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會掉入天賦神話的陷阱?

泛濫成災的天賦神話

很多人非常熱衷於強調天賦的重要性,天賦具有多麼的神奇的能力,天賦比勤奮更重要。

但是他們卻很少去證明這種「神奇」的能力,到底是不是天賦?

如果你問他們,有什麼可靠的證據來證明,這種「神奇」的能力是天賦?怎麼證明不是通過後天教育和努力所形成的?

他們通常都拿不出靠譜的證據,往往是毫無證據直接判斷這就是天賦。並以天賦為基礎,分析出各種邏輯混亂的結論。

還有人會不斷的修改天賦的定義,把後天形成的能力也劃入天賦的範疇。

例如把智商划到天賦的範疇里,可是一個人的智商測試成績是不斷提高的,智商測試從來不區分哪些是先天的、哪些是後天的。在定義上隨意進行擴容其實是對概念的混淆,把天賦變成了先天和後天的混合物,讓整個邏輯變得更加混亂。

拜託,天賦這個詞就是「先天給予」的意思,邊界很清晰,不要把它和後天的能力混淆起來。

就算退一萬步,我們來討論智商,當你向他們要智商證據的時候,他們也沒有測過任何人的智商,往往很粗暴的說這個人就是高智商。

知乎社區有個很好的傳統,「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以後再有人提天賦時,一定要問他是怎麼得出天賦的結論,證據是什麼?

如果給不出證據,那他們說的天賦就不是一個事實,而是天賦神話。

文章分析到這裡就完了嗎?

不,先不要停止好奇心的腳步,還有很多長期困擾我們的問題需要解決?

例如

  • 為什麼人們願意相信天賦的神話?

  • 相信天賦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 有沒有比相信天賦更好的思維方式?

為什麼人們願意相信天賦的神話?

我們知道神話是人類的一種發明,古人用神話來理解大自然中的奇特現象,因為他們不能解釋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於是創造了一些神話故事來進行合理化。

同樣人們在討論天賦時,就是在神話別人的能力,因為他們不能解釋這些能力形成的原因。別人的成長過程對他們是不可見的,信息的缺失讓人們誤以為這是先天形成的天賦

用天賦對能力進行合理化,就是天賦神話形成的最基本原因。但這個原因還不足以解釋為什麼人們「願意相信」?

這就要提到神話中的一個類別,叫「聖誕老人式」的神話。

父母都喜歡讓孩子相信世上存在聖誕老人,每年平安夜,聖誕老人都會給孩子送禮物,這可以讓孩子期待和開心。但是誰也不願意去拆穿這個神話,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聖誕老人。因為人們害怕孩子會傷心,擔心從此不再相信父母所說的話。

同樣,天賦是另一種聖誕老人式的神話,有時候這是一種善意的謊言。

很多父母和老師喜歡對孩子說,「你擁有一種天賦!」,這是希望孩子聽了之後能樹立信心,通過不斷的挑戰和努力,來進行「自我驗證」(self-verification)。在心理學上這叫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也就是人們會有意無意的按照被告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

希臘神話中,俄狄浦斯(Oedipus)就是自我預言實現的故事,俄狄浦斯從小被一個國王所收養,長大後有人預言他將來會殺父娶母,他不想這個悲劇落在父母身上,就離開了自己的王國。

作品名稱:Oedipus and the Sphinx 作者:Fran?ois Xavier Pascal Fabre

他跑到鄰國時,無意中殺死了鄰國國王,又因為答出了斯芬克斯的謎語,戰勝了斯芬克斯,因此迎娶了王后。直到後來瘟疫降臨城市時,他才痛苦的發現自己已經「殺了生父、娶了生母」,最終是自己促成了預言的實現。

所以老師和父母喜歡說孩子有天賦,更像是一種預言,這是給孩子賦能,當孩子相信了這個預言後,他就會有信心來面對挑戰,並可能通過長期的不斷進步,自己驗證了這個對學習者的預言。

很少有人會告訴小孩兒,聖誕老人是假的,是不存在的。但是隨著孩子心智的成熟,他早晚會知道,聖誕老人是人們編造的美好神話,是為了讓孩子每年都有一個開心的時刻。

同樣,隨著個人心智的成熟,年齡越大,經歷的事情越多,越明白天賦不過是美好的預言,是為了讓孩子樹立自信,來努力驗證這個自證預言。

但是沒有人願意告訴孩子,天賦只是一個預言並不是事實,因為他們害怕告訴孩子,會打擊他的自信心,擔心他很可能不去努力。

這樣看來,願意相信天賦不是一件好事嗎?我們不是應該更普遍的使用天賦這個詞嗎?

但相信天賦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相信自己有天賦,短期內是好事。但如果有一天信仰倒塌,他開始相信自己沒有天賦,這可能就是災難了。

特別是一個孩子如果長期信仰自己擁有天賦,把所有的自信心都建立在這個信仰之上,這就是孩子最脆弱的時候。任何一個重大打擊,例如升學到重點高中、重點大學,或者加入精英匯聚的公司或團體時,他都會突然發現很多「驚為天人」的強者,相比之下自己不過是「中人之資」,這時他的世界會突然暗淡下來。

每一年,大學裡都會有學生退學、出家、甚至結束自己的生命,就是因為他們看不到未來,不知道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天賦神話的破滅,信仰的崩塌,會讓他走向另一個極端,他變成了相信別人有天賦,而自己壓根沒有。他會放棄繼續努力,不再相信自己能夠實現夢想,最終止步於平凡。

請問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還有一種更糟糕的情況就是,家長和老師把天賦當作教育信仰,這對孩子來說更加的危險。

很多家長的口頭禪是「我的孩子沒有學XX的天賦!」,很多老師也常說「這個學生缺少這方面的天賦!」,這對孩子往往會造成災難性的打擊,消滅了他在這方面發展的所有可能性。

請問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有人可能會問,如果家長和老師相信孩子有天賦,會不會好一些呢?

會的,這就是在教育者和管理者中,經常出現的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

皮格馬利翁效應實驗

希臘神話中,皮格馬利翁是塞普勒斯的國王,他喜歡雕刻,而且看不上凡間的女子。他立志要雕刻出自己心中最完美的女性形象,在這個雕塑上他傾注了自己所有的熱情、智慧和努力,並把這個雕塑命名為加拉泰亞。雕塑完成後,他居然深深的愛上她無法自拔,他苦苦的向愛神乞求,希望讓她能成為自己的妻子。

作品名稱:Pygmalion 作者:Anne-Louis Girodet

愛神阿芙洛狄忒終於被他的痴情所打動,賦予加拉泰亞生命,讓他們結為夫妻。

這個神話的隱喻是,只要對別人懷有美好的期待,不斷傾注你的熱愛和幫助,她就能成為你希望的人。

1966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在橡樹公立小學做了舉世聞名的教育實驗,橡樹小學的大部分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在學區的12個小學裡,學生的成績排名倒數第一。

羅森塔爾對學生做了一個名為「哈佛習得變化能力測試」,並對所有教師聲稱,這個測試可以預測學習者的進步,其中名單上成績最好的20%學生,會在未來一年或更短的時間內,迎來能力上的巨大發展。

他要求所有老師必須對測試的名單保密,以避免影響試驗的結果。但實際上名單上的20%的學生都是隨機選擇的。這個排名就是為了提高老師對這些學生的期望。

在這次測試的一年之後,羅森塔爾比較了學生的進步情況,結果發現實驗組比對照組的IQ成績發生了明顯的提高。特別是在低年級,實驗組比對照組的IQ有了將近一倍的增長。

圖片來源:羅森塔爾的《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

這說明老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對他們的成長有著非常強的促進影響,當老師關注這些學生時,會有意無意給予更多的支持,而學生也能感受到老師的支持,並轉變為在學習上的積極行動,最終促成了能力上的進步。

這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學生的進步是來源於老師的重視,而不是來自於學生的「天賦」,這是教育者的自證預言。因為和皮格馬利翁一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也是很多教育者的夢想。這是老師給自己賦能,在熱情和期望的驅動下,幫助別人走向成功。

皮格馬利翁效應其實是教育學中的安慰劑效應,天賦只是沒有實際藥效的安慰劑,真正起到實際效果的是老師的期望和學生自身的努力。

請大家特別注意的是另外80%的學生,這些學生沒有這麼幸運,因為老師不再對他們有高期望,他們是被犧牲的配角。

也就是說,在少量學生得到關注的同時,會有更多的學生會失去關注,這些學生和那些隨機被挑選的20%的學生是一樣的,只因為自己沒有在名單上,所以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這就是我前面為什麼說,教育者相信天賦是更危險的,因為他們相信有天賦的是少數人,所以會把精力就用在這少數人身上,這是自我實現的預言,而不是事實如此。

如果你的孩子遇上有這種天賦信仰的老師,將有80%的幾率被忽視,20%的幾率被重視。

請問你覺得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家長相信自己的孩子有天賦,不就避免了被忽視嗎?

家長相信孩子有天賦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可能會導致過高的期望。

大部分家長是教育的新手,缺少教育的經驗,更缺乏教育的手段和資源。

如果家長相信孩子有天賦,但孩子的表現總是低於家長的預期,家長也沒有辦法來提高孩子的能力。這時候家長要麼會苛責孩子無能,要麼會苛責自己無能,這都會導致教育夢想的破滅,最終自暴自棄,放棄所有努力。

請問你覺得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綜上,天賦就是一個聖誕老人式的神話,隨著心智成熟人們早晚會認識到這點。過於信仰天賦神話,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幻滅,會讓家長給孩子設定過高期望,會讓老師只關注有「天賦」的學生,這些都是天賦神話的陷阱。

以上是信仰天賦神話所帶來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的是這個問題

有沒有比相信天賦更好的思維方式?

可是寫到這裡篇幅太長了,我會另起一篇文章接著寫。

《教育成本》這個專欄正式開始更新了,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羅森塔爾的《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中文版《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教師期望與學生智力發展》

《大學新生都會掉入的好勝心陷阱》

版權聲明

  • 本文來自微信公共帳號:張英鋒

  • 版本:0.1版(非正式版)

  • 可以轉到個人朋友圈,但公眾號轉載本文必須得到作者授權

推薦閱讀:

笨人怎麼尋找他們的天賦所在?
有些人在打競技遊戲的時候總是強調自己沒有花時間研究這些,這樣做是為了突顯自己玩遊戲的天賦嗎?
有攝影構圖天賦一說么!?
如何辨別方向?

TAG:教育 | 天赋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