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你本可以更健康
除了大名鼎鼎的維生素C,最為人們熟知的也許就是維生素D了。
在上世紀前期人類發現,某種脂溶性的化合物能有效防止發育中的孩子出現「佝僂病」,使其骨骼能健康發展——維生素D由此成名。
但其實在所有維生素中,D是最「冒牌」的一個,因為我們完全能夠合成它且自給自足——只要見見太陽就可以了(合成的原材料是膽固醇,這個我們也完全能夠合成)。
維生素D
維生素D主要有兩種形式,D2和D3,前者主要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後來來自於動物性食物,我們自身合成的也是D3。
合成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皮膚里的皮脂腺先把膽固醇加工成7-去氫膽固醇,後者在結構上易受特定波長的紫外線(波長在290~315納米間的UVB)影響,從而會變成維生素原D3(如果維生素D的量已經很多,也會產生光固醇),原D3在體溫下經過幾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才最終變成維生素D3(如果維生素D的量已經很多,也會產生速固醇)。
皮膚里的D3再乘「專車」(由肝臟為其量身打造的「維生素D結合蛋白」,只認維生素D,絲毫不買維生素原D3、光固醇和速固醇的賬——雖然它們在結構上都與D3很像——它們最終會隨皮膚脫落),經血液循環到達肝臟(也會被其他脂肪、肌肉組織接收一些,尤其在肝臟里的儲量充足時)。
食物里的維生素D(無論是D2還是D3)無需消化,直接就能被吸收——不過作為脂溶性維生素,它和維生素A一樣,必須與脂肪抱團才能進入人體。進入人體的維生素D乘坐乳糜微粒,經淋巴循環、血液循環,最終達到肝臟(其他脂肪、肌肉組織也會順便卸下一些儲存起來)。
D3在肝內獲得一個羥基(OH),變成骨化二醇(25-羥基維生素D3),然後再回到血液中(仍然由「維生素D結合蛋白」陪同)——骨化二醇是維生素D在人體內循環的主要形態,主要集中在血液中,醫學檢測中也是用它在血液中的水平來評估一個人的維生素D水平(單位是ng/ml或nmol/l);
骨化二醇又到腎臟里再拿上一個羥基,變成骨化三醇(發揮功能的最終形態,其實是一種激素),然後再次乘專車(還是「維生素D結合蛋白」),經過血液循環到達各個組織(不僅有腸道、骨骼、腎臟,還有心臟、肌肉、胰腺里的β細胞、腦、皮膚、甲狀旁腺、前列腺、免疫系統等等);另外,很多組織也能自己把骨化二醇合成為骨化三醇。
維生素D2轉化為骨化二醇、進而骨化三醇的過程與此類似,只不過會額外產生其他化合物,因此合成骨化三醇的效率比D3要低。
維生素D的工作
在人體內,維生素D既可以給特定的細胞傳遞信號,使其做出某些特別的事情,比如通知腸道細胞、成骨細胞、脂肪細胞、肌肉細胞吸收更多的鈣和磷;也可以影響細胞內的某些基因表達,使其多生產出某些蛋白質(尤其是能與鈣打交道的),少生產另一些。維生素D在這方面涉獵頗廣:人體內超過30個器官的細胞,在細胞核上有維生素D受體;據估計,D能影響超過5%(也有說10%的)的人類基因的表達。
藉由這兩大能力,維生素D可以幫助骨骼生長,維持肌肉力量,調節血液中的鈣、磷水平——在鈣水平較低時,它會讓腎臟多回收一些鈣(否則就會被排出身體了),也會讓骨骼貢獻一些出來。
還可以幫助細胞生長、分化,比如免疫系統里的巨噬細胞(增強免疫力)、皮膚里的上皮細胞(防治牛皮蘚);還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甚至勸說其自殺(血液中極高的維生素D水平對癌症病人極其有益)。
也可以幫助調節血壓,可以保護、增強胰腺里的β細胞,影響胰島素合成,從而能幫助預防糖尿病……
大家也許已經意識到了:比起更有名的維生素C,維生素D要重要得多,得多——它也許算得上是最重要的維生素了。
缺乏
這麼關鍵的東西,應該是很難缺乏的才是——畢竟,我們已在自然中演化了兩百萬年——有什麼問題的話,為什麼不早說呢?
但最近幾千年來,尤其是近一百年來,我們突然變得非常「文明」(即非自然)——在陽光草原上行走的人類不是剛剛出現的,但窩在水泥格子里的「文明人」卻是初來乍到……
初來乍到的文明人早已忘了自己的祖先,忘了自己有多麼需要什麼。整天待在室內,頂多隔著玻璃看看外面;出門的話,也多是在各種交通工具里,要麼見不到,要麼也只能隔著玻璃見到陽光;真能與陽光直接接觸時,我們又找上各種遮蔽物,甚至還抹上各種能防紫外線的奇怪物質……正是這些文明行為,讓我們本來能自給自足的一種化合物,變成了「維生素」,而且是最容易缺乏、最要命的「維生素」。
維生素D缺乏的癥狀貌似眾所周知:在孩子身上(母乳中的D也不夠),就是佝僂病:骨骼得不到足夠的鈣,從而生長緩慢甚至變形(比如羅圈腿),還有癲癇(是的,D跟大腦也有瓜葛);在成人身上,就是軟骨病、骨質疏鬆和肌肉退化。
(僅此而已嗎……)
補充
於是所謂的RDA來發話:為了防止這些問題,一個小於70歲的成年人,每天需要補充600IU的維生素D;如果大於70歲,則需要800IU。
這大概相當於什麼量呢?一個蛋黃頂多含20IU的維生素D,也就是每天要30~40個蛋黃。雖然肝臟和各種脂肪含量高的魚(鰻魚、三文魚、青花魚)也含有一些維生素D3,但除非天天只吃它們,否則也很難達到這個水平;而其他食物中的維生素D含量更是可以忽略不計;香菇中也有一點維生素D2?忘了它吧……
如果實在無法讓皮膚直面陽光,那麼也不用指望能從食物獲得多少補償——除非你可以像北方的漁獵民族那樣吃到大量的海魚(據稱,某些民族每天能從魚里攝入2500IU的維生素D……),否則——只能使用補劑。
更何況,600IU的攝入量其實非常低……
這個設定,本來是以讓人血液中的骨化二醇水平達到20ng/ml為目標的,但事實是,至少有一半的人在每天600IU的情況下,無法達到這個水平(維生素D的攝入量和血液水平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有些人甚至需要每天超過5000IU才能達到20ng/ml的水平)。
更何況,20ng/ml的血液水平其實非常低……
這個水平甚至都不能讓人完全避免軟骨病。
更何況,避免軟骨病的目標設定其實非常低……
我們已經看到,維生素D在全身各個領域有著各種功能,維持骨骼健康只是其中一種(也許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一種)。佝僂病、軟骨病其實已經是長期、極度缺乏的後期表現了——不要到那時才意識到:我們真是缺乏維生素D了;更不要把高血壓、免疫力低、更高的患病率(糖尿病、癌症等等)之類的問題,想當然為「基因不好」「個體差異」「到年齡了,身體該出問題了」之類的「沒辦法的事情」;不要認為自己的骨骼還沒有問題,就是不缺維生素D——也許有很多很多,是或不是問題的問題,都是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
維生素D到底能影響多少基因的表達?不知道,反正,人類不斷地在發現更多……比如,有試驗發現,僅僅在白細胞內,維生素D就能影響至少291個基因的表達(涉及免疫功能、細胞周期控制、DNA修復等等);其中有33個新基因(之前沒有發現過)的表達,是在被試者的血液水平上升到40ng/ml後才被改變了。如果血液水平再上升一些呢?維生素D會不會發揮出更多的、我們還不知道是什麼的功能?
我們也許永遠都弄不明白,維生素D還能在我們體內做什麼。但可以確定,40ng/ml是一個我們目前能設定的底限。
還有報道說,在陽光完全充足的環境中,人體血液中的骨化二醇水平可以達到50~65ng/ml——也許這才是我們的理想標準?
也許還可以更高……
10倍於RDA……還不夠?
好吧,還是保守點,就50ng/ml的水平吧。那麼怎麼達到呢?在很多補充維生素D3的案例中,這大概對應著至少每天5000IU的攝入量,很多人也許需要每天10000IU(甚至更多)的量才行。
居然是RDA的十幾倍……真的沒有問題嗎?不是說過量的維生素D攝入會中毒嗎?比如導致血中的鈣、磷水平過高,進而軟組織鈣化、腎結石、血管硬化之類的?
但是即使在維生素D的血液水平達到90ng/ml時,血液中的鈣水平也還不會上升(當血液中的鈣水平達到標準後,腎臟內骨化三醇的合成會減少)。而僅憑藉每天10000IU的攝入,根本無望達到這個水平(維生素D的攝入量越多,血液中骨化二醇水平的提升率就越低)。
何況,在超過200ng/ml時,才開始有中毒的可能——也只是「才開始」而已。
歷史上的維生素D中毒的案例,主要有兩種情況:一,上世紀中期,英國人認識到維生素D的重要性之後,給大量種類的食物都添加了大量維生素D;二,有人吃的補劑,實際的維生素D含量是標稱的上百倍……
否則,很難中毒,很難很難。
如前所說,在陽光下時,我們的皮膚也不會無限合成維生素D——現有的維生素D越多,就會合成越來越多的無用的光固醇和速固醇。據估計,皮膚較白的人,全身暴露在陽光(非高緯度地區、夏天、晴朗、正午)下,在15~30分鐘內,就能產生10000~20000IU的維生素D——這種情況對人是自然的,這種程度的量對人當然也是自然的——也許這才是我們的身體「自給自足」的標準?
我們可以保守點,不用走到20000IU的程度……但每天5000~10000IU的補充量,是絕對安全且有益的(也許還有些保守)。這也是我們對自身的健康,能提供的最簡易(也最便宜)卻最有力的支持。
不用「也許」——你一定缺乏維生素D。
不用懷疑——你本可以比現在健康得多。
吃補劑時注意:盡量在高脂肪的一餐後攝入,以把吸收率最大化。(還好:維生素D比較穩定,在儲藏、加熱和處理的過程中很少會有損失。)
曬太陽時注意:盡量選在晴朗的正午,露出至少40%的皮膚,不要使用防晒措施,不要隔著玻璃——玻璃,還有空氣里的水汽、污染物,不能有效阻隔UVA,卻能有效阻隔我們合成維生素D最需要的UVB——而同樣是紫外線,前者恰恰最容易導致皮膚癌,後者恰恰能增強我們的癌抗屬性……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PaleoLife
推薦閱讀:
※維生素A——肝的天下
※一些國外的人有長期服用維生素等補充劑的習慣,為什麼?國人不需要還是沒有這種意識?
※備孕可以吃愛樂維嗎?吃了兩周,後來聽說愛樂維維生素A超標,現在不吃了,大概多久能代謝掉之前吃進去的呢?
※胱氨酸,維生素b6,魚肝油一起吃可以生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