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化運營管理_互聯網行業(六)(訂單1)
在全篇開始處介紹了互聯網企業的盈利模式大抵可以分為三種:向用戶出售商品或服務類、廣告盈利類、直接收取費用類。這種「向用戶出售商品或服務」類公司所涉及的分析,可以拆分為「用戶、訂單、商品/服務」這三個模塊。
前面五篇,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來分析數據的。那麼用戶都來了,該產生訂單了吧,否則要「你(用戶)」何用?
第一篇也提到了,我們分析數據,是要有價值的,什麼樣的價值?可以提高收入、可以降低成本、可以避免風險。分析訂單相關數據,主要還是為了能夠提高公司的收入的。那這一塊的數據要怎樣分析,才能夠對提高收入有促進作用呢?這個問題,還要有點耐心,聽我慢慢道來,因為平時比較忙,整理文章又是一個費時費力的事情;同時還要有點氣度,看到不對的地方,不要砸電腦砸滑鼠,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不划算;最好還有點熱心,可以與我交流,一起完善這樣的話題,順便還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從指標分類的角度來看,相比於用戶數據,訂單數據更複雜一點,畢竟連接著用戶和商品/服務兩大模塊。我們先用下面這句話來定義訂單。
訂單:誰 在什麼時間、地點 把什麼東西 以什麼樣的價格、方式 賣給了誰。
我們可以從這句話中解析出下面幾個維度:
- 誰:B端商家或者線下團隊
- 在什麼時間:訂單時間
- 在什麼地點:地點
- 把什麼東西:商品或者是服務
- 以什麼樣的價格:商品或服務的價格
- 什麼樣的方式:交易方式
- 賣給了誰:最終用戶
(上面的每個維度都可以進一步分解出更多、更細的信息,例如商品可以分為類型、品牌等,但大體上分為上面的幾類,更細節的後面討論。)
同時,訂單也可以分成幾個狀態,例如:等待受理、發貨訂單、成功訂單、取消訂單、退貨訂單、投訴訂單等等。這個狀態也是根據業務不同而不同的,但是多一個少一個也並沒有多大的區別,分析思路都是一樣的。
介紹了上面的內容,我(jiago王)整理出下圖,這樣看起來更加直觀。
在知道以上內容後,我們聊聊怎樣分析數據,有助於提高公司的收入吧。先問個問題,在各公司中肯定都有對訂單數據進行分析,這些分析報表,都產生價值了嗎?相信有的公司做的比較好,但一定有這樣的情況,就是一部分、甚至好大一部分的分析報表,僅僅是滿足了業務人員或者領導的好奇心,別的並沒有什麼卵用。所以我喜歡從目的出發,再進入到方法。
在訂單這個層面上提高收入,無非是兩條路,一是擴大訂單量,二是提高客單價。要提高客單價,要麼是降低折扣、提高件單價,要麼是提升連帶率。如下圖所示:
此外,我整理了以下四個方法,輔助提升訂單額的實現:
- 通過數據對比、數據追蹤,形成壓力和刺激
- 精準運營,在對的時間把對的商品/服務賣給對的人
- 調整商品/服務的結構和價位,優化布局,促進成單
- 少犯錯誤,減少問題的發生避免流單(提升體驗在此範圍)
(上面幾種方法中,具體的分析場景與前面五篇文章中內容有很多交集,具體遇到的地方會加以說明)
本篇先介紹第一種方法,要怎樣分析和展示數據。(我們終於進入了正文,我去倒杯水先)
通過數據對比、數據追蹤,形成壓力和刺激
這種方法最常見了,無論是傳統企業或者是互聯網公司,很多報表都是服務於這個方法的。為什麼使用面這麼廣,因為又簡單又好用啊~
對比,一般是以下幾個維度的對比
- 實際值與目標值的對比
- 地區之間的對比
- 商品/服務類型之間的對比
- 不同時間的對比
- 不同交易方式的對比(交易平台、支付方式等)
數據追蹤,也就是把數據按時間的維度拉開,發現其中的規律和異常。
先按照上面思路來看幾個栗子
1.實際值與目標值的對比(這個值可以是訂單量,也可以是金額)
這種對比分析,常見到一點新鮮感都沒有了是不是?它太容易被想到了,定目標,然後進行監控,沒完成就批評,完成就獎勵,刺激任務的達標。但是較起真來,目標的設定也是有難度的,前面我列出了很多的維度,目標要細到每個維度都設值嗎?時間維度,是細到日目標,還是月目標就夠了呢?如果設置月目標,會不會有銷售或運營團隊產生月末剎車的情況呢?那改設置日目標,又要怎樣設計呢?
以終為始,我們為何設置目標值,是為了通過目標值的設置,與實際值的對比,產生壓力和刺激,以此來激勵業績的提高,也就是訂單量的提高。那思路就清晰了,是否選定為目標維度,就看這個維度是否可被刺激。我們從上面的維度中逐一篩選一下:
B端商家或銷售:如果是阿里巴巴或者餓了么那種平台應用,訂單出售端是B端商家,這類B端商家肯定就不需要設定目標值了,那麼多商家,怎麼設置的過來,另外,你就算設定了目標值,人家也不甩你呀;如果有銷售,也就是線下地推團隊,比如家裝類的、p2p類的,那這個值就有意義了。
時間:這個明顯是有意義的,但問題在於時間粒度怎樣選擇。實際情況,也是根據業務場景來的,有的業務月目標就可以了,有的要設置日均目標,甚至有需要設置小時目標的。(我如果只寫到這裡,一定會挨罵的,上面拋出了那麼多問題,這裡該接上去了)
有些設置月目標有點大,員工可能會有月底剎車的行為,日均目標又不合適,周一和周日的訂單量差距太大。可以這樣設置,取出前面3個月或者半年的數據,以周為周期,算出周一到周日的訂單量的係數比例,例如:1.1,1,1.3,1.2,1.5,1.6,1.4。可以看出周二的訂單量最小,給這個最小的目標設置一個值,比如2000單,那麼從周一到周日的目標訂單量分布就是,2200,2000,2600,2400,3000,3200,2800。然後目標值與實際值的對比,就按照這樣的分布走,相對就要合理一些了。
地點:如果是有銷售團隊,那麼只需要細化到地區負責人就可以了,地區可以不再單獨設置。總之,人才可以被刺激,設置地區,也是為了掛到某個責任人身上。
商品或服務:如果有人對商品或者服務的訂單數量,或者比例健康度負責,那麼可以對該維度設置目標,否則我也認為沒有意義。
價格:想不到什麼情況下需要對這個維度設置目標。
交易方式:如果為了避免交易數據壟斷,控制交易平台佔比,可以對該維度進行設定目標,否則不需要。
最終用戶:你如果覺得他是可控的,那就設置吧。
如下圖:目標粒度為『銷售團隊』、『日期』、『交易』方式三個維度。
上圖中,分別列出了完成任務的團隊、未完成任務的團隊。通過這樣的對比,配合以激勵政策,對銷售團隊形成壓力,促進銷售團隊訂單的推廣。
為避免形成交易數據壟斷,選擇多個平台進行交易,可能希望達成一定的平衡比例,但是從圖中可以看出,實際情況下,通過其他平台的交易比例過低,如有必要需要採取些激勵手段來實現平衡。
下面的組合圖是每天的目標與實際的完成訂單量,同時與團隊的條形圖形成聯動,可用來追蹤具體某團隊的每日完成情況。
追蹤可以更加徹底,點擊組合圖中某一天進入到明細表,可以展示出團隊的具體某個銷售員、某天的實際完成情況。這樣既能夠總覽完成情況,實現監督,同時可對數據進行追蹤,對個人形成壓力。
就先整理這麼多,剩下的幾個對比留在下一篇介紹。
(文中圖表使用finereport開發)
(下一篇將完善訂單的對比分析。 歡迎交流,相互學習)
原創文章,轉載請私信作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