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做女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女神進化論

這幾天「女權」二字被三八節無限放大。

先是奇葩說的選手范湉湉在微博上發起 #女生節取代婦女節#,然後是各個商家忙不迭把不受人待見的「婦女節」換成「女神節」,「女王節」,再接著是針對范湉湉的指責以及#反三七過三八#的女權呼聲。

我想起來自己曾經在知乎上的一個答案,重新補充和改動了一些內容,再次分享給大家。

除了這件事以外,我是一個幾乎沒有經歷過性別歧視的人

我從不曾被家人或者親戚逼婚;從上大學起,離家將近十年(除了中途有一年在家)沒有被逼著回家;沒有被灌輸女生要相夫教子,而是鼓勵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沒有被灌輸找男朋友一定要有車有房才可以;也沒有因為性別問題影響過工作或者晉陞機會;出來創業也沒有因為性別收到過投資歧視或者性騷擾…

我曾以為所謂性別歧視只是弱者給自己找的理由,但真的深入了解了很多和我能力相當卻沒能和我一樣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才真正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

在我年輕幼稚,不諳世道的年代,父親給我的一條忠告,至今還一直在我心頭縈繞。「每逢你想要對別人評頭論足的時候,」他對我說,「要記住,世上並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那樣的優越條件。」

——了不起的蓋茨比

受教育權利的剝奪

大學室友的一個好友(以下簡稱Y)有一天找我把一篇她寫的文章翻譯成英文,她想在旁邊看著我怎麼翻比較好,可以學習。翻譯著翻譯著,我的心就揪起來了。

文章說的是她的高中同桌,一個成績平平,有些木訥的甘肅女孩,突然在高三上學期的一天的晚自習停止了做作業,趴在桌上發獃。

Y問她:「你怎麼不做作業?」

得到的回答是:「我要被賣掉了。做作業也沒有用了。」

是的,這個18歲的女孩被自己的親生父母賣給了同村一個年過半百的老頭做妻,價格是5萬元彩禮。她說:我以前一直怕參加高考,但是突然不能參加了,感覺更難過。

Y說,那個女孩輕描淡寫的這句話,卻沉重如山。

那個女孩在學校里又呆了一段時間,每日恍恍惚惚,不久就離校了,淡出了大家的視野,大家也似乎忘記了這個人。

如果放在報紙或者雜誌上,我一定會覺得是個爛俗老套的梗。但當我知道是發生在離我如此近的周圍人身邊時候,它如此粗暴和真實,那種震撼真的是和從報紙或者雜誌上看到無法相比的。

Y說,這類事不僅僅發生在這一個女孩身上,雖然不是每人都會遇到,但絕不是個案了,並且村裡的人仍然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當我理所應得參加高考並且還在抱怨這抱怨那的時候,很多女孩就這樣從高考中退出了,像一隻軟弱無力的綿羊,沒有人尊重她們的意見,她們像一件財產一樣被賣了出去。

工作權利的剝奪

另一件發生事情,就發生在北京,也許大部分人都遇到過,說起來甚至都覺得稀鬆平常理所應當。但正是這種已經變成了大家覺得「正常」的事情,這件事本身的「正常」才讓人覺得毛骨悚然。

去年,一個傳統行業的公司總裁在找一個女性產品的市場總監,他讓我幫他留意一下周圍25-30歲左右的女生看看有沒有合適人選。

「一定要是生過孩子,或者能夠保證3年內不生孩子的!」他再三強調

我應和著說好好好,但內心是一種很複雜的心情。

相比之下,芬蘭就好很多。

飼主在芬蘭短暫的做過一段時間項目。芬蘭產假是夫妻同休,爸爸也放假,所以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就不會介意女生是否在生育期,因為不管男生女生都一樣。這樣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女性在工作中因為產假導致的就業歧視。

也有很多人喜歡把女員工表現不佳歸結為性別的原因而非個人能力原因。

性權利的剝奪

當男性之間夸夸其談的時候,很多男性總是在吹噓自己睡過多少女生,其它男生都投來羨慕的眼光。但如果性別顛倒,女生就成了為人不齒的「蕩婦」。

許多強姦案發生後,可以看到很多微博上的評論都將矛頭對準受害人:「深夜不回家,一定不是好女孩,活該被強姦!」,「肯定是穿得太暴露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蕩婦羞辱(Slut Shaming)不僅在我國發生,在歐美也同樣。它不僅僅阻礙女性權利,並且會破壞女性的選擇權。

常見的例子就是當一個女生和一個男生發生過性關係後,即使後來發現這個男生並不適合她,但由於社會的這種「蕩婦羞辱」的文化影響,就會委曲求全和該男生結婚。

「蕩婦羞辱」還造成女性遭受性侵而不願意報警,因為怕「名譽受損」。而正是這樣不願意報警,又會導致犯罪分子有機可乘,變成了惡性循環。

一個年僅13歲的女孩在和你聊聊什麼叫 Slut Shaming。

13歲孩子告訴你何為「蕩婦羞辱

「女權」不是「處女羞辱」

但性權利並不代表強迫他人進行性行為,變成了極端的「處女羞辱」

就在今天我看到了一個標榜著自己是女權主義的作者居然在說「25歲的處女通常價值觀扭曲」,全文都在宣揚性自由就是最好讓每個女生都儘快發生性行為。

這和某大學讓全體學生宣誓不發生婚前性行為一樣讓人感到不(ê)適(xīn)。

「性自由」代表著女性可以享有自己選擇是否發生性關係的權利。在自由意願下發生性關係而遭到他人歧視是一種綁架,同樣,在自由意願下拒絕發生性關係而遭他人歧視同樣也是一種綁架。

「女權」不是「像男人一樣」

在我的朋友圈,經常可以看到有很多女生喜歡轉這樣的一個圖,圖上寫著:

「做女人很難,你必須像男人一樣思考,像淑女一樣行動,看上去像個年輕女孩,像馬一樣工作。」

轉載這個圖片的很多女生都是以自己是這樣的女生為榮的。

而我一直對「像男人一樣思考」這句話憤憤不平。

我們在《別再嘲笑女人是感性動物了,認知科學這樣說...》也提到過,男女的思維方式確實存在差異,但並沒有孰優孰劣之分。

而似乎很多女生潛意識裡都以自己是「女性思維」為恥。最常見的是誇一個女孩聰明的時候很多人喜歡說:「不像一般女孩子」,誇一個女領導優秀的時候會說「不像個女老闆」。各種電影里也喜歡把「獨立特行」的女性角色進行男性化。

還有些自稱「女權主義」的人還在鼓勵讓女性用小便器站著尿尿,真的是讓人無言以對。

就像剛才說的一樣,男女無論從心裡還是生理都是有著客觀上的不同的。無論男女,每個人能夠做自己擅長並且喜愛的工作,能夠接受性別的客觀差異,不誇大,沒有偏見,發揮個體優勢。

這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

「女權」不是雙重標準

也有許多女生打著「女權」的旗號實行雙重標準,不做家務也是「女權」,讓男朋友買單也是「女權」,總之把所有的義務推給男性,把所有的權利留給自己。

這種行為也是和「處女羞辱」一樣是會阻礙女權和令人討厭的。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

「女權」不是物化男性

最近也有很多公司在搞出租外國男模的生意,很多公司將此作為給女性員工的福利,美其名曰說是「做一天女王」。

「只有半天時間,抓緊時間摸!」

如果將男模換成女模,讓男同胞來也來摸,大家肯定會覺得非常不妥。同樣,為什麼換成了男模,花錢去摸一個你素不相識的外籍男性,就讓你覺得成了「女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不想讓男性物化女性,也請不要用這種方式去物化男性。

「女權」是個系統工程

女權是個系統性工程,涉及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方方面面,女性的權利增加不代表男性權利的減少,這個系統只要改善得好,絕對不是個零和博弈

從宏觀上來看,少一些文字上、價值觀的指責和撕扯,來討論一下我們可以為減少婦女買賣,降低女性就業不公平等事情做些什麼,也許價值會更大一些。

知易行難,但儘力去改變一些總是可以的。

——為了我們自己的女兒,孫女,可以在她們成長的道路上享有和男性一樣機會和權利,也為了我們自己。

儘力發揮自己的長處,實現自己的價值。

不歧視女性,不進行「蕩婦羞辱」。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去影響周圍的人。

不要打著「女權」的幌子做損害他人的事。

Emma Watson 在聯合國的演講《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

艾瑪·沃特森聯合國演講(雙語字幕版)_標清

大家都愛看

我真希望你25歲前就知道這些事 — 身體使用篇

有哪些騙了你多年的護膚品謊言?

我以前覺得沒有用的知識,後來幫了我最多。

可能是最有良心的黑頭痘痘指南了

14本書幫助你建立起系統化的邏輯思維

關注微信公眾號:hibetterme

官網:女神進化論的官方網站

微博:寺主人_進化論的微博


推薦閱讀:

「波伏瓦寫女人的條件,我寫女人的才華」——專訪朱麗婭·克里斯蒂娃
莫蘭迪|當你穿成了一幅畫,高級和質感就通通都來了...
為什麼男人開車時女人喜歡指手劃腳?

TAG:女性 | 中国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