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醫經方的世界:八綱辨證入門
01-25
以前說過,胡希恕老先生認為太陽證是表陽證。要理解什麼是表陽證,首先要了解八綱辨證。所謂八綱就是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雖然明確提出八綱辨證法則的是當代經方家祝味菊(祝味菊 傷寒質難〔M〕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86頁),但是在《傷寒雜病論》一書中張仲景已在熟練運用八綱法則分析癥候,《傷寒論》中明確提出虛實寒熱表裡內外陰陽有餘不足等八綱具體名稱的條文有116條之多,佔全文的三分之一,在《金匱要略》亦有l 05條,由此可見八綱是解讀傷寒論的一把鑰匙。首先談談陰陽。「陽」最原始的含義是指陽光。《詩經 小雅 湛露》云:
推薦閱讀:
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清晨的露水濃重,沒有陽光它不會幹。夜晚的宴飲安閑,沒有喝醉不必回家。「陽」是指陽光,那麼它的反面「陰」就是沒有陽光了。《詩經 邶風 谷風》云: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
山谷間風習習拂來,吹來陰雨。我們本該努力同心,不應有隙。讓我們回到張仲景的時代,在那個時代,城市沒有霓虹閃爍,只是某個熱鬧的節日時,才會有東風夜放花千樹,才會有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晝與夜之間的界限,陽光綻放與陽光收斂之間的界限是分明的。我們可以想像那一個個晴陰,晝夜的轉換,古人眼前明亮翠綠的草木,轉成郁暗灰濛,漂浮高遠的天空,顯得沉重低沉,那溫暖粘稠的河水變得冰暗幽涼。我們回到古代的場景,回到陽光的散落與消失,就能更好地理解,為什麼先民們會以光明,黑暗,溫暖,寒冷來分陰陽。後來陰陽被古人用來概括標示事物的屬性。趨向於明亮,活動,興奮,向上,擴散,開放的被稱著陽。趨向於晦暗,沉靜,抑制,向下,寒冷,向內,凝聚,閉闔的被喚著陰。面對屬性相反的兩類事物,如果我們把其中一類判斷為陽,那麼剩下的另一類就被判斷為陰。如果你嫌陰陽這兩個字「封建迷信」,那麼你將這兩個字改成x,y也可以。但是請記住,「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我們不能簡單的孤立的把某樣事物,比如男人或女人,稱為陽或陰,當一個事物沒有參照物時,是無所謂陰陽的。雖然陰陽的概念已在最原始含義的基礎上引申其義,變成概括,天與地,火與水,晝與夜,上與下,生與死等性質相反的事物的一種方法,但是它的抽象程度並不高,它只是古人對「現象」直觀性和經驗性的概括,所以我們記住陰陽原始的本意,對理解傷寒論中的陰陽二字是有好處的。那麼表裡是什麼呢?有一些醫家,把表裡簡單地理解為皮膚與內臟,骨髓之分,這是不妥的。要理解表裡,要牢牢記住「正邪交爭」這個概念。正邪交爭於表,我們將其稱之為表證。正邪交爭於里,我們則將其稱之為里證。怎麼判斷是表是里呢?有一些比較糊塗的醫家,比如劉力紅,就想當然地認為古人有「內視」的功能,即所謂「慧心內照」是也。古人有入靜的功夫那我相信,說他們懂得「內視反觀」,會做「內證實驗」那就是扯談了。
古人是怎麼判斷這個「正邪交爭」在「表」是在「里」呢?在沒有內窺鏡,X光機的時代,唯一的辦法就是「司外揣內」,「以表知里」,也就是說,通過細緻入微的臨床觀察,通過患者的癥候表現來判斷。舉個例子,比如在傷寒論中的太陽證被認為是表證,它的癥候提綱是「太陽之為病 ,脈浮 ,頭項強痛而惡寒」,此時治法要用「汗法」,如果患者出現了「胃家實」,比如潮熱便秘、腹痛拒按的癥狀,那麼病就會被認為是由表傳里,此時治法要用下法,如果患者出現了「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不渴」呢,病也會被認為是由表入里,此時的治法要用溫法。這些後面都會詳談。傷寒論中,表裡之分不是通過「內證實驗」分出來的,也不是瞎猜猜出來的,而是通過詳細的觀察癥狀,體格檢查查出來的。再說說寒熱。在古代沒有體溫表。所以依然是要依賴患者的癥狀和體征來判斷。這是一種無奈之舉。所以傷寒論中的寒熱與現代醫學中的體溫高低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如果患者有惡寒,畏冷,冷痛,喜暖,肢冷倦卧,小便清長,面色白等等表現,就被認為是寒證。如果患者發熱,惡熱喜冷,口渴欲飲,面赤,煩躁不寧,小便短黃等等,就被認為是熱證。但是,古人也認識到判斷寒熱不僅僅這麼簡單,還有一些更複雜的情況,比如「真寒假熱,真熱假寒」的情況,這時古代醫家就通過「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這樣一些「加強試驗」來判斷患者寒熱的真偽。判斷虛實,是整個八綱中最難的。《 素問 通評虛實論》 說: 「 邪氣盛則實, 精氣奪則虛。在這兒「實」為「邪氣盛」,「虛」為「正氣不足,機體虛衰」。《商君書 去強》說:「倉府兩實,國強。倉府兩空,國弱。」在這兒實是指「充實」,虛是指「空虛」。比如「胃家實」,這個「實」就是指後者。胃腸如同倉庫,糞便如同糧食。它形容的就是,大便不下,腸中糞便互結,滿滿實實的樣子。在《傷寒雜病論》中兩個概念都會用到。判斷虛實是非常難的。有時光四診合參,看癥候還不行。還得做「診斷性治療」。如《 傷寒論》 第 6 8 條: 「 發汗, 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就是給患者用汗法,患者病情沒有緩解,所以判斷患者為虛證,當加上附子,用溫法,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在這兒初淺地介紹了八綱辨證。八綱辨證是從八個方面對癥候進行歸納的方法。但是八綱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的,我們不能將它們想像成彼此平行的八條直線。而要將它們看成是在一個三維空間中互相交叉的八條線。我們運用八綱辨證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一組組「症候群」,找到治療干預它們最恰當的那個「方劑」。這就叫「方證對應」。什麼叫「方證」啊?「方證」就是方劑的適應症。所以劉渡舟和胡希恕都不約而同地認為,落實到方證對應,是辨證的最尖端。在這兒我談談經方派醫家治病的思路。我在這兒推薦的是胡希恕老先生的方法。首先,面對一系列"症候群「,運用八綱辨證的方法,先判斷它屬於三陰三陽的哪個證型。比如表陽證,就是太陽證。里陽證,就是陽明證。半表半里,屬性屬陽的,那麼就是少陽證。表陰證呢,則是少陰證。里陰證呢,是太陰證。半表半里,屬性屬陰的,是厥陰證。分清楚屬於哪一大類型後。還要繼續辨下去。辨它屬於哪一個「方證」。比如同是屬於太陽證。它究竟是屬於「桂枝湯證」,還是「麻黃湯證」呢。辨好了,它屬於「桂枝湯證」,還是「麻黃湯證」後,還可以繼續辨。因為,世界很少有恰恰對應某個方的那種症候群,大方向對了,「方劑」和「患者身上的症候群」基本上對攏了,但是細節上它們可能還會有些誤差。那麼呢,就要在這些方上做必要的加減,一直要加減到什麼程度呢,理論上啊要加減到,方證完全對應為止。當然方證完全對應,這是很難的。初學者多少會有一些誤差,但是只要大方向對,理論上,或快,或慢,患者的病情都會有所改善。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