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息伏三·古琴(二)·九霄環佩

突然發現專欄現在改版了,而且也要到四月了,所以爬上來更一發。整個三月份是我巨忙巨崩潰的時候,也感謝有朋友的陪伴。三月中的時候,還作死接了一篇稿子,因為那一陣是最忙的時候,有時候不得不靠著枕頭寫,邊寫邊睡······這是個悲傷地故事。

好的,回歸正題:

嵇康在《琴賦》中寫到:眾器之中,琴德最優。在中國古代文人進行思考和娛樂放鬆的方式中,古琴有最為崇高的地位,更多地上升到了形而上的表現形式。而九霄環佩琴作為目前存世最早的古琴,同時也是可考歷史中最為優秀的琴匠雷威所斫,可以說在現存樂器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件。

宋史有云:「昔聖人之作琴也,天地萬物之聲皆在乎其中矣。」在上古,中古時期,華夏氏族各個部落首領,以及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思想家們都留下了與琴有關的故事。

現今,在我國收藏的歷代古琴中,最出名的莫過於:「九霄環佩」琴了。這是一張唐代的古琴。在學術界,有眾多的專家學者認為它是有「樣式雷」之稱的唐朝優秀琴匠「雷威」所制,因為腹中依稀可見唐時典型雷氏經典造型,但仍有爭議

作為目前存世最早的古琴,一直為歷代古琴家所珍藏和仰慕,被譽為「鼎鼎唐物」和「仙品」。琴名中的「九霄」則代指極高的仙界,「環佩」是說古人佩戴在腰上的玉飾,走動時經過碰撞,能發出清脆悅耳的叮噹聲。因為在傳世唐琴中最為獨特,最為古老,聲音更是完美盡善,所以成為舉國知名的瑰寶。

宋代文豪蘇軾就曾珍藏此琴,並和友人黃庭堅在琴背提款作詩。黃以行書作「超跡蒼霄,逍遙太極,庭堅」,流露出一種超脫逍遙的道家情懷。而蘇軾則以楷書作詩:「靄靄春風細,琅琅環佩音。垂簾新燕語,蒼海老龍吟。蘇軾記」。可謂雅緻非常,令人追思。(或反,言,黃楷,蘇行,觀,誤

以琴面為桐,琴底為杉,鹿角灰胎,並以多層大漆。通體髹栗殼色漆,加上多次的打磨,呈現一種紫褐色交錯,琴面爬著小蛇腹斷間雜牛毛斷。因保存時間較舊,故歷代留下很多創痕。經過研究,琴背上蘇、黃二人的提款,從鐫刻的手法以及干支紀年的記誤來看,都可以斷定是後人加刻上去的,這張琴由於傷裂、漆胎剝落以及磨治先殳音,經過了幾次較大的修復。因修復技術高超,並沒有影響到古琴的質地、聲音以及面貌。雖然由於題跋和款字不真,也並不能損傷此琴本身應有價值。這張琴的重修時間,應當不晚於清代末年,但修復記錄已不可考,後來經過民國時期管平湖大師再次的修繕,終於讓它繼續在博物館中向大家展覽,不得不說是一件幸事。

無論是經歷時間的傳世古琴,還是近代新斫,往往使用一段時間後,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弦下因斷紋而出現歿音,或雖古斫而音韻未能盡善盡美,或新琴因木材原因,或琴弦磨損,或音律不夠均勻。只有經過修理、臻於完善,演奏家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許多老琴需要徹底的修繕,甚至古琴的某個部分會徹底的損壞。這時就需要將琴的各個部分拆開,重新膠合,若是修復技藝高超,琴的音色會比之前更好,但是都沒有絕對的把握。一般來說,修復一張舊琴,或者製作一張新琴,都要在使用幾年後,才能知道是他的音色是否沒有減損。

關於古琴的修復,無論是經歷時間的傳世古琴,還是近代新斫,往往使用一段時間後,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弦下因斷紋而出現?音,或雖古斫而音韻未能盡善盡美,或新琴因木材原因,或琴弦磨損,或音律不夠均勻。只有經過修理、臻於完善,琴師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許多老琴需要徹底的修繕,甚至古琴的某個部分會徹底的損壞。這時就需要將琴的各個部分拆開,重新膠合,若是修復技藝高超,琴的音色會比之前更好,但是都沒有絕對的把握。一般來說,修復一張舊琴,或者製作一張新琴,都要在使用幾年後,才能知道是他的音色是否沒有減損。

關於古琴的製作修復歷史,從宋朝開始就已經有了文獻記載,一般來說,古琴的修復步驟是:先去除古琴表面經過時間堆積的污漬,管平湖先生曾為故宮「大聖遺音」琴去除泥水銹污,使之使之恢復了金徽,而琴面的本來面目,無絲毫的傷損,但歷代九霄環佩都保存的比較完好,因此可以直接跨過這一步,也可以說是一種慶幸。

然後再行補漆。古琴的漆也需要一個成熟的製作過程。這張最古老的琴以鹿角為灰胎,以此擁有結實耐磨的特性,並且可以賦予古琴琴音更加結實有力的音調,再加上以金、銀、銅、珍珠母、孔雀石等珍貴寶石粉末為八寶灰胎摻雜生漆製成,其質地也因此而最為堅固珍貴,從千年唐朝穿越到今天還可以繼續用來彈奏。在給古琴上漆的工序中,第一層要極薄,第二層厚,第三、四層盡量薄,這樣一來,琴面才會顯得光滑。而且在打磨的時候還需要在手上沾油,以芝麻油為佳,然後靠著手上的溫度,來讓油浸入已上的漆中,然後再上下一層。

不上漆的古琴,就無法長久的存世,並且極容易受外界影響而損壞。因為漆和木材本身都具有某種活性,可以讓古琴在溫度的變化中很難開裂。唯有夏日的潮濕和炎熱,當這兩種氣象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很容易讓古琴「受傷」。而作為保存在博物館中的國寶,溫度濕度都進行了適宜的控制,就沒有這方面的顧慮。

接著修補古琴缺失的地方,或者更換一部分的琴材。可是無論在修復古琴還是製作新琴中,最難得是尋找合適的琴材,尤其是琴底的材料。木質的要求要達到堅硬如石,並清澈的金屬聲,也就是所謂的「金石之聲」。這樣才能與梧桐軟木相結合,如果只是單純的用柔軟的梧桐木做出的古琴,是絕對無法發出完美的聲音。雷威別出心裁的以桐杉琴,通過改換不輸於梓木的琴材,讓這張古琴的音色更加的側重古樸盎然,也更加方便日後的修理。

下來最後一步,就是配上合適的琴弦了。相對來說,修復時,最繁瑣的則是製作琴弦了,現今琴弦分絲弦、冰弦,鋼弦三種,作為最古老的九霄環佩琴,自然也是要用傳統的絲弦了。傳統上好的古琴七弦都是由蠶絲纏繞而成。長短相當而粗細各異,從低音到高音依次從粗到細。現在琴弦的規制來說,最粗的一根為一百零八絲所纏,而後則是九十六、八十一,七十二,六十四和五十四,四十八根絲纏成,且所用之絲還分粗細。我國發掘出最早的一根琴弦是在公元前168年。最粗的弦有1.9毫米,大約是以三十七根絲線纏成一根,然後用四根同樣的絲再纏四次之後才算完工的弦。也就是說,單單這一根弦就需要五百九十二根絲線組成,簡直讓人難以置信。而正是這樣繁瑣的做工,讓歷經兩千多年時間磨礪的琴弦依舊還能保持著某種彈性。

用一般的蠶葉養蠶,所抽出的絲,並不適合製作琴弦,而用柘樹葉養蠶抽出的絲,則可以製作出音色亮麗而十分結實的琴弦。但對於柘樹的要求則是不可生長於含有鹽鹼的土壤中,目前最適合柘樹生長的地方在四川,也是九霄環佩琴的出生之地。。

在經過纏繞之後,還要經歷煮弦這道工序,要將纏好的絲放置在明膠中煮,所謂明膠則是一種魚汁和植物的混合物,煮弦過程的長短時間對琴弦音色影響非常大。

完全製作好的琴弦,還需要被精心的護理,否則會造成蠶絲一根根的脫落。要用桃脂打濕,在琴弦上拂拭,第一次多水,然後漸漸減少,直到最後擦乾。這樣做的效果是可以讓樹脂的薄膜讓琴弦再度光滑,可以使音調更加清晰。

因為古琴絲弦的製作苦難和工程浩大,在八十年代之後,開始漸漸產生出了鋼絲的弦,無需護理且不易崩斷,但音質卻因此而受到損失,尤其是失去了走手音的繚繞音色特點,讓人十分惋惜,但也正是因為對九霄環佩等著名古琴的修復,直到我們今天還保存著絲弦的製作工藝,大型修復和稍有財力者尚可以獲得,不能不說是不幸中的萬幸。。

現今共存有唐時蜀中雷氏家族所造「九霄環佩」五張,其中雷威親手做斫「九霄環佩」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一般所說的「九霄環佩琴」都是指這一張,史上不乏會見到同名古琴,但僅此一琴有雷威之作的說法。其他四張分別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以及香港商人何作如及沈興順手中,其中,沈興順所藏「九霄環佩」為鳳勢式,其他皆為傳統的伏羲式構造。

而商人何作如所收藏的「九霄環佩」頗有一番故事。它第一次出現是在唐肅宗的登基大典上。直到後來,在2003年被何作如拍下後,於次年將它帶到上海,並邀請了諸多演奏家來進行試彈,結果卻差強人意。演奏家普遍認為此琴音色一般,徒有其表,扼腕嘆息,幾乎差點被判了「死刑」而束之高閣。

直到同年九月,何先生將其帶入北京,由中央音樂學院李祥霆教授進行演奏,方可再聞「天籟之音」,李教授也成為此琴唯一的演奏者。二人也結下了一段友誼,只要李教授需要,何先生會馬上將此琴送來免費供其使用,而李教授也十分珍視這件國寶級的文物,只有在重大場合和錄製專輯的時候才會使用。

此段引用新聞網並且加以修改和編輯

因為它在傳世唐琴中最為獨特,最為古老,聲音更是完美盡善,所以成為舉國知名的瑰寶。

關於古琴的章節,在上一篇文章(商離作次)末尾,我就寫了參考引用的資料,所以這裡不再贅述。其中也有涉及到一些關於漆,紋的內容,我會在以後詳細描述。好吧,其實是寶寶的電影馬上要開場了,所以趕緊跑了要······

順便,因為專欄開始公測了,所以呢,也歡迎大家來投稿,或者指正,如果有願意加入的作者,編輯,都可以私信我,我會非常感激的,畢竟其實自己水平不是很高,還需要提升,也謝謝大家的幫助。

對了,有很多人說這篇文章略晦澀,你們怎麼看?

版權所限,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及轉載到微信公眾號,包括騰訊旗下和頭條知識類產品。聊天類一對一軟體,群聊天及各類朋友圈僅做科普、交流等行為不在此限。

本專欄所有文章一律拒絕商業用途及轉載到微信公眾號,包括騰訊旗下和頭條知識類產品。

本人曾學習過入門級別法律及訴訟流程並參與實踐多次,未免帶來麻煩,請尊重作者及指導老師,否則究。


推薦閱讀:

商離作次·古琴(一)
小提琴的運弓該怎麼練?
LINKEN PARK的chester的離開對你有怎麼樣的影響?
Coldplay的《up&up》MV是如何做到的?
如何解讀木馬樂隊這首《沒有錯過時間》的歌詞?

TAG:古琴 | 音乐 | 乐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