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漢玉文化】觀音和佛的寓意。
01-25
彌勒是姓,譯作慈氏,他的名字是阿逸多,譯作無能勝。根據佛經的說法,他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修成正果後,住兜率天內院,他將繼釋迦牟尼佛在未來世的時候,成佛度眾生。並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開創者。關於他的塑像,在漢地寺院中多依契此和尚的形狀,塑成笑容可掬的大肚比丘。因為傳說契此是彌勒的化身。所以其造型和一般菩薩不同。
彌勒原為釋迦牟尼佛座下大弟子之一,由於他即將繼釋迦牟尼佛之後,在閻浮提世界成佛,所以習俗相沿,也稱他為彌勒佛。因為彌勒菩薩現居兜率天,盡其一生之後,將到人間繼釋迦之後成佛,所以又稱為「一生補處菩薩」。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副對聯人們一定不會陌生,它經常與敞著肚皮、滿臉堆笑的彌勒佛像一起出現在大大小小的寺廟裡、山峰間。據說,生病的人只要摸一摸彌勒佛的大肚子,便能消災除病,平安快樂。因此在許多香火旺盛的寺廟裡彌勒佛像的大肚總是光可鑒人,大概便是信徒們摸出來的。
觀音的傳說 中國人特別喜歡觀音,觀音原應稱為[觀世音],梵文寫作[AVALOKITESVARA],觀世音是中文翻譯,亦即是人們遇到苦惱時,觀其聲音,皆可解脫云云,若音譯全字,應為[阿婆盧吉低舍婆羅]。 《傳略》載:[遍觀古今之世音,普察人間之善惡,故有觀世音之號],也有人譯為[觀自在]、[觀世自在]、[光世音],意思就是觀機往救,自在無閡,是佛教普渡眾生的精神。在唐太宗李世民之前,民間皆叫做[觀世音],因為避太宗原名中的「世」字,故省去,稱為[觀音]。在魏亞南北朝時,由於佛經傳入中國,觀世音亦隨之傳入。
古代印度,觀世音原是男性神,最初傳入中國時也是,我們到敦煌旅遊,參觀佛畫中很多觀音像,便看到了最佳的證據,有些觀世音還有兩撇鬍子。 到了南北朝時,因北齊武成皇帝卧病期間,曾夢見觀世音是亭亭玉立的窈窕女子,於是後來的觀世音像便開始由男變女了。 擺放觀音,應放在正中央較高處,方能言敬。
推薦閱讀:
※【翡翠●微雜誌】為什麼說內行看種,外行看色?
※【翡翠●微雜誌】鑒賞翡翠的水平該怎麼提升?
※【翡翠●微雜誌】賣玉的說賣虧了是真的嗎?
TAG: | 翡翠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