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年間數學領域的風暴式進化,滄海桑田只在朝夕│技研院

「技研院」編者註:比利時的科研人員最新研究發現,數學也是存在家譜的,其中有不少大家族,甚至有些數學家族超過了數萬人。同時,數學家的產生也有國家之分,中國和巴西是近幾年崛起的國家,而希臘、法國、義大利都曾是核心,但近幾世紀內紛紛跌落神壇。另,數學的進化就如狂風驟雨,而轉折點決定了暴風雨的來襲,一些領域中的滄海桑田只在朝夕。

數學式的思維支配著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但如今網路理論學家終於能夠發掘出思維革命中的轉折點,而這些轉折點曾改變了整個現代數學領域。

數學本身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同步於人類的思維,以及其認知世界的方式。這是因為數學式的思維是建立在諸如數字、維度、形式等概念之上。雖然抽象,但這些概念本身是與具體物象,以及人類自身的思考方式,息息相關的。

一些史前文明就曾嘗試量化時間等事物,但第一次真正意義的數學式思維,要追溯到公元前2千年的巴比倫。從此,數學開始支配人類如何定義宇宙,以及了解宇宙性質的過程。尤其在最近的500年間,數學的發展如脫韁的野馬,無數概念與定義應運而生,但其演化的過程卻依舊撲朔迷離。

其實,學者們對於數學概念之間聯繫的認知,並不比懵懂兒童更高明,更不必說如何知道怎樣在不同概念間自由轉換,並知曉轉折是如何發生的,甚至洞悉新概念又是如何讓舊概念死在沙灘上。

現在這樣尷尬的情況終於要有所改觀。來自比利時那慕爾大學(University of Namur)的學者Floriana Gargiulo和她的同事們研究了14世紀以來各個數學家之間的聯繫。她們的研究結果包括:一些學科的數學理論是由14世紀的理論推演而來;一些國家是如何利用專業的數學知識灌溉全球;新近的認知轉折怎樣改造當前的數學領域。

全球數據收集程序,又被稱為數學譜系計劃,收集了14世紀至今超過20萬科學家的數據,包括地理位置、導師、學生以及學科。數世紀內的師承與授業鋪開了數學界的「家譜」。

Gargiulo和她的同事詳細研究了整個譜系的細節。首先需要交叉對比譜系與Scopus和Wikipedia的信息,而自主學習的機器演算法能夠發現和修改錯誤或疏漏。最終,譜系中科學家們的信息將會有可靠的依據。

然後,她們將譜系變成了一張網路。每一個科學家就是一個節點,他會與其導師與弟子相連。同時,這張網路也包含了每個科學家的相關數據,比如學科、國籍等。之後,她們使用了網路科學領域內一件優秀的工具,來分析此網路,從而找出學科分類、認知轉折、重大節點等。

研究剛開始時所得出的一些結論非常有趣:數學可以被分為84個「家譜」,而約65%的科學家來自其中24個「家譜」。其中最大的家族是來自1415年的一位占卜師Sigismondo Polcastro,他是一位義大利的醫藥學家,其「家族」擁有超過10萬「族人」;第二大的家族則來自19世紀末的俄羅斯數學家Ivan Petrovich Dolby。

數據也揭示了,不同國家生產數學家的能力是不相同的,也會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希臘、法國、義大利都曾經是這張網路的核心,但在近幾個世紀間紛紛跌落神壇。日本和印度在二戰後崛起,中國和巴西則在當下。

分析也揭示了拐點,即某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某一個時刻沒落,或走向台前。比如,一戰過後,奧地利和匈牙利在數學領域的地位隨著奧匈帝國的崩潰而式微。另一個拐點與二戰時歐洲巨變息息相關,這是美國第一次替代德國的節點。而19世紀60年代蘇聯解體也撼動了整個數學界。

數據顯示出數學家們的遷移之路。一些國家(比如美國)傾向於培養本土數學家;而其他一些國家培養的數學家,則會選擇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無法避免的是,本土科研能力弱的國家只能選擇「進口」數學家,而本土科研能力強的國家反之。研究團隊的結論是——「最重要的數學家『出口』國是俄羅斯和英國」。

研究團隊用類似的方式歸納了不同學科與子學科。工業革命時期,主流學科與物理聯繫緊密,如熱力、機械和電磁。另一些比較抽象的學科,在1900和1950年間愈發走紅,因為他們與電話通訊和量子力學聯繫緊密。

最近,應用數學獨領風騷。「上一個十年見證了應用數學(統計學、概率論)和計算機科學的崛起。」Gargiulo表示。

一個有趣的題外話是關於數學領域學科的分分合合。Gargiulo發現了20世紀兩個拐點:其一是1930到1940年間,統計學與概率論融合,並吸引了其他應用領域投誠,諸如資訊理論、博弈論,以及統計力學;其二是1970到1980年間,計算機科學與統計學的融合。

這項研究展現了,過去700多年間人類數學認知的沉浮,它展示了數學的進化絕不是憑藉穩吞水般理念的傳承,而是如狂風驟雨,理論與實踐在形成中演變,在演變中進化,甚至有時完全地消亡。轉折點決定了暴風雨的來襲,一些領域中的滄海桑田只在朝夕。

這是一段複雜的歷史,但數學與其他文化現象並沒有區別。誠然,比較數學思想的進化與其他社會現象,諸如文字演變、社交網路上惡搞表情的演化,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疾病起源與傳播,將會是非常耐人尋味的歷程,這也許會帶來新觀點,抑或改變人類的思維。

前路艱辛,前路歡愉。

「DeepTech深科技」是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創建的一個新科技內容品牌。我們專註於關注三個方面:1、基於科學的發現;2、真正的科技創新;3、深科技應用的創新。微信公眾號:MIT-TR
推薦閱讀:

和95後和70後的博弈,是一場思維模式的較量?
【認真想】《思考,快與慢》——人類思維的傑作
窮人思維的9大特徵,你中了幾條
20-30歲,財富觀該是積少成多還是秉承不會花錢就不會賺錢呢?
如果知乎是一本書。自製話題索引:18、思維和邏輯

TAG:数学 | 思维 | 大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