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語法在各個時期有沒有很大的不同?

半夜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想到這個問題。回想起中學時文言語法好像被看作一個統一體,但是仔細想想不同時期的語法應該也有很大區別吧,畢竟這麼久了。但是也從沒聽老師提過,就在這裡問了,請各位前輩賜教。謝謝23333


不至於有很大區別,但是由於是後代人模仿先秦文風,難免帶上自己的時代特色,區別還是有的。比如韓愈《進學解》:「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想表達不被宰臣排斥,但「見」字在先秦只表示被動,這句話按照先秦的語法應當解釋為「宰臣不被排斥」,這就是受當時口語影響的緣故。


文言文是一種較穩定的人工語言,長期以來,其語法都以先秦經典為唯一的範式。即使是最大的內部分歧,駢散矛盾,也與語法無關。唐宋古文八大家也成為模仿的對象,正是由於八大家文符合先秦經典的風貌。


個人覺得語言沒什麼區別,但風格區別很大。基本上就是平直古樸朝著華麗鋪陳再朝著平直古樸的方向輪迴。比如先秦諸子散文的風格偏古樸素雅,漢賦就講究辭藻華麗,尤其是到魏晉六朝,以宮體詩為代表的文學類型風格穠艷,但初唐開始又提倡復先秦古風…當然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文學風格,但主流的演變趨勢基本符合上述特徵。


沒有多大的區別的,只是語法會在變化,不斷的完善,也許一開始會有所簡略,但是各個時期的發展也會帶動人們用語的發展,也就是日常的口語,但是對於語法是既定的,改動以及變化都不會很大。


這麼說吧,個人認為所有事物的發展都和生產力有關,青銅到竹簡再到紙張然後後來可以印刷。所以文言文越是古老的越是簡短難懂。就像電報很簡單明了,簡訊內容清楚明了,微信時代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語法上是沒有多大的區別的,關鍵是辭彙量上去了之後就可以了。文言文學會斷句 基本上讀起來不難,畢竟中國文化沒有斷層


文言文分許多文體,但最基本的文言語法,全都是語體,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章,以及更古的文章,都是由語體寫成的,韓愈所發起的「古文運動」其實就是恢復先秦時期,語體的寫作基本法則,所以古今文章皆原自語體,至於各時期有所微弱的變動,也就不用大加深究了。


文言文語法各個時代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沿用先秦。學習任何一種語言,如果對語法敏感,就說明你還只是在初級階段。學習語言,最重要的還是培養語感。如果想學習好文言文,建議通讀《三國演義》。


世界上有哪一門活的書面語比文言文還穩定的?請打我的臉。文言文在秦漢統一後基本定型了,只在細微處有變動,且過程十分緩慢。推薦孫常敘先生的《文言語法》,相當實用精彩。


基本沒有不同。但是有地區差異。我們所看到的文言大部分都是官話。


沒有很大的區別


個人感覺辭彙差別比較大。

語法還好吧,基本上障礙不大。


推薦閱讀:

中文裡的合成詞和短語有什麼異同?
漢語語法本來的標準是怎樣的?
請從語法角度分析這句話?
為什麼不能說「一張口罩」?
現代漢語沒有日語韓語那麼複雜的敬語,沒有德語法語的格和位,可為什麼許多外國人依舊認為漢語並不好學?

TAG:古漢語 | 文言文 | 語法 | 語言學 | 漢語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