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霍金的「突破攝星」計劃,可行性有多大?


幫題主你加個「航天」的標籤。

簡單答案:個人覺得一直燒錢的話,應該有70%的可能在30年之內達到項目一開始確定的大部分目標。

1. 「突破攝星」這個項目屬於高技術項目。在科學理論上基本是可能的,但是技術上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整個項目,目前投入的一億美元只是啟動資金,基本上只夠做出一份細緻的可行性報告和列出有待解決的工程問題。

項目網站:Breakthrough Initiatives

2. 個人覺得,到達20% 光速有點兒太樂觀,把目標速度下調到5% 光速比較可行。

3.
去半人馬座,前半段不是問題,唯堆錢爾。後半段,如何發回有用的信息,是個大問題。目前項目計劃里的方案是用激光,但是這意味著一個晶元 /
郵票大小的飛行器必須有足夠的能量發出足夠功率的一個信號,而且必須在飛了4光年以後能夠較為準確的定位地球的方向,並且調整自身的姿態,對準地球。這些
都不容易。

下圖是「突破攝星」項目網站的敘述。

我標的紅,後三項是個人認為很有工程難度的地方。通訊問題是倒數第二項:

4. 如何計算地球到半人馬座路上,有可能遭遇到的宇宙塵埃?

目前,在這方面人類的認知是完完全全的一片空白。而且,這些宇宙塵埃的分布情況很可能是隨著整個銀河系的旋轉,隨時在變的。

5. 宇宙射線。

高能的宇宙射線(Galactic Cosmic Rays)可以「敲掉」分子周圍的電子,讓分子離子化。這樣的輻射,NASA的術語叫 ionizing radiation。對於要上太空電子設備來說,電路中的分子如果一直離子化,就會導致電路失效。對於「突破攝星」計劃中那麼小的一個飛行器來說,不但沒有重量做專門的輻射屏蔽,它的微型電路也更容易受影響。

我知道有人要拿旅行者來說事,請看看兩者的體量、輻射屏蔽及電路的尺寸。

最後附上目前(4/14/2016),「突破攝星」計劃網站上的所有技術資料的截圖:


轉載自果殼

按照計劃,他們會在地面上建設一個100GW的超級激光陣列,與此同時向地球軌道上發射1000個所謂「納米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很小,每一個的質量都只有幾克,但是它們都會備有一張4米見方的超薄光帆。一切就緒後,用地上的強激光照射光帆,短時間內提供巨大的推力,令其在幾分鐘內加速到0.2倍光速(每秒6萬千米),然後花20年時間抵達半人馬α。

?「突破攝星」計劃設想的納米探測器和光帆。圖片來源:http://space.com

是不是很厲害!

……厲害歸厲害,但是萬一半人馬α星真的有生命存在,他們見到這麼一坨東西飛過來會有什麼感想?

讓我們來算一算吧。

他們會看到什麼?

肉眼看過去,探測器的本體很小,絕大部分是這個4米×4米的光帆。光帆在我們眼中一定是閃閃發亮的,因為哪怕它只吸收一丁點光能,也會在能量巨大的激光打上去的時候徹底氣化。「突破攝星」計劃預計製造出吸收率低於10^-9的超反射光帆,那將是大部分人見過的最明亮的鏡子(要知道,日常鏡子反射率能到95%就不錯了)。

如果半人馬α星周圍的行星上能支持生命的話,他們遵循的物理定律一定和我們相同。因為光能承載的信息遠遠大於其他感官媒介,視力對於生命應該有巨大的好處。在地球上,視力分別誕生了好多次,95%的動物物種有視力;因此我們可以有把握地猜測,半人馬α若有文明,幾乎肯定擁有某種形式的視力。

具體的視力範圍依賴於恆星的光芒。半人馬α的三顆恆星和太陽相比,整體要稍紅一些,但是相差還不算特別遠,因此他們的視力範圍也不會和我們相差太遠。

?半人馬α星A, B和C(也就是比鄰星)與太陽的對比。圖片來源:http://pics-about-space.com

總之我們可以推測,在我們眼中閃閃發亮的光帆,在他們的天文學家眼中也是如此。

這帶來了一個嚴重問題:他們可能無法準確估計這些探測器的大小。

我們是怎麼知道天體大小的?幾乎所有的時候,遙遠天體在望遠鏡里都是一個光點而已,不可能直接像看日常物體一樣看出大小來。早年間測量大小的一個重要手段是看它多亮——越亮的東西,反光面積越大,個頭也應該越大。顯然這個辦法有嚴重的缺陷:我們不知道它的反光率。但是天然物體的反光率,範圍也就那樣,誤差不會到太過誇張的程度。(當年我們正是因為反光率問題而高估了冥王星的大小。)

但是這對我們的探測器就不適用了。它不是一個傳統的小行星,而是一個反光率接近100%的平面。如果半人馬α天文學家的觀測技術還不夠高明,他們很可能會把這個探測器當成一個典型小行星來估算大小。常規的小行星反照率通常在0.05-0.3之間,因此他們會按照亮度認為這是一個直徑10米左右的小行星,重量約1000噸(一般假定小行星的密度在2000千克/立方米左右)。

然後,這樣的小行星有1000顆,每一顆都在以0.2倍光速飛奔過來……

呵呵。

他們認為會發生什麼?

直徑10米的小行星,本身倒沒有什麼了不起。就算是以60km/s的速度(這算很快的小行星了,繞太陽運行的天體最快不能超過72km/s)撞上來,也出不了正經隕石坑,充其量相當於一個通古斯大爆炸。哪怕1000個加在一起,也只是一場區域性的災難,不會對全球文明產生根本影響。

問題是,現在這些「小行星」不是60km/s,而是60000km/s。速度翻了1000倍,能量就增加了1000000倍。這堆小行星加起來,哪怕不計相對性效應(對0.2c而言,計入不會影響數量級),總能量也可達10^24J,或者相當於10^14噸TNT當量。這能量當然不足以摧毀星球,但是已經和毀滅恐龍那一次奇克蘇魯伯小行星撞擊的總能量相當。雖然實際上它們撞到目標行星的概率微乎其微,但畢竟有1000個啊!哪怕是千分之一的奇克蘇魯伯,起碼也得造成一輪全球氣候大波動。

更加可怕的是這一危機帶來的心理震撼。如果眼見世界末日就要來臨了,我們會做什麼?恐怕不可能還一切如常吧。完全有可能在真正的撞擊到來之前,絕望和恐慌就已經徹底摧毀了社會秩序,帶來文明範圍的巨大衰退了。

?搞出什麼奇怪的邪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圖片來源:http://thoughtforyourpenny.com

還有一個更大的潛在威脅,不過這個威脅此處要賣個關子,下一節再說。

實際上會發生什麼?

假定他們並沒有被絕望摧垮,而是頑強地熬到了小行星來臨的那一天,應該會發現是虛驚一場吧!這些探測器其實每個都只有幾克而已,砸到地上頂多也就砸壞個花花草草,不會成什麼氣候吧!

慢著。一個相對性速度運動的宏觀物體,在太空中運動還無所謂,和其他物質接觸可就有問題了。比如,它如果在大氣層中運動,能讓前方的空氣發生核聚變。

是的你沒看錯,核聚變。

核聚變的基本原理是讓兩個輕原子撞成一個重些的原子(但通常不會比鐵更重)。地球物理學家致力實現的主要是氫原子聚變,但是除了氫之外還有很多種聚變方式。常見大氣層元素不過碳氫氧氮硫,這些通通都有聚變潛力。

正常情況下空氣不會聚變(如果會,我們就不用研發聚變反應堆了……因為我們都死了),因為原子核帶正電,互相排斥。為了讓原子聚變,我們需要用原子彈、磁場或者激光把它們硬壓進一個小區域,逼它們接觸。但是現在我們有了一個0.2c的飛行器,這些都不成問題——它飛得如此之快,前方的氣體以日常每秒幾百米幾千米的速度簡直就是靜止的。它們根本來不及逃開,被硬生生壓在了一起,強行發生核聚變。在這個場景下,流體力學根本就無關緊要了。

?

?xkcd的作者Randall Monroe其實在子系列What if中描述過類似的場景:以0.9c投擲棒球會發生什麼?結果就如下圖啦。圖片來源:http://songshuhui.net

這些核聚變會產生多大的能量?幾乎不可能計算,本來建模就夠難了,何況我們也不知道目標星球表面的大氣層狀況。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會產生數量巨大的伽馬射線,它們會打擊周圍的空氣令其電離,從而一邊擴散產生更多輻射、一邊形成一個不斷擴張的等離子球。

聚變的力量也會對探測器產生反向推力,但這種力量在0.2c面前不值一提。不過它們會剝蝕探測器的表面,炸出許多微小碎屑,這些碎屑以0.2c的速度繼續前進,並引發更多的聚變。

很難計算探測器抵達地表時是什麼樣的(如果大氣層的厚度是100km,它抵達地表只需要1毫秒)。也許它早就分崩離析了,但這無關緊要,反正是一坨碎屑裹挾著一個大號等離子球撞到了地上。由於總質量太低,我們可能見不到很大的坑,但是過程中的伽馬射線和X射線可不是鬧著玩的。有可能周圍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生物都被伽馬射線掃平了。

換句話說,和挨了一個中子彈沒有太大的區別。

哪怕只有一個落到了目標星球上,也是令全球震驚的暴行,而他們已經知道有一千個這樣的武器奔著他們過來。這種致命外交事故會對兩球關係產生怎樣的影響?簡直無法想像。

而說到底,發射這樣的航天器並沒有什麼不可逾越的技術鴻溝。如果他們奮起發展科學技術,決定實施報復性打擊的話……那霍金,你可就把我們全都毀了


為什麼 Stephen Hawking(史蒂芬·霍金)警告人類不要接觸外星人?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761542 (分享自知乎網)


推薦閱讀:

霍金的孩子怎麼來的(嚴肅問題)?
上帝真的存在並創造了宇宙嗎?
霍金的新書《Grand Design》宣稱哲學已死,宇宙沒有創造者,在西方引起很多爭論,真的沒有嗎?中國人怎麼看?
讀《時間簡史》有哪些益處?
專業人士如何看待霍金證明時間旅行不可能的實驗?

TAG:飛行器 | 科技 | 霍金StephenHawking | 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