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組織想搞政策倡議?三省自身再決定!

非政府組織曰:「欲政策倡議,吾日三省吾身:資金夥伴到位乎?吾乃官辦乎民辦乎?政治嗅覺敏銳乎?」

作者:政見特約作者 王愛華

眾所周知,非政府組織想要開展政策倡議活動,往往是件有點 「政治敏感」 的事兒。因此,在不同政治體制環境下,非政府組織採取的行動模式可能會大相徑庭。

那麼,相較於西方社會,威權體制下的非政府組織的政策倡議行動是否有其特別的 「套路」 呢?威權體制下的各種制度主題是如何影響非政府組織的政策倡議活動、又具體影響了政策倡議活動的哪些方面呢?

雖然有關非政府組織政策倡議活動的研究日漸增多,但是這些研究大多聚焦於西方社會,對於威權體制下非政府組織開展政策倡議活動的研究仍鳳毛麟角。

美國和香港的三位研究人員近期開展的一項研究,為我們解答了上述疑問。

為了揭示威權體制對非政府組織開展政策倡議活動的影響,他們對分布在中國各地的 267 家環保非政府組織進行問卷調查,並對其中 30 家典型組織進行深度訪談。

研究發現,政府資助、基金會資助、機構性質、夥伴合作、政治環境等資源和制度因素共同形塑了非政府組織的政策倡導行動。

由於同時受到資源與制度的雙重製約,中國環保非政府組織在開展政策倡議活動,以及選擇行動策略時,必須三省自身而後行。

一省曰資源:「金主」 和 「同行」 至關重要

對於環保非政府組織來說,沒有錢談政策倡議是萬萬不能的。因此,影響環保非政府組織政策倡議行動的首先是各大 「金主」——一是基金會,二是政府。

研究發現,越是得到基金會的資助,環保非政府組織越少涉及政策倡議活動。俗話說 「拿人家的手短」,環保非政府組織的項目如果得到了某基金會支持,其項目的開展就需要與基金會的定位和使命相一致。

而對於基金會、尤其對於境外基金會而言,與中國政府保持和諧的關係往往是其首要考慮的因素。因此,他們會盡量避免所資助的項目涉及政治敏感問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與基金會相反,環保非政府組織得到政府的資助越多,會越積極地投身政策倡議。政府通過購買服務和轉移支付等方式,支持環保非政府組織開展活動。這實際上搭建了政府與環保非政府組織之間的溝通橋樑,從而在兩者之間建立信任關係。

政府支持對於環保非政府組織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極大地增加了它們與政府打交道的機會。為此,它們會在政策倡議活動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在政策倡議時,非政府組織可以選擇兩種行動策略:可以直接參与政策制定過程,即內部策略;也可以製造社會輿論壓力去影響,即外部策略。但是,獲得政府資助的資金多少,並不影響環保非政府組織的行動策略選擇。

為環保非政府組織開展政策倡議活動提供資源的,除了金主,還有同行。研究發現,合作十分重要。

幾乎所有環保非政府組織都表示,在諸如開展研討會、聯合簽名、倡議項目、組織集體行動等政策倡議活動中,民間組織之間的合作非常密切。

正所謂 「眾人拾柴火焰高」,它們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關係網路互通有無、相互學習和優勢互補,擴大它們的聲音,並提高被政府聽到的機率。

二省曰出身: 「官辦」 與 「民辦」 大異其趣

與西方社會不同,中國的非政府組織由於歷史發展原因,有官辦與民間之分。

相較於民間環保非政府組織,官辦組織在政策倡議活動上投入更多。它們更容易接近政府,且往往更加專業,資源也相對更充裕。儘管有很多官辦非政府組織正在嘗試變得更加獨立,但由於先天優勢,它們仍然與政府之間保持了良好的聯繫,彼此之間信任度更高。

有趣的是,在不同的政府資助水平下,官辦與民間環保非政府組織在行動策略的選擇上會有微妙的差異。

對於官辦環保非政府組織來說,當來自政府的資助相對較低時,官辦環保非政府組織會更為頻繁地採取內部戰略,直接積极參与決策的制定;當來自政府的資助較高時,官辦環保非政府組織則會在行為上更加類似於政府的分支機構,很少採取外部策略影響政策制定。

而在同樣是獲得獲得較多政府資助的情況下,民間環保非政府組織則會雙管齊下,更為頻繁地採取內部和外部策略影響政策過程。這可能因為政府的資助提升了民間環保非政府組織的合法性,並提高了它們的政策倡議能力。

三省曰環境:政治風向需警惕

儘管政府與環保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合作日益頻繁,但這並不意味著環保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可以隨心所欲地運用內部和外部的政策倡議策略。相反,它們仍需時刻保持敏銳的政治嗅覺。

一個原因是環保非政府組織在與政府合作時,往往只是與基層官員打交道,很難接觸到影響政策方向的高層官員。因此,它們直接影響政策過程的機會少之又少。

另一個原因是,環保非政府組織的領導者也難以把握政治風向。一旦政治環境收緊,無論開展何種類型的政策倡議活動都必然會惹禍上身。

正如一位環保非政府組織的領導者所言:「沒有哪一種策略是絕對適用的,只能在恰當的時間選擇恰當的策略。」

這項研究表明,考慮到資源供給方的不同、官辦與民間身份的差異,以及政治環境等因素,威權體制下的非政府組織在政策倡議的行動策略上會有很大不同。但是,這項研究並未告訴我們造成這種差異的深層次原因。

比如,當民間環保非政府組織得到的政府資助較高時,他們更多地採取外部戰略去影響政策制定的輿論環境。但是,並沒有進一步說明這一結果是如何發生的。

對於威權體制下非政府組織政策倡議的行動機制,尚需更多研究加以解釋。

參考文獻

Li, H., Lo, C. W-H., & Tang, S-Y. (2016). Nonprofit policy advocacy under authoritarianism.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doi: 10.1111/puar.12585.

推薦閱讀:

廈門政府憑什麼給2個廈大種小番茄的90後支持850萬?
振興東北為何困難重重?
對於輔警改革能抱多大期望。?
祁同偉不娶梁璐有機會成為公安廳長么?按照他原本的發展軌跡?

TAG:非政府组织NGO | 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