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把「在」與「再」弄錯?
如題,尤其指網路上的一些人,多指把「再」錯用成「在」,比如,「你在動我一下試試!」
因為不想改正拼音輸入法產生的錯誤,寫字的時候才會正確使用。
都是某些所謂智能拼音輸入法的鍋啊。
比如你第一次輸入zai,顯示第一個是「在」,第二個是「再」。你選了「再」然後第二次輸入zai,就顯示第一個是「再」,第二個是「在」,然後沒仔細看,就選了「在」其實很多智能輸入法的設計者腦子有坑,第一頁的文字之間就不應該出現換位置的情況,因為第一頁的字都是常用字,老換位置的結果就是使用者容易打錯。
你要說漢字簡化,便於使用,我是舉雙手贊成的。
但是要簡化到詞不達意,或者乾脆用另外一個現成的「簡單字」代替這個「複雜字」,慢走不送。不然多年以後「蛤」「哈」不分,「它」「祂」不分,這可如何是好。我一直堅持用「再」,卻被人嘲笑說用錯。
不只在互聯網上,我開始接觸非學校內的文字交流後就是如此。用「在」代替「再」不是互聯網興起以後才有的,而是老早以前社會上就大面積錯用了,只不過那個時候書面表達、能夠出現在公眾視野里的文字還是掌握在普遍用字嚴謹的人手裡。但是像各種店面手書的「大字」,做生意的小老闆的「字條」裡面,已經錯用不少。特別是文化程度不高,只會寫幾個字的人大多只用「在」而不用「再」。最早在網上混跡的很多初中都沒畢業的殺馬特,打出來的字,全是些音大體對的上,實際上複雜點的字詞基本不對的,而且也是各種平翹舌不分、前後鼻音不分。
感謝智能ABC和雙拼!很多讓他寫字可能都寫不了的人,靠著自己蹩腳的讀音,硬是在網路上飆的飛起。那是要往前搗十年,在各路火星文發明之前,這種錯用就已經泛濫了。再後來或者說在後來,更是不止自己只用「在」,還要去糾正別人,說你怎麼用「再」啊,明明就是「在」好不好,你這是濫用!大抵在他們看來,「再」這個字只能出現在「再見」里吧。如果不是「再見」這麼明顯的詞,不得不用,恐怕也是不願意用的額,恨不得「再」字從此消失,連「不在見面」都要這麼寫。呵呵噠。劣幣驅逐良幣,文盲嘲笑書生,不過如此。非要堅持自己的錯誤,直到抹除正確的痕迹,如此,他們就永遠勝利了。不斷地寫錯字,用錯字,甚至到最後逼著去改字典的例子也是不少了。你說約定成「熟」,然而孰對孰錯如此明顯,難不成100年後「再說」和「在說」能成了一個意思?
並不是所有寫字的人都會使用文字。過去,我們看到的文字大都是印刷文字,經過編輯校對,出錯率很少,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文字的正確使用全靠「自律」。有文字潔癖的人會注意文字的正確用法,比如「的地得」必須分清,不講究使用文字的人會變成「的滴得」。當文字的濫用一而在,在二三出現在屏幕上時,人們也就見怪不怪了。再不遠的將來,漢字可能只需要用一個字就可以表達所有意思。
就我一人會執著地把錯別字改回來嗎?因為看著不順眼啊!!!
正再登陸,請稍後。。。
然而我並沒有看到很多人寫錯這兩個字。倒是見到很多「的」,「得」,「地」不分的
在再那哪你泥我窩輸入法的鍋,輸入法背,廣大群眾不背。------------百度輸入法,要打「在「字,第一個卻是」再「,第二個才是「在」,沒反應過來就按了空格,然後刪掉後再打」zai「,按了2,又打出了」在「。還智能輸入法,是智障輸入法吧。
其實漢字堅持了這麼多年沒有退化成表音文字已經是奇蹟了,最開始的文字都是表意的,最後基本都退化成表音文字了。
我覺得漢字退化成表音文字只是時間問題(很長的時間)。
其實簡化字有一部分就是同音替代,尤其是二簡字,,,,何止是「在」和「再」?現在最嚴重的錯用怕是「的」、「地」、「得」了。
本來,「的」是定中結構的標記,用在定語(通常為形容詞)和中心語(通常為名詞)之間,如「歷史的行程」、「微小的工作」等等;
而「地」是狀中結構的標記,用於狀語(通常為副詞)和中心語(通常為動詞)之間,如「謙虛地念詩」、「激動地鼓掌」等等;
「得」是中補結構的標記,用在中心語(通常為動詞)和補語(通常為形容詞)之間,如「跑得快」、「高得很」(注意,這裡的中心語是形容詞)等等。
現在全都成了「的」,我很angry ???!其實出現今天這樣的偏差,我覺得幾大拼音輸入法是要負責任de!。的,得,地,用錯更厲害我是分割線…我是分割線…我是分割線
我跑的比你快
他激動的說英俊的我你猜我是故意的呢,還是無意的?錯字用多了,就成正確了,比如倒楣的楣字,是因為古代考試前會豎起楣桿,沒考中的就放倒它,倒楣也就漸漸變成運氣不好的代名詞,可現在在大陸地區,絕大部分人打出來都是倒霉二字,最近看tvb,發現裡面打的是倒楣,頓時感動不已。
除此之外,阿 和 啊 很多人也常用錯
強迫症患者表示完全不能忍啊…這兩個字我肯定是可以分清楚用法,我相信擁有小學文化就能分清。至於網路上的混用現象,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拼音打字,同音字容易被輸入法混淆,會把經常輸入的字排在默認位置,導致打錯。而網路文字主要用來溝通,基本都不會反覆看,別人看一眼,能明白意思就可以,沒必要咬文嚼字,所以大家也就不刻意改正它,導致錯字泛濫。同樣的,在口語和網路交流中,還有很多病句,大家也習以為常了。不過也不必太擔心,小學課本還是要學正確用法的。
反正我是有點強迫症,會修改這種錯字。
手機輸入法打得快了很容易錯。我覺得中國人看中文文本時是有很強糾錯能力的。
僅僅是懶得改而已。。。
題主的這個問題好像有點「一石激起千衝浪」的味道。個人理解這個問題的涉及面不僅僅是簡化字的問題。更涉及到互聯網架構下的文字發展。個人認為:簡化字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時代的進步。華山應該念成「花山」?阿房宮應該念成「阿(e)房(pang)宮」?這東西只能放在文學裡去念,現實中很多因錯就錯的事情,最後也就那樣了。理由很簡單,老百姓需要口語的實用性,文學著作需要還原真相。在十年前有幾個人把給排水念成給(ji)排水的?你以為有幾個名人堅持把給排水念成給(ji)排水真能改變歷史?至於「在」與「不在」,你再厲害,在這個快速消費的時代里,大家也只能跟你說「再見。」英文中現在都已經出現了漢文,網路用語也已經被半官方化。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語言文字,何苦執著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字遊戲呢?語言文字同樣也在發展,這是大趨勢。「以訛傳訛,以詐傳詐」不僅成就了西嶽華山同樣也是一種發展。
以後登華山的時候,千萬別跟當地人說「這山本名花山」,小心當地人說你「瓜」。
其實我最受不了的是經常有人把民族寫成名族。
寫錯這個字的代購全被我刪了,就是朋友也刪!拼音輸入法表示,這鍋誰來教教我怎麼甩?
推薦閱讀:
※網紅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有沒有「精品網紅」呢?嘗試做格調高的網紅是怎樣的體驗?
※面對噴子,你的心理感受是怎樣的?有哪些妥善的應對方式?
※女生一般都看什麼網路小說? 看男生系的網路小說的時候, 女生想什麼?
※扶她文化的存在基礎是什麼?
※我認為大陸可以向台灣開放網路產生文化輸出的效果,促進統一大業,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