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繼發性高血壓嗎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懸壺科普團隊 王旭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進行了3次(1959,1979,1991)大型成人血壓普查,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5.1%、7.7%、11.9%。2002年衛生部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已高達18.8%。然而,我國高血壓人群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分別為30.2%、24.7%、6.1%。
調查顯示,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北方高於南方、華北和東北屬於高發區,沿海高於內地,城市高於農村,中年以前男性略高於女性,中年以後女性高於男性。高血壓發病率在不同國家、地區、種族間存在差異,高血壓發病率及血壓水平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
5月14日是世界高血壓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再一起聊聊高血壓的種種。
除了常說的「高血壓」,還有繼發性高血壓
我們曾寫過名為《你是「沒癥狀」的高血壓患者嗎》的文章,來提醒大家高血壓的危險性和高血壓年輕化的趨勢。當時有讀者留言說,自己是21歲男性患者,高血壓2級,初次診斷年齡為16歲,諮詢是否需要藥物治療(已經對提問給出了詳細的回復)。藉此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雖然原發性高血壓近年來雖有年輕化趨勢,但極少有患者18歲之前發病。對於18歲之前發病的高血壓患者,應首先考慮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性。
這裡,需要對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進行區分。
高血壓是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伴或不伴其它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綜合征。人群中血壓水平呈連續正態分布,正常血壓與高血壓的劃分並無明確界限,我國根據臨床及流行病學資料,將血壓劃分為以下標準:
註:當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屬於不同等級時,以較高的血壓級別作為標準
我們平常所說的高血壓默認為原發性高血壓(下文中出現的「高血壓」,如無特殊說明,也是指原發性高血壓),是指無明確病因的血壓升高,占所有高血壓患者的95%以上。
而繼發性高血壓,是指血壓的升高有明確病因,比如雙側腎動脈先天性狹窄、腎上腺病變(常見有嗜鉻細胞瘤導致兒茶酚胺分泌高於正常範圍引起陣發性或者持續性高血壓,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導致水鈉瀦留而引起高血壓)等,占人群中高血壓患者的5%以下。
繼發性高血壓患者,隨著病因的解除(比如腎上腺病變切除),是可治癒的。
血壓正常高值的人群,是否需要藥物治療?
除了確診的高血壓患者,還有一部分人群,血壓為正常高值,他們需要藥物治療嗎?
需要指出的是,血壓值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比如18歲以下,青少年血壓一般低於120/80mmHg,30歲以下成年人一般低於130/80mmHg,60歲以上人群如果血壓低於145/95mmHg,目前也認為是可以接受的血壓範圍。一般來講,血壓處於正常高值的人群,無需治療,但應注意調整生活習慣,預防日後血壓進一步升高;30歲以下的血壓正常高值人群,亦無需藥物治療,但更應該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而且應該規律監測血壓。
妊娠高血壓的預防與治療
妊娠高血壓也非常令人頭痛,它是妊娠期間特有的疾病,我國發病率為9.4%-10.4%,多數病例為妊娠期出現一過性高血壓、蛋白尿癥狀,分娩後癥狀消失。本病嚴重影響母嬰健康,是造成孕產婦和圍生兒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一般來說,初產婦、妊娠年齡過小或大於35歲、肥胖、多胎妊娠等都是妊娠高血壓的發病因素。
妊娠高血壓的基本病理生理變化為全身小血管痙攣,全身系統臟器灌流減少:比如腦血管痙攣、通透性增加,引起腦水腫、血栓形成甚至出血;腎血管痙攣引起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導致腎功能損害;血壓升高引起心臟負荷增加、心肌缺血、心功能下降;全身血管痙攣引起血液濃縮、血細胞比容下降導致貧血。
這裡我們給出一些預防措施:
(1)主要在於加強產前教育、健康指導,自覺進行產前檢查;
(2)研究表明,孕婦每日補鈣1-2g可有效減少妊娠高血壓的發生;
(3)合理飲食與休息:補充微量元素與新鮮水果蔬菜,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但不必限制水、鹽攝入,保持足夠的休息與放鬆的心情。
針對治療,我們也有一些建議。因為多數患者分娩後血壓可恢復正常,因此無需口服藥物,可住院治療也可在家治療:
(1)休息:每日休息時間不少於10h,睡眠充足,左側卧位可子宮對腹主動脈的壓迫、改善血壓。
(2)鎮靜:精神緊張的孕婦,可給予鎮靜治療。
(3) 密切監護孕婦狀態:仔細詢問有無頭痛與視力減退的癥狀,每日測量體重與血壓,每2日測尿蛋白。
(4)間斷吸氧:可改善全身臟器和胎盤的氧供。
高血壓的病因與發病機制
說了這麼多,究竟人們是如何患上高血壓的呢?
原發性高血壓病因為多因素,可分為遺傳和環境因素兩方面,一般認為,遺傳因素佔40%,環境因素佔60%。
(1)遺傳因素:
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統計學表明,父母均有高血壓,則子女患病率高達45%以上,約60%的高血壓患者可追溯到家族史。目前的基因篩查技術仍未明確哪一種基因與高血壓相關,專家推測可能為多基因遺傳方式致病。
(2)環境因素:
A. 飲食:血壓水平與攝鹽量密切相關,攝鹽越多,血壓水平及高血壓發病率越高,而鉀、鈣的攝入量與血壓水平呈一定的負相關;動物蛋白及酒精與血壓水平呈正相關。
B. 精神應激:腦力勞動者發病率高於體力勞動,精神緊張與噪音環境加速高血壓的發生。
(3)其它因素:
正常水平以上的體重、長期口服避孕藥等因素,都可能引起高血壓。
高血壓能根治嗎?
高血壓為緩慢性、漸進性起病,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20%以上的患者無癥狀,多為體檢或者發生其他臟器病變時才發現。常見的癥狀有陣發性頭暈、頭痛、疲勞、心悸等,多可自行緩解,精神緊張時癥狀加重;嚴重者可表現為鼻出血、視物模糊。癥狀與血壓水平有一定的相關性,典型癥狀在血壓降低後立即消失。而且,血壓隨季節、情緒、晝夜波動較大,冬季血壓較高,晨起活動後血壓迅速升高,緊張時血壓升高。
而當前尚無藥物能夠根治高血壓,藥物治療只能長期地對血壓進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預防高血壓十分重要,因為……
由於高血壓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因此容易被人忽視。而高血壓作為一種全身系統性疾病,可以引起其他臟器進展性的嚴重損害。
(1)長期的高血壓,導致心室壁肥厚、新功能減低,最終發展為高血壓心臟病,而高血壓心臟病常合併冠脈粥樣硬化,最終導致嚴重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長期高血壓使腦血管變性、缺血,促使管壁粥樣硬化,最終引起小動脈閉塞或者破裂出血,即我們常見的「腦血栓」與「腦出血」。
(3)長期高血壓使腎小球萎縮、腎動脈硬化,最終可導致腎功能降低甚至腎衰竭。
(4)高血壓可導致視網膜動脈硬化,血壓驟然升高時可引起眼底出血。
高血壓的上述併發症,可能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起病,比如突發的腦出血、腦梗死或者眼底出血,引起嚴重的肢體殘疾甚至死亡。也可能在不引起患者注意的情況下,出現其他器官嚴重的不可逆性病變,比如慢性腎衰竭、心力衰竭。作為一種良性病變,高血壓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人群中如能普及高血壓的健康教育,將會避免許多重度殘疾與死亡。
高血壓及其併發症的預防措施
最後,我們還是想再強調一下生活中預防高血壓的措施。
1.定期在人群中進行健康教育指導,讓老百姓了解高血壓的危害、危險因素、治療措施。
2.飲食習慣: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戒煙、盡量戒酒。進食以清淡低鹽、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油脂以花生油、玉米油、豆油等植物油為宜。控制鈉鹽攝入,每日6g以下,少食糖類及富含膽固醇的食物,飲食勿過飽,可少量多餐。
3.生活習慣:制定合理的起居規律,按時作息,保證體力與精神方面的休息,切忌熬夜和無規律作息,經常到戶外空氣新鮮的場所散步、慢跑,運動應該循序漸進,避免過量運動、空腹運動,注意環境與氣候。
4.血壓監測:35歲以上的成年人,如無高血壓,也應該每季度測量至少一次血壓,以及早發現隱性的高血壓。而對於無癥狀的高血壓患者,更應該規律地監測血壓,最好自備電子血壓計,做到每周至少測量1-2次。
通過調節飲食與運動能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的高血壓患者,可不需口服藥物治療;但若不能保持血壓平穩,最好到心臟科就診,根據自身情況,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藥物治療開始後,必須堅持按時服藥,切不可擅自停葯、減葯,最好每天測量血壓並做好記錄,以便掌握血壓高低、調整服藥劑量。
5.及時就醫:當出現以下情況的時候,必須及時就醫。常用藥物已服完;血壓過高或過低、波動幅度大;出現噁心、嘔吐、視物模糊或偏癱失語。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鈉鉀平衡與血壓的遊戲
※醫生是如何診斷高血壓的用藥的?高血壓用藥的種類那麼多,是得了高血壓就可以隨便吃浪抗高血壓的葯么?
※高血壓會導致長期口渴嗎?為什麼?
TAG:高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