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脫離貧困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冒險 · 蘇黎世投機定律之一

實際上99.99%人不願意承擔風險,他喜歡交易,交易的東西是可以量化的,他覺得划算就做,不划算就不做,他得不到更高的議價,眾籌起不來的原因是全球都做不大,核心是這種商業理念和商業模式只有極少部分人才願意去玩,而這也證明了世界上只有極少部分人才能賺大錢,很多人都希望通過投資賺到錢,你願不願意虧一百萬?他可能不願意了,虧1535他都不願意,你指望他賺錢就見鬼了,所以我覺得眾籌就是一個小眾行業,因為它的受眾特別窄,做了這麼多年,全球眾籌的規模加在一起大概都不會超過30億美金。很多都是假的,真正要承擔風險,真正意義上的股權眾籌,虧我認,這樣的眾籌全球加在一起步超過30億美金,這就是這樣,讓你們每個人虧1萬,什麼回報都沒有,我相信很多人不願意。

歡迎大家加我的新微信jnfqcy,大家一起交流探討~

推薦一篇在聚秀社區看到的文章推薦給大家

【轉載】

導讀:

如果你對從事的投機不感到憂慮,那麼你冒的風險肯定不夠! 兩個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決定一起去創業,她們來到華爾街,並連續換了幾個工作。最終,她們都受雇於一家大證券公司——赫頓公司,在這裡她們遇到了傑拉爾德。

如果你對從事的投機不感到憂慮,那麼你冒的風險肯定不夠!

兩個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決定一起去創業,她們來到華爾街,並連續換了幾個工作。最終,她們都受雇於一家大證券公司——赫頓公司,在這裡她們遇到了傑拉爾德·洛布(Gerald M. Loeb)。

幾年前剛剛去世的洛布,曾是華爾街最受歡迎的投資顧問之一。這位有些禿頂而又和藹可親的老人,經歷了華爾街上世紀 30 年代的大熊市和二次大戰後的大牛市,他始終以冷靜的態度面對這些起起伏伏。他出生時,非常貧窮,但去世時卻擁有巨大的財富。他的著作《為投資而戰》直到目前為止,仍然是最暢銷的市場戰略手冊。這本書淺顯易懂,因為洛布天生會講故事。

一天晚上,在美國證券交易所附近的飯店裡,他向我和父親講述了這對年輕人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風險的故事。

這對年輕人曾膽怯地想他詢問投資建議。她們都是單獨去找他,但他知道,這對年輕人關係很好,而且經常互相交流。起初,她倆的財政狀況很相似,他們都找到了不錯的工作,薪水和職位也在逐步提高。漸漸的,她倆除了滿足日常花銷以外,都有了一些節餘的資金。雖然錢不多,但是由於生活的逐步好轉和對投資的願望,使她們想讓洛布指出一條投資的道路。

洛布試著為他們選擇投資機會,但是,洛布很快就明白了,原來她們頭腦中早已打定主意,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從洛布那裡得到證實和確認。

洛布分別給她們起了綽號,一個叫清醒的西爾維亞,一個叫瘋狂的瑪麗。西爾維亞對錢的處理方式是想尋找一個安全的天堂,她希望把錢存入一個有利息的銀行戶頭,而瑪麗卻喜歡冒險,她希望用很少的本錢來賺大錢。

她們並沒有聽取洛布多少建議,分別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投資。一年後,西爾維亞取回了本金和利息,並獲得了一種舒適的安全感。瑪麗卻碰了一鼻子灰,她在一次市場變化中遭到打擊,她買的股票跌了 25%。

西爾維亞絲毫沒有幸災樂禍,當她得知朋友的不幸時,反而驚訝地說:「天啊,你損失了 1/4 的錢,太可怕了!」

一般的投機新手在第一次失敗,特別是別人對她顯露出同情的目光時,她們很可能會因為自己的損失而感到沮喪,並最終迫使她放棄繼續的嘗試。

但瑪麗卻懂得承受。她微笑著,泰然地說:「是的,我的確蒙受了損失,但是看看我得到了什麼?」她趴在桌子上俯向她的朋友說:「西爾維亞,我有了冒險的經驗。」大多數人緊緊抓著安全,彷彿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安全看起來好像是最重要的,它能讓你有溫暖、舒適的感受,就像在冬夜裡睡在暖和的床上,給你一種安寧和踏實的感覺。

大多數精神病醫生和心理學家都認為安全是好事情,這是現代心理學的重要假設,也是心理健康的主旨。他們認為安全感對人的健康很有好處,而憂慮則對人有害。「如何停止憂慮而重新生活」是涉及這種學說的較早期的作品,而「鬆弛反應」則是較晚期的同類作品。雖然它沒有提供任何可靠的證據,但是,卻認為這種說法是真實的。它甚至被接受為真理。

冥想的追隨者,尤其是東方的各種教派,則更進一步。他們珍惜安寧,甚至在某種情況下,寧願為此而忍受貧困。例如佛教徒就不爭錢財,甚至放棄俗世的一切。他們認為,這樣他們擁有的煩惱也更少。

蘇黎世投機定律的哲理與此正相反。當然,免於憂慮在某些方面是好事。但是任何投機家都會告訴你,如果你一生的主要目標是避免憂慮,那麼你將永遠貧困。

生命應當是一場冒險活動,而不是一種單調的生活。冒險可以被定義為在一件事情的發展過程中,面對某種形式的危險,並試圖征服它。此時,自然而然的反應就是憂慮。

其實,憂慮是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比如戀愛,假如你害怕承擔風險而不投入,你將永遠不會墜入愛河。你的生命可能會靜得像池塘,永遠也體會不到愛情帶給你的美好感受?另一個例子是運動,運動常常使運動員甚至觀眾暴露於危險的處境之中,併產生許多的憂慮。對大多數觀眾而言,運動是次要的冒險,但對運動員而言卻是一項重要而細緻的冒險活動。如果某項體育運動沒有任何憂慮可言,人們就不會去參與或競賽。

當然,我們也經常需要安寧。可是從晚上的睡眠中,我們已經得到了大量的安寧——加上在大多數日子裡,我們很多時候都處於安寧的狀態。因此對一般人來說,安寧已經足夠多了,我們更多人需要的是冒險。

弗洛伊德就懂得冒險的需要。雖然他對生活的目的有錯覺,但卻不以為生活的目的是在追求安寧。甚至,他取笑瑜珈派和其他東方的精神宗教,把它們視作心理健康學派中的「求取安寧」者。瑜咖派生活的目的就是忽視所有的事物以取得內心的寧靜。正如弗洛伊德在《文化和不滿》一書中特別提到的,任何完全達到這樣目標的人,「已犧牲了他的生命」,那為的又是什麼呢?「他只不過得到了安寧的快樂」。

這顯然不是一件好事。

冒險會使生命更有價值。冒險的途徑是把自己暴露於風險之中。

洛布了解這一點,因此他不贊成西爾維亞把錢放在銀行賬戶里。

即使利率相當高,你又能得到什麼利益?在年初你給銀行 100 美元,一年後他還你 100 美元,算是一筆大交易嗎?多麼愚蠢。

的確,你的 100 美元資本差不多被保證不會遭受損失,至少西方工業國家中任何一家有聲譽的銀行都會如此保證。除非遭受到一個重大經濟災難,否則你不會有什麼損失。但是樂趣在什麼地方呢?

這絕不是致富之道!

就算有 5 美元利息,那也是要納稅的,或許稅後所剩下的部分剛好和通貨膨脹相抵銷。採取這種投資方式不可能使你的財務狀況有任何的改變。

同樣,靠薪資收入也不可能使你致富。如果你依靠工作所得作為主要的收入支柱,那麼你的一生也只能希望不去乞討,更何況這也不是絕對的。

奇怪的是,大多數人的生活主要還是依靠工作收入,並以儲蓄作為後援。美國的中產階級因考慮教育和社會地位而無奈地選擇這種生活方式,亨利對此感到煩惱。他抱怨說,任何孩子都不可能逃避風險。老師、父母、輔導老師都不斷對孩子強調,做好家庭作業,不然你會找不到好工作。獲得一個好工作始終被認為是所有人的重大生活目標。但是好的投機又如何?為什麼不對孩子們講這些呢?我就是被如此教育的孩子,根據亨利的經驗法則,一個人應該只以一半的精力致力於工作,其餘一半時間應該去做投資或投機活動。

這是客觀的真理。除非你生在富裕的家庭,否則唯一能使你脫離貧困的方法——絕對是你唯一的希望——就是去冒險。

當然這是雙向的。冒險也包含著可能產生損失的意思,而不一定只是收穫。假如你把錢財用於投機,你一定要準備承擔損失,最後的結果也可能仍是貧困。但是你也要考慮一下,作為被稅賦和通貨膨脹追逼的人,身上又承擔著沉重的生活費用,你已經註定要處於一個相當可悲的財務狀況下。因此,你不妨設想一下,要想致富便要以變得更窮做為代價,這就是你要承擔的?

你不可能會變得更貧窮,只要有蘇黎世投機定律的指導,但你有可能更富裕。不管怎樣,你必須要冒風險,決定性的勝利才會與你同在。

洛布的兩位朋友,西爾維亞和瑪麗的變化便說明了問題。最近一次聽到有關她們的消息時,她們都已經 55 歲了,兩人都已離婚,仍然繼續以她們最初的方式處理著各自的錢財。

西爾維亞把她所有的閑錢放在儲蓄賬戶、定存單、公債和其他安全的地方。但是債券已經不那麼安全了,因為在上世紀 70 年代瘋狂而意外的利率飆升,使它們大大地減少了其市場價值。她的銀行賬戶和存款單也僅維持投資本金的完整無缺。但是上世紀 70 年代兩位數字的通貨膨脹率,使她因生活費用提高,生活質量急劇惡化。

她最好的一次投資是在結婚時買了一幢房子,她和她丈夫在登記冊上是共同所有人,離婚時雙方同意出售它並把財產平分了。這棟房子在他們的時代增值得可觀,因此他們分手時,每個人都得到了一筆為數不少的錢。

但是,西爾維亞仍然不富裕。她離婚後又回到一家證券公司工作,並且得繼續工作到 60 歲才可領取養老金。養老金雖然不多,但她不能放棄,因為她的存款並不夠她養老。她的生活完全靠薪資收入,這是她生活的主要支柱。她可以免於飢餓,但她一直要為買雙新鞋而憂慮。她和她寵愛的貓只能共住在一間卧室里,冬天時也不能得到溫暖。

至於瑪麗,她富有了。

她總是關心資金的安全,正像所有明智的人一樣,但她不讓這一切壓倒她的理財哲學。她承擔風險,在經驗了一段波折後,她開始得到補償。她在上世紀60 年代反覆升降的股市中做得不錯,不過她最大的投機是黃金。

黃金第一次能為美國公民所持有並作為投資工具是在1971 年。當尼克松總統取消黃金價格和美元的法定聯繫之前,每盎司的價格一直維持在 35 美元。在總統下令後,黃金價格猛增,瑪麗的行動靈敏而快速,一反多數保守顧問的忠告,以 40 至 50 美元的價格買進黃金。

不到 10 年,黃金一直漲到 875 美元,她以約 600 美元價格賣出她的大部分黃金,這使她變得很富有了。

現在,她擁有一幢房子,一座度假別墅和加勒比島的一塊地。她把很多時間都花在旅遊上,且早已辭去了工作。工作所得在她的收入中早已變成次要的部分,她每年的股息收入已遠大於她的薪資。因此,每星期花 5 天的時間去賺薪水似乎已沒有太大意義了。

的確,在這幾年中瑪麗的財務狀況帶給了她憂慮,甚至超出西爾維亞的想像。

西爾維亞從沒有思考她未來會富或是窮。她一直試圖掌握自己 1 年或 10 年後的財務狀況。當時她的計算不總是正確的,尤其是她的公債價格不斷滑落時。不過她至少可以得到一個近似值,這已使她能從中得到滿足。

相比之下,瑪麗對她的未來只能做一些胡亂的推測,毫無疑問地,她一定有失眠或受到驚嚇的時刻。

但是,看看瑪麗得到了什麼!

許多華爾街最著名的投機家公開地說,經常性的憂慮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他們極少以抱怨的口吻來說這句話,他們對這種處境幾乎一直是心甘情願的。他們喜歡它。

最為風光的投機家之一是利弗莫爾。在上世紀初他活躍於華爾街,是一個個子高而且引入注目的金髮男子。利弗莫爾隨便到什麼地方,都會引來一堆人。人們總要向他詢問投資建議,他也不斷被報紙雜誌的記者追蹤,試圖從他那裡探聽到一些知識。有一次一個年輕的新聞記者問他:要努力奮鬥才能成為一個百萬富翁,他是否感到值得。利弗莫爾說,他喜歡錢,所以他認為值得。記者又追問他,你是否會經常失眠?你一直處於憂慮之中,這種生活有價值嗎?

「好吧,孩子,現在我告訴你」,利弗莫爾說,「每種職業都有它的渴望和痛苦。如果你飼養蜜蜂,你得防止被叮咬,我從來就和憂慮為伍,要不然就得貧困,如果我得在憂慮和貧困中選擇,我將永遠選擇憂慮。」

利弗莫爾在股票投機中有 4 次遭到巨額財產的損失,他不但接受這種憂慮的狀況,而且似乎仍感興趣。有一天傍晚,他和亨利在一家酒吧飲酒時,突然回想起他應該去參加一個晚宴,他和女主人通了個電話,道了歉,接著要了些酒,並向亨利辯解說,每當他在市場上捲入一件不確定的風險時,他便會不專心和健忘。當亨利說利弗莫爾從來就沒有時間不被捲入風險時,利弗莫爾很快就表示贊同。如果他什麼時候不處於風險之中,那他就會憂慮下星期可能要去做的事。他承認他一直在憂慮他的投機交易,甚至睡眠時也如此。但是按照他的說法,這是沒有關係的,「這是我要走的路。」他說:「如果我知道明天我可能很富有,我想我不會為了憂慮而放棄獲得財富的樂趣。」

亨利記住了這一點,甚至在數十年後仍然引用它。並把它作為蘇黎世投機定律的第一個定律。不幸的是利弗莫爾沒有其他的定律來幫助他,而他的結局並不快樂,這事我們稍後會談到。

過投機生活的人處在風險和憂慮之中,聽起來他們似乎生活在災難的邊緣。但事實並不如此。的確,有時候你會產生不寒而慄的情緒,不過這種情況並不多,而且一般不會持續太久。大多數時間你的憂慮足以使你感到愉快,我們所冒的風險實際上並沒有想像中的大。

事實上,一切的財務操作都含有風險,不管你是否是一位投機者。為你的錢選擇唯一無風險的出路就是放進支付利息的銀行賬戶、政府公債或是某些儲蓄型的存款。即使這樣做仍具有風險,因為銀行也可能會倒閉。如果銀行倒閉,而你有錢存在裡面,那麼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也許會賠償你,不過可能耽擱很久且收不到利息。假如在一次全國性經濟大衰退中,幾十家銀行同時倒閉,那麼即使保險公司也不可能負起賠償之責,它也會倒閉。沒有人知道在這種情形下儲戶的錢會如何。還算幸運,這種事極少會發生。銀行賬戶是你處在這個危險的世界上最接近於無風險的投資了。

正因為風險低,報酬也低。為了找尋較高的報酬,希望發財致富的人就把他們的錢投入其他較具有風險性的項目中。然而奇怪的是,大多數進行賭博式投機的人一般都不承認自己在做這件事,他們自以為很慎重且明事理,他們沒有賭博。投資和投機的差異值得研究一下,尤其是當你開始思考蘇黎世投機定律的第一條定律時。蘇黎世投機定律的學習者通常會坦率地自稱為投機者。這聽起來似乎是要你進行瘋狂而輕率的投機活動。或者你也自稱為投資者,這樣聽起來要安全些。

然而,事實上,投資和投機並沒有什麼差別,正如直言不諱的洛布所說的:「一切投資都是投機,唯一的差異是有人承認,有人不承認。」

這就像午餐和便餐之間的差別,兩者都可以讓你吃到同樣的漢堡包或三明治,唯一的不同是有人要多留下一些不同的印象而已。

對錢財方面提供意見的人,差不多總被稱為投資顧問,而不會叫做投機顧問。

因為這樣聽起來更莊重,給人更深刻的印象,也可贏得更高的收費。為投機界提供情報的刊物差不多也一直自稱為投資出版物。但是它們和蘇黎世投機定律一樣都討論投機,它們只是不喜歡這樣說而已。

還有一種金融專家喜歡教人買投資級的證券。這使它們聽起來很高貴,令人敬畏且顯得非常安全。投資顧問講到這類證券時經常用一種嚴肅的語氣,使新手確信這就是他追求已久的沒有風險的高報酬投資。

IBM 是績優股票中最熱門的,在華爾街圈內的綽號是大型績優股。你買了投資級 IBM 的證券就安全了嗎?

如果你在 1973 年以最高價格買進 IBM 股票的話,你得等上 9 年才能還本,而先前你把錢存在銀行里也許情況會更好些。

不管聽起來多動聽,世上絕對沒有無風險的投機。拿通用汽車股票來說,這隻股票通常也是名列大型投資級證券名單中的。1971 年,所有投資名單上都列有它的名字。大家都說它不是投機股,而是投資級的股票。

但是這個投資級的股票也出了毛病。如果你在1971 年最高價時買進它,至今仍然可能在等待回收你的本金。

把投資稱作投機並沒有改變任何事實:賭博仍然是賭博。你應該想到在 1929年經濟大崩潰時的教訓。當時華爾街突然變得像個巨大的輪盤,以驚人的速度吞噬著賭徒的錢。1929 年大型投資級股票使無數人哭泣。1929 年,紐約中央鐵路公司從 257 美元跌到 12 美元,GM 從 1075 美元跌到 40 美元。

所有投資都是投機,就像洛布所說的。你拿錢去尋找機會就是個投機者,不管你是賭 GM 或其他股票。你得承認它,矇騙自己是毫無意義的,只有當你睜大眼睛了解世界時才能明白得多一些。

蘇黎世投機定律是討論投機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它們絕不是要你瘋狂地去冒險,只不過話說得比較直率而已。

次要定律 1

始終要下有意義的賭注

「只下你負擔得起損失的賭注」,這是一句老話。在拉斯維加斯、華爾街,甚至只要有人希望從冒險中獲得更多錢的地方,你隨處都能聽到,在投資的書籍中和由普通人的口中你都能讀到或聽到,它經常在許多地方被重複使用。不過在把它視為投機定律之前,你應該搞清楚一點:什麼是你能負擔得起的損失呢?

大多數人將它定義為,其損失不會使自己受到傷害,或者其損失對我的財務狀況不會發生重大的影響。換句話說,就是 1 元、2 元、20 元或幾百元,這些是大多數中產階級認為可以承受的損失金額。

不過,你要思考一下,假如你下注 100 美元,結果即使是贏兩倍,你仍然是貧困的。

只有一種方法可以戰勝這種說法,那就是下有意義的賭注。

但這並不是說,你下注的金額會大到使你破產。你畢竟要付房租和撫養孩子。

總之,它的意思是你必須克服對損失的恐懼心理。

如果投資金額小,損失當然不會成為你的問題,那麼自然也不會帶給你任何重大的收穫。要想從小賭注贏得大報酬,唯一的方法就是去碰運氣。例如,你可以用一美元買一張彩票而贏得 100 萬美元。這個夢是令人興奮的,但是這樣難得的機會你可能一生也碰不到。

在投機的過程中,一開始你就要有甘心承受損失的心理準備。賭注下大一點一定會使你憂慮。

你可以從小金額開始,在你獲得了經驗和信心後,再增加憂慮的程度。每一個投機者都能找到他可以忍受的風險程度。有些人像利弗莫爾,賭得很大膽,並以驚人的速度淪落至破產。利弗莫爾的風險標準高得甚至嚇呆了多年的投機老手。亨利常常研究利弗莫爾的投機,回到家裡他也經常愕然地說:「這個人瘋了。」亨利的風險標準較低,有一次他估計,如果他的投機完全失敗,他只有以前一半的財產。

損失 50%,保留另外 50%,這就是他所選擇的憂慮程度。

另一個相信下有意義賭注的是格蒂,他的經歷也極具有啟發性。多數人認為他是從他父親那裡繼承了巨大的財富,或者至少繼承了一部分。事實上卻完全不是。格蒂完全靠自己賺取了巨大的財富。他開始投機時,就像你我一樣只是中產階級投機者。

他的一切是上天賜予的說法會使他忍無可忍。「這種想法是哪裡來的?」他憤怒對我說。(我在花花公子俱樂部碰到他,他是這本雜誌母公司的股東,當時也是公司的業務和金融編輯,並寫過 34 篇文章。在他還不是石油大亨時,這是他任職的地方。)

他說,他的巨大財富源自許多人所下的一個錯誤假設。人們顯然很難相信一個人可以從貧賤中發跡,而一個中產階級所下的賭注竟會為他賺得 10 億美元的巨額財富。

但格蒂恰恰做了這件事。他超越你我的唯一一點是他在上世紀初就已經開始從事投機,那時候每樣東西的價值都很低,而且沒有所得稅。他從來沒有從他父親那裡拿過錢,除了一兩次有限的借款,而且他也都按期歸還了。他從他父親那裡得到最寶貴的東西不是錢而是教誨。

老格蒂是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律師,也是一位投機家。在上世紀初期,他在俄亥俄州石油業迅速發展中發了橫財,老格蒂的投機規則聽起來有點像蘇黎世投機定律。他具有嚴厲而堅定的工作哲學,就像格蒂在花花公子中所寫的,老格蒂堅決反對有錢人的兒子就應當被縱容、溺愛並接受大量遺產的想法。因此年輕的格蒂從很早便一直在外謀生。

他最初想要成為外交官或作家。但是他父親喜歡投機的血液流淌在他的血管中。他被吸引到俄亥俄州的油田,當了碼頭工人和工具整理員,積蓄了幾百美元,他的小資本在增長,冒險的強烈要求也一樣在成長。

這時他表現出從父親那裡學到的定律——始終下有意義的賭注。

他可以用低於 50 美元的錢買到一部分油田,在這裡這種機會並不少,油田中擠滿了冒險挖掘油井的人和投機性的聯合組織,他們需要錢繼續鑽井,他們總會以幾塊錢的價格出售極小的股份給別人,但格蒂知道極小的股份永遠不可能致富。

他因此開始去追逐更大的遊戲。在靠近斯通伯魯夫村,有一個投機者開價 500美元出讓一個油田租賃權的一半股份。格蒂想這是件有前途的買賣,並決定下賭注。他賭上了 500 美元,這差不多是他的全部財產。沒有人勝過他下的賭注,於是格蒂正式進入了石油業。

1916 年 1 月,第一口試驗用井挖掘出含量豐富又值得開採的原油,日產 700餘桶原油。不久,格蒂以 12,000 美元出售了他的股權,這就是他發財致富的開始。

「當然,我是幸運的」,很多年後,他回顧從前的冒險活動時說,「我可能會失敗,不過即使我失敗,我也絕不會改變我的想法——深信冒險是對的。我承認我會儘可能讓自己對某些事情產生興趣,這種可能性就是希望,如果我不願意冒險,我是永遠不會有希望的。」

他又說,即使他失敗,也不會是他的末日,他會拼湊些錢再試。「因為對我來說,好像贏比輸的機會多得多。」他追憶說,「如果我贏了,那是件奇妙的事,如果我失敗,也會有創傷,但並不全是這樣。很明顯,行動是正確的,就看你怎麼做?」

次要定律 2

避免過分分散風險

「要關注整個投資業界」,他們將之稱為分散風險,或投資多樣化。這種說法現在已經被過分地渲染了。

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個沉悶而不雅的名詞,並探討它如何在你努力致富的嘗試中影響著你。

分散風險的意義就是分散你的錢財,要分得細,把資金投入許多小的投機活動中,而不是集中在幾個大的投機活動上面。

這是一個很安全的主意。如果你有 6 個投資都失敗,你還有可能在另外 6 個投資中有所進展。如果每一個投資活動都失敗,你至少還有公債可能增值,而這足以使你立於不敗之地。

這看上去是合理的。在傳統的投資建議中,一個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是所有財務目標中最受尊敬的。但是,如果你照此做的話,那麼你永遠也不會致富。或許他們可能告訴你,分散風險會降低你的風險,但這也同時減少了你可能致富的希望。

我們這些中產階級人士在開始投機時,只有有限的資本可以押注。如果說你有 5000 美元,你想要投機使它增長,你會用它做什麼事呢?傳統上,有知識的人會說,把資金用來買證券,分成 10 份,以每份 500 美元下注。買 500 美元通用汽車股,因為看起來汽車業有生氣,拿500 美元開一個儲蓄賬戶,可能利率會上漲,500 美元投入黃金,以防止各種投資機會的價值會下跌等。瞧!你為一切可能發生的事保了險,它使你感到安全,對不對?好像整件事不會產生什麼風險,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你致富的風險。

分散風險有三個大的缺點:

一是,它使你違反次要定律一的指導:永遠要下有意義的賭注。

假如你開始投資的資金不大,把資金分散將會使事情變得更糟,你的資金越分散,你得到的收益就越少,到頭來你會把事情引向極端,你的投資會變得微不足道。

我們從次要定律一中看到,在小金額上得到一筆異常大的收穫,不可能帶給你什麼。你仍然貧困。讓我們舉個例子,如果胡博伊電腦公司的 500 美元股票價格倍增,你獲得了什麼?500 美元罷了。

二是, 由於資金分散,可能使你的收益和損失相互抵銷。最後你又站在了原點,一步也沒前進。

你買了兩種非投資級的股票:胡博伊電腦和海澳電子。如果兩家公司可能興旺起來,你估計它們的股票價格會上漲。好,如果說你的預感是正確的,兩家公司繁榮起來了,而你在每個 500 美元上獲得 200 美元的報酬。

但是在買胡博伊和海澳時,投資顧問曾嚴正地警告你,你要分散風險,兩面下注。為避免不利的情況發生,他說,你應該再買些有固定利息的債券和黃金。為此你又買了 500 美元黃金和 500 美元的固定利息債券。但是利率在上漲,因為商業和消費者貸款的需求強勁,因此固定利息債券的價值下挫了,下跌到100 美元。至於黃金,每個擁有黃金的人發狂似地拋售以求現。大家都想進入異乎尋常的華爾街多頭股市或者要把他們的錢放進那些高利率的新銀行賬戶中。黃金價格像水從生鏽的破水桶中漏出去,它跌到了 300 美元。

不錯,你從胡博伊和海澳方面賺得了 400 美元,但是你在固定利息債券和黃金上損失了 400 美元,整個投資努力等於是白費時間和精力,有什麼用呢?三是,由於資金分散,你等於是一個玩雜耍的藝人,在空中同時拋出太多的球。

如果你僅有少數的幾個投機機會,其中一個或兩個情況出問題了,你可以採取防禦行動。定律三和其他方法可以用來避免事態惡化。但是如果你在空中有一打球,而且有一半開始反向運轉時,想要擺脫這種困境就很不容易了。

你所投入的機會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研究,這可能會把你弄得焦頭爛額。當出問題時——這是無法避免的,當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出現的時候,你可能被逼得驚慌失措。一個人,尤其是投機新手,面臨這種情況時,經常會對所發生的事毫無應對之策,這時,你已經失去了採取任何行動的能力,因為此時,你要被迫做出太多太快且太棘手的痛苦決定。當財富在減少的時候,你只會目瞪口呆地站著,不知所措。

在你認識到這三個分散風險的主要缺點,並和它唯一的優點——安全相權衡時,它似乎看起來就不像想像的那麼好了。

少量的分散風險可能不會產生太大的傷害,3 個好的投機,或許 4 個,甚至或許 6 個。假如你同時被幾個這樣的機會所吸引,依我個人的經驗則是:一次不要多於 4 個,經常保有 3 個或者更少的機會,有時候甚至只要 1 個。多了就會使我不安心,這主要是個人偏愛和習慣的問題。如果你有能力有效地處理更多的機會,那麼可以去做。

但是千萬不要為了多樣化而分散資金,這樣,你會變得像參加在超級市場參加購物比賽的人一樣,競賽的目的只是快速地裝滿籃子。回到家時卻帶了一大堆昂貴但又不真正需要的貨品。在投機中,你應該把錢放在值得冒險的事業里,永遠不要為了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而從事太多項目的投機。

正像華爾街有些人所說的,「把所有的蛋放在一隻籃子內,然後守護這隻籃子」,這是一句老話,卻經受過嚴格的考驗。第一個說這話的人,顯然不是一個分散風險迷。守護一隻或幾隻籃子要比守護一打籃子容易得多。當狐狸走來偷你籃子里的蛋時,你不用急得團團轉來對付它。

▲本章的投機策略

現在讓我們很快地回顧一下定律一,尤其是這條定律規勸你如何處理你的錢。

定律一要求你把錢投入到風險事業,不要怕遭受損失。你所涉入的風險事業,一般不會使你毛骨悚然。由於你願意麵對它,你等於是在給你自己一個唯一能發財的機會。

你為這個機會所付出的代價是產生憂慮的精神狀態,但定律一堅決主張,它不是現代心理學家所認為的一種疾病,它是生命的刺激品。你一旦習慣,你就會喜歡上它。

(文章摘選自馬克斯·貢特爾/《蘇黎世投機定律》)


推薦閱讀:

風險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一)
怎麼賣想法?
到底願冒風險的人會不會更容易成功?

TAG: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