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泰勒訪談(下)他還是LinkedIn TOP面試官?——談面試和求職定位

前言:這一部分,作為一個過來人,董飛將和讀者聊聊IT行業求職者的職業選擇。同時,作為一個「明星面試官」,他會通過自己面試別人的經驗講解面試中不常被人注意的細節,指導大家如何更遊刃有餘地應對面試。

泰勒:您能談談IT行業就業的情況嗎?比如人才需求。

董飛:總體來講IT行業需求量最大的還是軟體工程師和數據科學家。這兩個職位的需求遠遠多於PM(program manager),銷售,行政人員,特別是位於矽谷的公司。比如我現在所在的Coursera,差不多50%員工都是技術人員。

泰勒:在校生和應屆畢業生對於求職應有怎樣的認識?在校期間應為將來的職業生涯做怎樣的規劃和準備?

董飛:首先,在職業發展的選擇上,要考慮到市場的需求,不要墨守成規,固守在自己本來的專業。畢業後雖然有很多坑可以跳,但是大的坑(比如IT)還是比其他的領域要多的多,目前也沒看到飽和的趨勢,值得考慮。我遇到很多後來才轉行的朋友。

如何為了進入IT行業做準備?比較有效的方式是通過在學校上專業課,一起做項目,一起討論和分工。在做項目的過程中,也會激發學習動力。很多時候一個人看書不一定學得進去,閉門造車不合時宜。

泰勒:在求職的過程中應該有怎麼樣的策略(行動)來爭取工作機會?應該保持怎樣的心態?

董飛:首先LinkedIn 是一個很好的工具,高級用戶可以看到跳槽率,人才從哪個公司跳到那些公司,這樣就了解到熱門的行業和受歡迎的公司。同時看到一些優秀的人才他們是如何成長的。

剛開始找工作,找到敲門磚很重要,一定要抓住身邊機會。比如聚會時候偶然認識的人,學校的招聘會,還有學校附近的小公司,統統不要放過。這時候應該把目標設定在拿到機會,甚至可以不求報酬。其實這個階段對招收自己的公司來講也是成本很高的,他們要從頭教起。

一開始面試掛掉也很正常,重要的是學會總結。從失敗中學習。每次把你不會的問題記下來,不斷的學習擴充。這是個學習的習慣問題,什麼都是一磚一瓦積累起來的。有些人專註於刷題,萬一題庫換了怎麼辦?我覺得不是長久之計。

心態方面,很多人其實不是被別人打倒,而是被自己的放棄打垮。把一件事做好,本身就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完美,但你如果中途放棄就會一無所有。我的建議是把學習當做一件愉悅的事情去做。遇到刁難的問題,不要老是想著被打擊到了,而是發現新的進步空間。也可以把自己所學的跟別人交流一下,你教給別人的過程對自己也是一個總結和提升。

另外也可以做一些Networking。在公司裡面表現好的人靠的不僅僅是技術,而是有影響力,受歡迎的人。這其中包含很多方面:比如做事的態度以及團隊的融入。美國人講究在一起的時候能夠have fun,最終也看工作效率,是否能夠按時達成團隊設定的目標。這些都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識培養和訓練。

泰勒:面試官是怎樣在短時間的接觸後很快地評估面試者?面試者在準備過程或者面試中比較容易忽視,但對面試起到關鍵性作用的細節有哪些?

董飛:我面試過很多人。在面試的時候,我一般會先讓他們做個自我評價。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會懵了,無所適從。有些人說不出來,或者說的非常膚淺,比如他們會說喜歡學習之類沒有太大意義的話。還有的人為了討好面試官會說自己很勤奮,喜歡加班,但實際上公司里並不鼓勵加班。這些回答都不能令我信服。我希望聽到的回答是比較有硬貨,能體現個人水平的表述。有時我也會有意的引導,比如給他設定一個場景,告訴說老闆突然交給他一個完成不了的任務,要求下周release,然後問他會怎麼做。我不希望聽到自己會拚命悶頭大幹。我想聽到他能給出一個靈活的解決方案。比如首先看下這個工作是不是有人做過了,如果是就不需要再重複勞動;也可以問有經驗的同事;其實也可以提出反駁意見,表達對這項任務的質疑,因為Argue也能體現出你是個有想法的人(頂撞除外)。總結起來就是要能夠充分利用資源,有獨立的思考和理解。我希望交流過程中能感受到面試者是真誠的。

以上都可以看成是軟技巧,還有一些硬技巧。

對於一些技術的話題,比如說自己做過的項目,一定要熟悉。有些人面對有關自己簡歷上出現過的項目中比較細節的提問時就沒有辦法解釋了。很多方面面試官其實並不懂,也不會真的要考察面試者的知識。但是對於寫在簡歷上的內容有充分的準備是對面試官的極大尊重。還有一種現象,很多的簡歷上都會有「精通」二字,而後面跟了一串無關緊要的東西。比如說NoSQL和Excel,這就不夠專業。從申請工程師工作的角度來講,列出Word,Office這樣的東西並不能體現你的個人能力和工作技能。

另外還是會有一些寫代碼題目來考察面試者的基本功。這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人一上來還沒聽清問題就開始寫,這樣的情況在我這就是一種評價:零分。因為你寫的不是我想要的。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多問兩遍,確定題目是不是這個意思。他問的時候我肯定會給他講清楚,也會給他簡化,這個交流的過程很重要。在寫代碼的時候,最好能一氣呵成,一遍寫好並且做到清晰易讀的代碼,雖然面試中通常是很難出現的。寫的時候盡量嚴謹一些,注意細節。簡單的例子就是起名字,比如abcd這樣的命名很容易把面試官搞暈。應該起個好的有意義的名字,容易理解和記憶。還有可能電話面試不明顯,現場面試的時候白板更容易發現,書寫清晰和排版布局合理,做得不好會讓人覺得面試者不會規劃安排事情。

泰勒:怎樣跟不同類型的面試官互動?怎樣在面試中更有效地表現出最佳的自己?

董飛:每個面試官風格上差異可能很大,要多練習與人相處的方法。評估面試官是哪一類型的人,然後在交流中做到投其所好。比如說有些美國人就很喜歡聊天,你和他聊痛快了他也會跟你適當加分。但有些人就會覺得扯無關的東西沒意思,想要你一針見血,直奔主題,說說對某個技術的看法以及使用經驗,或者談談自己用過的技術。這一點確實非常看風格,可以準備幾個模版用以針對不同的情況。總體來說要做到和面試官 on the same page,這是最重要的。你聊的東西跟面試官的興趣點不一樣會吃虧。你可以想像,面試官看起來跟你擦不出火花了,就考你個難一點的,最後45分鐘一到就散了,說能力不行,不善於表達,給個很低的分。我覺得中國人在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要練習溝通技巧,盡量發揮出自己的水平。最後面試也是很辛苦的,如果能互相體諒,說不定他給你出個簡單一點的題,讓大家能順利結束。這也是彼此尊重的過程。

泰勒:很多求職者在選擇offer的時候,經常會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去startup還是谷歌這樣的大公司。您怎麼看?

董飛: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標準答案。根據我的經驗,在看待offer的時候,一般存在有兩種比較極端的情況,一種是自己能力不夠去不了大公司,然後就說在小公司能有更好的發展;還有一種,就是抱定了要進大公司的念頭,一心往裡面擠,直到進去為止,有點類似范進中舉,在他進到大公司之後就沒有其他追求了。我覺得這兩者都是不可取的。對於第一種,在沒有去過大公司前,怎麼能隨意說startup就能學更多呢?其實startup並不適合每個人。優秀的startup的壓力很大,對能力要求更高。在比較成熟的大公司,也不見得沒有機會。比如我當時去LinkedIn的時候規模已經很大了,但是我參與的項目還是讓我有機會做出一些成果,幫助我晉陞到senior。小公司很多時候會有這樣的困惑,即不知道做的東西是不是在正確的方向上,有可能做了無用功,甚至幾個月之後就無法撐下去。而大公司一般目標和任務都比較明確,自上而下的壓下來,風險控制的很好,不容易出意外。另一方面,除了優秀大公司FLAG(Facebook,LinkedIn,Apple/Amazon,Google)不考慮其他機會也是不對的。大公司也不一定安穩,當年的IBM,微軟都有過大規模裁員,不要指望哪個公司能一直引領潮流。只是著眼這些公司的員工福利,這樣的追求未免過於狹隘。這樣的環境會把人荒廢,失去自己的理想和鬥志。我自己也在大公司呆過,大家在一起討論不是技術的發展方向,而是買學區房之類的,這讓我覺得有點厭倦。事實上,很多人都陷入到這樣的模式里,就不願意再有突破和改變了。

泰勒: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公司跟所在的人生階段是否相關呢?怎樣是比較合理的career path呢?

董飛:我個人的想法,應屆生可以先到大一點的公司去看一下,了解下在大公司的工作狀態。也有人在很早階段就有明確的方向,想要創業或做一些很有勇氣的選擇。我很佩服這樣的人,但要明確一點這樣做的風險也是很大的。一般人的想法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人不具備商業意識,即使技術強。像Zuckerberg這樣的人是很少的,而閱歷不夠的情況下看問題難免會自大。還有一種做法是跟對一個「非凡見識」的人,在一個強大的團隊中去成長。另外多看一些好書,對提高見識也是有幫助的。

戰略很重要。過於追求技術會鑽牛角尖。戰略意味著把自己的思維提升到調度和整合各方資源的水平上來,所謂升維思考降維打擊。從大公司出來到創業公司,並且積累到一定階段後,再找到志同道合的出來效果會比較好。目前創業很熱,但是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還有一個誤區,認為創業就會賺錢,而有idea就能創業。事實上創業成功是屬於少數5%以下的人的,很多人都有idea,只是沒做成。然而別人失敗了你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可能那個領域是個紅海或者死海。要來就要有備而來:經過磨練和思索之後,把事情想清楚了再進也來得及。

在美國高科技公司你會發現中高層管理能力——印裔高管遠遠多於華裔高管。可以看到IT公司裡面很多印度人,谷歌13名頂級高管中,印度裔有4位。斯坦福大學調查發現,2012年印度裔人才領導的公司佔到了33.2%。像微軟的CEO,谷歌高級副總裁、Android掌門人都是。關於印度人在美國矽谷的傑出成就的重要原因,媒體認為:最初是美國的科技公司發現了印度人的IT能力,後來印度裔開始幫助其他的印度裔,在美國矽谷已經建立了人脈資源網路,這些在科技公司內擁有極強影響力的人脈網路資源增強了印度裔高管的職業競爭力。

泰勒:缺乏工作和社會經驗的年輕人,應該如何把握住新的機遇?什麼好的方法和途徑可以和我們分享嗎?

董飛:我覺得成功是沒捷徑的,要堅持不懈的獨立思考,觀察,研究和實踐。積累能力,知識,視野還有決心。注重成長,不要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不要總做重複性工作。


推薦閱讀:

職場人具備哪些能力,才能步步高升、想到哪去應聘都能100%拿到Offer?
面試一周後通知被拒,但還有機會,什麼意思?
一群人在討論問題的時候不喜歡講話?

TAG:求职面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