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有一輛摩托車在突突

作者:不知知

哲學思考的確是人類智識的頂端,波西格所提出的理性和現代性的問題至今仍然切中要害。

蒙大拿山上的禪師

四十年前,一本名為《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的書讓世界記住了羅伯特·波西格的名字。直到今天,這本書仍然是全世界最暢銷的哲學著作之一。這是一個 9 歲時智商就達到 170 的人。1928 年波西格生於明尼蘇達州雙子城,15 歲時就進入大學修習化學。和很多卓越的天才一樣,波西格希望找到一種可以解釋一切的理論。他一度相信這樣的理論存在於科學之中,可很快就放棄了這個念頭,「科學甚至無法教我如何理解與我同坐在教室里的女生」。

服役期間波西格對佛教產生了興趣。退役後便一心攻讀哲學和傳播學,其間還和許多五六十年代的人一樣,前去印度貝拿勒斯修讀了印度神秘主義的課程。可是在那裡,他不僅沒有尋找到答案,反而增添了困惑,帶著挫敗回國,結婚,在蒙大拿重新研究哲學,開始教書。

渴求真理的熱情裹挾著痛苦一同生長,波西格清晰地看到美國社會與生活的斷裂,西方倡導的二元對立與二分法讓他感到焦慮和恐懼。1961 年波西格被診斷為偏執型精神分裂症和臨床憂鬱症,幾年間接受了多達 28 次的休克療法。出院之後他開始潛心寫作,把自己的理念建於 1968 年與長子克里斯的一次摩托車公路之旅上。他們從雙子城出發,橫跨美國大陸,在中西部曠野、洛磯山區和西海岸從事心靈探險,從狹窄而受限的自我中尋求解脫。

維修摩托車如何成為一種禪?

誕生於嬉皮年代的《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並不是又一個嬉皮士流浪的英雄故事,相反它情節簡單,色調陰冷,包含濃郁的哲學思索和心靈自省。它一半是遊記,記錄了波西格和克里斯在 17 天里從明尼蘇達到加利福尼亞的摩托車旅行,另一半是哲學討論,反思機械、理性和現代世界——從介紹似乎看不出它能在全球創下 1000 萬冊的銷量。這本書在 1968 年作者旅行結束後寫成,連續被 121 家出版社拒稿,直到 1974 年才出版,出版後卻反響巨大,《紐約時報》稱之為「我們時代最深刻、最重要的暢銷書之一」。

60 年代是一個癲狂的年代,有披頭士和迷幻藥,有「垮掉的一代」和「自私的德性」,有現代理性的狂飆突進和發泄式的藝術表達。滲透一切生活領域的科技理性帶來了二元論的深化,古典和浪漫、科學和藝術、主體和客體、知識和價值,分類法無所不在,並且還在無限細分。正是對這種分裂的思索和掙扎讓波西格長期焦慮。《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體現了作者一生的追索:尋找支離破碎的文化的整合之道。

維修摩托車如何成為一種禪?許多技術開發者推薦這本書,因為它告訴人們對待機器的態度、會遇到的問題以及要達到的境界。如果求得「良質」,或者說頓悟,或者說理性與浪漫的結合,一個人就能正確地面對這個世界,找到內心的平靜。這是另一種修禪。

哲學思考的確是人類智識的頂端,波西格所提出的理性和現代性的問題至今仍然切中要害。這本書影響了不止一代人的心靈,其後的幾十年間,技術、嬉皮文化以及反叛的理想主義開始融合。而作者也在旅途結束看到大海的那一刻,達成了與自我的和解。

您正在閱讀 OFFLINE Issue 6《禪、摩托車與技術崇拜》。

成為 離線會員,您將收到每周一期電子雜誌,完整閱讀 會員專享 內容。

會員服務:service@the-offline.com

推薦閱讀:

學習「禪修」不是為了出世也不需要做佛教徒
這兩則禪門公案是什麼意思?
禪修和靈修區別在什麼地方?
有誰參加過中國內觀網的活動?感受如何?

TAG:禅修 | 嬉皮士 | 垮掉的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