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古都、有歷史、文化、政治的基礎的洛陽,為什麼已沒落?

同為古都的北京西安南京,到如今依然是名城,成為省會和首都。而當提起洛陽時人們甚至會說,現在還有洛陽啊?不是在遊戲和古裝片裡面才有的嗎?洛陽如今的存在感和實力的缺失,算不算沒落?如果是,以後又會多久才能重新雄起?如果不是,又該如何評價這座城市?


建國後洛陽從一五開始就被定位為軍工城市,又有大量貴金屬礦山(三門峽地區是1988年才划出去的),長期都是不對外開放地區。後來又一門心思搞旅遊,國家又想讓大荷蘭省種地,省內又碰上鄭州這種被洛陽許昌安陽開封圍著還要自己充古都的2b省會(你可曾在任何一本小說里看到少林僧人下山去鄭縣的?但現在登封歸鄭州市管轄)。另外名字與太祖相衝,歷任核心都避之不及。

多重因素疊加,就成了現在這種無存在感的三線城市。


有的時候區位真的很重要,有的時候政策卻更重要。洛陽輸在了近代鐵路上,鄭州也是因為當初有鐵路才能是如今鄭州。

如果國家想大力扶植洛陽,什麼幾面環山什麼黃河泛濫根本不是事。

為什麼很多歷史上叱吒風雲的地方換到如今卻只能屈居人後?大抵因為如此。


區位優勢決定一切。北京扼守蒙古華北東北,是北方最重要的城市,自古沒有改變。西安和洛陽經常拿來比較,封建時代長安的京畿地區是整個關中平原,洛陽京畿範圍小得多。現在西安照樣輻射整個陝西並作為連接四川和西部各省的中心城市。南京不太了解,推測區位優勢應該沒有太大改變。

其實真正成就洛陽的是京杭大運河,但隨著唐朝以後河道堵塞,讓位於開封(汴河及運河系統構成發達的交通)。隨後經濟重心南移(黃河水患,氣候,軍事等複雜因素),也逐漸沒落。京廣鐵路隴海鐵路交匯成就了鄭州,也導致洛陽徹底失去了對全省的輻射能力。順便說一下安陽吧,其實安陽更明顯,洹河和南部華北平原,使殷商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政權,安陽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但是隨著中央集權王朝及分封制的建立(周朝),安陽的區位優勢放之全國已經很弱了。最終隨著楊堅一把火燒掉了鄴城,徹底沒了存在感。

縱觀歷史沉浮,城市的興衰有以下規律: 在農業時代,最重要的是1 足夠大的耕地區域,2 良好的氣候,3 方便的交通(河運為主,水運成本很低。兼顧考慮陸路運輸,所以最好位置在全國核心),4 有險要的山川關隘方便軍事防守。綜合考慮,在那個時代無疑洛陽是完美的。甚至優於西安。(西安靠近西部,經常被外族攻破)。

但是目前這個時代顯然沒有機會恢復當初的輝煌了,現在是海運時代,陸運次之。全球化經濟造就港口城市的地位極其重要。所以現在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都有港口。北京沒有直接港口,但是周圍環渤海一圈港口,自己又是鐵路中心。二線城市則是青島大連廈門等等。內陸城市能到二線的,也都是擁有足夠的輻射腹地的位置。

唯一翻盤的可能性,那就是海權時代的終結。比較遙遠,但也不是不可能。海運也有很多劣勢,當陸權和海權到達某個平衡點後,就會形成質變。且看一路一帶怎麼搞吧。

再想的長遠點,隨著能源和航空的發展,極有可能大大降低水運和陸運的重要性,到那時候就是人口,資源,宜居程度和航空區位佔優了。(大家可以推測一下會有哪些地方)。

再往後,生產力極度發展,一切除人本身以外的優勢(無論是資源還是交通)都不再重要,到時候還要看人和文化了。可能需要以百年為單位。所以,喜歡一個城市,就好好建設她吧。


因為黃河經常自然泛濫,還因為戰爭需要經常人為掘開黃河大壩,最終導致中國的經濟核心區從河洛地區遷至江浙地區。

中國的經濟中心在哪裡?這是政治、經濟、地理學者都特別好奇的問題,答案是長安-----洛陽地區。中國的性格地圖就是燕京諂媚,江淮偏安,河洛開放。研究宋史你會發現,北宋和南宋的土地制度迥異,北宋的滅亡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是都城選址不當,不選洛陽,選開封。中國的經濟中心自南宋始,開始向長江流域轉移,自此以後,再沒有恢復。中國人有一個非常悠久的歷史傳統,那就是怠政,沒有人願意恢復長安------洛陽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地位。

;故事一:黃河禹道。黃河原本就是奪淮入海,通過蘇北平原,在公元前2000年突然改道華北,在天津七裏海入海。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中國人最偉大的歷史事件----大禹治水。這條河道也叫禹道,直到戰國才逐漸斷流。大禹治水的思想是,利用太行山的地形和黃河堤壩打造一個受控的黃泛區,即使出現潰堤,也會在短時間內利用西高東低的地形通過海河迅速疏浚,不會長時間的出現大災、大害。(大禹的治水思想,就是今天都非常有借鑒意義。)

故事一:黃河禹道。黃河原本就是奪淮入海,通過蘇北平原,在公元前2000年突然改道華北,在天津七裏海入海。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中國人最偉大的歷史事件----大禹治水。這條河道也叫禹道,直到戰國才逐漸斷流。大禹治水的思想是,利用太行山的地形和黃河堤壩打造一個受控的黃泛區,即使出現潰堤,也會在短時間內利用西高東低的地形通過海河迅速疏浚,不會長時間的出現大災、大害。(大禹的治水思想,就是今天都非常有借鑒意義。)

故事二:黃河之害。黃河禹道改堵為疏,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但是在戰國時期,黃河邊的齊國和對面的趙、魏國兩國競相加高黃河大堤,黃河在河道內迅速淤積後形成了地上河,迄今為止開封(歷史上又叫大梁)城比黃河河底還要低20米,開封城下20米是大梁城的遺址。公元前605年,周定王五年,黃河再次改道,從宿胥口決口,奪漳河入海。公元前132年,漢武帝元光三年黃河在今河南濮陽西南瓠子決口,再次向南擺動,決水東南經巨野澤,由泗水入淮河。公元11年,王莽建國三年,黃河在今河北臨漳縣西決口。

故事二:黃河之害。黃河禹道改堵為疏,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但是在戰國時期,黃河邊的齊國和對面的趙、魏國兩國競相加高黃河大堤,黃河在河道內迅速淤積後形成了地上河,迄今為止開封(歷史上又叫大梁)城比黃河河底還要低20米,開封城下20米是大梁城的遺址。公元前605年,周定王五年,黃河再次改道,從宿胥口決口,奪漳河入海。公元前132年,漢武帝元光三年黃河在今河南濮陽西南瓠子決口,再次向南擺動,決水東南經巨野澤,由泗水入淮河。公元11年,王莽建國三年,黃河在今河北臨漳縣西決口。

故事三:王景治河。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漢明帝召見王景,王景提出黃汴分流,漕運無患的觀點。於是漢朝撥十萬人,花費百億開始重新修築黃河大堤,至此800年,黃河相安無事。

故事三:王景治河。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漢明帝召見王景,王景提出黃汴分流,漕運無患的觀點。於是漢朝撥十萬人,花費百億開始重新修築黃河大堤,至此800年,黃河相安無事。

故事四:黃河漕運。漢朝始開漕運之先,當時的漕運很簡單,就是把河北、河南、山東的400萬斛(同石)糧食通過黃河運至長安即可。隋煬帝大興土木,向南北分別開工,花費奢靡,鑿開了世界最長的人工運河。直到唐朝漕運才開始顯示出對國家經濟生活的重要性,並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南糧北運。(假如中國把武漢定為陪都,武漢的長江運河優勢將會使中國的製造、物流上一個台階,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將會上一個台階,以這種不對稱的經濟戰爭,把以鐵路運輸為主的歐盟、美國比下去。長江水運的運輸潛力是2014年全國鐵路運輸總量的五到十倍,而且還不用花太多錢搞征地、基建等。徹底把中國的南北經濟模式改變為東西經濟模式)

故事四:黃河漕運。漢朝始開漕運之先,當時的漕運很簡單,就是把河北、河南、山東的400萬斛(同石)糧食通過黃河運至長安即可。隋煬帝大興土木,向南北分別開工,花費奢靡,鑿開了世界最長的人工運河。直到唐朝漕運才開始顯示出對國家經濟生活的重要性,並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南糧北運。(假如中國把武漢定為陪都,武漢的長江運河優勢將會使中國的製造、物流上一個台階,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將會上一個台階,以這種不對稱的經濟戰爭,把以鐵路運輸為主的歐盟、美國比下去。長江水運的運輸潛力是2014年全國鐵路運輸總量的五到十倍,而且還不用花太多錢搞征地、基建等。徹底把中國的南北經濟模式改變為東西經濟模式)

故事五:劉晏督漕。隋朝開掘的大運河,在經過安史之亂以後,運河基本被廢棄,而商人運輸來的商品糧成本太高,一般人根本吃不起。朝廷開始考慮恢復漕運的問題,任命劉晏負責恢復漕運水道,他採取王景治河的策略,不再使用徭役(秦、隋滅於徭役太重),用鹽政專款,招募工匠;把一個大型的工程分為很多小工程,然後逐段恢復運河漕運,這樣做對國家不會造成很大的財政壓力。

故事六:宋人改道。1048年,黃河改道向北奪衛河入海。1126年,金兵南下後以水淹大梁(開封)要挾北宋投降,成就靖康之恥。1128年,東京守將杜充為防禦金兵南下,在滑州決開黃河堤防,黃河奪淮入海。至此中國人再也經不起這樣頻繁的折騰,中國開始重新布局國家的經濟和政治中心,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開始大量的向江浙轉移,因為那裡面沒有黃河,沒有政治家喜歡窮折騰,這種經濟局面直到今天都沒有改變。

故事六:宋人改道。1048年,黃河改道向北奪衛河入海。1126年,金兵南下後以水淹大梁(開封)要挾北宋投降,成就靖康之恥。1128年,東京守將杜充為防禦金兵南下,在滑州決開黃河堤防,黃河奪淮入海。至此中國人再也經不起這樣頻繁的折騰,中國開始重新布局國家的經濟和政治中心,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開始大量的向江浙轉移,因為那裡面沒有黃河,沒有政治家喜歡窮折騰,這種經濟局面直到今天都沒有改變。

故事七:明朝治河。潘季馴1565年至1592年主持治理黃河,提出以河治河,束水攻沙的治河策略,一直沿用至今。這一治水思路終於把以地治水、以人治水變成了以水治水,充分利用自然力,來實現人類對自然的控制和改造。

故事八:黃河改道。1855年,黃河又在河南蘭陽(今蘭考縣境)銅瓦廂決口改道,奪大清河入海,形成的河道存在至今。1938年,蔣介石命令扒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形成黃泛區,沿賈魯河、潁河、渦河入淮河。

=======================我是分割線=======================

現有河道依水文地質而選,採用束水沖沙的權宜之計,每年都有數以十億噸計的泥沙沉積在河道里,不管現有的黃河河道設計的多合理,河道終有一天會被填平。

=======================我是分割線=======================

河洛地區自古就是華夏兒女的發祥地,但是由於歷朝歷代無休止的破壞、掠奪,致使偏安一隅的江浙地區後來居上。這裡就要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江浙文化、燕京文化、河洛文化那個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正朔?不是那個文化都能算中華文化,都能算主流文化,這關係到一個國家的氣質、國運和未來。國人應該多考慮這些問題。


醉了,洛陽現在好好的,身為洛陽人真的很好!


因為洛陽東邊是山,西邊還是山。

古代很重要,打不進去。

現代更重要,沒法發展。


政策導向


可能和黃河泥沙淤積有關吧。古時候有運河,但時間長了估計運河也被泥沙給堵住了,就沒落了。


因為宋後有開封,現在有鄭州。


推薦閱讀:

作為諸侯國的時期,秦國從秦孝公起一直保持著持續強大,沒有在某位君主任期突然出現衰敗,其中有些什麼原因?
哪些老話讓你覺得蘊含了古人智慧的結晶?
漢族政權自古以來究竟算不算善戰??
「歷史/政治沒有對錯,只有輸贏」 這個觀點是否正確?

TAG:歷史 | 城市 | 經濟 | 社會 | 洛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