰。

他的猶豫,退怯,正是由於他對於規則的足夠了解。

此後,他一方面不敢回國,另一方面又始終與籃協,八一隊保持某種聯繫,他從未想過割斷這條繩子。

很長時間之內,籃協和八一隊始終都沒有發布處理決定,始終寂靜,這種寂靜使得籃協和八一的「威嚴」都受到了損害,有些人認為王治郅是一個好兵,而這種觀點佔了上風。

多年後,王治郅才知道寂靜背後有多少爭論,又有多少人在。

2013年,王治郅出現在陳招娣的追悼會上,在接受採訪時,王治郅表達了自己對她的感謝。

10年前,在籃協與八一隊都準備好處理意見之時,時任總政治部文體局局長的陳招娣頂住了處理意見,她很早就接觸過王治郅,她告訴給負責中轉信息的記者,「只要王治郅回來,我親自到機場接他,讓他放心。」

最終王治郅食言未歸,陳招娣受了批評,但沒說王治郅一個不是。

消失的繼承者

對於歸隊後的變化,王治郅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球場還是那個球場,人還是那些人。」

他至今還不願意承認那種變化。

CBA揭幕戰的新聞發布會,記者問,「大郅有沒有壓力?」

王治郅有些生氣,「我什麼比賽沒打過,還怕一個揭幕戰?我還是原來的我。」這種火藥味讓媒體們很高興。

王治郅帶領著八一隊4比1戰勝廣東隊,拿到了八一隊至今的最後一個總冠軍,王治郅榮膺最有價值球員,昭示著「王者歸來」。

多哈亞運會,姚明缺席,王治郅數次頂住韓國隊的反擊,打出精彩的回應球,重奪冠軍,世錦賽中國驚險晉級12強,中國隊在王仕鵬3分絕殺斯洛維尼亞之前,是王治郅連得5分追平。

消失再歸的5年,王治郅從「大郅」變成了「郅哥」。2002年開始,國家隊失去王治郅的情況下,只能孤注一擲組建「姚核心」,不論是2002年加入的杜峰,朱芳雨還是劉煒,或者後來補充入營的孫悅,易建聯,都是為了匹配「姚核心」。

全隊過於倚重這名中鋒,姚明場場打滿40分鐘,在密集的NBA聯賽和國家隊征戰間奔突,他身上的傷病,成為了整個國家隊的隱患,既讓小巨人縮短了他的職業生涯,而他的離去,卻沒有帶走他巨大身軀下的暗影。

稗草眾生的後姚明時代,在那些高歌猛進的年歲里,早早埋下了種子。

在悉尼奧運會上,中國隊兵敗法國之時,世界籃球的潮水已經悄然改變。內線外投,外線內突,模糊場上位置,無中鋒體系成為新的潮流。

有評論認為,在中國隊兩進前八,享受著超級中鋒帶來的榮耀時,也徹底失去了跟上世界潮流的機會。

王治郅是符合那個潮流的人物,他有214公分的身高,但跑起來竟然像鹿一樣輕快,驚人的臂展,防守可以隻手遮天,籃板意識強,彈跳好,外線精準,可以極速推進,也可以迅速撤防,扣籃如探囊取物,身體在空中滑翔而過,優美而舒展。人們曾經認為他是那個能夠追到風的人。

因為離開,他再也沒有趕上這一波潮水。

他也想追,和世界上的其他天才一樣,追那些又高又遠的夢。

在很長時間,王治郅是那個被認定為中國男籃最重要的繼承者。

但最成功的只有姚明。

7月5日,退役儀式結束後,面對記者的採訪,王治郅說「感謝國家隊給我這樣的待遇,」談的最多的是對這支中國男籃的寄語。

在2011年,「明謝」退役儀式上,姚明先感謝籃球,然後是生活,教練,以及主辦方,最後是時代。在中國一貫的公開表達中尤顯突兀,巨大的成功讓姚明有了這樣的自由——他可以先不感謝他的國家和領導,他可以暢所欲言。

正如2006年世錦賽「姚王之間」的一次對話,王治郅對姚明說,「我給你補,我沒有犯規,」姚明說,「那感覺就像在沙漠里走十天喝上的第一口水。」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隊要戰勝西班牙,就將首次進入到前四名。

三節結束,中國隊竟然還領先14分,隨後西班牙隊開始瘋狂追分,王治郅爆發,在第四節持續開火,終場前1分零8秒王治郅再中關鍵球,一個踩了三分線的中投,反超西班牙2分。

此時,主教練尤納斯選擇將王治郅換下,此後再也沒有喊他的名字。

加時賽布置的最後兩個進攻戰術,只要成功一個,中國隊就有打破歷史的可能,結果都是把球交給姚明終結比賽,意圖過於明顯,西班牙人識破,干擾。精疲力竭的姚明失掉了最後的翻盤機會,而體力充沛,獲勝心最強烈的王治郅只能坐在板凳上。

賽後的評論幾乎一邊倒:加時賽沒有讓王治郅上場,是致命的錯誤。

顯然,尤納斯心裡更為清楚,王治郅很優秀,但不是「姚核心」體系中的一員。楊毅在賽後的評論中說道:「尤納斯,正像在過去數年間的那些中國男籃的決策者們一樣,在關鍵時刻,並沒有選擇相信王治郅。」

原因在於王治郅錯過那場最重要的更迭。

2002年,因為王治郅不歸而導致的兩場大賽失利,促使中國籃協加快了新老交替的計劃,徹底又悄無聲息。

「96黃金一代」中最後老將,33歲鞏曉彬,32歲的胡衛東和劉玉棟在苦戰中交出了他們的火炬,這一年新晉的劉煒,朱芳雨,杜峰,在日後都成為了先發主力,成為新的繼承者們。

人們還在責備王治郅的缺席錯失了戰勝韓國隊,卻不曉得王治郅錯過的是20年間,中國男籃最重要的交替和重建,他失掉了自己的位置。

而國家隊也失去了中國籃球史上最偉大的內線組合。

雖然「中國雙塔」在2000年就並肩作戰過,但當時姚明羽翼未豐,到2001年,姚明擁有絕對統治力時,王治郅又遠走美國。

到2006年王治郅歸來時,姚明的輝煌已經來到尾聲,在北京奧運會的前5個月,姚明的左腳踝應力性骨折,雙雄陰差陽錯,都沒有撞見對方最好的時候。

這5年,兩人均在巔峰期,一個無所不能,一個統治內線,有姚明的籃板保護,王治郅既能心無旁騖的遠投,也能從高位不斷給姚明傳出球,而姚明吸引包夾後,可以分球給王治郅,而王治郅還能在姚明不在場的情況下充當內線的支點。在國際籃壇上,僅有西班牙的加索爾兄弟能夠比肩。

但,最終只是一個幻想。

對於王治郅而言,空度5年巔峰期是殘忍的,沒有了中國背景的王治郅在快船和熱火間奔走,成為那個離飲水機越來越近的人,最終無球可打,孤懸海外。

這場紛爭,沒有贏家,只有幾個幸運兒。

在王治郅之後進入NBA的中國球員,都要幸運的多。

巴特爾未經選秀,在2001到2002賽季中期被丹佛掘金隊直接要走,李元偉允許他打完7月中旬再回國。姚明也被批准可以晚一個月再到國家隊報到。再之後易建聯還未選秀成功,就讓易建聯先去參與了美國式的訓練與測試。

蘇群認為,「王治郅沒有改變什麼,但在那面牆上鑿出了孔,讓後面的人看到了光。」

剛回國時,王治郅還對這樣的說法還頗為自憐。

現在,王治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說:「千萬別那麼說,不是這樣的,他們自身也很努力,命運和條件終歸不同,每個人都不一樣的,過去的就過去了,只要以後的人不要再走同樣的路就好了」。

但在某些方面,他還是成了一個正面教材,這件事成了多所中國高校《思想道德修養》的考試題目,標準答案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中國人」

王治郅說:「過去2年,我就在這個場館教孩子們練球,哪也沒去。」

在單獨外出時,遇上球迷,他有時候甚至會拒絕合影,或許他擔心圖片上網,在他的球迷貼吧里,在麗江,在西湖,在南京,永遠是戴著帽子的巨大背影——球迷們拿出手機來,王治郅就走遠了。

他很少接受採訪,除非是躲不過去,不論是緋聞,還是退役,他從不澄清,也不承認,一律說「別問我,我不知道」,要麼就是場面話。

場面話,他已然可以說的滴水不漏。

武漢亞錦賽,中國9戰9勝,得到了進入倫敦奧運會的入場卷。王治郅說,「我希望可以戰鬥到倫敦,我願意為中國男籃繼續上班。」

「我會懷念和隊友一起打奧運會的日子,還是希望以後中國男籃不要失去信心。」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5戰皆敗。

2013年的馬尼拉慘案,「無論是國家隊還是八一隊需要都會打下去,也許我的退役不會這麼圓滿,但是我會珍惜,會一直走下去。」

這些年,他的回答總是「得體」的,面向大眾的時候,總可以看到那種謹慎和善隨時勢。

10年前,CBA總決賽和三冠王廣東隊纏鬥,記者又問他「年過30了,吃不吃得消?」

王治郅說「我正式聲明啊,我現在才29歲零8個月,正當打呢,我可一點都不老。」

奪冠夜,面對著滿屋的記者,大郅接了一個記者的電話,他語氣有些不耐煩,「你怎麼這麼不專業,人家都在這呢,要採訪趕緊上來。」

20年前,男籃亞青賽打韓國隊,王治郅突然受傷,再回場時,中國隊已經落後10多分,最終輸掉了比賽。18歲的王治郅在鏡頭前哭了,「輸球賴我,完全賴我,我要是早點回來就不會輸了!」

現在,他慢慢的和這個集體磨合了。個體上的王治郅消失了,他總是代表一個集體在發言,贏了,他說自己是十二分之一,輸了,他說自己「愧對球迷」。

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最大功臣王治郅在賽後提醒媒體,「我希望媒體朋友們謹慎用詞,在打的好的時候沒你們說的那麼好,打的差也沒那麼差,請不要用那麼多修飾的語言。」

從籃球天才,國家隊領袖,反叛者再到超級模範老兵,他比大多數中國人的命運要跌宕的多,最後還是和所有人一樣,慢慢的變回了「中國人王治郅」。

這不得不說和他喜歡讀史有關,他自稱是一個「明粉」。

他在清華大學的訪談里表達了「失學」的遺憾,也說了一個願望:退休以後,去圓明園挖寶藏,給國家做貢獻。

王治郅在留美期間開始看中國的明史書籍,他不止一次向別人推薦《明朝那些事兒》,床頭放著《萬曆十五年》,和記者談《張居正》,講起他記憶深刻的《1421:中國發現世界》。

美國的漢學家們認為明朝是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現代中國的社會規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從這裡開始。

隨著閱讀和閱歷的積累,他越來越知道什麼話該說,該怎麼說,什麼事該做,該怎麼做。

25歲的時候,他接受了命運賜予他的所有禮物,他知道自己是少年天才,笑傲中國籃壇,登陸美國,成為NBA第一人。

但後來的事證明,他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他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開始從歷史深處尋找答案。

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好多事,看幾遍《紅樓夢》就都明白了。」

在明史里,個人英雄主義總不得善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比如他最愛看的《張居正》,比如那個困窘中的萬曆皇帝,比如他說過的袁崇煥。

他說「明朝的袁崇煥,是大忠臣也是大功臣,最後落得個身首異處。很多時候就是這樣,那些對你夾道歡迎的人,也很可能是之後對你千刀萬剮的人。」

2002年,王治郅不斷地通過駐美的中國記者與國內聯繫,他和籃協、八一隊方面的協商過程與進展也因此被不斷地曝光,顯然這樣完全公開的方式起到了負面作用。有人提醒王治郅,「以後少跟記者說話。他們不值得信任。」王治郅此後中斷了與國內媒體的任何聯繫。

他不再輕易相信記者,相信陌生人。他很少在公眾面前表達他真實的想法。

但看歷史,讓他平靜。好勝心切往往讓人失了分寸。

王治郅說,「史書上的道理用到了籃球場上,什麼樣的風浪都成了過眼雲煙。」

廣州亞運會,王治郅像一個孤膽英雄,他在33歲迎來了職業巔峰,那可以叫「王治郅時刻」,但時刻不是時代。

好勝不一定能成最好的運動員,但最好的運動員,一定天生好勝。

場下,他記憶最深刻的都是被對手翻盤的大賽,他不止一次的說,如果在給他一次改變的機會,他回收回踩三分線的腳一點點,絕殺西班牙。

那種看著勝利一點點被侵蝕的滋味,讓他痛苦,而銘記。

CBA的全明星賽,主持人讓他問姚明最後一個問題。

他問:「2000年,CBA總決賽第一場,你為什麼當著我面投一個3分球?」

在場者都笑了,那是全明星賽,是慶祝王治郅退役的時刻。

但王治郅問的很認真,他有些臉紅,但始終沒有避開眼神。

淡泊和好勝是一對矛盾體,正如中國文人永遠都在「出世」和「入世」之間徘徊,極少有人能夠處理好,他要剋制自己的慾望,又要避免墜入虛空。

所以他清楚的知道,「籃球是我從小學的一門手藝,我也不會其他的,因為父母是干這行的,有這個基因。」

他也說:「CBA聯賽的商業化很成功,球迷很多,門票賣的很火,但中國籃球並沒有進步。」

面對追捧,他總會打斷對方:「得得得,打住吧。還是看實際行動。」

對於過往,王治郅依然諱莫如深。

從傳出他退役開始,就有多家出版社聯繫王治郅,想給他出自傳,均被他拒絕。

體育記者李陽跟了王治郅很長時間,他想給他寫傳記,得到的回復是「沒什麼可寫的」,他沒有拒絕,也沒有同意。

書出了,王治郅也不看,他甚至不看自己的新聞。

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海岩曾說過我的故事很適合他的小說,大起大落,又有國家體制,又有自我意識,比其他人來的都更有波折,他們是這樣」他邊說邊做起了手勢,修長的食指在空中畫過一條直線。

「我是這樣」,他又畫了一條大波浪線。

說完,他抿嘴一笑,雲淡風輕。

「我沒準備講我的故事,我有想法,但我不會說,我也不會出那些東西(自傳)。」

不堪回首的心事,對於一個驕傲的人而言,是要一起帶進墳墓的。

不追了

採訪一開始,王治郅多次提醒到,「咱們聊點輕鬆的。」

他喜歡輕輕鬆鬆的。

他還熱衷看動畫片,兒子英文名叫「傑瑞」,那是「貓和老鼠」里那隻老鼠的名字。他還狂熱的收集變形金剛,這是小時候練球沒時間失去的愛好,他現在想要補償,這種補充往往都有些瘋狂。

他打算花50萬從南京買一個變形金剛,那是一個帶聲光電系統的高5米,寬4米,厚3米的鐵傢伙,重兩噸。

他向許多人複述了一遍《1421:中國發現世界》,他覺得特別有趣,甚至意義重大,「如果英國皇家海軍那哥們(此書作者)說對了的話,歷史不就改寫了么?」那是一種北京人的健談。

「你看哥倫布,到死都還以為美洲大陸是印度。」「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別現在看古人就覺得別人落後了,以後人看我們也是一樣的。」

事實上,這本書在學界惡評如潮,史料不實,論證漏洞百出。

但他談起這些故事的時候,兩肩下垂,盤起了左腿,雙手抱著右膝,很放鬆。那裡頭有種北京人的氣魄,是眼看「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的氣魄。

論語「四十不惑」,有一種解釋是到了40歲,不明白的東西就不打算明白了,王治郅今年39歲了。

從他回國開始,一切已成定局,或者說他從一開始,就是因為符合某種需要,他想過改變,但結果並不好,他從歷史深處看到自己會老,而風永遠都在,永遠有人追,他說服了自己,追不上,就不追了,他放下了。

所以對新事物,他總是遲疑的,他相信那些「時間更持久的東西」他沒有微博,微信,「我不需要別人點贊,也不需要曬什麼,它們對我而言,太虛無縹緲了。」

大夥把金牌掛在他脖子上,他心裡高興。記者問什麼感受,他說了一句「挺沉的。」 37歲讓上拉薩打表演賽,他去了,犯了心臟病,申請退役沒批准,該上場就上場,讓當教練就當教練。

現在,他跟誰都不計較,不勉強。

2008年9月,王治郅受傷,「郅哥」退役的消息就開始傳了,到2014年1月,王治郅正式退役,37歲,隊友們都喊他「郅叔」了。

「2014年,從西藏回來,發生了一些很神奇的事情,我就知道自己該退役了。」

他只是說很神奇,但不說是什麼,不需要理由的事,都是他內心確認的事。

或許王治郅並沒有意識到,他的年少成名,巔峰,被消失,低谷,歸來,成為最老的兵,面對最大的敗局,正如他說的小說般傳奇,暗合所有運動員的劇情以及大多數人懷才不遇的想像,「老男孩」的昵稱里總有點悲情的味道。他想隱遁,但又在國家需要時出現,像一個大俠。

過往,他不願意說,也沒有微博,微信,他在球場上出現的越老邁,越神秘,人們越喜歡他。

一個年輕球迷在首都機場的廁所里偶遇王治郅,他驚喜萬分,脫口而出:「您也尿嗎?」

2013年之後的零星比賽,八一隊再無主客場之分,王治郅所到之處,山呼海嘯,他享受了科比的待遇。

2014年2月16日,一場冬雨,寒風瑟瑟。寧波的八一主場,終場哨響,結尾一首《時間都去哪了》,很多人都哭了,王治郅單手抱著球,向主持人要了話筒,「感謝到場的球迷陪我們走到最後,向還有籃球夢想的人致敬。」

說完,微笑離開。

CBA全明星賽,主辦方安排王治郅最後一個出場,安排了他的短片,安排了他的演說,「沒什麼好傷感的,誰都會有離開的時候,離開誰,生活也得繼續。」

這是他喜歡說的歷史道理。

不論那一場告別,他總是笑著說再見,但心裡肯定清楚,再見遙遙無期。

70後的球迷們在網帖許願「給大郅一場退役儀式,還周星馳一張電影票」。

但王治郅真的不在乎,他覺得麻煩,他不需要了。

他喜歡輕輕鬆鬆的。

他現在最大願望是有生之年,走遍中國。

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全國3000多個縣,一個縣呆一天,也要10年,要是趕上新疆和內蒙那樣的地方,縣與縣之間隔著800公里,那還得開一會呢,哈哈。」

不過「中國人」是講人情的。

7月2日,斯坦科維奇杯的主辦方通知王治郅,想辦一個退役儀式,王治郅說「算了吧,我不太需要這個東西,謝謝。」

回絕了。

然後國家隊主教練宮魯鳴打了電話,說:「因為這一屆國家隊很多年輕球員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需要更多老隊員的鼓勵,國家隊應該有一些優良的傳統傳承下去,王治郅也應該有這麼一個儀式。」

但宮魯鳴的電話,他無法拒絕。

1996年,宮魯鳴作為國家隊主教練將王治郅帶向亞特蘭大,推出了他的成名戰。2016年,同是奧運年,宮魯鳴又任國家隊主教練,終了,再送他一程。

20年,是王治郅的一個輪迴,他參加了16場國際大賽,包括4屆奧運會,2屆世錦賽,7屆亞錦賽與3屆亞運會,是為中國男籃國家隊出場次數最多的運動員,沒有之一。

他說:「人生能有幾個20年,掰掰手指頭就能算過來,對吧。」

他惟一做主的是在儀式前,囑咐主持人楊健,「別煽情,高高興興的。」

王治郅從籃協主任信蘭成手中接過「中國籃球突出貢獻獎」,正面刻印了「郅敬」兩字,王治郅大方與信蘭成握手,像一次久違的和解。

一切都清零了。

採訪結束時,我們要求王治郅坐在觀眾席最後一排拍照。

他在坐下時,有些詫異,「我13歲就在這裡打球,一直到打不動為止,我一直以為對這裡了如指掌,從來沒想過坐最後一排,也沒坐過最後一排,原來從這裡看,球館是這個樣子。」

拍完,王治郅還坐在那個位置上,久久沒有下來。

(原文刊載於《中國新聞周刊》第766期)

歡迎關注"米格爾街"微信號:MiguelStreet

每天一個特別的故事

每個故事,每個人,都如鹽般微小而珍貴

推薦閱讀:

威少的防守差在何處
斯蒂芬-庫里的成長之路(上)||勇士隊編年史Vol.4
年年歲歲花相似,阿德格林又相逢|比賽日11.3
夏聯尬談:當我們在看夏聯是在想什麼?
50天50人:霍華德,再見了,運動男孩

TAG:篮球 | 王治郅 | 中国篮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