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1946年奧地利的冬天再冷一點,你可能就用不著那麼多酒杯了

品嘗葡萄酒時,一個做工精細、輕盈透亮的杯子總是能讓人感到心情愉快。而好酒杯的形制總是非常統一:高腳、輕薄透明、足夠大的杯肚來容納酒液,還要一個微微收攏的杯口。

Baccarat的酒杯

雖然看似簡單,但就算葡萄酒愛好者中的極簡主義,家裡往往都有三種以上的酒杯,細長的笛型杯用來喝起泡酒、大肚杯喝紅葡萄酒,小肚杯喝白葡萄酒;再麻煩一點,還會區分出勃艮第杯與波爾多杯;更講究的,那就別提了……

這些晶瑩剔透的杯子不僅賞心悅目,也的確提升了葡萄酒在我們口中的口感。可問題就是門類和花樣實在太多了,而且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每次看到那些持若無物、薄如蟬翼同時我完全買不起的昂貴酒杯……我都在想,要是1946年初奧地利的那個冬天再冷一點,是不是大家就不用操這份心了。

01|玻璃世家的少爺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946年1月那會兒,在奧地利西部的蒂羅爾(Tyrol)的布倫納山隘口,有個捷克少年正從一列飛馳的火車上縱身躍下,滾入鐵軌旁的積雪堆里。這之後,他還有17公里的山路要走。漆黑的夜晚以及一件單薄的囚衣,這就是21歲的戰俘,Claus Riedel的全部越獄計劃。

當時Tyrol的火車站

一邊祈禱看守不會立刻發現,一邊憑藉獄友口頭告訴他的大致路線,他就這樣在瑟瑟寒風中摸黑向蒂羅爾前進。那裡住著一位獄友,出獄前允諾過會收留他一段時間。

看到這幅光景,很難讓人相信那男孩2年前還是人人欣羨的富9代公子。

Claus Riedel出身於古老的玻璃匠世家,家族早在從18世紀就馳名歐洲。隨著工業革命崛起的現代玻璃廠興起,這個家族更是成為此中巨頭。他的曾祖父,老Josef Riedel 建樹非凡,名氣之大全歐洲都有學徒慕名而來,人稱玻璃之王。而他父親Walter Riedel更是有玻璃魔法師稱號的超級天才,二戰時期德軍雷達通訊和潛艇上使用的大部分特種玻璃和玻璃纖維都是他的專利傑作。

家族第6代掌門,玻璃王老Josef Riedel的作品

可想而知,隨著二戰後期德軍的失利,這個與德國軍工關係甚秘的捷克家族,命運也就每況愈下了。2年前,19歲的Claus Riedel被強制征入德軍,和其他德國佔領國的年輕男孩一起被趕到義大利作為炮灰。這些娃娃兵幾乎沒起到任何作用,Claus不僅沒有戰功,還和義大利當地一個姑娘談上了戀愛……不過這都是在他身陷囹圄之前的事兒了……

02|越獄

1945年,Claus Riedel所在的部隊被美軍俘虜,全部關押在比薩郊外的一座監獄裡。第二年美蘇達成協議,這些雜牌戰俘被裝上火車,送往德國聽候發落。

對於德軍戰俘,美蘇採取了和法國這樣的歐洲國家不同的態度,艾森豪威爾和斯大林的默許下,兩國都報復性的建立了與昔日集中營殘忍無二的戰俘營。因為缺食少葯,在戰俘營死亡的德軍俘虜超過100萬人,即使是娃娃兵也難以倖免。

本來Claus Riedel屬於被強拉入伍的其它歐洲國家戰俘,一般能隨著戰爭結束獲得釋放。但作為德軍重要的承包商,Riedel家族的成員可沒這份優待。所有家族旗下的工廠和財產被捷克斯洛伐克的新政府無條件收歸國有。父親Walter被蘇聯強制徵用為技術顧問,押至莫斯科為蘇聯政府建設國家玻璃廠。

魔法師Walter Riedel和他的作品

家族曾為德軍服務,本人又參加過德軍,還沒有他父親那樣不可替代的技術做保命符,Claus受審的結果毋需再言。這列押運戰俘的火車上,也許只有他一人面臨著不得不逃的命運。在查找相關資料的時候,我始終難以想像,當時只有21歲的Claus Riedel到底是如何撐過那晚的——孤立無援、無家可歸、父親生死未卜,自己又是被全歐洲通緝的身份。在這凜冽的寒風裡,他有的只是一件僅能遮體的囚衣和一個獄友的口頭承諾,來對抗心理和肉體雙重絕望的困境。

Tyrol的冬天

奇蹟的是,他成功了……

第二天早上,當他來到那位獄友家的農場時,這位朋友並沒有收留他。而是把他送到村莊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家裡。那位年過八旬的老者名叫Daniel,巧的是,他年輕時曾在Claus的曾祖父,玻璃之王門下當過學徒。

03|好心眼的Daniel先生

如今的Daniel老先生有一家屬於自己的玻璃廠,生產玻璃工藝品。面對無家可歸的Claus Riedel,他就像疼愛親孫子一樣,照顧的無微不至。

Daniel老人的玻璃廠

老人不僅收留了Claus,還送他去大學念書,之後又安排他到自己的工廠做學徒。就像當年Daniel在老Josef Riedel門下學習如何切割玻璃一樣,這位老人把從Riedel家族那裡學到的精湛技藝教還給這個古老家族的年輕一代。等Claus足以獨立後,Daniel還動用財力從義大利接來了Claus的女友,讓他們相認結婚。

同時,老人不斷打探Walter在莫斯科的下落,消息很不樂觀——最早Walter被迫與蘇聯政府簽立了5年的無償服務協議,5年期滿後,Daniel試圖通過奧地利大使館接這位玻璃魔法師回來。然而就在Walter即將邁進奧地利大使館的那一刻,早已埋伏好的蘇聯警察立刻將他抓了起來——他被判有間諜罪,要在西伯利亞勞役25年。

萬幸命運沒讓他死在西伯利亞的苦寒之下。流放的第3個年頭,斯大林去世。之後德國聯邦總理康拉德·阿登納耗費2年艱苦斡旋,Walter和其他命運相似的西歐勞工終於得到釋放。1955年,獲得自由的Walter前往奧地利,闊別11年的父子終於團聚。

拉德·赫爾曼·約瑟夫·阿登納(Konrad Hermann Joseph Adenauer),德國聯邦第一任總理。他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修復了德國與法國等盟國的關係。

命運再次垂青了這個家族。當時奧地利一家高腳杯生產廠破產,債權人到Daniel的公司詢問是否有意收購。Daniel老人此時已93歲高齡,他找到Riedel父子,問他們願不願意重操舊業,當然,前期投資全部由Daniel來墊付。就這樣,在老人的幫助下,1956年,千恩萬謝的Riedel父子重操家族舊業,這個擁有200年歷史的玻璃家族宣告復活。

很遺憾好心的Daniel老人沒能看到這一幕,1956年1月又一個寒冷的冬夜,老者與世長辭。

到這兒可以說了,這個超級好心的Daniel老先生,不光是促成Riedel復活的投資人,也是Claus本人的大恩人。他姓施華洛思奇(Swarovski)。對,就是如今全球馳名的水晶玻璃生產商施華洛思奇的創始人。

Daniel Swarovski

我總覺得這兩家應該啥時候合作出一款杯子來紀念這段往事……然而並沒有看到……

04|現代酒杯誕生了

新的玻璃工廠依照傳統繼續叫做Riedel。

不過父子兩人的矛盾也隨之出現,魔法師Walter Riedel是工業玻璃的天才,他希望生產美觀耐用,便宜量產的大批量水杯。而Claus,不知道是不是覺得昔日家族便是被父親的工業奇蹟所累,他更欣賞施華洛思奇的做法——把水晶玻璃做成更為優雅精緻的藝術品。父子兩為了新的工廠究竟走哪條路發生了分歧。

別激動,故事沒按照套路發展,這一次玻璃行業的天才Walter讓步了,他決定相信兒子的做法。Claus Riedel可以把重生的Riedel玻璃廠全部的精力,放在生產高檔酒杯上。

當時歐洲雖然有傳統的高腳酒杯,但和我們今天看到的形制完全不同,更注重器皿本身的色彩。通常高檔的酒杯選擇厚重的彩色玻璃,繁雕重繪以凸顯酒杯本身的華美。

Claus的想法與主流截然相反,他敏銳的發現比起戰前流行的重裝飾風格,如今的人們更喜歡簡潔但充滿設計感器物。同時在品酒時,人們對酒杯提升口感的需求也越來越多……

於是,在1961年,Riedel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套輕薄通透,捨棄了一切紋路和裝飾的現代品鑒酒杯,也就是如今最常見的紅、白、起泡酒三件套。在產品宣傳冊上,Claus這樣介紹:「這是第一套為了凸顯每款葡萄酒的風味而被設計出來的酒杯」。

Claus Riedel推出的前兩個系列,左側3個杯子就是1961年的第一個系列

1973年,Riedel推出了他的手工酒杯Sommeliers系列,通過大量酒杯和品鑒的相關研究對比,Claus分析出了如何通過杯口的弧線和傾角來影響品酒體驗。之後的幾十年里,他和家族下一代成員,他的兒子Georg Riedel雄心勃勃的要為不同風格,不同品種不同產區的酒款設計出最適合的杯型。

其實在那個時代,很多酒評家和葡萄酒從業者也都對傳統酒杯做出了改良。但憑藉家族傳承的技術和設計能力,Claus Riedel最終取得了其他人難以比擬的成功。

Claus Riedel

Georg Riedel後來繼承了他父親的衣缽,成為家族第10代掌門。他在世界各地舉辦品杯會,現場示範不同形狀的酒杯對葡萄酒風味的影響。這些新奇的酒杯就此征服了歐美的葡萄酒愛好者。在相當長的時間裡,Riedel和旗下的幾個子品牌幾乎獨霸了精品酒杯市場。

2004年,Claus Riedel去世。

05|結語

如今,酒杯市場早已不是Riedel一家獨大了。每過幾年,總會有一兩款同樣輕盈精緻或者性價比很高的新興品牌進入我的視野。反而是近幾年極簡主義興起,不少愛好者甚至酒評家都提出新的觀點——比起自己搜滿一柜子高矮胖瘦的杯子,沒準你只要一兩款足夠好的杯子就足夠了

Riedel Glass部分產品

但不管酒杯如何變化,不管你最喜歡的是哪個牌子。當我們拿起一個賞心悅目、晶瑩剔透的高腳杯,小心翼翼的捏著杯柄而不是杯肚時別忘了——這一切現代品酒的儀式,其實都來自當年那個在寒風中跳下火車的人。

06|彩蛋

文獻可查到這個家族的第一代成員Johann Riedel,1723年死於山賊之手,當時他帶著一大包做生意掙來的金幣,獨自一人穿越波西米亞森林。

第三代Johann Riedel,巴伐利亞子嗣戰爭時期迎著戰火繼續燒制玻璃器皿並且親上前線販賣,一時成了普魯士邊境上的傳奇人物。

第六代玻璃之王老Josef Riedel,36歲時因為妻子早逝不甚悲痛,舉家從傷心地,歐洲玻璃重鎮伊澤拉山脈搬去波蘭,差點因為缺乏燃料而停窯。

第九代Claus Riedel,21歲時完成了越獄……

這個家族的人,似乎天生沒有何謂風險的概念。他們中有的人因此功成名就,有的功敗垂成。所謂冒險精神和魯莽作死,背後真正的差別可能只有運氣。

作為玻璃世家,這個的家族格言很有意思——

「把火撩旺,灰什麼的別管了」

「stoke the fire, don』t save the ashes」

關於知味

專註於為葡萄酒愛好者提供:

輕鬆的美酒文化 | 專業的品酒知識

實用的買酒建議 | 精彩的品鑒體驗

掃描下方貓咪,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推薦閱讀:

葡萄酒杯怎麼選?

TAG:葡萄酒 | 酒杯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