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堂出事了!下一個出事的是不是O2O?

今早一覺醒來,被咱們校長運營圈群里熱切討論的一件事刷屏了:

聚智堂董事長攜款連夜潛逃了!其遍布全國20多個城市的280多家直營校區全部停業,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聚智堂涉嫌通過「連環套餐」、「感恩套餐」等方式非法集資十幾億。更是被爆出,自今年一月份起,聚智堂就開始拖欠員工工資。

今晚,身在香港的聚智堂「前董事長」楊志出來闢謠。楊志指出他已經不是聚智堂的法人了,因為他已經於2015年10月20日將聚智堂賣給了現任董事長劉源長,並辭去了聚智堂的所有職位。

但,他表示將會對此事負責。明天將前往教育局,與政府溝通還款方案。

這個事究竟是怎麼回事?誰又是下一個聚智堂?

目錄

聚智堂和它的「感恩套餐」

聚智堂的P2P

國家將怎麼處理「類聚智堂」事件

誰將是下一個聚智堂?

聚智堂和它的「感恩套餐」

聚智堂總部設在北京,目前在全國 16 個大中型城市設有分部,其中北京就有多達 27 個校區,其主要業務為 K12 一對一。

業內對聚智堂的評價是:

銷售很猛,貌似很有錢,投資大手筆,「看上去甚至不像教育公司」。

從 2015 年開始,聚智堂不到半年時間就 100% 控股了東星時尚廣場並成功入駐北京運河新時尚文化廣場地產項目。進而成為繼新東方教育大廈後,再次以教育機構身份控股如此龐大規模地產企業,「未來將有75億的穩定收入,正在成為地產行業藍籌」。

還真是不像教育公司啊!

聚智堂主要的收費模式來自於「感恩套餐」:

如交 5 萬,一年後返還你,送學生 8000 元的課時費;

交 10 萬,一年返還,送 18000 元課時費,同理類推,上不封頂。

這個模式,看上去,聚智堂真是保賠不賺。

那麼,聚智堂運營這個模式背後目的是......

我們都知道,一對一輔導行業屬於高現金流行業,簽大單幾乎已成行業規則。一對一龍頭機構學大平均每單繳費額為 2.5 萬,瀋陽曾經有某位諮詢師頗為自豪的說和我說最高簽下單筆 87 萬的單子,幾乎趕上當時我這小鋪子一年的利潤了。

在一對一輔導機構,簽大單得目的始終都是一致的:穩定學員,降低學生退課率。

因為當提前交的課時包沒上完時,家長往往會處於一種思維惰性中,一般會等到所有課時全部上完,家長才會考慮效果以及是否續費。

因此,尤其是每年開學季,每個機構都會有大量的預收學費流入,此時每個機構的賬上都會趴著大量的現金。

雖然,我們知道未來這些錢將以不同的成本形式流出機構,

但如果現在把這些錢以一定的利息放出去的話……

所以,當機構以此方式嘗到甜頭後,就會有另外一個念頭——如何擴大預收額度。

按照這樣的思路發展下去,上述聚智堂的「感恩套餐」就不足為奇了。

聚智堂不僅設法提高家長的學費預收額,就連聚智堂的老師們也有很多以緩收工資的方式把錢存進公司來獲得利息,畢竟要比銀行高不少。

在家長和老師眼中,雖然,這個行為是有風險的,但是公司的發展速度在這兒擺著呢,還有一棟大樓在那杵著,能出什麼問題?

聚智堂的P2P

由於一對一輔導行業屬於典型的「規模不經濟」行業,也就是說利潤率基本不會隨著機構規模增大而增大,所以,一對一輔導利潤率,行業平均數不過是10%,大機構也很難做的更好。

反觀聚智堂,根據上述「感恩套餐」的融資計劃,其融資成本為 15%,一般民間放貸利息率能達到 20%以上(很複雜,多高都有)。

有的校長說了:這個數據還不如踏踏實實開學校?

沒錯,但是放貸的形式能讓資金流速加快,最終在1對1商業模式低利潤率的情況下讓機構得到更多額外的收益。

這個方式,類似大家熟悉的 P2P。

P2P 不屬於違法行為,在某種程度上還代表了金融創新,得到國家的認可。但過去幾年,中國一共有 4000 家 P2P 平台成立,目前停擺或接近停擺的累計有近 1600 家,佔比 40%。大家熟悉的融宜寶、泛亞等,都是 P2P 中的不優秀代表。

上述聚智堂模式也是這樣的,看上去很美,模式理論上也能跑的通,但前提是風險可控,聚智堂傾盡全力告訴我們:一個民營教育機構很難做好這一點!

國家將怎麼處理「類聚智堂」事件

雖然,國家層面,對教育行業的「預收學費」特殊性並不是沒有察覺。

民辦教育也有相關法規規定:

根據個人申請的教育主體性質不同,教育監管部門會收取相應的辦學保證金。

目的就是當機構資金流斷裂,管理者跑路時,能給家長個交代。

但是,政策已經大大落後於市場了!

在我所在的城市,申請學校、培訓中心、培訓班分別要繳納 10 萬、5 萬、3 萬保證金,這個數額,不要說和大機構比,就是和地方小機構的月流水比都是零頭。

不過,近幾年國家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決心很強,習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三次會議關於民辦教育問題的講話,也讓行業很是振奮。

因此,我預測監管部門並不會大幅度提高保證金數額(這樣會提高民辦教育的准入門檻與大趨勢不符),而是採用監控機構流水、資金用途及預收款額度的方式。

上述討論的聚智堂問題,我相信絕對不是個例。那麼,現在我們教育圈還有聚智堂嗎?

誰將是下一個聚智堂?

在民眾金融意識和金融創新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在教育圈,必然還會有更多的、更新的、更吸引人的融資方式出現。

我認為,風險比較大領域,還有兩個:

1、O2O 平台,如輕輕家教、瘋狂老師等。

2015 年的行業內對家教 O2O 平台討論的火熱,終於隨著一批平台的死去而逐漸趨於理性。關於家教 O2O 的利弊我不再贅述。CK47 認為,家教 O2O 只有兩個發展方向:

一是重教研,重組織,加強教學質量管控,最終越來越像一個沒有校址的一對一教育機構,如輕輕家教;

二是教育金融方向。O2O 平台最大的兩個問題是教學質量無保障和教師跑單(脫離平台私自授課),只要平台從學生學費中抽成,這個問題基本無解。無論怎樣嚴格的監督,無論怎樣低的抽成,老師都有很大動力把學生從平台的系統中帶出來。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有機構開始喊起了「永不收費」的口號,但前提是教師工資月結。

永不收費代表著平台餓死嗎?

當然不是,如果模式跑起來的話,平台上利用時間差沉澱的資金將是非常可觀的,這時候,平台就變成了教育界的「餘額寶」。

2、某些 2B(用戶為教育機構)管理系統,尤其是涉及到在線繳費等功能的家長報課系統。

當下教育創業圈,2B是一個很熱門的賽道,某些公司更是打著免費的旗號,以驚人的速度收割中小機構用戶。

看上去,這是一個「雷鋒式」的好人,事實當然不是。

我認為這類公司未來的盈利途徑貌似有三個:

一是定製收費版。但很明顯這個是個苦力活,估計眼高於頂的公司不能幹;

二是偷偷收集數據,合法或非法的販賣大數據。但是現在大家的自我保護意識都很強,「想讓我用你的東西,先簽合同保證不竊取我數據再說」;

三就有意思了,我可以不收錢,但是上文說了,教育機構都是高現金流機構,如果管理系統先行收取學生學費,48小時之後再返還給機構。那賬上就會趴著無數的機構的流水...

上述是針對聚智堂事件的一些思考。事情還沒有水落石出,不做更深層評價。

我的態度是:

無論是在線教育公司還是線下教育機構普遍沒有控制風險的能力,用學生預付學費掙利息,如果資金鏈一旦斷裂,就一定會導致民眾上升到對本應高雅的教培行業的整體負面評價!

希望我們教培行業的所有人都不要再重演這個悲劇。

推薦閱讀:

摩拜6億美元融資之後:終極目標是打造全球移動物聯網
醫美平台那麼多,為什麼新氧能融到 D 輪?
2017 年 7 月美國證監會將部分 ICO 項目納入監管體系意味著什麼?會帶來哪些影響?

TAG:在线教育 | 教育培训 | 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