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頁的 Mary Meeker 報告里,哪一頁含金量最高?

今年 Mary Meeker 互聯網趨勢報告已經達到了 213 頁的篇幅。如果說 2014 年的筆墨主要花在移動互聯網上,2015 年在共享經濟上,那麼 2016 年的重頭戲就一定是零售。

全篇在完成了整體宏觀經濟和互聯網整體態勢的全景式描繪之後,從 41 頁開始,直到 70 頁就圍繞品牌、零售(包含電商和傳統線下)和營銷進行深入。從篇幅上,這個部分比不上後面關於 communication 和 human-computer interfaces 兩個部分;但對最近今年關注互聯網和新技術的讀者而言,後面幾個部分反而沒有什麼新鮮感。

昨天中午,和團隊同事利用午飯的時間走馬觀花的一起聊了這個兩百多頁的報告。有一頁讓我們停下來聊了快一個小時(中間也跑了一些題),就是位於第 57 頁的 1900 年至 2015 年美國零售公司圖譜。我在這張圖裡面補上了美國從 1930 年代的名義增速,以更好的了解每個年代的整體經濟狀況。如下。

零售是這個世界上最簡單也最複雜的商業:簡單如樓下退休大爺可以開一間小賣店,進點煙酒鴨脖就能開張,複雜到上面這種圖中百多年來千奇百怪的零售業態,估計很多名字都叫不上來。

零售是最貼近消費民生的商業形態。

在 1930 年代,美國還在大蕭條的泥潭中掙扎。消費者更加註重實惠,區域性的超市連鎖開始崛起,圖中的 Meijer 在密歇根、Raley"s 在北加州以及Albertsons 在愛達荷都是在這個時期創立的。Dollar General 和後來出現的 Fred"s 則以更小巧、更貼近社區的形態,以我們在中國一度熟知的「十元店」形態起家,以低價切入日雜百貨市場。

從 1940 年代開始,經濟增長進入快車道後,零售業態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沃爾瑪這樣的超級零售機器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增長,建立了無可比擬的規模經濟;同時一系列專註垂直品類的零售商,比如 Lowe"s 做家裝、Dick"s 做體育用品、CircuitCity 和 BestBuy 做家電、ToysRUs 做玩具等。

從 1970 年代開始,商業和技術的雙重驅動之下,美國出現了越來越多注重品質、設計的品牌,和之前幾乎所有的零售商都強調低價的策略完全不同,這些新選手毫不避諱自己更關注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星巴克、蘋果、CostCo 都誕生在這個時期,並藉助全球化的機會,讓業績增長和品牌高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最近二十年時間,除了亞馬遜通過技術手段對傳統零售進行了驚天地泣鬼神般的改造之外,我們還會看到大量細分市場選手的出現,一方面在產品和零售上通過技術創新提升效率,另一方面也用細分時長策略迴避和巨頭的競爭。

今年的報告,除了大量令人眼花繚亂的新技術、新模式之外,還有一頁定下了令人心碎的宏觀基調:The easy growth is behind us. 在過去二十年,互聯網用快速、具有穿透力的方式解決了計算和連接的問題之後,所有人都苦於尋找下一個足夠大的「紅利」機會。「消費升級」在中國被一再的提起,寄以重望。的確,中國今天的人均 GDP 還沒有達到 10000 美金,大概也就相當於 1960 - 1970 年代的美國(當然,中國高線城市已經提前進入發達市場行列)。看著這張美國零售百年史,頗有一種時空穿越之感。

說明

對於博大精深的零售業,我真是門外漢。這篇文章是一邊 Google 一邊寫出來的,算是一個「學習筆記」吧。有錯誤,請大家諒解,並幫忙指正。謝謝啦!

推薦閱讀:

日本是否在走向衰落?
Visual Studio Debug 教程 之 小技巧
cnBeta 是怎麼形成現在這樣的評論文化的?
2016 年美國科技界最火爆的 16 件大事

TAG:电子商务 | 零售研究 | 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