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理財產品以錢生錢,是不是在變相剝削某些人?

剛剛畢業踏入社會,父母催促我不要把工資放在銀行,應該去購買理財產品多生一些錢,可是我總覺得這是一種不勞而獲。本人在新加坡工作,這個島嶼沒有什麼生產資料,就靠著金融中心的地位實現了第一世界的生活水平,然而很多擁有生產資料的地區卻過不上高水平的生活,可不可以說新加坡剝削了某些其他地區人民?我購買理財產品是不是加劇了這種剝削?


謝邀

你在銀行存錢也是剝削嘞。

共產主義的消除剝削,是建立在消滅私有制的基礎上,你既參與剝削,也被剝削,剝削可以理解為一個私有製為基礎的經濟下的中性辭彙。

現代資本主義改良本質上還是加強二次分配,縮減壓榨式的剝削。

當然按照又紅又專的說法的話,題主思想覺悟很高,畢竟馬克思認為比起金融資本家來,工業資本家也是善良的人啊。


人活著就是在剝削,剛出生你就剝削親媽的奶水,然後剝削親爹的收入,接著吃肉吃菜吃飯穿衣穿鞋~哪樣不是在剝削?

宇宙唯一不剝削的就是太陽,只往你這兒輸送能量,從不索取什麼~

你按著社會剝削的規則去玩就行了,只要法律允許就成,別想那麼多有的沒的~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原則。

按勞分配不僅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特徵,而且與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相一致。按勞分配作為分配方式的主體,是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所決定的。公有制是按勞分配的前提和基礎,按勞分配是公有制的實現和體現。按勞分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機制。按勞分配默認不同等的個人天賦,默認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權,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這就為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率提供了內在動力。按勞分配可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機地統一起來。由於所有制形式和經營方式的多樣化,決定了在收入分配形式上的多樣性。因此承認市場機製作用帶來的額外收入,允許一部分非勞動收入。允許屬於個人的資本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並不是以限制或否定其他分配方式為條件.而是只有發展其他多種分配方式,才有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同時,發展多種分配方式,並不是為了否定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恰恰相反,只有在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前提下,其他分配方式才能得到應有的發展。

因為無產階級政黨也允許資本參與分配,所以,這不算剝削!


瀉藥

說剝削得先說商品的價值,商品的價值源自無差別人類勞動。而資本家通過產業後備軍的方式逼迫無產階級讓度剩餘價值,這是剝削。

因此金融這種東西不能說是剝削,就是純粹的你情我願的高級「詐騙」。

至於新加坡的崛起,主要是靠馬六甲海峽帶來的優良區位條件。首先它是商品集散中心,然後再是經濟中心,最後才是金融中心。

它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服務,因此能夠不掌握生產資料而獲得全世界勞動者的剩餘價值,確實有點像剝削。

題主你的思路其實沒錯,新加坡確實是吸全世界的血,但是這嚴格而言不是剝削。

至於你購買理財產品有沒有加重「剝削」,我看沒有。

但是我還是建議你不要真的購買太多的金融產品,不是「不勞而獲」,而且最後可能「勞而無獲」。


謝邀

投資也是靠腦子的,腦力勞動也是勞動,是勞動就創造價值。


非常奇怪的邏輯 年輕人知道什麼是剝削么?

你要具備多少優勢才能有剝削他人的資格 你考慮過沒有?

就拿你的工資來說,是資方刺裸裸的剝削你的結果 而你也認可這種剝削。

就你準備買的理財產品而言,你有把握100%可以拿到正收益么?內地多少億萬富豪被所謂的理財產品坑的雞飛狗跳你曉得么?

你就不考慮考慮你反被銀行剝削的可能性?

身為被剝削階級,考慮的卻是剝削階級的事情,地球上除了內地大陸的學校培養出來的孩子,其他地方很難找出這種思維的生物。


新加坡守在馬六甲,是優良的港口和商品集散中心,一步步發展後才成為金融中心的,地位位置也是資源,不是有物品、礦產才能發展,否則就無法解釋日本、韓國等國。當然,反例還有波斯灣周圍的國家。

理財產品投資範圍是主要國債、企業債、票據等等,不知道你買的理財產品是新加坡還是國內的。

最近基本同比增長都在10%以上,一般來說,理財產品的收益超不過社會發展速度,否則大家都把錢存在銀行,薅國家的羊毛,國家還怎麼發展,理財產品本質是種借貸關係,銀行或者發行方利用你的錢去生錢,然後後續把本金和一部分收益給你。如果你在七八十年代是萬元戶,按通貨膨脹時期較高的利息10%算,存在現在你可能還去不了新加坡。所以放心好了,你把理財產品只是從以下這機構拿回一部分鑄幣稅罷了。如果你心不安,問問它心安不?

以上玩笑,適當的通貨膨脹有助於經濟發展


不是。

錢代表的是購買力,金錢就是使用地球上產出商品的權力,錢越多你就擁有越大支配商品的權力。

假設,你有錢,喜歡買衣服,衣服需求增大,價格上升,更多人力(設計師)物力(原材料)將會投放到衣服生產。

如果你喜歡吃,食物需求增大,人力物力就會投放到農業餐館方向。

但假如你喜歡投資理財,銀行就將你的錢投資到其他產業,生產更多的商品。所以存錢或者理財不是不勞而獲,而是把原來用於改善生活條件的社會資源進行再生產。

但如果每個人都不消費光生產,商品賣不出去,你的投資就會虧錢,用於投資的社會資源就會浪費。商品價格崩潰,東西特別便宜,人們又開始不投資(投資賠錢)加大消費(東西便宜)了。

人類社會就在這個你賺錢完虧錢,商品過剩完緊缺,人們儲蓄完消費的過程中達到某種程度上的社會資源利用最優化。


題主問的其實是兩個問題:

1、理財獲利是不是一種剝削?

2、金融行業是不是依靠剝削獲利?

我的回答:

1、理財獲利是一種剝削。

我認為剝削就是一種佔有他人勞動成果的行為。剝削有可能是非法的,也有可能是合法的。

金錢是一般等價物,也是社會資源的象徵符號。理財是個人將剩餘資源通過中介投入再生產,並從中獲利的方式。

理財的平均收入一般大於個人投入的勞動(選擇理財公司、品種)。多出來的這部分就是剝削他人勞動所得。

但是這種剝削獲利有利於鼓勵社會剩餘資源投入再生產,而理財獲利最終還是會用於消費或投資,所以理財能夠提高社會資源的生產效率,這種行為是個人與社會共贏的。

這也是為什麼理財是合法行為的原因。所以題主可以放心地去理財。

2、金融業主要、但不完全靠剝削獲利。

正如上面所述,正常情況下金融業對整個社會是有益的,其從業者的勞動是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的。

理想情況下金融業的收益應該等於從業者的勞動價值。但這種理想情況下應該會使 理財獲利=資金的存款利息+理財者付出的勞動。而這顯然和現實不符。

現實是資金投入對於再生產的需求常常太少、太慢,因此掌握資金這種資源分配權的金融業獲得了壟斷地位,並能夠藉此獲得額外的收入——壟斷收入。這就是一種剝削收入了。

就目前來說金融業主要是依靠壟斷收入的,所以它使得金融中心獲得了超常的繁榮。但一般可以認為金融業的獲益仍然小於它的存在對社會的「使用價值」,即被剝削者仍然可以從金融活動中獲得利益——雖然小於他們應得的。

所以題主不必擔心新加坡的金融業加重了對其他地區的剝削——被剝削雖然痛苦,但總比勞動力換不到錢好一點。


並不是,如果不是你提供金融資金的支持,那些擁有很多生產資料的地方,也只能抱著生產資料哭窮,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資本和技術去開發…………


購買理財產品並不是不勞而獲,你是需要承擔風險的.


首先為題主的善良點個贊

那就從剝削這個角度來探討下這個問題

首先 你存去銀行和購買理財產品並沒有什麼道德上的差別,同樣是你剝削了某些人的財富,同時被銀行、理財公司在剝削,差別在你承擔了多少風險

第二點 在社會現階段其本質還是資本,你的衣食住行都和錢來掛鉤,從你生下來進行的所有活動,都可以被理解為剝削和被剝削,你去打工是被別人剝削,開公司工廠餐廳商店是剝削,你一生交的稅也是被**的剝削

而世界上的規律也是在剝削 包括種族內部的剝削 不同物種間的剝削 最後獲利的便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

而剝削產生的財富和被剝削產生的動力無疑是現階段社會發展的動力,所以說就剝削來講只是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種活動 並沒有好壞對錯之分,道德和法律也只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工具,其本質也沒有是非對錯

最後也勸下樓主,善良值得人們尊敬,但認清這個世界的本質更加重要,畢竟「成功」的人永遠不是真正善良的人。

另外個人認為 消除兩極分化和共產主義就人類這個物種來講永遠都不可能


你把錢放銀行里也是,只要在金融體系內,你的錢就為剝削做貢獻了,和給你帶來多少收入沒關係。與其糾結這個不如多掙點收入呢。理財產品比存款大,這就是收益多的原因。


買個理財產品也能理解成不勞而獲,您真奇葩


第一,在弱肉強食強權時代中立就是尊重弱者,就是傻逼。第二,人肉酸,吃多了會讓人類滅亡。


是剝削。你是銀行資本家,參與了剩餘價值的分配。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