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的邏輯:地緣政治才是攪亂全球經濟的導火索

撲克財經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產業和金融服務業智庫。跨界、深度、專註——匯聚業內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濃度的知識。歡迎移步微信公眾平台:puoketrader

原文鏈接:背後的邏輯:地緣政治才是攪亂全球經濟的導火索

報告起因

去年至今,從油價暴跌到新興市場匯率跳水,以及近期的股市動蕩,各個市場都在發生劇烈波動,全球經濟形勢也變得愈發複雜。而其背後的邏輯,除了經濟本身以外,我們判斷地緣政治因素恐怕更為關鍵。

投資要點

從地緣政治看,油價暴跌的根源在於,9.11後美國依靠兩場反恐戰爭,實現了伊朗的合圍,離全面控制中東石油資源只差最後一步。但由於俄羅斯的強力干預,最終其戰略功敗垂成,無奈撤出中東。這也導致美俄反目,美國最終通過烏克蘭危機和打壓油價的方式反制俄羅斯。 

由於兩次反恐戰爭沒有達到預定的戰略目的,其巨大消耗最終引發了美國本土經濟危機。而美國隨後推出的QE本質上是依賴政府加槓桿來幫助企業和居民去槓桿,利用政府信用拖延危機爆發。由於經濟復甦緩慢,還是非常依賴資金流入以支撐龐大的財政赤字。但油價暴跌導致石油美元日漸枯竭,迫使美聯儲只能提前啟動加息,吸引全球套息美元迴流馳援。而短期內投機資金快速去槓桿拋售新興市場頭寸,又引發了匯率市場的崩潰性下滑。  

從歷史經驗看,在美元升值趨勢確立和油價暴跌2-3內後,往往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會爆發經濟危機,甚至轉化為政治危機,乃至戰爭。因此從保障國家安全形度出發,我們要儘快的打通通往中亞,乃至中東的陸上能源通路,更多獲取海外的油氣資源,並儘可能的推進資源領域的人民幣結算和定價權,為人民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做好充分的準備。  

我們區別於市場的觀點

去年的油價下跌和今年的匯率大幅波動,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和諸多解釋。但目前主流的分析方法還是局限於傳統的經濟分析,很少有人從地緣政治的角度探討為什麼這些宏觀衝擊會集中爆發。  

而本篇報告的特色就是跳出傳統分析的框架,通過大國博弈來找出上述現象的內在聯繫。

核心邏輯/核心變數

我們判斷所有上述巨變的根源都在於美國中東戰略不達預期,由此引發一系列後續連鎖反應。9.11後,美國發動兩場反恐戰爭,完成了對伊朗的東西合圍,距離全面控制中東石油資源只差最後一步。但由於俄羅斯的強力干預,最終在伊朗問題上功虧一簣。這也導致美俄反目,美國進而挑起烏克蘭危機,並通過其後的打壓油價來反制俄羅斯。但油價的暴跌,又導致石油美元日漸枯竭,迫使美聯儲只能提前啟動加息,吸引全球套息美元迴流馳援美國本土。而短期內投機資金快速去槓桿拋售新興市場頭寸,又引發了其匯率市場的崩潰性下滑。

股價催化因素

我們認為未來幾年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會變得更為複雜和險惡,為了更好的保障我國的國家安全尤其是能源安全,應大力推進對中亞地區的資源開發,打通我國的陸上能源通道。進而實現資源貿易的人民幣結算和定價,並逐步建立起人民幣全球債券市場,最終獲得全球儲備貨幣地位。  

1、從「石油戰爭」到「貨幣戰爭」

「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掌握了貨幣,誰就掌握了整個世界」——基辛格7月以來,國際油價再次暴跌,跌幅超過了30%,於此同時匯率也是大幅跳水。金磚四國中的俄羅斯盧布、巴西雷亞爾、印度盧比基本全部腰斬。「金磚之父」奧尼爾眼中的全球增長新引擎——「靈貓六國」也是全體淪陷,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匯率普遍跌至亞洲金融危機時的水平。覆巢之下,甚至諸如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也不能倖免,匯率跌幅都在30%以上,連一直以來最為堅挺的人民幣匯率近期都出現了劇烈震蕩。由此也引發了全球股市的大幅下跌!我們分析本輪席捲全球的商品和匯率的雙重風暴,基本面的因素固然有,但核心還是來自於美元的升值預期。  

如段首基翁所言:「誰掌控了石油和貨幣,誰就掌控了世界」,斯言可謂一語道破石油和貨幣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而本輪石油和匯率的調整,背後有著非常複雜的大國博弈的背景,而且長期看將對全球地緣政治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其實和平年代資本市場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由美國主導的「石油戰爭」和「貨幣戰爭」已經在我們身邊打響,未來全球也將進入多事之秋!  

2、石油戰爭」背後的大國博弈

「石油,10%是經濟,90%是政治,石油和政治是雙胞胎,不含政治的石油是不存在的」——耶金克勞塞維茨在其不朽著作《戰爭論》中曾提出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那麼作為全球最為重要的大宗商品石油,其價格漲跌很大程度上也是地緣政治的延續。去年年底,我們在深度報告《地緣政治決定油價波動區間40-60美元/桶》中分析了本輪油價暴跌在地緣政治上的根本原因在於烏克蘭危機後美國要以低油價為武器打擊俄羅斯。但美俄交惡的真正導火索卻是來自於敘利亞和伊朗,以及其背後所代表的巨大中東石油資源和其定價權。 

2.1美國中東戰略的核心在於控制伊朗

「哪裡是資源的中心,哪裡就是地緣政治的中心「——尼克松隨著90年代的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美國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可謂「殺遍仇寇、敗盡英雄,天下再無抗手!」。在地緣政治上也進入了全面擴張期,其代表作就是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兩場戰爭。如果說對阿作戰還有9.11的國讎家恨做背書,那麼伊戰理由無疑是甚為牽強。但美國依然悍然出兵伊拉克的根源,其實還是在於要藉助伊戰和阿戰對伊朗進行東西的戰略合圍,從而解決掉這最後一個絆腳石。一旦伊朗被顛覆,中東也就全部落入了美國的掌控. 

圖1:伊朗周邊地理圖

地緣政治大師麥金德曾經講過:「誰統治了東歐,誰就能控制大陸心臟地帶;誰控制大陸心臟地帶,誰就能控制世界島(歐亞大陸);誰控制了世界島,誰就能控制整個世界」。具體到當代,世界心臟地帶已經轉移至石油的中心——中東。美國掌控了該區域,也就控制了全球經濟的血液—石油,那麼通過控制其流向和價格,就可以「攜石油而令諸國」,一舉實現其「地球帝國」的戰略構想。  

但在美國全面戰略擠壓下,為了避免成為下一個伊拉克,03年伊朗啟動了核計划進行對抗,這也給了全球各大主要政治勢力介入的理由。伊核問題在本質上已經上升到全球統治權的爭奪戰,沒有任何大國希望美國獨霸中東,因此阻力不斷。美國縱然驍勇,終究也難敵中、俄、歐「三英」的牽制,最終在伊朗問題上久拖不決,進而也使得本來已經速勝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又陷入了消耗戰,這在其後也成了消耗美國國力的絞肉機,甚至也為08年金融危機埋下禍根。  

2.2美俄交惡,緣起敘利亞

如前文所述,伊朗已經成了美國中東戰略的「在喉之鯁」,但美國又無法承擔伊朗核爆產生的災難性後果,因此最現實的選擇就是拿下敘利亞,封殺伊朗的西進地中海之門,再輔以美國強大海軍對波斯灣的絕對掌控能力,徹底將伊朗鎖死在內陸,弱化其對中東的影響力,並強化經濟制裁對伊朗的傷害。長期看則寄希望於民生凋敝會引發內亂,導致伊朗政權更替。因此和伊朗唇齒相依,同為什葉派執政的敘利亞就成了美國中東戰略的中心。美國也不惜大手筆軍援和培訓敘反對派,但無奈其屢戰屢敗,難以成事,通過聯合國授權打擊又屢屢被中俄否決。最終13年9月奧巴馬政府下決心單獨對敘動武,並將戰爭議案提請國會。其時不但從黎巴嫩、土耳其南部的領事館大規模撤僑,還在地中海和紅海集結軍艦,大戰已經一觸即發。 

關鍵時刻,俄羅斯頂住壓力,強力出手。俄海軍「新切爾卡斯克」號、「明斯克」號和「亞速」號駛入靠近敘利亞的地中海東部海域,另外8艘戰艦也向地中海集結。普京也表示要在軍事上支持敘利亞,必要時刻甚至會派出志願軍。這也使得美國在最後關頭無奈收手,顏面盡失,普京甚至還為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俄國雖在敘利亞問題上力壓美國,但也結下了美俄交惡的禍根。 

2.3美國「圍魏救趙「,烏克蘭危機爆發

敘利亞戰爭威脅剛剛解除2個月,烏克蘭就爆發顏色革命,親俄的總統亞努科維奇被放逐,親美勢力全面掌控烏克蘭,甚至開始計劃加入歐盟和北約。這無疑是觸動了俄羅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底線性問題,因此強人普京無奈之下只能當機立斷出兵克里米亞,此舉雖取實地,卻失外勢,導致和歐盟交惡,為西方世界所圍剿,並引發了油價崩盤,經濟上的內傷極重。  

自蘇聯解體以來,烏克蘭就一直是西方世界與俄羅斯爭奪的焦點。過去10年,烏克蘭發生了多次顏色革命,政權更迭多達7次,美女總理季莫申科都熬成的大媽。但局面一直沒有失控的根本原因還在於烏背後的大國博弈主體一直是歐盟和俄國,美國干涉有限。歐洲雖然希望將烏克蘭拉入歐盟,拓展其對俄的戰略緩衝。但畢竟烏克蘭對歐洲遠不如對俄羅斯來的重要,無論如何不值得為其甘冒與俄全面對抗,甚至是發生局部戰爭的風險。更何況歐洲在能源上還仰仗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  

因此雖然博弈不斷,但整體還是停留在「文斗」而非「武鬥」。各方還是可以維持均勢,總統亞努科維奇雖然親俄,但議會卻在掌控在親西方的亞采紐克及其盟友手中。但14年開始,美國一反常態,前後投入50億美元的大手筆支持烏克蘭反對派,導致平衡被打破,才有了其後的顏色革命。  

因此本次危機的背後推手其實是美國,而非歐盟。這在危機爆發後的各方表現看也可見端倪。歐盟其實一直表現的相對克制,甚至在俄國悍然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已經陷入全面內戰之際,德法領導人還親赴克里姆林宮簽下全面停火的「檀淵之盟」,並且隨後拿出幾十億歐元援助烏克蘭對沖美國的政治影響。而美國則表現的唯恐天下不亂,在內戰爆發後,美國甚至不顧歐洲盟友的反對,表示將向烏克蘭輸送致命武器,推動衝突升級,其背後所圖可謂甚為深遠,一箭三雕: 

1.攻其所必救,將俄羅斯死死拴在東歐,從而「圍魏救趙」,實現在中東,尤其是敘利亞的突破; 

2.通過烏克蘭這道裂痕,導致歐俄反目,從而可以更好的發揮離岸平衡手的作用,強化了北約同盟和對西方盟國的控制;  

3.通過聯合西方世界對俄展開經濟制裁,逼迫西方資本撤離俄羅斯,迴流美國,支撐美國經濟;但在危機後,俄歐雙方領導都表示了極大的政治智慧,普京在吞併克里米亞後立刻收手,默克爾則很心照不宣的默認了目前烏克蘭東西分裂的局面,彼此都各退一步,美國寄予厚望的新冷戰並沒有爆發。而且俄羅斯在扛過了油價打擊的第一波後,居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對美展開了反擊。年初俄羅斯獲得塞普勒斯利馬索爾海軍基地和帕潘德里歐空軍基地的永久使用權,和其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遙相呼應,已成犄角之勢,再次強化了在中東的軍事存在。並且在希臘危機中,普京還對其一再表示支持。希臘新政府也投桃報李的表示,希望與俄共同探討經濟和軍事領域的合作前景,並且作為歐盟成員,希臘樂於成為連接俄羅斯與歐盟的橋樑。俄羅斯的一再重拳出擊也逼迫的美國不得不重新調整其全球戰略部署,最終在中東下出緩手,伊核問題正式破冰。  

3、「伊核談判」標誌著大國博弈進入新階段

7月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正式宣布就解決伊核問題達成一致,從而為延續了12年的伊核問題談判帶來實質性突破,其影響無疑非常深遠。美國苦心經營十餘年的中東戰略,最終功虧一簣。而中國經過過去10年韜光養晦的高速發展,在經濟體量上不斷接近美國,對美國長期維持霸主地位構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威脅,導致美國不得不儘快從中東抽身,將戰略資源全面向亞洲傾斜,封鎖我國戰略發展空間,這也導致我國周邊瞬間風高浪急。

  圖2:中美2001至今GDP比較圖(億美元) 

3.1「重返亞洲」劍指中國

從美國歷史看,壓制「全球老二」的發展已經成為基本國策。從冷戰後的美蘇爭霸,到90年代通過廣場協議直接剪了日本的羊毛,帶給其「失落的二十年」,真謂不遺餘力。如果說對其小夥伴日本都能夠痛下殺手,不再愉快的玩耍,那麼對未來最大的挑戰者中國恐怕更不會心慈手軟。更何況如果正常發展,至2025年我國經濟總量就將超越美國,留給美國進行戰略遏制的時間其實已經非常有限。這也是造成奧巴馬政府置中東核心利益於不顧,也要重返亞洲的根本原因。  

隨著12年美國從伊拉克撤軍,開始「重返亞洲戰略」,就不斷加強在馬六甲和關島的軍事存在,並且還重建了菲律賓的蘇比克軍事基地,極大強化了第一島鏈,東海尤其是南海的地緣格局變得更為險惡,黃岩島危機、釣魚島危機,香港佔中,甚至是馬航失聯,無一不是劍指中國。

   圖3: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存在

圍堵中國,綱在日本。越南、菲律賓雖和我們在南海衝突不斷,但畢竟國力有限,隨著我們南海填島工程完工,其影響將更為微弱。但日本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國力在東亞僅次於我國,並且科技程度還強於我國,遠非前述國家可比。日本長期經濟低迷後民族主義不斷提升,最終右翼政權上台。安倍政府上台後一直謀求修改和平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成為正常國家,這一切無疑都需要美國的首肯。為了換取美國的支持,只能不惜甘為馬前卒,沖在遏制中國的第一線。12年美國剛提出重返亞洲戰略,日本就極為配合的主動挑起釣魚島危機,導致東海劍拔弩張。在今年中美在南海爭端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日本也跟進提出要巡航南海,導致中日之間在東海和南海爆發衝突的可能性大增。於此同時,美國也將太平洋司令換成了日裔美國人,繼續強化日美安保協議,默許日本在軍國主義道路上漸行漸遠,挑起中日的軍備競賽,極大的消耗了兩國國力。  

東南亞對我國地緣戰略影響最大其實是緬甸,因為其既是我國通向印度洋的重要陸上通道,也是「一帶一路「戰略在東南亞的關鍵支點。但今年以來,緬甸政府軍不但在果敢大打出手,還不斷炸死、炸傷我國邊民,而且8月親中的議長(也是下任總統最有力競爭者)瑞曼被突然解職。本次政變對我國的地緣政治無疑構成重大威脅,甚至對」一帶一路「戰略都帶來了很大的風險。  

3.2中東正滑向火藥桶的邊緣

中東地區由於宗教、種族問題錯綜複雜,近幾十年來一直戰亂頻發,成為亞歐大陸上最大的火藥桶。本次伊核協議雖然短期緩解了中東的緊張局勢,但長期看由於美國撤出該區域,衝突各方之間的博弈缺少了外部的強力制衡力量,反而會變得更為不可控。  

本次協議有利於伊朗,但同時也傷害了美國的傳統盟國沙特和以色列的地緣利益。沙特和伊朗分屬遜尼派和什葉派,本身勢同水火,在協議達成前還在葉門大打出手。而以色列和伊朗則更是不共戴天的,制裁解除後伊朗的國力肯定會得到恢復,放寬擴大和平利用核能也會顯著增強其核潛力。未來伊朗一旦發展出核武器,則將對以色列構成致命威脅,這是以色列無論如何無法接受的。  

而且美國在撤出中東前,還埋下了不少禍根,不但大力扶植庫爾德勢力,在敘利亞、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四國打下了一個分裂的楔子。甚至還不惜養寇為患,眼睜睜看著極端組織ISIS在伊拉克攻城略地,繳獲了大量政府軍美式裝備而無動於衷,通過「驅狼趕虎「的方式,引禍水西流至敘利亞、借ISIS之手消滅巴沙爾政權。因此中東這個火藥桶恐怕早晚有一天會達到臨界點。

圖4:庫爾德勢力分布示意圖 

在無法控制中東的前提下,中東大亂恐怕是最符合美國戰略利益的選擇。畢竟憑藉頁岩油氣革命,美國基本實現了能源獨立,已經不在依賴中東的能源進口。那麼中東動亂導致的能源危機,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以中國為代表的能源進口國。其實美國撤出中東的做法非常類似於當年英國在結束印度殖民統治時遺留下的克什米爾問題,這也成了印巴之間長期敵對的導火索。 

3.3美國撤出中東的死穴在以色列

如果以圍棋作比的話,中東對美國有如「大場「,是美國維持全球霸權的根本,而東亞就是」急場「,根源就在於中國實在是過於勇猛精進,不出幾年就將具備和美國分庭抗禮的國力,這幾年基本就是遏制中國最後的時間窗口。而美國在經歷了08年金融危機和兩場消耗戰的巨大付出後,國力大不如前,已經無法同時hold住東亞和中東,只能被迫暫別中東,揮師東亞。  

但以色列卻很可能會成為美國撤出中東戰略最大的死穴,因為以美關係近乎於血盟,如果未來中東局勢有變,以色列生存勢必會受到威脅,美國最終還是無法置身事外,終歸還是要馳援中東。所以美國撤出中東,雖然短期內釋放了其戰略資源,可以更多的投射到亞洲,但長期看,如果這幾年在亞洲不能取得實質性的勝利,那麼未來一旦中東有變,美國將腹背受敵,重蹈9.11後的覆轍,同時陷入兩場戰爭的泥潭不能自拔。 

4、貨幣戰爭的真正動因

金融危機前,全球經濟的運行模式是美國進口,資源國和生產國出口。通過和沙特等資源國的協議,強制石油美元迴流。而中日等製造業強國普遍石油進口依存度都很高,而石油又和美元綁定,所以其外匯儲備也只能被動通過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迴流美國本土,由此美國則可以長期保持資本項下的盈餘來平衡經常項下的赤字。並且通過美元超發向全球輸出通脹,輸入通縮,既享受了廉價的商品,又可以不斷催生出口國的資產泡沫,待到時間成熟時,通過加息等手段推動美元升值,導致海外美元短期內大量迴流造成所在國流動性枯竭,進而引發局部金融危機。其後通過對危機國家「剪羊毛」,獲得巨大的資本回報來填補美國日益攀升的財政赤字。從8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機到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莫不如是,這也幾乎已經成了美國戰無不勝的金融必殺技。  

4.1折戟中東才是次貸危機的根源

但9.11後兩次反恐戰爭,由於無法解決伊朗,最終還是功虧一簣,不但沒有控制住中東的石油資源,還勞師無功,徒耗國力,導致國債急劇攀升,美元信用也受到極大挑戰。為了修復岌岌可危的資產負債表,美聯儲無奈之下只能縱容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並最終導致次貸危機的爆發。作為近幾十年來在美國本土爆發的最大規模經濟危機,這也標誌著美國加槓桿拉動全球需求的舊模式已經走到盡頭,美國急需去槓桿以自救,而這也為日後的貨幣戰爭埋下了禍根。 

4.2一場人類經濟史上最偉大的實驗

自古以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去槓桿雖是良藥,奈何卻極為苦口,在沒有經濟實質性復甦的情況下,必然會帶來短期經濟的收縮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下降,無異於刮骨療毒,會極為痛苦。在選票政治下,恐怕沒有那個民選政府有勇氣去直面該問題,一般國家無非也只能施展拖字訣,實在拖不起也不乏全民耍流氓的案例(就不點名了)。但伯南克作為研究大蕭條的大師,卻另闢蹊徑,利用美元的全球霸權地位,通過量化寬鬆,在貨幣超發的同時還控制了通脹,並將利率扭轉到趨近於0,降低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堪稱人類經濟史上最偉大的實驗,其具體操作路徑如下:  

1.債務乾坤大挪移:08年聯儲通過QE1支持政府購買次貸危機中總計1.7萬億美元的問題金融資產,重建了金融機構的信用,硬生生用財政赤字頂住了流動性崩潰,用政府信用延緩了債務危機的爆發,將華爾街的問題變成了華盛頓的問題; 

2.輸入通縮,輸出通脹:10年後聯儲啟動QE2,投入6000億美元購買國債,而隨後又轉手出售給其他國家。與QE1不同,後續QE其實並沒有向國內提供任何流動性,反而是將流動性轉給了美債的新增持有者,造成這些國家被動超發貨幣,催生其國內資產泡沫,相當於輸出了通脹。而這些國家獲取美債的代價又是對美出口,大量貨物的湧入,又輸入通縮,其本質就是美債換商品。這既解決了政府的債務危機,又擴充了準備金,為日後「剪羊毛」備足了子彈:

3.扭轉操作壓低利率:在短期通脹難以抬頭的背景下,通過扭轉操作將利率壓制無限趨近於0,大幅降低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相當於變相的財政補貼。相比於直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低利率的調控方式顯然更能發揮市場自身配置資源的作用。並且長期的低利率也帶來了美股長達6年的大牛市和房地產市場的復甦,整個國家的資產負債表都得到了極大的修復。  

4.QE3暗藏退出機制:12年美聯儲再接再厲推出QE3,在繼續強化前兩次QE的成果之外,也通過分段實施為QE退出預設了通道,靜待實體經濟復甦後,就可以結束干預。行文至此,筆者也不得不對聯儲表示欽佩之情。通過幾輪QE,聯儲不僅創造了貨幣,還創造與之相匹配的商品,並且通過控制美元合理分布和勻速周轉,維持住了流通的貨幣和商品間動態平衡,其分寸拿捏之精妙,令人嘆為觀止,可以說已經將貨幣調控從技術升華為藝術,堪稱奇蹟!  

但縱觀人類歷史,在經濟危機後,未經歷主動收縮和痛苦的去槓桿,而實現債務出清和經濟復甦是未嘗有過的。既然名為實驗,美國量寬本質上還是反市場的,具有很強的人為推動色彩,並非經濟自然演進,水到渠成的結果。而且以財政加槓桿的方式來化解危機,其效果就類似於延遲稅賦,本質上還是寅吃卯糧。如果實體經濟沒有很快復甦來幫助財政降槓桿的話,長期看只是以財務危機替代了金融危機,這會降低政府信用,並最終轉化為美元危機,這對美國全球霸權將是致命打擊!

圖5:2005至今美國財政赤字變化(億美元)  

4.3美國經濟復而不蘇,常規手段難降槓桿

傳統經濟學上財政降槓桿的方式無非是加稅減支。但問題是經過幾輪的大水漫灌,美國經濟雖有所好轉,但遠未回到經濟危機前的水平,所謂的GDP高增長大體還是靠統計局(客觀的說美國統計局真心講政治,其數據基準調整之頻繁也是「蠻拼的了」,基本上就差向歐洲同行看齊將賭博和性交易納入GDP了)。而就業率雖從58.2%恢復到59.3%,但還是遠低於危機前的63.3%,並且勞動參與率也從66.1%下降到62.6%,連伯南克自己都承認沒什麼實質好轉。如此疲弱的經濟復甦,加稅顯然是不能承受之重。而減支的話,涉及到太多利益集團,基本上在所有民主國家都是難於上青天的事。開源無路,節流無門,每年赤字都在4500億美元以上,遠高於經濟危機前水平。最近4年,即使聯儲百般呵護,美國政府還停擺兩次。長此以往恐怕就不是股民包圍華爾街,而是公務員包圍華盛頓了。因此要想馬照跑、舞照跳,QE的葯就不能停,但偏偏此時聯儲開始要加息了,這又是所為何來呢?  

4.4石油美元枯竭引發了聯儲升息

如前文分析,美國資本項下的美元迴流很大程度上都來自於石油美元。09年以來,OPEC國家的外匯儲備增加了接近0.8萬億美元,基本都流向了美國,如果在算上非OPEC產油國,甚至超過了2萬億美元,每年增長接近5000億美元,相當於做了兩次QE。但隨著14年國際油價的暴跌,石油美元日漸枯竭,15年甚至有可能會出現負增長。這徹底打亂了聯儲的調控節奏,只能被迫提前啟動加息,打響了全球的貨幣戰爭。

圖6:1997年至今石油美元變化(十億美元) 

本次加息可以說是醞釀已久,在QE時就已經埋下了伏筆。其實聯儲釋放的流動性進入美國本土的非常有限,反而大部分都以廣義套息交易的形式進入了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據統計至14年中,累計資本凈流入高達2萬億美元,和美國的QE大體相當。這在催生上述國家的資產泡沫的同時,也為其後的剪羊毛做好了鋪墊。為了獲得更好的利潤,這部分資金通常會進行高槓桿操作,因此也就對息差高度敏感。當聯儲加息導致趨勢反轉時,大量資金就會開始一邊倒的去槓桿,拋售新興市場的資產頭寸,從而引發匯率市場的流動性危機,導致流出國匯率和資產價格的崩潰性暴跌。而美國則可以順勢利用早已準備多年的超額準備金剪羊毛,獲取抄底暴利!但從時點看,目前啟動加息時機卻並不成熟,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會和反恐戰爭一樣,功虧一簣,原因如下: 

近幾年美國經濟最大的亮點就是頁岩油氣革命帶來的能源獨立和以之為依託的製造業迴流。但油價的暴跌卻大幅削弱了美國的廉價能源成本優勢,因此其經濟復甦基礎邏輯正在被破壞,加息一旦成為趨勢,將顯著增加企業和政府的融資成本,並會破壞美股長期走強的基礎。  

加息預期必然帶來美元升值,這雖然有利資金迴流,但也會削弱美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而且這兩年相對美元貶值較多的主要貨幣是歐元和日元,其經濟結構和美國的互補性並不強,很難向美國大規模提供廉價商品和服務,美元實際購買力增加有限,長期看得不償失。  

雖然今年以來,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大幅貶值,但體量都很有限,剪羊毛的價值不大,而且與98年不同,中國已經積攢了足以與美聯儲抗衡的龐大外匯儲備,並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隨著資源暴跌,肯定也會加大抄底力度,聯儲苦心經營多年的戰略反而可能會為人作嫁。  

過去幾年美國QE釋放的流動性主要都流向了中國,這也是聯儲布局多年這盤「很大的棋」,真正的兵鋒所向。但中國過去幾年經濟增速顯著快於美國,除了部分區域的房地產外,資本市場的泡沫也不嚴重,槓桿率雖有提升,但在全球範圍並不突出,還有全球最大的外儲和銀行系統天量超額準備金已備不時之需,因此發生系統性風險概率其實很低,完全無機可乘。 

但即使如此聯儲也要啟動加息,根本原因還在於美股在經過了6年牛市後,估值已經接近08年危機前的水平,美股泡沫越來越難以為繼。因此急需海外美元火速迴流來充當「接盤俠」。這樣即使不能在海外剪羊毛,至少可以通過高位出售本土資產,回籠美元來沖銷國債,實現財政的降槓桿。而與此同時石油美元又大幅縮水,聯儲只能被迫加息驅趕海外套息美元迴流救駕。 

4.5中美貨幣博弈全面升級。

美元持續升值的這一年間,新興國家累計流出美元接近萬億,基本上已經回收了QE釋放的半數美元,但人民幣匯率卻保持穩定,完全不落下風,讓美國無從下手。但今年A股6月份大跌,央行被迫救市,並在選擇了人民幣急貶,導致中美貨幣博弈開始升級。 

央行本次匯率下調,有如珍瓏棋局中自緊一氣,是步險棋,但真能以退為進也不失為一步妙手。短期看央行為了死守匯率,必然會付出外儲大幅流出的代價,失了實地。但客觀上也帶動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競爭性貶值,加速了美元沖頂。但問題是美元的這種升值方式,更多是來自於其他貨幣的貶值而非真正的資金流入,其實是一種「虛漲」,而且美元的過快上漲發生在美股高位,將會導致美元資產價值在全球高估,甚至會引起本土存量資金的套現外逃。為了化解這種風險,伴隨人民幣貶值,美元居然也開始貶值,聯儲營造了多年的升值預期被徹底打破,其實輸了外勢。只要我們能頂住這波熱錢的集中撤出,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這輪貨幣戰短期就是打了個平手。長期則取決於中美兩國誰的經濟能率先復甦,誰就佔據了先手,贏得國際資本的支持,說到底還是拼的經濟本身。 

行文至此,不得不再說幾句題外話。單論操控經濟的能力,聯儲確實是爐火純青,但「雖有智能,不如乘勢「。全球經濟已經進入康波的長波衰退期,主要經濟體的增速都在系統性的下台階,過去那昂揚向上的10年已是一去不返,這種大趨勢的力量如何是聯儲憑一己之力所能改變。如果人力真能勝天,80年代後日本也不會白白失去了20年。所以伯翁雖是研究大蕭條的一代宗師,但我們也只能」敬其才,惜其識,悲其遇「,很多事情確實是趨勢使然,」非戰之罪「啊。 

5、熱戰離我們還有多遠

縱觀過去幾十年的歷史,油價進入熊市2-3年後,很多資源國都會發生非常嚴重的政治危機,甚至轉化為對內或對外的戰爭。而美元進入升值周期2-3年,尤其是美元指數突破100後,新興市場國家往往也會伴隨發生經濟危機,甚至是政治危機!目前的情況可謂雙期疊加,未來2年的國際局勢無疑會愈發險惡。今年5月索羅斯也提出全球正處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臨界點,希望中美能夠展開合作,以規避戰爭風險,雖有些危言聳聽,但仔細想來也不無道理。  

目前的世界格局確實有點像一站爆發前1913年的歐洲,老大雖然號稱日不落,但已經日漸衰弱。與此同時老二又勇猛精進,野蠻成長,但自身資源有限,而且作為後發國家,生存空間並沒有隨實力同步增長,甚為苦惱。偏巧身邊還有一個血海深仇的全球老三,樂於充當老大「離岸平衡手」的急先鋒,不斷挑釁老二的區域霸主地位。大國之間的矛盾不斷累積,最終薩拉熱窩的一聲槍響,帶給全世界人民的一場浩劫。那麼眼下全球問題的核心,本質上還是中美關係如何協調。 

5.1美國對華有圍堵,無熱戰

與俄羅斯不同,中美經濟高度綁定,彼此之間都有大筆投資,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還是美債第一大持有國。一旦爆發經濟戰,基本就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代價巨大,其實也很難徹底制服中國。而正面戰場,50年代的朝鮮血戰恐怕讓美國到現在都心有餘悸,作為民主體制國家,本身也難以承受人員的大量傷亡,不夠「鐵血」是其硬傷,連伊拉克都無法徹底征服,又怎會和中國輕起戰端。而且以中美目前的體量,一旦開戰就註定是世界大戰,美國賭上的就是整個西太平洋甚至是全球的霸權。更何況在並沒有收服歐盟和遏制住俄羅斯的情況下,中美開戰,歐盟和俄羅斯必然會漁翁得利,成為最大的受益者。美國即使慘勝,恐怕也會落得二戰後英國的下場,贏得戰爭,卻輸了天下。因此在沒能打垮俄羅斯,分化歐洲的前提下,美國對中國只能圍堵,卻無力熱戰。 

5.2中國的軟肋在於能源安全

圖7:國內現有石油進口通路備受威協

而我國戰略上最大的軟肋就是能源安全,每年進口原油超過3億噸,進口依存度高達60%,而且一半以上都要經過美國控制的馬六甲海峽,相當於被扼住了能源通路的喉嚨,導致我國在能源領域毫無戰略縱深可言。一旦發生戰爭,海上油路被封鎖,原油儲備僅夠支撐1周,空有飛機大炮,也只能不戰而亡。因此能源安全才是最大的國家安全,悠悠萬事,唯此為大!

5.3「一帶一路」的關鍵在中亞

我國推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本質上就是衝破第一島鏈對我國的能源封鎖,構建通往中亞和印度洋的新能源生命線。因此市場更為關注的資本輸出、產能輸出只是手段,「高鐵搭台」最終是為「能源唱戲」。但「一路」代表的海上通路固然重要,可「一帶」的陸上通路卻更為關鍵。自古以來,王中國者,西北取勢,東南牟利。相比東南,西北才是更緊要的大場、急場之所在!  

美國重返亞洲後,南下戰略的地緣格局就變得愈發險惡。中緬管網開通後,緬甸就爆發了果敢內戰,使得其戰略價值大為下降。而中泰克拉運河剛剛簽合作備忘錄,泰國隨後就發生恐怖襲擊事件,推進上也是困難重重。而且長期看東南亞和南亞如果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對我國的製造業也是巨大的隱患。畢竟上述地區人口紅利巨大,唯缺基礎設施,例如與我國在南海爭端最為激烈的越南,人口上億,平均年齡僅為24歲,一旦通過高鐵或高速實現南北貫通,對珠三角的威脅是巨大的。 

由於美國撤出阿富汗,中俄又處於戰略的蜜月期,相比南下,西進的地緣政治阻力要小的多。而且中亞地區油氣資源豐富,人口稀少,與我國的經濟互補性很強,並且緊鄰新疆。通過能源西進,整合該區域的資源,不但可以解決我國的能源安全,還能有效拉動區域內的經濟發展。這將帶給區域內國家長期穩定的和平,有利於改善新疆民族關係,保障西北國土安全。長期看也為歐元大陸一體化,中國對接中東和歐洲打下了基礎,有望重現漢唐盛世時「絲綢之路」的輝煌。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一帶」沿線各國基本都為上合組織成員,依託於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和絲路基金,在不斷擴大的雙邊貿易中,完全有條件採用人民幣結算。這在中俄天然氣協議和哈薩克新近脫鉤美元中都已初見端倪。未來我國如果能用海量外儲換回中亞資源、再順勢使人民幣頂替美元成為上述資源國的儲備貨幣,將中亞發展成我們的波斯灣。就可以握住全球產業鏈的上游,並以此為契機推動人民幣對大宗商品的定價和結算功能。並且依託現在美元流動性收緊,全球資金匱乏的背景,建立起國際人民幣債券市場,就能最終實現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  

5.4美國霸主地位何時終結

天下無不死之人,無不衰之國。大航海時代至今,人類已經經歷了4任霸主,分別是14世紀-15世紀的葡萄牙、16-17世紀的西班牙、18-19世紀的英格蘭和19世紀至今的美國。基本上前三任霸主的統治時間都在150年左右。如果從2戰算起,美國統治世界已經長達70年,應該說剛好走過一半,人近中年,也越來越臨近盛極而衰的拐點。蘇聯解體是美國全球霸權的頂峰,但自古以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美國其時雖貌似天下無敵,但也開始對外窮兵黷武,對內重消費、輕生產,相應貿易和財政都出現嚴重的雙赤字,越發依賴海外美元迴流輸血和廉價進口商品,這點何其類似古羅馬和西班牙帝國的中後期。而且冷戰結束,雖打垮了蘇聯,卻也解放了另外兩個巨人,中國和德國。中國經濟不但一日千里,成為了全球第二,德國也憑藉著歐元逐步整合了歐洲,以和平的方式實現了以前發動兩次世界大戰而不可得的戰略目標。  

而展望未來,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任全球霸主的就是中國。其實1820年以前,中國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就一直維持在20%左右,只是1840年鴉片戰爭後才逐步沉淪。但隨著1978年改革開放,又開始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目前佔比已經恢復至12%,正不斷向歷史均值回歸。而且從中國自身的歷史規律看,30年的和平發展必然所成、50年則有大治,70年就將進入盛世。如此算來,2030-2050年中國將進入國力頂峰期,屆時綜合實力應該足以和美國分庭抗禮。而從目前的GDP增速比較看,大概率2030年中國GDP也將超過美國。根據冪次定律,該情況一旦發生,就很難停留在僅僅和美國相當的水平,大概率會達到美國的2倍才會穩定下來。  

其實這從人口上也可以得到證明,在中古和近代1千萬和5千萬人口基本是成為強國的必要條件。一戰全球霸權的主要爭奪者,英法德都是5千萬的級別。而二戰後新霸主美蘇人口都在2.5億左右。因此日、德的失敗看似偶然,其實也蘊含著必然。那麼按照這個規律,下一任霸主的人口級數應該是12.5億,考慮到地球的承載能力,這也應該是作為單一國家的最後一個級別。而其後根據地球人口可承受量,60億以上人口對應的只能是全球性組織,屆時應該是是實現了真正的全球大同。 

5.5中美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歷史上新興大國在崛起的過程中,往往會與原有霸權國家產生利益衝突,並有可能演變成對抗,甚至是戰爭,一戰和二戰莫不如是。目前中國作為最大的新興國家,美國作為全球唯一的霸權國家,中美的利益衝突其實很難避免。但中美如果走向全面對抗,那就絕不會局限在兩國之間,而是必然會形成兩大陣營,最終結果不是世界大戰就是冷戰,這將釀成世界災難。所以鑒於中美共同的利益更多,中美之間如果能深入合作,化干戈為玉帛,不但造福兩國,更能造福世界。既然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如此偉大的時代,雖然眼前問題多多,但我們還是相信中美領導人能用極大的政治智慧,更平和處理各種爭端,不再重演「興百姓苦、亡百姓亦苦」的悲劇。  

然而,我們這裡必須要指出的是,中美爆發劇烈對抗的可能性絕非為零,而且在近兩年其可能性還在不斷增加,而最大的風險就來自日本。金融危機後,其實主要發達國家都在玩著「龐氏騙局」來拖延問題,寄希望於其他競爭對手先頂不住,從而讓出市場和資源,而這根鏈條上目前最脆弱的一環就是日本。截止12年底日本國債餘額接近1000萬億日元,人均近10萬美元,為各國最高。而且預計16年國債佔GDP比重將達到277%,也是全球最高,而且屆時將超過國民財富規模,政府向民間發債的能力已經接近極限,財政在未來五年內隨時存在崩盤的危險。因此日本政治家不斷鋌而走險挑起事端,其根本目的還在於對外轉嫁危機來挽救岌岌可危的日本經濟,甚至依託日美安保條約,借用美國的力量通過有限戰爭,遏制中國崛起的歷史進程。因此我國政府要敢於展示維護領土主權的決心,並對日制定全方位的軍事懲罰方案,震懾住日本右翼極端分子的氣焰,防止其在軍國主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戰止戰,才能真正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來源:新金融部落

撲克財經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產業和金融服務業智庫。跨界、深度、專註——匯聚業內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濃度的知識。歡迎移步微信公眾平台:puoketrader


推薦閱讀:

白俄羅斯總統為什麼要帶他兒子來閱兵?
特朗普當選,是否預示著中美俄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澳洲世界地位和未來發展趨勢是怎樣的情況?
如果此時此刻地球上所有石油突然消失,那麼世界將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何看待《我來給非洲黑叔叔洗白一下》中描述的西方陰謀?

TAG:地缘政治 | 全球经济 | 世界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