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知道的魏晉
誰能料想到?千年之後,阮籍被複旦大學的教授劉康德診斷為顛狂症,並寫出論文發表在《復旦大學學報》上。他認為阮籍的行為和創作,都是基由顛狂症的癥狀而發。劉認為阮籍的青白眼違反了其口不臧否人物的準則,所以後人對阮籍不以為然。事實上,拋開青白眼不談,阮籍恪守著口不臧否人物,對自身保持著極度的覺知與剋制,這是很多身心健康的人都很難做到的事情,更何況是在以清議臧否人物為風尚的魏晉。而青白眼,只是阮籍對待拘泥禮法之士與超脫禮法之士的不同態度,並非對人物的臧否。阮籍的青白眼如同老子的《道德經》,大道無形、大德不言,那老子會什麼還要留下五千字呢?如果沒有道德經,誰會認識老子?如果沒有青白眼,阮籍也不過只是眾多謹慎喏喏之人中的一個。更何況,當時的超脫禮法之士只是在後世輿論里佔據優勢,在當時,他們也不過是眾人眼中的嘩眾者罷了。
我們所忽視的事情是,歐美的文化入侵,已經改造了我們辭彙系統。很多詞被歐美電影漫畫等外來文化改變了詞意,而我們卻茫然不知,被動得接受著一切。譬如英雄,這個概念歲數很大,誕生於三國時期。但提到英雄,人們可能第一印象是美國電影或者漫畫中的超級英雄,擁有力量和智慧,除暴安良,對於誘惑保持克制,還會很幽默的偉光正形象,或亦正亦邪但主要正面的英雄。僅對於這個詞,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被動接受,絲毫不能影響大眾對此的看法。我們本土的辭彙被美國劫持,但我們卻無能為力。
只有老一輩人還記得,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的那個下午。那時曹操意氣風發,劉備已過不惑之年卻還寄人籬下,但兩人都從未放棄匡扶漢室、平定天下的渴望。那時候的英雄,不必是道德衛士,只要才華橫溢,以文以武施展才能於天下,既可以是臣子,又可以是帝王。」英「字本義是自然界的最高代表,「雄」字是動物界的最高代表。兩字連用代表著中華民族最高人才,中國式英雄是聖賢概念的補充,與打打殺殺的歐美英雄不同,而是為一種偉大氣象、高貴氣質和理想的精神寫照。
魏晉精神文化在整個中華文化史上獨樹一幟,當時的知識分子精神空間開闊、思想自由活躍。總有人問如果使自己變得更加智慧、更加有趣?我認為多了解魏晉人物對培養自身的風骨是極有幫助的。個人人格如何與社會意識相處並保持獨立?如何培養超越功利與世俗的審美?如何超越狹隘自我和蛻變成為富有人文關懷的高尚人格?這些問題都可以從閱讀與思考魏晉文化典籍中得到解答。
——————————
推薦書籍:《魏晉文學與英雄文化》 作者:劉志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