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抵抗,繳槍不殺|另類自控指南

Dropping the struggle with your cravings. Opening up to them, letting them be there, and making peace with them.

放棄同你的慾望做鬥爭,敞開心胸面對他們,讓他們待在那裡,與他們和平相處。

——Jonathan Bricker

文 | 陳翊紓 簡單心理小夥伴

編輯 | 簡小單 簡單心理官方編輯

不久前,我們轉載了一篇《嘴上說要節制,身體卻誠實得很 | 自控力拯救指南》,小夥伴看完後「痛哭流涕」,在後台留言說:這篇文章真是拯救了我呀!(在此致謝知乎原作者自嗨的多多)

然後,幾周過去了,你是不是愉快地發現:什,么,改,變,都,沒,有,發,生。

你還是沒忍住在半夜裡爬起來吃夜宵,你還是沒有完成一周早起五天背單詞的任務,你還是忍不住打開電腦看宋仲基歐巴流著口水舔屏……

那麼今天,不如我們來尋找另一個出路,來嘗試解決自控力的問題吧。

比如,放棄自控

神馬?你在逗我嗎?你咋不上天呢?如果放棄了自控,那我的生活不就更沒希望了嗎?

先別急。這個方法不是我想出來的,而是美國學者Jonathan Bricker說的。

Bricker說:The secret to self-control is to give up control.

自控的秘密就是,放棄自控

一個關於自控的戒煙故事

說出「放棄自控」這句話的主人公Jonathan Bricker是一名享譽國際的美國行為科學家,在煙癮戒斷等領域卓有成就。在著名的TED演講《The secret to self-control》"自控的秘密"中,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某個風和日麗的下午,45歲的簡來到Bricker的辦公室。簡是一個多年的癮君子,她從年少時就開始吸煙,曾幾次嘗試戒斷都沒有成功。聽聞Bricker在幫助別人戒煙、減肥等自控問題上有很多成就,簡終於決定來求助他。

在詳細詢問追溯了簡的病史後,Bricker告訴簡:你要學會覺察自己身體里的渴望,當抽煙的渴望念頭出現時,立即紀錄、追蹤這些意識。簡照做了。一周後,簡回來控訴:從我開始追蹤抽煙的渴望時後,我更加每時每刻都想著抽煙了。這跟我來尋求戒煙的初衷不一樣啊,怎麼辦!

Bricker不慌不忙地回答:你看,你早上起床,抽根煙,然後喝杯咖啡,再抽根煙。接著你出門了,開車,再抽根煙。你就好像坐在一個自動駕駛的機器上。在你有所行動前,你都沒意識到自己在想些什麼,感受到什麼,然後你就下意識地做了。因此,你可以這麼做這樣一個練習:

此前吸煙時,你的想法可能是:我覺得自己有些壓力,因此需要吸煙。下一次,你可以試著覺察這個想法,並這樣對自己說:我正有著這個想法,這個想法就是我覺得自己有些壓力,因此需要吸煙。然後,更近一步的是:我注意到我正有著這個想法,這個想法就是我覺得自己有一些壓力,因此需要吸煙。

就好似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可能想著:什麼鬼啊,看不懂。然後你在大腦中給自己這個想法加上一個前綴:我正有著這個想法,這個想法就是,這篇文章到底在說什麼鬼,不想看了。

然後你可能就會發現,在意識到自己的這個想法時,你可能會反而選擇繼續把這篇文章看下去了。

這就是Bricker所建議的練習,從專業上看,這是一種認知解離(Cognitive Defusion)技術。

認知解離是幫助拉開你和認知之間的距離,讓你的認知不再佔領、控制著你的行為,從而在這個距離之間擁有多一些的空間做出「明智」的選擇。

如Bricker所說的:放棄同你的慾望做鬥爭,敞開心胸面對他們,讓他們待在那裡,與他們和平相處

看到這裡會不會覺得很扯淡?我一度懷疑Bricker是個不靠譜的民科。但是,嚴謹的數據與實驗論證證明,Bricker的方式有有效的。在一組測驗戒煙效應的試驗中,利用Bricker的方法來進行戒煙的群體,最終實現戒煙的人數是慣用療法(比如自控)的兩倍。

為什麼我們需要認知解離

我們每個人的腦子裡都有一個收音機,每天會播出很多內容。

有些內容是消極的,比如:今天我不想上班;我寫不出來稿子;我還是這麼窮;明天我又老了一歲了……

有些內容是積極的:比如今天又被老闆表揚啦;收到一份禮物,心花怒放;下班後會和朋友去吃烤魚,光是想想就覺得整個人生都亮了。

總之,這台收音機幾乎不會停止,播放著你的喜怒哀樂,你所有的心思。你被你的這些情緒想法控制成了一體,形成了認知融合(Cognitive Fusion)

深夜的時候,收音機跟你說:「感覺有點餓了,再吃點夜宵吧」。你立馬反應: 「不行,說好的減肥呢!」這時,你的收音機放出一張新鮮誘人的東坡肘子照片,提醒你:「你這麼可愛,值得在深夜擁有一塊肘子。」

幾番鬥爭之後,你又餓又無眠。最終你決定去吃!在閃爍著淚花陶醉於美食中時,你的收音機給你「滿足感」。但之後,它又告訴你:「一個連深夜的一口肉都拒絕不了的loser,還能做什麼」 「真是一個沒有毅力的、失敗的可憐人啊」。

在人生的重重困難與成功面前,我們的收音機就是這樣不停地傳遞給我們消息。不論是慾望,還是積極消極的情緒,它們就這樣一直在收音機中或是循環播放,或是插播,徹底淹沒了我們。

面對這個困境,你會怎麼辦?常見的策略是,關掉它們。

很多關於自控力的研究都告訴你要如何準確有效地分散注意力,儲蓄意志力,如何利用獎勵機制, 如何關掉所有對你不利的想法和情緒。

總之,就像關收音機一樣,把它們通通關掉!關掉!關掉!自控!自控!

但有時候,你會發現這是徒勞的。理智鬥不過情緒。這時候,也許可以讓認知解離上場了。

與關掉收音機不同的是,認知解離不是要你充耳不聞,因為這會奪走你更多的本應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的精力。相反地,你需要意識到,你不一定非要無意識地被自己的情緒想法給控制住。你和你的情緒想法之間,可以有更多層次的關係。

你可以選擇聽到你的收音機,並且對它說:我聽到了你的意見,我也知道我想要選擇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以及我要如何從當下的行動中靠近它。

舉個例子:

「你穿這條裙子簡直是丑到家了。」 「啊哈!這是自我貶低的那個頻道」

「吃一口吧,吃一口吧!」「我知道這是美食誘惑頻道」

「這姑娘絕對喜歡你,快表白!」「我太熟悉這個段子了,這是『想多了頻道』?」

就好似把你腦袋裡的收音機當作過年回家的親戚,這樣你就成功了大半了。

放棄自控,學會自我疼惜

回到Bricker的那個案例中,求助者的情況要更複雜一點。比如說,因為長期的抽煙,簡受到了到了身邊人的長期批評,丈夫,朋友……這些批評讓她產生羞恥感,繼而試圖戒煙,而戒煙不成功又近一步地加劇了自己的失望感和厭惡感。

這就好似我們之前提到的那個深夜進食的例子。你和你身體里那隻渴望的小怪獸持續地鬥爭,循環反覆,最終被它打敗。然後下一次你們再次陷入鬥爭中。而你越來越絕望憤怒。

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了。比起沒有足夠的自控力來達成目標,因自控失敗而造成的羞恥與厭惡感會吞噬我們。當」恥「越積越深時,一次次的失敗通常更加容易使自己把自己打倒,而不是愈挫愈勇。

除非,你可以對失敗有一種新的態度,允許自己可以失敗犯錯的態度。近期十分火爆的《瘋狂動物城》的片尾曲「嘗試一切 (Try Everything)」裡面唱到:

不要責怪你自己,你不需要跑的那麼快,有時即使你最後到達,但你盡了全力。即使我會失敗,我還是會再嘗試,我會每天都嘗試犯新的錯誤。

你不需要把自己重重地打敗再爬起來,你可以原地站好,深呼吸再繼續前行。

因此,嘗試放棄與體內小怪獸的鬥爭吧。讓你渴望的小怪獸呆在那裡,讓它在你的身體里佔據一個位置。有時候,你會發現,小怪獸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具有威脅性了。有時候,他們甚至會靜靜地走開。

同時,學會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這個概念由Dr. Kristin Neff提出。它的意思是:對自己表達善意與關心,就像你安慰你的好朋友那樣;認識到人性都是有脆弱的一面的,是可以有失誤的;不評判,貶低或抬高自己。

自我疼惜不同於自尊,後者是基於與他人的比較後的自我價值感,前者更看重「我之為我」的意義。

自我疼惜也不同於自欺欺人,疼惜是為了讓你更有力量地去生活和追求,而不是迴避困難,但也不是讓自己遍體鱗傷地跪到終點。

就好似在《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自控力拯救指南》那篇文章里,作者提到的三點心態:第一,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第二,少一些苛責,多一些鼓勵;第三,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

當然,我們依舊提倡你做一個有自控力的人,Bricker的觀點僅僅是提供了另一種視角和策略(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技術也是有爭議的)。

在日常生活中,如極少運動、不愛學習、注意力分散等問題上,你可以慢慢試著自控。而當這些關於控制力的問題超越了某個限度,影響你的生活(如抽煙、酗酒、肥胖症等)時,那麼你就應該尋找專業的求助,學會自控,學會自我疼惜。

也學會期待一個新的你。

  • read more(點擊題目)

  • 每當抑鬱來臨時候,我都為它戴上微笑面具

  • 敵人太強大 | 你我都是這個時代癥狀的小小出口

  • 我總想殺死我的憤怒 | 人間憤怒指南

▓轉載務經授權,投稿或版權合作:? media@jiandanxinli.com

歡迎關注公眾號:簡里里

推薦閱讀:

當12歲的我遇到23歲的我
【認真想】你認為你是誰?你應該認為你是誰?

TAG:自制力 | 认识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