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路藍縷:這可能是關於中國民企30年最深度的思考了...
撲克財經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產業和金融服務業智庫。跨界、深度、專註——匯聚業內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濃度的知識。歡迎移步微信公眾平台:puoketrader
原文鏈接:篳路藍縷:這可能是關於中國民企30年最深度的思考了...商道 | 篳路藍縷:這可能是關於中國民企30年最深度的思考了...
文|馮侖 來自商學院視界
大家好:
非常高興來到這裡與大家分享商業上這幾十年來,我的一些思考。前天我們剛剛迎來了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慶的閱兵,那麼在這裡我就和大家一起檢閱、描繪一下,這30多年來的民企的商業故事。
大約有五個方陣:
第一個方陣:民企創業大約20年以上的企業
這些企業大多垂垂老矣,快要翻篇的企業,但是也是最有故事的企業。他們更多關心身後事,更緬的是懷先人;他們心裡的狀態,除了有豐富的情感聯想以外,都是有一顆破碎的心,歷史沒有糟蹋我們的身子,但是玩弄了我們的感情。所以,20年以上的民營企業大部分都是家破人未亡,妻離子不散,苦大沒有仇。不能不相信未來,也不能不相信歷史。如果做企業都近30年了,那麼他們很多人都羨慕商業教父,柳傳志先生的故事,這是個完美的故事:赤手空拳創業,家庭和睦,企業全球領先,剛剛整個集團上市,人生很完美,朋友非常多,沒有敵人,善始善終,被這一代企業家稱為商業偶像!當然柳先生讓我不要太吹噓他,他怕被貼到牆上下不來,但是確實也是我非常欽佩的第一方陣的企業家代表。所以,對於所有老民營企業來說,最重的是要怎麼完美收場,並不是如何開場。那麼退場以後做什麼?轉型?如何轉型?轉換何種人生?如何換個活法?生活更加豐滿?等等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所以這個方陣非常有意思。那麼我們也緬懷很多人,很多犧牲的「仁人志士」和企業,也有很多人成為了「兩院院士」:一進法院,二進醫院。除了更多的是社會原因,還有很多體制原因,所以很多人都去彼岸的路上唱的三首歌,第一首就是《其實不想走》,第二首是什麼呢?是我們《真的好想你》,那麼我們共同的心聲是什麼呢?《走進新時代》。我們要緬懷他們,並為他們道一聲安息,同時需要反思。為此我們要解剖他們的屍體,找到他們犧牲的原因。
其中最重要的犧牲的原因是政商摩擦,也就是說首先第一個死法就是政商關係的問題,是企業死亡率第一的原因,而且越是高層越是帶來大面積的死亡。大家都知道馬雲的湖畔大學,當時就研究這個學校應該研究什麼?如何對商業社會產生真正的價值,後來就決定研究企業是怎麼走向死亡的,也就是向死而生。研究的結果是死亡率第一位的就是政商關係,為什麼這麼高?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制度性摩擦(制度關係,法律關係等),因為很多事情在這30年當中社會都是不確定的,越是大企業幾率越高。
第二、是民營資本與國有資本的關係。國有資本是超經濟特權,政治權利過度的保護,所以在人、才、物上和民營都是不對等,不一樣的體系,你沒法和他相比。資本沒有人格化,所以混合所有制,在資本地位不能平等的情況下,處理不好就是對民營資本的絞殺!如果要解決,就必須首先解決讓國有資本在屬性上等同或趨同於民營資本,應該淡化意識形態上的問題,淡化他的超經濟特權,使他回歸於普通資本,這樣大家才能混合,否則很多民營企業就死在這裡,當年國有企業改制的時候就是這樣,比如華晨汽車的例子。
第三、是企業家與政治家的關係。這種關係很複雜,大家都知道反腐以後,都是跟這些事有關。那麼這些關係到底怎麼處呢?過去《論語》裡面有句話叫「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重點是後面這句話:「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進了遠了都不行,相互都一樣,權利尋租獲得不當的利益,所以這麼多年來也是沒什麼特別好的辦法,只有一個辦法,精神戀愛,不洞房,互相吹捧吹捧,表揚表揚即可。如何保全關鍵看自己個人的操守,所以政治家和企業家都要守住底線,當然在治理結構上也非常重要。一般來說比如上市公司,如果治理結構非常合理,如股權結構、信息透明、法律規範等,那麼死於政商關係的問題就會大大減少,萬科就是這樣。萬科的團隊1500億的市值,管理團隊的股份最早時期不到1%,所以他們不會為了1%的利益觸動底線,讓99%的利益獲得者享受他們所承擔風險後的成果,因此治理結構非常重要。
其次第二個死法就是亂集資(中型企業),國有經濟佔有大量信貸資源,所以民營企業沒有融資來路,就有中國特色的集資方式,只有通過其他方式來獲得資源的配置。比如,用權利槓桿來直接配置資源,他們的行為方式詭異、低調、貪婪,這類企業家一定都是非常低調,平時都看不到他們,絕不會來這裡給大家分享商業心得。這些人配置資源效率高,能量大,只看到他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沒看到他們的企業。
還有一類用市場的要素配置資源,這裡企業家都是中調或者高調者,因為企業要公告,新品發布等等,他們多犯的錯誤是操縱市場,關聯交易等,但死亡的原因不再集資上,他們有知識,有能力。更多死亡量最大的是草根中小企業者,有亂集資現象的,地緣,親緣等的民間借貸,吳英案就是個例子。
第三種是正常死法,前面兩種是中國特色的企業死亡方法,而第三種是商業競爭中的死亡,這是大量微小企業死亡概率更高的方式,5年以上的企業不到7%成功,10年以上的企業不到2%成功,我這麼多年辦的或者投資的企業也有死亡的,只不過有的兒子特別有出息。
我們可以看下這些先烈,越大的企業因為政商關係的原因死亡率越高,中型企業死亡率高的原因是亂集資,微小企業的高死亡率都是死於市場競爭。
最後歸納一下第一方陣的企業家類型:第一類:純草根企業家;第二類,紅頂商人企業家;第三類:徹底市場化的企業家。
第二個方陣:就是現在非常牛逼的小鮮肉企業家創業
這個方陣我覺得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如果我們更多的人去創業,說明很多人相信政府、相信市場、相信自己的能力、也相信未來;憂的是,財富故事和我們那個時候不一樣,很多人表演創業、豪華創業、被創業、假創業,要知道創業是苦逼的事情,要知道我們現在的創業背景和環境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我們那一批的創業者都是從底層一點一滴做起,所以我也被生活蹂躪的說話非常的接地氣,從下面看人生,才可獲得一種實在的力量。現在創業環境太好,「創業咖啡、免費創業空間」等等「高大上」、「假大空」的太多。
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些對兩件事的判斷:
1、市場格局基本定型,比如互聯網領域,從地域上說,北京60%,深圳30%,杭州和上海一起佔10%;以企業來說就是BAT+紅杉、經緯、華興共6個企業把持。現在如果你要做互聯網,如果不和這6個企業有點關係都沒法長大。不是阿里系就是騰訊系,滴滴快遞就是個例子背後就是華興資本。比如文創,電影公司現在一共五個公司,四個在北京,如果現在不和這五個大哥有聯繫,如果你想出來很難(光線,華誼,阿里,萬達、博納)
2、從地域上看我看有6個地方有機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為什麼其他城市機會不多呢?因為如果以創新為驅動力的話,人、才、物的資源配置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炸煎餅果子天津的企業做不到1千萬,但是北京就有2個企業做到過億的營業額;1個博士夫婦用3D印表機來做煎餅果子,一個是學3D技術的,一個是學文化傳播的(寫營銷文案),這是真格基金投的一個項目。原因就是人才,這些地方人才扎堆,所以說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機會就是在這幾個地方。所以現在創業的人更加有知識,他們的集中度更高,和以前粗放經濟完全不一樣。
現在商務門檻越來越高,對現在創業的人來說,更困難了,稅收環境也是一樣,就拿地產來說,65%稅,拿到的錢如何進行資本的順暢流動,所以要有一顆大心臟;現在創業的入口處都全面打開了,關鍵是財富出口處的問題,沒有很好的保護與保障機制,這點也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第三個方陣:民營企業公益和慈善的事
第一代企業家做的非常多,65%來自於民營,中國近4千公益機構有3千是民辦的。愛佑華夏關愛幼兒心臟病領域成為全球最大的機構,目前做的最好的是第一第二代企業家做的NGO都做到極致全球最大,比如老牛基金,壹基金也是一樣,參與者800萬人,地震救災最大的公益基金(建立緊缺物資供應鏈等體系)。全球最大的民間救災機構是台灣的慈濟2千萬人。環保方面由500個企業家成立阿拉善公益基金,佔中國環保公益的一半,在中國最有效率做公益的是民營機構。就以環保公益為例,在美國環保方面一年60億美金,中國不到2億人民幣,從業人員23萬,我們不到5千人,所以當我們國家GDP到5-6萬億美金的時候,光環保就能帶動很大一塊就業。所以如果這個方陣從大家身邊過的話,我希望大家多給他們些掌聲。
第四個方陣:就是上述這些企業平時怎麼活動也很重要,最活躍的的大概是2個系統加七大組織
所謂兩大系統一個是工商聯繫統。各種條條塊塊的商會組織,人數最多的商會是美容美髮商會。所以很多草根的企業家在不同的商會裡面活動,交流,政策對接,建立互相救援機制,所謂的抱團取暖,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系統。第二個系統就是商學院系統,特別是一流的頂級商學院更是如此,被聯繫,被洗腦,被愛與被愛,故事特別多;反正是你不在商學院,就是在去商學院的路上。
這兩大體系基本上囊括了絕大部分的民營企業家,除此之外還有些更緊密和更悠久的NGO企業家組織,最有影響和最持久的有七個組織:
第一個叫亞布力論壇,20年歷史,影響力越來越大,比達沃斯影響力都大,成為民營企業思想發布的場所。一個論壇成功的要素有三個:思想超市,社交舞台,休閑度假;亞布力論壇正好符合這三條,特別是表達了商業思想;
第二、中國企業傢俱樂部,10年歷史,品牌性活動是綠公司年會,門檻也是越來越高,但是還是非常吸引人,都是各地省政府競標;
第三、華夏同學會,以中歐和長江CEO班組成的組織,有15年歷史,很多商界大佬深入交流商業智慧的同時做慈善,是學習型組織;
第四、阿拉善生態機構(凝聚企業家精神維護碧水藍天);
第五、壹基金:人人公益,主張全名參與,小額捐款;
第六、歐美同學會:海歸企業家10年歷程,王石是2015年的主席;
第七、是泰山會:人比較少,20年歷史,人與人之間深度交往的組織,所有的事情自己辦,柳傳志說這是個不裝的組織。聽說還有成立90後創業老闆的新的企業家組織等等。
這些組織如果想做成功都如下共同點:
一、定位非常簡單清晰,一句話說清楚;如阿拉善:凝聚企業家精神維護碧水藍天
二、老男人要玩(放鬆回歸本真),小男人要思考(學習型組織),
三、核心的創辦人持續、無私的付出(10年以上的持續付出,就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機制)
四、制度的創新,有秩序的更換一把手,遵守遊戲規則,所以阿拉善換主席是最簡單的事情,做項目、選擇好的項目是最難的事情。
五、想辦法把收費降到最低,有個機構成立基金,賺的錢足夠達到付會費以外,還有分紅,所以交一次就不用再交費了。
這也是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方陣。
第五個方陣:房地產方陣
第五個方陣也就是我的本業房地產方陣,和大家生活息息相關。房地產這20多年,青春期已經結束了,也就是說長個子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為什說過去了呢?有四個標誌:
1、以前住宅為主導的產品銷售佔80%,現在在隨著產品多樣化,政策等原因影響,都在逐年下降。
2、現在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了8000美金,按照國際慣例過了8000美金,基本住宅消費都趨於飽和。
3、現在中國城市化已經過了50%
4、城鎮人均住房已經達到35平米,住宅的需求也接近於飽和,供求趨勢也顯示出供多於求;更何況現在出現了人口的倒金字塔,因為出生率的問題,越往後房子會多出來,2個人上面有6個老人3套房子。
現在只有北,上,廣,深等人口依然有凈上漲的城市還有需求,接下來房地產有這麼幾個發展路徑,房地產是一個生生不息的行業,用一句話來說,房地產是一個創造最具價值的固定的人造空間,人類到現在80%的活動生活繁衍,都在固定的人造空間完成,還有20%是在移動人造空間完成,接下來房地產會轉型,從價值鏈的底端的地產開發模型,逐步轉到資產的管理經營、營業服務模型,在到金融模型,再到互聯網模型。這個過程人均GDP從8000美金要干到5萬美金,除了開發以外,其他的都是房地產快速發展的時期,剛剛開始,也就是說剛剛結束了一個商業模式而已。將來的房地產最大的所有者是保險公司和銀行,以後房地產商不是有錢人而是手藝人,地產商越來越進入到資產管理和依附於這些金融機構,以後我們的手藝就是給保險公司乾的,逐步變成由開發商變為收費開發商,在往上就變成互聯網模式,比如途家網,房多多等等。從估值上來說,開發類的5-7倍PE,資產管理類的15-20倍PE,金融類的20-30倍PE,互聯網類的30億起算上線200億。
接下來這個方陣主打的就是轉型,有3種轉型:
1、微轉型到細分類市場,增加服務租賃等(「蔡康永」「李玉剛」式轉法)。
2、小轉型由開發住宅轉移到剛剛提到的價值鏈往上的,比如萬科,沒有15-20年時間很難一下轉型(「劉曉慶」式的轉法)。
3、大轉型就是所謂的去房地產化,必須要痛一下;比如萬達。(「金星」式轉法)。
房地產轉型要有耐心,把方向盤、油門、剎車掌握好,所以是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很值得大家思考,這個方陣現在也是比較糾結的方陣。
今天下午我們剛剛檢閱了民營企業這30多年的歷程,看望了老年方陣,緬懷了一些死去的先烈,也看了年輕方陣,了解了下公益的方陣,看看了民營企業的組織的狀態,最後看了看我所在的房地產方陣,我們檢閱了這些方陣以後呢,對於民營企業這30多年依然有很多思考和的期待,同時提醒自己不要成為」兩院院士「,怎麼從死去的先烈身上借鑒,讓我們繼續再生、重生、乃至於永生的一些智慧。謝謝大家!
撲克財經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產業和金融服務業智庫。跨界、深度、專註——匯聚業內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濃度的知識。歡迎移步微信公眾平台:puoketrader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