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為什麼建偽齊做傀儡國,而不利用欽宗建偽宋朝?
摘自完顏宗弼(金兀朮) 《臨終遺行府四帥書》
吾天命壽短,恨不能與國同休。少年勇銳,冠絕古今。事先帝南征北討,為大元帥左都監,行營號太子軍,東遊海島,南巡杭越,西過興元,北至小不到雲城。今契丹、漢兒,侍吾歲久,服心於吾。吾大慮者,南宋近年軍勢雄銳,有心爭戰。聞韓、張、岳、楊各有不協,國朝之幸。吾今危急,雖有其志,命不可保,遺言於汝,讚美葉身。後宋若敗盟,任賢用眾大舉北來,乘勢撼(改作收)中原人心,復故土如反掌,不為難矣。吾分付汝等,切宜謹守,勿忘吾戒。如宋兵勢盛,敵強擇用兵馬破之。若制御所不能,向與國朝計議,擇用(智臣)為輔,遣天水郡公桓,安坐汴京,其禮無有弟與兄爭。如尚悖心,可輔天水郡王,并力破敵一也;宋若守吾誓言,奉國朝命令,時通國信,益加和好,悅其心目,不數歲後,供須歲幣,色色往來,竭其財賦,安得不重斂於民?江南人心奸狡,既擾亂非理,其人情必作叛亂,無慮者二也;十五年後,南軍衰老,縱用賢智亦無驅使,無慮者三也。俟其失望,人心離怨,軍勢隳壞,然後觀其舉措。此際,汝宜一心選用精騎,備其水陸謀用才略,取江南如拾芥,何為難耳?爾等切記吾囑,吾昔南征,目見宋用軍器,大妙者不地神臂弓,次者重斧。外無所畏,今付樣造之。
看起來,完顏宗弼的確想過立天水郡王(宋欽宗),但那是殺手鐧的辦法,是要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拿出來的招數。紹興和議之後,南宋年年都要給金朝大量歲幣,肯定要增加稅收。宗弼認為江南人狡詐,不會忍受朝廷增加稅收,所以必定會起來反抗。況且此時南宋軍馬強盛,名將輩出,宗弼認為金朝應該避其鋒芒,不要輕舉妄動,這麼拖下去,才是保全金朝疆域的最好方法。只有當南宋撕毀和議,北侵的時候,才需要把宋欽宗送到汴京來做傀儡皇帝,用「弟弟為何要與哥哥爭」從名分上壓服宋朝。
不過從事實上看,南宋在宗弼去世這二十多年一直風平浪靜,年年給歲幣,沒有出現大的風浪,也就不需要把這種「終結技」過早的拿出來,顯示出自己黔驢技窮了。
等到宋金第三次戰爭,那就是海陵王完顏亮統治時期了,那時不要說宋欽宗,連宗弼所勸諫的金熙宗都去世了,雙方自然也就不需要什麼顧忌了
感謝胡文寧老師在該方向的研究,本文在其研究上進行個人的總結。
作者黨小陽保留權利,禁止轉載。
——————————————————————————————————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靖康元年(1126年),金國軍隊於十一月、閏十一月攻下開封;第二年元月,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北宋滅國;第二年五月,康王趙構(生於1109年)於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史稱「南宋」。金國佔領中原之後,並未進行直接統治,而是首先命開封眾人冊立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一個月之後,金人從開封撤軍,自然張邦昌還政趙氏。之後,金人又冊立傀儡政權「大齊」,以濟南府知府劉豫為帝,史稱「偽齊」。
看到這裡,讀者不免有一個疑問,為何金人先立偽楚、後立偽齊,不直接統治中原呢?
金人自己的解釋是:「先皇帝有大造於宋人,而宋人悖德,故去歲有問罪之師……宋之舊封,頗亦廣袤,既為我有,理宜混一。然念舉師,止為吊伐,本非貪土,宜別擇賢人,立為藩屏,以王茲土。」【1】這當然只是一套本非貪土、以德服人的表面說辭,本文就來挖掘其後的深層原因。
當時金軍急於撤軍北歸,有四條原因:其一,金軍在開封城內掠奪大量皇室財產,俘虜宋徽宗、欽宗在內的宋朝皇族大臣,急於北歸分贓;其二,趙構在河北組織大量各地勤王兵馬,金軍不宜久戰;其三,春季到來,溫度上升,金對宋作戰不利;其四,金人需要防備本土契丹人的叛亂和西夏人的進攻。
金朝不直接統治中原,於是就需要冊立偽政權。
關於最後一條中的契丹人,這裡詳細說明一下:在1120年(宣和二年),宋金結締海上之盟共同擊遼,之後到1125年(金天會三年),金國滅遼。北宋和金擊遼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討回燕雲十六州,這十六州是當時中國的北方屏障,並且包含長城以南的地域。實際上,燕雲十六州是938年由後晉國主石敬瑭割予遼國的,後來宋朝建立,最初與遼國經歷四十年征戰後,於1005年(景德七年)與遼國結締檀淵之盟,之後遼與宋朝由敵化友,約為兄弟之邦。於是在海上之盟之後,高麗國主給宋徽宗捎話:「遼為兄弟之國,存之可以安邊;金為虎狼之國,不可交也!」【2】未成想一語成讖,金滅遼國之後沒過多久,1125年,金軍矛頭就指向宋朝,一路直取開封。講到這裡,也不知當年被俘獲的宋徽宗回憶往事做何感想。
另外說明天會三年金軍進行過的兩次南侵:第一次南侵在正月,金軍分兩路,宗望軍進圍開封,另一路宗翰軍受阻太原,宗望軍二月從宋朝獲取大量金銀財寶後退師;十一月,金軍第二次南侵,這一次兩路大軍共破開封,俘虜徽宗、欽宗二帝。
到這裡,各位讀者可以先停一下,回想一下歷史上有哪些傀儡政權?
汪偽政權,偽滿洲國,都是傀儡政權,並且它們有一個共同點,被扶植人擁有一個正統的名分,汪精衛曾任國民政府主席、軍委主席等高位,偽滿洲國的溥儀更不必說。
讀者這裡就引出第二個疑問,金人既然都俘虜了徽宗、欽宗二帝,是不是立徽宗或欽宗為君更好呢?
宋人范仲熊在金軍第二次南侵兵臨懷州時,出使向金人宗翰道:「若是趙氏為君,則大金可以保歲幣,必不肯更有不相承順之事;若廢了趙氏,為中國之地必須中國人做主,有人真情為興兵奪得,則是創業之主,與大金初無契分,亦無恩義相臨,必不肯將歲幣與大金,亦不肯割三關四鎮。自此歲歲用兵,幾時是了期。」【3】
此外,《南征錄匯》【4】【5】里提到,如果廢欽宗,那麼當時康王趙構如果登基就有了名分,集結起抗金軍隊對金人穩定中原地區不利。後來,金人一直未殺徽宗、欽宗二帝,並封二帝為昏德公和重昏候,一方面是以二帝為質,另外一方面也是基於這點考慮。
冊立偽楚為後來的冊立偽齊埋下了伏筆,再來分析冊立偽齊對金的利弊:金人立偽齊之前,實際上南宋內部對於主戰還是議和意見並不統一;立偽齊之後,一方面確立了趙構的正統地位,另外一方面導致南宋內部本來是議和派與主戰派之間矛盾得到化解,意見統一為與金議和,對齊交戰的遠交近攻策略,對金產生不利的影響。
綜上,金人保留宋政權實際上可以「保歲幣」,且趙氏「必不肯更有不相承順之事」,便於金人對宋控制,實際上是弊大於利的。
實際上金人一開始的想法也並非要冊立新君,接上面范仲熊出使的內容,宗翰是金軍的右副元帥,宗翰與范仲熊交流完後,讓其回去和大宋皇帝進行商議,宗翰為了等待宋朝的回報,不惜貽誤戰機,在懷州城等待了十八日,一直未有迴音,這才再次南下攻取開封。這就說明宗翰一開始是認同了范仲熊這一番話的,本意依然想維持「趙氏為君」的現狀。
還有一些證據證明金人宗翰一開始並沒有冊立新君的想法:
攻破開封時,宋欽宗與宗翰、宗望相見,宗翰道:「天生華夷,自有分域,中國豈吾所據?況天人之心未厭趙氏,使他豪傑四起,中原亦非我有,但欲以大河為界,仍許宋朝用大金正朔。」【6】此時宗翰意在以黃河為界,並使宋以金為正統,並未有推翻宋政權的想法。
讀者會問,既然金人不想推翻宋朝,為何還要兩次南侵都針對開封?
宗翰在攻陷真定和太原時,道:「東京,中國之根本,我謂不得東京兩河雖得而莫守。」【6】因此金人的目的實際在於兩河,而攻打開封的目的在於逼迫宋朝簽訂割讓土地的協議,便於順利佔據兩河地區。
第三個問題,是什麼原因改變金人的想法,從維持趙氏統治到最終放棄冊立趙氏?
當宗翰打算廢欽宗時親信蕭慶道:「廢少主,康王必自立,不似少主庸懦,請再思。」宗翰答:「宋若歸誠於我,當保全。」【5】宗翰的言下之意是我不保全欽宗是因為宋沒有歸誠我。
為什麼宗翰會這麼講呢?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金朝內部的派系,主要派系共有三支:宗翰系、太祖系、太宗系。宗翰的父親是金國前國相撒改,太祖系的代表人物宗幹的父親是金太祖阿骨打,剛才提到的宗望是他的弟弟,太宗系的代表人物是當前皇帝吳乞買,三個派系互相之間也都是宗親,撒改是阿骨打的堂兄,吳乞買是阿骨打之弟。由於完顏阿骨打的去世(1123年),之後三個派系之間呈現三足鼎立的態勢。實際上,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完顏阿骨打併未有短期內南侵的打算,本文就不在此展開了。其次,講一下本文為什麼多次提到宗翰的觀點,而非金太宗:金人第二次南侵時,金軍最高統帥機關為都元帥府,完顏杲任都元帥,西軍宗翰任左副元帥,東軍宗望任右副元帥,由於完顏杲居守京師,於是設立左、右副元帥行府,分統金軍主力,分別管轄河北、河東(山西西南部)地區,成為金朝在此兩地的最高軍政合一統治機構,兩行府有東朝廷、西朝廷之稱。【7】並且由於都元帥府遠居京都,因此並未對中原有控制力,宗翰與宗望在地位和實力具有一定的差距,最終實際上元帥府下達的各種命令都是宗翰的意志體現。最後,我們講一下宋朝廷在開封被攻佔之後做過兩件事,第一,完顏希夷(宗翰軍右監軍)應是在向宋朝廷索賄未果的情況下,曾以唐太宗和突厥的強弱轉化向宗翰進言【8】;第二,宋朝廷背著宗翰將公主福金帝姬送予宗望【5】。這兩件事向宗翰表明,宋朝廷相比於自己更看重宗望,若宗翰立欽宗為君,那麼宋朝廷可能反會對宗望更加感恩戴德。最終,宗翰因此認為宋朝廷並沒有「歸誠與我」,於是態度轉向廢趙氏。宗翰曾道:「更立異姓,國勢易動,徐圖混一,豈非善計。」【5】宗翰也是想要借國君變更,造成國家混亂,利於金軍南侵。
從金太宗的角度來看待該問題也是如此,若立欽宗為君,「所貴恩歸元帥府」【9】,這樣元帥府控制南宋,對金太宗的統治產生威脅。而另立新主需要經過金太宗冊封,在這個過程中金太宗可以發揮其權力,於是太宗系的態度也從「太祖止我伐宋,言猶在耳」【5】轉向廢趙氏。
因此,金人最終選擇放棄冊立趙氏偽宋。
綜全文所述,對金人有利的決定其實應是繼續扶植宋欽宗:其一、穩定金對中原的統占,獲取宋歲貢;其二,可以在以徽宗為質的基礎上,控制宋廷;其三、康王趙構不似欽宗一樣「庸懦」,欽宗上位,康王自然失去集結軍隊的理由。並且,宗望一直支持立趙氏,宋人范仲熊等,遼人蕭慶等也曾經薦言,而宗翰、金太宗在態度轉變前,都抱有同樣的想法,因此,金國內部其實是明白扶持趙氏利大於弊的。由於阿骨打死後,金國內部宗翰派、太宗派、太祖派三足鼎立,各自利益角度不同,最終才導致了偽齊的誕生。
參考文獻:
【1】[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
【2】[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三二五;
【3】[南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六一;
【4】[金]李天民《南征錄匯》;
【5】[南宋]確庵. 耐庵《靖康稗史箋證》之四《南征錄匯箋證》;
【6】[南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五七;
【7】程妮娜. 《金朝前期軍政合一的統治機構都元帥府初探》.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9/3;
【8】[南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一〇;
【9】[金]佚名編 金少英校補 《大金吊伐錄校補》之一五三《張叔夜狀乞立趙氏》;
【10】[宋]宇文懋昭《大金國志》卷三十《楚國張邦昌錄》;
【11】[南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九三。
——————————————————————————————————
在本回答最後推薦一篇歷史網文《夢魂驚起轉嗟吁——宋徽宗收復燕雲始末》。
——————————————————————————————————
補充:
趙構既然能從一個非正統的「康王」身份建立起南宋朝,並且契丹人蕭慶也給出正面的評價,不應該當做亡國之君進行評價,說其昏庸無能絕對是不客觀的。
劉豫和其子嗣最後的結局都是善終的,說明金國廢劉豫,並非對劉豫有什麼不滿,偽齊雖然內政有自主權,但是領地說收走就收走,證明劉豫的實權頂多一個藩王而已。
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裡面講,在漢文化居於正統地位的中原一直都存在文化中心主義,這樣一種觀念可能是來自民間,也有傳統儒家思想的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少數民族政權想要在中原坐天下,就必要破除這樣的民間抵觸心理,不然在中原就不存在政治,而僅僅就只是少數民族政權,所施為的政策也被視為法術,具有保自我民族而無關於原生民族的局限性。
一開始金人是想消滅南宋的,沒必要再立一個曾經的宋朝皇帝當傀儡了,更何況,徽欽二帝都比宋高宗更具有合法性,中原局勢未定,萬一玩不好,控制不住就麻煩了,還不如找一個聽話的小弟跟著打下手。後來因為趙構夠聽話了,已經是事實上的傀儡了。「搜山檢海抓趙構」,兵鋒直逼浙江,可是實在是滅不了南宋,不如宋高宗變成另一個傀儡。中原基本穩定,而且摸清楚趙構的底線,又有他的親爹和親哥哥都在手裡當人質,不聽話就放回去,趙構老老實實的稱臣稱侄,一大票武將留著不讓他們大顯身手,有的直接被做了。「南自南,北自北」,不問中原事,和傀儡也沒差多少吧
盤根錯節有手下復興宋朝不好控制
推薦閱讀:
※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是朝中無人還是手下無兵(or other reasons)?
※崖山海戰後十幾萬人投海是謠言嗎?史書原文在哪裡?史書原文是否可能誇張?
※如果武侯與武穆搭檔,北伐能成功嗎?
※明初禁止了哪些家族參加科舉科舉考試,是否意味著明朝對南宋賣國集團的清算?對此該如何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