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的講究——專訪動畫美術劉雨軒(二)

隨著去日本的動畫人越來越多,有人產生疑問,在宮崎駿率領的吉卜力工作室,也就是日本影響力最大的動畫工作室裡面,有沒有中國人呢?

就在吉卜力解散的前幾年,某位中央美術學院的背景師登上了這個末班車。

本篇是Anitama專訪動畫美術劉雨軒系列的第二部分,劉雨軒也將會繼續分享在吉卜力工作時的故事與體驗。

作者:mjn

封面來源:劉雨軒的作品

——是一開始就是以吉卜力為目標的,沒考慮後路?去日本之前做了哪些準備呢?

是的。沒考慮過後路,從小考附中到考美院到吉卜力,都是這樣。做事風格吧,因為後路隨時都可以想出來,但不逼自己過獨木橋到了關鍵時刻人都會容易鬆懈。與其說不給自己留後路不如說不想讓自己找到放棄的借口。

去日本前的準備的話,除了學日語外都沒有,因為我相信平時努力了,關鍵的時候正常如實發揮就可以,好比你問我的問題,我都是沒有提前考慮的,怎麼想的就怎麼說,真實。

——你對背景工作的解釋?吉卜力的背景有那些特別的講究呢?

劉:其實我才工作剛進入第五個年頭,只能說點個人淺薄的理解。畢竟是背景,對我來說就是根據導演的意圖,來幫助作畫部分更好的烘托氣氛,幫助觀眾更加能夠身臨其境,加強世界觀的感受,但最基本的還是注意光線、色調、視覺感受,然後畫好一張畫。

吉卜力因為都是劇場版,所以講究的比tv片要多很多,不光是畫出一張場景,還有單純作為一張畫來講,筆觸用色、哪些該省略、哪些該畫出來、從視覺上出發如何展現給觀眾等等。包括時間變化、季節、空氣濕度、每個地域不同的自然特徵。

好比男鹿和雄畫不同植物,除了顏色以外,用筆、收筆、畫葉片筆在哪個位置轉彎、樹葉的硬度什麼的都有講究。這些只能通過觀察寫生總結。好比同樣的松樹,日本的、中國的、歐洲的都不一樣。就連九州到北海道,植物啊、天空的雲、肉眼看到的顏色形狀都是不一樣的。舉個例子,《回憶中的瑪妮》,有個場景是隨時間變化的,就是從下午三點到五點,那麼下午三點、四點、五點的太陽分別是怎麼樣的?北海道涼爽的夏季氣候如何表現?這些都是要認真查完資料後才能畫的。

上圖就是說到的隨時間變化的場景。在TV動畫中,因為工期和預算的限制,一般做不到這種的講究。

——從職位上來說,美術和背景是有差別的吧?具體有啥不一樣呢?

劉:美術就是包括設定、layout的整理、輔助美術導演(美術監督)擔任一段場景,畫出印象稿(ImageBoard)給導演和美術導演確認後,再交給下面背景的人來具體每個鏡頭背景的繪畫。因為吉卜力作品幾乎沒有兼用鏡頭,所以美術導演一個人不可能忙得過來這麼大的量,而且每個人的長項不一樣,所以就會有共同美術監督或者監督分任務給每個美術,每個美術一場戲。

舉例子植物畫得好的人,就會把中午的場景都給他,然後他下面有幾個背景員工,由美術畫完一張主要畫面後,把剩下的同一場戲的鏡頭都交給畫背景的來根據印象稿或者美術完成的那張畫,來負責具體作畫。

吉卜力作品是每一個鏡頭都有印象稿,都有美術導演來完成,剩下的員工等於就是在代筆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理解,當然有自己的更加好的表現手段什麼是導演們最願意看到的。導演和美術的責任比較大,所以一般都是男性從業者為多,有更多精力體力投入工作。好多美術導演完成作品後都會生病啊或者肥胖等等,身體容易出現問題,都是壓力所致。吉卜力有個美術導演很奇怪,每次作品做完都會食欲不振然後拉肚子然後卧床不起一個月。。是每次。。

(待續)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原文地址:m.anitama.cn/article/94

官方網站:anitama.cn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微信公眾號:Anitama0815

合作郵箱:bd@anitama.cn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宮崎駿動漫作品中「活下去」主題?
如何看待吉卜力停止動畫製作?
大家怎麼看吉卜力工作室在2010年的新片《借物少女阿莉埃蒂》?

TAG:ACG | ACG文化 | 吉卜力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