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問:為什麼我們可以不停地玩手機,卻很難不停地學習?
經過一番交談,女孩和新力熟絡許多。女孩從包里拿出一本專業書開始學習,但沒過多久便掏出手機看上兩眼,看一會兒手機,再看兩眼書,再玩會兒手機。不知不覺,玩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看書的時間越來越短。到了最後,女孩乾脆擺弄起手機來,專業書早就丟到一邊的座位上了。
不知過了多久,直到售貨員推著小車來問有沒有什麼需要的,女孩才如夢初醒般抬起頭,看著窗外漸漸昏暗的天色,沮喪道:明明想好好學習的,又玩了一下午手機。
新力笑了笑,說自己也總是這樣。
女孩嘆氣道:為什麼我可以不停地玩手機,就不能不停地學習呢?
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做一個選擇題。
假如給你一天假期,你會選擇:
A. 去圖書館看一天的書
B. 和小夥伴們玩一整天
C. 宅在家裡看一天的劇/打一天的遊戲
我相信結果會是這樣子的:
但事實上,如果我再問一個問題:這三件事哪件更有意義?我相信結果大概會是這樣的:
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一件事(學習)是有益的,卻不願意去做;而一件無益的事情(玩手機)卻可以做個不停?類似的情況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們可以不停地嗑瓜子,卻很難一直看書;可以一集接著一集地看劇,卻很難一道題接一道題地學習;可以在沉浸武俠小說中忘記時間的流逝,但一拿起世界名著就覺得度秒如年。
心理學家斯金納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把一隻小白鼠放進一個箱子里,箱子里設有一個按鍵。小白鼠可以在箱內自由活動,當它碰觸按鍵時,就會有一團食物掉進箱子下方的盤中,動物就能吃到食物。
一開始,小白鼠只是在隨意地活動,但當它無意間碰到按鍵時(做出行為),一團食物掉了下來(得到獎勵)。食物的獎勵又會強化小白鼠觸碰按鍵的行為,最後,為了得到獎勵,小白鼠會不停地觸碰按鍵。
其實, 馬戲團馴獸員就是在用這種原理來馴練動物,當獅子做出了鑽火圈的行為時,就給予食物的獎勵(給予強化),慢慢的,獅子就會學會鑽火圈。這種行為-獎勵機制對人類同意適用:當我們做出某一行為時,如果得到了獎勵(受到強化),那麼這項行為就會得到強化,就好比小孩子疊好自己的被子, 由於受到了媽媽的誇獎,下次就會疊得更認真。
在斯金納的實驗基礎上,心理學家們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證明了:
獎勵越豐富,對行為的強化作用越強。這很容易解釋,「假如我好好學習,就能得到一百塊」和「假如我好好學習,就能得到五毛錢」的強化作用肯定是不同的。
獎勵越及時,強化作用越強。舉個例子,如果我告訴你,只要你考試得了100分,我就給你一百塊,你也許會認真學習;但如果我告訴你,只要你考試得了100分,我一百年以後給你一百塊,你會不會揍我?
回到最初的選擇題:
選擇C行為(宅在家裡看一天的劇/打一天的遊戲),得到的獎勵是影視劇和遊戲帶來的愉悅,並且是立即獲得。
如果選擇A行為(去圖書館看一天的書),得到的獎勵是獲得知識,知識的作用可能會在以後的生活中顯現出來,但現在看來,好像並沒有什麼用。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可以不停地玩手機,卻很難不停地學習?
因為我們在玩手機的過程中,一直在獲得快樂的反饋,於是玩手機這一行為不斷得到強化;相反,我們在學習時,知識的獎勵作用並不能立即的體現,所以學習這一行為也就得不到強化,自然難以一直學習下去了。
回想我們的成長經歷,總是會有家長、老師站出來,說我們不愛學習,說我們不思進取,但事實上根本不是我們不愛學習,而是學習這件事本身就不招人待見。學習就像一個只會壓榨員工,還不給任何好處的刻薄老闆,憑什麼要我們愛它?
然而悲哀的是,許多老師、家長、教育工作者都不能理解這點,一味地指責孩子的懶惰,強迫孩子坐在書桌前。強迫學習的後果就是,不僅感受不到學習帶來的正面獎勵,反而體會到了負面反饋,自然就更不喜歡學習。於是就陷入被逼學習——不喜歡學習——被逼學習——更不喜歡學習的惡性循環。
現在,我們來到了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問題面前:在學習這件事如此不招人待見的情況下,我們如何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更高效、更長久地學習?
1. 熱愛學習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對一個「樂知者」來說,學習本身是快樂的,即便學習的知識不能立即發揮作用(不能立即得到獎勵),但由於熱愛學習,學習本身就像玩遊戲、看電影一樣可以帶來快樂。就好比你看到學霸們成天到晚地學習,一邊替他們覺得痛苦,一邊佩服他們的毅力。但實際上,他們與其是一個學霸,更可能是一個「樂知者」,學習對他們來說是快樂的,他們可能既不覺得學習痛苦,也不需要過多的毅力來堅持學習。
《生活大爆炸》中霍華德和伯娜黛特結婚的時候,謝爾頓的祝福詞是:「人窮盡一生追尋另一個人類共度一生的事,我一直無法理解。或許我自己太有意思,無需他人陪伴。所以,我祝你們在對方身上得到的快樂與我給自己的一樣多。」
或許,學霸們從學習中得到的快樂和我們從電影、遊戲中得到的一樣多呢。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成為一個「樂知者」,因為熱愛學習而學習。
2. 給自己學習的獎勵
做到熱愛學習可能並不是那麼容易,樂知者的境界可能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達到的。但我們可以手動給學習增添一些獎勵,譬如每看完一本書,就獎勵自己一個小禮物,從而給學習一個強化作用。從一方面來說,課間休息也可以算是一種獎勵。每上完一節課,我們就得到十分鐘的休息,再上一節課,又能有十分鐘的休息。課間休息就相當於給上課一個強化作用,幫助學生們「熬」過漫長的課業。
回想我們的小時候吧,也許父母曾有過這樣的規定:每寫完一門作業,就可以看十分鐘的電視。那時候的我們為了看十分鐘的電視,乖乖地寫完一門課的作業。十分鐘之後,為了再看十分鐘,我們又乖乖地寫完另一門作業。如果小孩子的我們都可以在獎勵的幫助下堅持學習,現在又有什麼理由做不到呢?
推薦閱讀:
※高級的微博達人是怎麼發展出來的?
※胡塞爾:心理學關注的只是空洞玄思的臆測
※少年喪母的單親家庭,怎麼走出心理陰影?
※有孩子的單親家長應該保持現狀還是再婚?會各自遭遇什麼問題?
※5分鐘搞懂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