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如此耗費國力?如此勞民傷財?
01-25
打個比方,1萬軍士,打不打仗都要吃飯,所以糧草等不算損耗對吧?那主要損耗在什麼地方?除了射出去的弓箭,也就沒有什麼啊,為什麼古代打仗如此損耗國力?為什麼就這麼勞民傷財?
孫子說啥來著,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
尤其是很久以前的歐洲,大家不願意打仗,有時候兩軍就對壘看著,陣地中間還能開個菜市場
兩軍商量好,都當群眾演員,不下死手,當演習做做樣子就行了,打起來把對面逼死,就抓活的
然後一場仗打下來可能死了倆,抓了幾百某種原因上,把一支軍隊送到敵國那邊去養活,已經是一種勝利了「1萬軍士,打不打仗都要吃飯」
當大兵吃皇糧,但是,他們不在各自家裡吃飯,而是在戰場邊上吃飯。
你要調集很多的民夫把糧食運過去,給他們吃。民夫在路上要吃飯,馱獸要吃飯。明朝的時候,從陝西運糧到哈密衛,運送的糧食30存1,後來改成甘肅一帶調集;從江南運糧到北京,這個好一些,可以用水路,也要吃掉近2成的糧食。戰士死亡,國家要撫恤。明朝的軍餉撫恤制度很複雜,說點簡單點的。邊軍的月薪是1兩,朝廷按這個發,當然,下面未必按這個給……一兩是什麼概念,明朝普通農民,自己種地自己吃的話,一年差不多就花銷1兩銀子。打仗掛了,月薪照發三年,後面減半繼續15年。明朝,百萬大兵是有的,一年就是千萬兩級別的。明朝後期國庫,一年能余個200百萬兩,就能笑死了……常常赤字感謝邀請。問題很大,我水平很低,簡單說幾句冒個泡。任何時代打起仗來都勞民傷財。美國多強大,打個幾年仗,國家就危機了,霸權也要失去了。
美國有三億人口,支撐十幾萬人打仗尚且如此,想像古代,可能經常三百萬人就要支撐十幾萬人的戰爭。
現代產出多,戰爭消耗也大;古代戰爭消耗雖然小,但是產出也小。以漢初近百年的積蓄,讓武帝打個一二十年的仗,也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具體如何消耗的,從生產效率和運輸效率兩方面說。古代糧食單產很低,即使到現代,解放初期的華北平原,小麥單產也只有一二百斤每畝。只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大量投入化肥,產量才得以提高。而朝鮮失去了便宜的石油來源,就開始鬧饑荒了。因此農民的生產長期處在只能溫飽,甚至不能溫飽的狀態。一旦發生戰爭,需要大量使用人力的時候,一定破壞生產。打仗是重體力勞動,行軍也是,而給軍人送糧也是重體力勞動。前面有朋友舉例,「從陝西運糧到哈密衛,運送的糧食30存1」,是否可以說運量消耗的人力比作戰還多30倍?更嚴重的是,這樣多的人力都脫離了糧食生產。1、直接消耗:吃喝拉撒、武器消耗、後勤保障消耗;2、間接消耗:社會生產用來保障戰爭勝利,正常經濟生活和財政被打亂,非常影響經濟;3、青壯年人員的消耗,在古代,人口是很寶貴的。如果最後敗了,不但以上投資全打水漂,而且要補償敵國的戰爭費用。
古代軍隊分工有個比例,實際作戰軍隊和後勤保障人員比,大概是1比3-4,戰時能飆升到一比十幾
運糧、造兵器、運兵器等都需要人手,過長戰線的運糧,運輸隊甚至要三班倒,全國大部分生產力要從農業轉到軍事,本身就是巨大的損耗。此外古代沒有現代的糧食儲存技術,二戰的罐頭戰後幾十年還能食用,古代沒管理好的糧食那就是沒了,或者轉化為瘟疫。
漢武帝以國力反擊匈奴尚且不敢久戰,後漢三國打得兩國經濟崩潰,魏晉以物易物,都是生產跟不上損耗的禍。
100個小朋友平時都在他們各自家裡吃飯,家長壓力不大,突然有一天有什麼和外國小朋友聚會,在你家海南舉行,100個小朋友都來你家吃3個月飯,,如果只有你供應壓力會不會很大,你供應不上了每個家長每3天坐飛機來送飯他們壓力大不大,哈哈軍隊平時都有各地郡縣供應,和現在一樣各野戰軍分布各地,打仗時再動員集結,去遠方一個戰場,如果不精心安排好集合地點,後勤路線,交通問題,那麼後勤壓力會非常大,現在也是,只不過現在的各種工業化幫助下物流交通強大了很多,動員能力集結能力兵力投送能力不是當年能比,所以也能夠發動幾十萬幾百萬的大戰
一萬人的軍隊長途遠征需要數倍於本身戰鬥序列的民夫來運送,這些人吃喝拉撒也是消耗,往往長途遠征送到軍隊的糧食比能運送的到糧食還多。
1、先說吃飯吧,不打仗雖然要吃飯,但可以吃得差點,打仗了必須吃好點,否則士兵沒力氣打或者沒士氣,很危險。而且以前都是就近供給,打仗就需要遠遠地運糧食過去,本來是在十個地方各自供給1k很輕鬆,打仗到一個地方供給1w就有難度了,而且打仗的地方往往缺糧食,這就需要各地調過去,路上的損耗是很驚人的。運輸需要大量的人手、車馬,還要遇到各種損耗。2、不止弓箭,刀槍的消耗也很大,平時訓練武器損壞不大,打一仗砍卷刃的刀、折斷的槍都有不少,再加上自己敗退丟掉的武器,數量更大。還有盔甲、盾牌、馬匹、布匹、攻城器械、藥品的消耗都很大,而且一般都要留出富餘,預防特殊情況。這些當地往往不能供給,都需要運輸過去,運輸途中的損耗也是很大的。而且打仗也不是只有弓箭對射或者對砍,經常需要修工事,或者修路、搭橋、挖坑。3、你把軍隊都調出去了,當地有人鬧事怎麼辦,也需要增加人手,又是一筆開支。增加的人手往往是農民,又影響種地,影響糧食的收成。4、人多一個數量級,管理的難度就要增加很多,不信你組織一個十個人的旅遊,再組織一個一百人的旅遊試試,一百人的出問題就多很多,遲到早退的,意外生病、受傷的,說風涼話的,打退堂鼓的,口味不同的,都會出現,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這一百人的旅遊團換成一萬人又會怎樣,而組織一萬人旅遊還是讓人去享受,組織一萬人打仗是讓人賣命,解決問題的成本會更高,而且打下一個點得獎勵吧,組織敢死隊得發獎金吧,死了要撫恤吧。
俗語說: 槍炮一響, 黃金萬輛.打仗不但花錢, 還要命, 還讓你無法做其他活了. 你還問為啥古代, 搞得現代戰爭不花錢似的
「打不打仗都要吃飯,所以糧草等不算損耗對吧」這句話已經得出了最關鍵的原因,古代戰爭的最主要制約力量其實就在這,運輸是有巨大損耗的,不論是運輸糧食還是武器裝備,代價都極大,古代沒有鐵路,沒有足夠的運輸工具,甚至連獨輪車這樣的最基本的工具,更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高效率的後勤運輸體系,所以,如同征伐高麗、匈奴、突厥、波斯、安南等等戰爭,足可以耗空國力,氣血兩虛,甚至引發朝代更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