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憶中國的科學脊樑:文革挨打後,關心什麼?

封面圖:神經生理學家馮德培

撰文 | 饒毅

責編 | 李曉明

●●●

最近,哈佛教授在2016年一期Nature雜誌上的論文引用了馮德培1940年在《中國生理學雜誌》發表的突觸可塑性文章,令人感嘆馮德培先生的先驅性。

1995年4月10日,著名神經生理學家馮德培去世。

1995年,我寫過第一篇科普文章。

1996年,我在香港的《二十一世紀》雜誌上發表了紀念馮德培先生的文章,是我第一篇與科學史相關的寫作。(請點擊鏈接查看:科學網—紀念著名神經生物學家馮德培)

馮德培先生(1907-1995)在神經生理學有多個重要發現,其中對於神經傳導的研究曾一度與英國科學家Bernard Katz(1911-2003)相當接近,但後者的工作更多、更深,Katz於1970年獲諾獎。Katz曾說,如果馮德培的工作不被日本侵華所中斷,也許他們會一道獲獎。

1980年代馮德培(前排左三)與Katz(前排左二)參加國際會議

馮德培發現神經活動可以影響傳導,也就是神經可塑性,是學習記憶的基礎,他這一先驅發現為2000年美國諾獎得主Eric Kandel在教科書中所稱道,也很可能是馮先生1986年入選美國科學院的原因。

馮德培先生創立和長期領導的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位於上海岳陽路320號。

馮德培先生的女兒馮嘉真曾告訴我:文革期間,馮先生被關在暗室里挨打,他要對方「講道理」。馮德培還被迫跪在320號大院的門口。這些羞辱、迫害,他如何經受?他的朋友張昌紹領導上海第一醫學院藥理系。曾第一個從中藥獲得抗瘧藥物的張昌紹,文革初期服藥自盡。馮德培先生通過馮嘉真的朋友、張昌紹的女兒張安中在第一時間得知,很難過,但表示自己一定堅強。

張安中教授是我於1983年至1985年在上海時期的研究生導師。她在那時告訴我:馮德培從牛棚一出來,不是回家,而直奔科學院上海分院的圖書館,趕緊看Nature等學術刊物,不要漏掉了國際科學前沿的進展。

1993年馮德培所寫

今年是文革五十周年,我們緬懷文革中去世的張昌紹等科學家、懷念文革中受過難的馮德培先生。中國的科學,依靠有良心的科學家、有脊樑的科學家。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關注請加微信號:the-intellectual或長按下方二維碼。投稿、授權事宜請聯繫:zizaifenxiang@163.com。


推薦閱讀:

專訪歐陽保坤,和他的全民美妝夢!
「科學+X」跨界公開課:科學素質是怎樣煉成的?
一個賣小吃的非法移民,怎麼就成為了高盛的衍生品銀行家?
你可能看到了一個假的東邪黃藥師……
我仇人

TAG:知识分子 | 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