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dora vs. Spotify ?

深深感覺(你們所迷信的)知名外媒們一天比一天不靠譜。比如昨天,某知名科技媒體分析(我吐槽很多但又不得不用的)Apple Music 來晚啦的一篇文章,竟然拿Spotify和Pandora的「活躍用戶」跟Apple Music的「訂閱用戶」做類比……雖然Apple Music毛病非常多甚至可以說很爛,但這麼搞笑的對比確實不太嚴謹啊。

當然了,知名外媒們也總是不恰當的拿Pandora與Spotify這兩個並不相同的產品做類比。不過,好吧,這次他們的願望可能要成真了,因為Pandora買了優秀的Rdio家的「重要資產」。種種跡象表明,Pandora可能真的要與Spotify正面交鋒,作為一枚雙料粉最近心情比較複雜。

那麼,Pandora+Rdio到底會生成什麼化學反應呢?

一個更加豐富和聰明的電台

Rdio是個on-demand服務(點播),市面上這些on-demand 服務在組織單曲音樂碎片(以實現提供連續的音樂播放體驗)方面,大多是:playlist+radio配置,比如Spotify的playlist就非常全面有特色,而Rdio恰恰是radio非常全面有特色,在Rdio里,radio被叫做station,而且這個station有個有趣的調節功能:

某音樂人station的調節功能

某音樂流派station的調節功能

我們都知道,Pandora本身就是個radio,且以station為基本組織單位,用戶需要根據某首歌/某藝人建立一個station,用戶也可以根據流派分類來瀏覽各種PGC/UGC的station,而在播放某個station時的調節功能通過點贊點踩點下一曲來實現。

那麼,Rdio里大量優秀的station直接可以充實Pandora的station倉庫,且同時又能保持Pandora不變得臃腫難用,這麼多年來Pandora一直都如此簡潔好用易集成;其次,Pandora的音樂基因組工程非常依賴人力,此次拿到Rdio的關鍵技術也可以幫助Pandora在音樂分析、音樂推薦方面有所 提升。我們完全可以期待Pandora接下來會推出 更有趣更好用的音樂發現功能。

不再僅僅是電台

由於Pandora自身就是個radio形態,他們目前以廣告收入為主,付費訂閱收入為輔。

正是由於付費訂閱用戶增長緩慢,且流媒體音樂市場又不斷有巨頭參戰,Pandora幾乎是在質疑聲中艱難地前行。即使廣告收入取得了不可思議的進展,但活躍用戶數和業績並沒有達到華爾街的期望。目前外界猜測Pandora借著買下Rdio的一些重要資產,也會 轉型為一個像Spotify那樣的on-demand服務。

對此轉型我個人持謹慎態度:

- Pandora目前內容獲取的支出,既要支付詞曲版稅,又要支付錄音版稅(而傳統的廣播電台僅需支付詞曲版稅)。詞曲版稅分支三天兩頭跟各種協會打官司,算是把稅率穩定下來幾年;錄音版稅分支則比詞曲版稅多多了,要是立刻上馬on-demand服務,錄音版稅的支出必然大漲(就同樣一攬子音樂的錄音版稅而言,radio型跟on-demand型相比前者支出較少),尤其考慮到目前Pandora僅是維持100多萬這個量級的曲庫。而Rdio擁有主流的on demand服務標準配置的3000萬+曲庫,那麼Pandora如果進軍on-demand領域就意味著需要負擔3000萬+曲庫的版稅支出,內容獲取成本直接翻幾番,風險太大。

- Pandora如果要做on-demand服務,在詞曲版稅分支他們需要跟唱片公司重新簽署版權使用和版稅支付協議,Rdio之前與唱片公司的協議並無法直接轉給Pandora。在詞曲版稅分支,想想Pandora如何痛苦的與各種協會打官司爭取每一個百分點,並努力跳過協會與與SONY/ATV這種publiser直接簽協議,在錄音版稅分支因為特殊的radio形態(非點播)只需要向集體管理組織SoundExchange交錢都算是省事了。而一旦上馬on-demand服務,在錄音版稅分支他們立馬也會 面臨Spotify vs 唱片公司時所遭遇的一切。

- on-demand產品比radio型產品當然擁有更高的ARPU,但Pandora目前最令人擔憂的數據在於用戶數量,具體為MAU的瓶頸,而不是收入。內容獲取成本占年收入的比例,Pandora為50%左右,而on-demand為主的Spotify則為80%,就目前市場情況而言Pandora這種radio形態更加輕盈、有利可圖(當然了如果Spotify能一邊維持用戶和收入的增長步伐,一邊維持內容獲取成本可控地穩步地增加,一邊很好的控制運營成本,Spotify仍然會在不遠的將來實現盈利),基於以上,獲取更多免費用戶-粘住用戶增加收聽時長-收聽時間的貨幣化(廣告)是Pandora的立身之本,而著重於獲取更多免費用戶-轉化為付費訂閱用戶的on-demand市場則顯得有些擁擠。如【1】所言,Rdio上大量的出色的可實時調節的station,有助於粘住用戶,讓用戶整天漫遊在裡面,從而拉長收聽時長。而迅速獲取大量免費用戶方面,Pandora自然很清楚低門檻、操作傻瓜的產品形態是多麼重要。

挺進全球市場

Pandora目前僅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開通服務,而Rdio則在86個國家與地區開通服務,Pandora在美國本土的增長似乎遇到了天花板,迫切需要走向全球,當然這意味著一連串版權問題的重新談判與梳理,雖然就on-demand服務而言因【2】所述Pandora沒法借殼Rdio鼓搗出一個on-demand服務然後火速覆蓋86個國家與地區,但如【1】所言的Rdio和Pandora都擅長的station,倒是較容易迅速擴張,一來音樂分析無論是技術還是數據方面Rdio都有所積累,二來痛苦的錄音版稅分支談判因為其radio形態(非點播)相對較容易,我猜這也是Pandora並未簡單粗暴全盤買下Rdio的原因之一,據稱Pandora只是買了一些重要資產(技術+知識產權)。Pandora的radio模式在美國本土已經得到驗證,擴張全球是順理成章的事,這次買Rdio算是一個比較划算的路徑。當然,等你在全球市場的用戶數量都佔據老大地位時,再加進去on-demand服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做事講順序嘛。


推薦閱讀:

為何會有「獨家版權」這個反用戶反音樂的玩意兒存在?

TAG:流媒体 | 流媒体音乐服务 | Pandora | Spotify | 音乐 | 数字音乐 | 数字音乐版权 | 音乐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