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改變父母養兒防老的觀念?


不可能改變。

這個要分兩個層面說。

首先是意識層面上,試圖扭轉一個人根深蒂固的觀念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搞出個大變故,又或有黨的政工能力,否則基本天方夜譚,你爹媽花幾十年不也沒辦法把你教育成他們心中溫良恭儉讓的孝子么?你又何德何能去改變他們呢?

其次是客觀上,國內的個人福祉保障很低,在這個歷史階段,這種事兒你未必能躲過去。你父母將來真遇上事兒了你是管是不管?反過來也適用於你,你遇到問題了是受不受他們的幫助?你的確可以通過疏遠他們造成一個既成事實,你們一起生活在一起的可能性也很低,他們早晚都會面對這個事實的,不過你可否真的能光送錢不溝通呢?(其實這種思想本身和養兒防老的觀念沒有區別,形式變了而已,都是沒有視對方為獨立的人)你是否真的能割斷宗族以及其思想的羈絆成為一個獨立的現代人呢?難說。

所以走著看著吧,多半的結果就是雙方都要妥協,父母接受你不能象狗一樣陪著他們的事實,而是象人一樣配備他們。而你也不會真正地割斷親情掩蓋下的經濟聯繫,彼此終究會調整到一個彼此能夠舒適的距離,相望於人間。

現在畢竟是過渡時代,人不可能完全脫離歷史條件實踐一些進步的理念。


太多父母認為自己生了孩子,將其養大孩子就必須得在老了時贍養自己了。我想說,孝順是有條件的,愛是無條件的。我從來都不會覺得那些留守老人有何可憐的,不能經營好自己與子女的關係,認為親情血緣大於對關係的維護,不能讓子女主動來愛自己,需要依靠法律規定子女盡贍養義務,那不是子女白眼狼,自己種的苦果畢竟得自己吃啊。


孩子打拚的目的是讓父母親幸福???問問你父母他讓你的爺爺奶奶有多幸福了???

不是說真正的愛別人,是給別人自由嗎?而不是束縛讓別人內疚的控制的捆綁!

如果養兒是奔著防老去的,我相信大多數都會很失望。因為一個人把自己寄托在別人身上多半不會幸福,中國人特有的不安全感也會伴隨一輩子。他們的小孩估計也不會活得洒脫自由,因為「父母在不遠遊」的傳統思想束縛著他們的創造開拓精神。父母防老,到底怕什麼呢?物質上的,我相信不管是農民還是城市人,城鎮化建設的步伐,讓80%的人活得不會缺一少穿,物質差距沒有想像得那麼大;精神上的,每隔10年一代思維,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很多年代之間人的思維方式和觀念差距相對還是很大的。一個典型的中國家庭變遷模型就是:一對農村出身的爺爺奶奶,一對從小出身大家庭的父母通過讀書或打工到城市落戶,出身城市的兒女到更大的城市或更大的公司或國外奮鬥的中產階層。這就算還好的,有大半年輕人還在第二層階段掙扎拼搏之中。人與人最大的差別是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兩代之間的思維差距其實都還是很大的。人老了最怕是孤獨和無助,但消除孤獨的起源只能來源於自我本身,如果你放棄和這個世界的聯繫和思考,只追求吃飽吃好這個層面的,老了以後吃不動的時候生活難免就樂趣皆無,孤獨是必然的,大多數老人的晚景可能就會是這樣,活著但越來越感覺不知意義何在。

「養兒防老「如果是個買賣交易,那就別指望真情,即使親情也會充滿不安全的懷疑。我現在很明白那些對沒小孩的報以極大同情和憐憫的人的內心了,嘴裡說你們不要孩子是自私,但其實是他們自己對有兒女都懼怕不能防老的極大恐懼與不安。抱著這種想法的父母還是兒女其實都不是「獨立」的,即使會養出不啃老的物質獨立的兒女,估計也沒有精神獨立的人格,因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養兒還是養老如果出於主動的良知,而不是被動的交易,我想即便是在社會保障不很健全的中國,晚景也不會太凄涼。

寫到這裡,我突然認識到其實這種用孝忠的血緣關係捆綁家庭和社會的思維方式不就是我們的儒家文化倡導的嗎?讓國家和社會捆綁起來最省事最直接的方式和基本國策,先有齊家才能制天下嘛。這種儒家思維在封建社會是個非常先進的制度和原則,但在當代其實早已過時了,但還沒有更新的思維體系去代替。這種思維不僅讓很多人從小因為在上令下行的氛圍中熏陶得沒有自主創新意識,作為女性解放也只講經濟獨立而難以達到真正人格獨立,這是剩女越來越多的原因。


父母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自己單方面決定把孩子帶到這個世上來,這本身就已經是欠了孩子了。要是再加上不撫養孩子,讓孩子在這個世上受苦,那就是罪大惡極了。


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用實際例子來說吧

優護家,一家專註於移動醫療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其合伙人團隊畢業於北大,初創團隊來自阿里巴巴、微軟、360、協和醫院等;擁有多年互聯網、醫療、護理行業經驗,致力於開創移動醫療服務領域新天地。

優護家專做優質護理,招的護工都在25-45之間,經驗豐富,經過專業培訓的,本身門檻就高,素質與普通護工自然不一樣,我們還為患者配有三甲醫院出身的健康評估師,與護理員一起對患者進行服務。由於我們以一種新型住院陪護模式出現,專註優質護理,用戶體驗是絕對比市場上帶來的體驗要好。

有次我們的護工半夜及時發現老人情況不對叫了醫生救了老人一命,還收到了家屬的感謝信。這種例子還有很多。開心之餘更多的是感動。這種感動是基於人性最深處,想要自己能真正的做有用的人與事吧。


推說忙。

父母比你想像的難改變得多。

學會撒謊。

反正在一起也是三天兩頭打,這種情況還是不在一起算孝順。


買一匹黃驃寶馬,去觀正東正西正南正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鏜棍槊棒鞭鐧錘爪拐子流星四門兜底八卦連環陣。

甩閑話,求摺疊。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多數父母在覺得孩子大學沒事要上的時候會把孩子送進部隊考軍校?
該不該自費3萬去台灣國立中正大學訪學一學期呢?(家裡不願意出錢說太貴了,其實是爸媽偏心)
擁有關係和睦,父母相親相愛的家庭,是怎樣一種體驗?
如果一個小孩的父親變性了,成了女的。 那麼這個小孩應該管她叫「爸爸」還是「媽媽」?
一點閑聊(二)

TAG:家庭 | 父母 | 養老 | 養老院 | 護理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