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解析」之三:探索潛意識

PS:《夢的解析》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論》、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並列為導致人類三大思想變革的書。

應知友「簡單、易懂、可操作」要求,本次筆記重新整理了弗洛伊德成名作《夢的解析》,並配以大量個人解夢截圖,力求讓知友「3分鐘內學會解夢」,看完前兩篇即可學會解夢,如想較深入了解,可繼續閱讀後兩篇:

第一篇:3分鐘看截圖學解夢。介紹解夢的意義、關鍵理論以及解夢方法,並根據大量的解夢截圖,輔助理解如何在實際操作中理解、使用這些理論;

第二篇:弗氏解夢VS周公解夢。介紹傳統對夢的誤區,闡述現代心理學對夢的看法,以及解夢對認識潛意識、認識自己的意義,本篇也給出了個人解夢的一些截圖;

第三篇:探索潛意識。記錄了弗洛伊德對潛意識的理解及推導過程,是弗洛伊德對心理學核心貢獻;

第四篇:10分鐘讀懂弗氏解夢理論。本篇系統介紹了弗洛伊德構建的析夢理論,讓夢從無意義的心理負擔,變成有意義的向內求索、自我了解的最好工具和途徑。

PS:如果有關於夢的疑問,請留言,期待一起探討!

*********************************************分割線*********************************************************

心理學依據能否被感知區分意識與潛意識,弗洛伊德、榮格等心理學家認為,每時每刻意識的能量(注意力)是有限的,只能將有限的幾個思維保持清醒(意識)狀態,當讓人分心的事情變多,就會發生注意力的轉移,原先的思維過程失去維持的力量進入潛意識,而新的思維過程獲得注意力聚焦,這被形象的描述為「探照燈理論」。

一、心理審查機制

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和意識之間有一道篩子或守衛,管理著哪些想法能夠進入意識,而對於不符合審查標準的想法,或者是完全組織進入意識,有時想法過於強烈會衝破審查,但很快被我們壓抑下去(比如一閃而過的不道德想法),這就是俗稱的「審查心理機制」,審查心理機制等同於那些指導我們清醒生活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等等一切判斷標準,是長久以來潛移默化形成的一套行為處事的判斷標準。

二、潛意識=前意識+無意識

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可以進一步區分,一種是 「無意識」,它確實無法被意識到(比如控制軀體的運作,屬於完全底層、無意識),而另一個是「前意識」,它有可能進入意識層面(比如不道德的想法、衝動等)。

1、「前意識」里的思維過程

弗洛伊德認為,「被意識到」是一種特殊的精神功能,與「注意力」相關聯。當我們主動思考時,一個個思緒如同節點般被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思維過程,而「注意力」也隨著在逐個節點分配能量而逐漸遞減,但如果「注意力」能量不夠,我們經常無法完成完整的思考過程,也得不到完整的思考結果,「注意力」耗盡我們也意識不到整個思考過程。此外,如果某個思緒節點不符合審查機制,無法承受住「審查」,思考過程也被強行中斷(想到不道德事情立馬唾棄、壓抑),注意力也就轉移到別處。

這樣的思考過程是在「前意識」中進行,「前意識」中每天進行無數個思考過程,但只有真正引起我們興趣的事情才能分配足量的「注意力」被感知,其他的思維過程一般隨著時間慢慢消失(能量自然衰退消失),但在消失之前,它可被「注意力」再度喚醒被感知,或者從潛意識的慾望中汲取到能量孕養壯大,後者一般通過夢得以表達。

2、生活中的潛意識現象

根據審查機制、前意識、無意識知識可知,潛意識可分為:

1)能量低於闕值無法被感知(闕下狀態)。去一個房間找東西,突然忘了找什麼,但無意識還在驅動身體做出行動;我們往往會看到、聽到、嗅到、嘗過很多東西,但很多刺激太過於微弱,未被意識到但被潛意識記錄,比如對一個人的印象判斷僅僅需要3秒。

2)能量充足但通不過審查機制。如不道德的、不能接受的想法,對親朋好友的嫉妒,生氣要打人的念頭,這些想法基本上都是腦海中一閃而過緊接著就被壓抑掉;

三、意識

弗洛伊德認為,任何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包含兩個部分,思維(想法)+動力(刺激),比如,「我想吃飯」這樣一個心理活動,思想內容當然是「我想吃飯」,動力則可能是食物的誘惑,肉體飢餓刺激等等,同樣一個思想,動力通常變化不定。弗洛伊德根據意識在心理活動中的作用,將心理活動分為兩種方式:被動的心理活動和主動的心理活動。

1、被動的心理活動(意識無用論)

繼續以「我想吃飯」為例,這個想法肯定不是突然產生的,而是有了飢餓刺激、或者外物誘惑,大腦才突然意識到,或者說突然冒出來這個想法,其實這個想法已經存在,在生理的緩慢變化或若有若無的外界刺激下,「前意識」已經逐步形成完整的思緒,只是當飢餓、誘惑較為強烈時,這個思緒才被賦予更多的能量而被意識感知。

弗洛伊德分析這樣的思維過程,發現意識並沒有主導,甚至是參與思緒的形成,只是充當思緒的最終「感覺器官」,最終讓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而已,弗洛伊德得出結論一個結論:即使沒有意識的參與也能產生合理的、高度複雜的思維過程,意識不過是負責察覺已完成的精神過程而已,心理學界也由此產生了意識無用論(生活被動的人,看似主動做事,其實全被潛意識、外界刺激推動,比如拖延最後時刻努力,比如觸底反彈現象),意識不過是多餘地映照出已完成的精神過程而已。

2、主動的思考過程(意識主動論)

還存在一個主動的思考過程,比如我試圖解決一個難題,思維場景僅僅圍繞問題展開,並引發後續的一系列創造性活動。弗洛伊德認為這樣的思維過程,動力來源於「注意力」,而不是潛意識的能量或外界刺激,這是一個意識主動思考過程,主動思考過程可以將「注意力」能量進行主動調配,展開一系列的心理活動。

弗洛伊德高度肯定這個主動的思考過程,更準確的講是主動調節「注意力」能量分配過程,認為它有效駁斥了「意思無用論」認為這是意識真正可貴之處,也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根源,是人之為人、人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基礎和前提,否則我們只是一群被潛意識、外界環境牽引、推動的傀儡。

四、意識與潛意識關係

1、潛意識是精神的基礎。弗洛伊德認為,必須放棄對意識特性的過高估計,必須堅持:潛意識是精神生活的一般基礎,潛意識是較大的圓圈,它包括了「意識」的小圓圈。每一個意識都有潛意識的前階段,潛意識可能就停留在那個階段,不過它卻具備完成精神功能的價值,意識不過是潛意識思維過程的一個遙遠產物。

2、任何一個狀態都包含意識和潛意識。弗洛伊德認為,任何一個精神狀態都包括意識和潛意 識,哪怕是在完全清醒、全神貫注的時候,我們的精神也有潛意識的成分,哪怕是在睡夢中,我們的精神也有一部分是有意識的,但意識的闕值並非一成不變的,當情緒消極或心不在焉時閥值較低,潛意識在精神中的比重上升,我們較容易受到本能、衝動、非理性等潛意識精神過程左右,而當我們情緒活躍或注意力集中時閥值比較高,我們會更加客觀、理性行事,更加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但這也意味著會有偽裝成分。

PS:如果您堅持看到這裡,希望您能點贊、關注,您的肯定是我最大的動力!


推薦閱讀:

一個人老做夢是怎麼回事,老做同一個夢又是什麼情況?
夢中夢,如果多層夢境多到無窮層,人是不是就徹底醒不過來了,也就是掛了?
做夢夢見自己死了,是否會導致腦死亡?

TAG:解梦 | | 清醒梦luciddr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