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直10為什麼不用涵道尾槳?


謝邀。不過首先解釋一下,我說的這些有限的東西也只是幾年前在兵器雜誌上看到的一點邊角料,只能算是基本科普,想知道更細節的技術原理,還要查閱專業資料。

先說結論:直十不用是因為涵道尾槳功率太小,不符合需求,原因接下來解釋。

涵道螺旋槳並不能算新設計,這個思路早在二戰前就有,參考義大利的一些涵道驗證機,不過那時更多作為機頭進氣的一種方式。直升機上使用的叫做涵道尾槳,功能是是調整飛行姿態,轉向和輔助推進。

傳統尾槳為什麼在功率上比涵道尾槳有優勢呢,因為它的出力只受制與發動機功率,旋翼尺寸幾乎不會影響且可以按需求增加尾槳尺寸以獲得更大的出力。而涵道式尾槳因為需要整體整合近飛機尾翼里,所以對整機氣動和機尾尺寸造成影響,甚至出現為了伺候一個涵道尾槳把機尾放大的情況。所以,由於在相同尺寸的尾槳情況下,涵道式尾槳需要一個巨大的機尾,這增加了重量不說,也帶來了未見的有益的氣動外形的改變。本來涵道尾槳是可以減少迎風阻力的,但放大的機尾涵道缺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這個好處。

另外一個壞處是,涵道尾漿的傳動機構非常複雜,就算是沒有工程學知識的人,看一眼涵道式尾槳也能想像出它的傳動機構的複雜性,因為它是兩面鏤空的,傳動機構只能從涵道里的固定梁中間穿過,再鏈接位於涵道中心的槳葉中軸,中間需要好幾次的傳動方向轉換,需要的零件也成倍增加,這就是帶來的可靠性較低和易出故障的問題,受到攻擊後還非常難以修復,這對軍用武器來說是個問題。

至於為什麼有些直升機採用了這個設計,比如直九,直九的原型是法國的海豚型,所以設計並不是中國做的,這個沒辦法,不過直九並不是專用攻擊直升機,所以對於抗打擊的要求比直十要低不少。而且,直九空重好像比直十少三四噸,是名副其實的輕型直升機,不需要像直十一樣玩一些要命的空中機動,所需要的尾槳出力也低一些,不需要太大的槳葉,所以涵道尾槳是可以接受的。另外還有一個例子就是美國的科曼奇直升機項目,它的涵道尾槳設計出要是出於對隱身的需求,畢竟一個大玩意在機體一側呼啦啦的轉肯定破壞雷達隱身。

不過涵道發動機還是有好處的,除了所說的減少迎風阻力,優化隱身外形之外,還能減少對地面人員設施的危險,避免空中意外剮蹭樹枝建築等,對飛行安全是個好事。總之涵道尾槳是個好的設計,但是現階段技術問題導致還不好解決它所帶來的一些問題,所以優勢不明顯。不過隨著技術進步,傳動技術和發動機技術的進步可能會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新的傳動布局讓功率損失大大降低,強大的發動機讓小槳葉也能產生夠用的推力等等。

嗯,差不多就是這樣,有遺漏歡迎補充,有錯誤歡迎指正。


上面的答案已經比較詳細了,重點就是功率太小。

這也是現役專用武裝直升機基本都不採用涵道式尾槳的原因。

設計上採用涵道式尾槳的據我所知就三種,武直9,,科曼奇,卡60。武直九原因比較明顯,本身就是一個湊合的產物,解決武裝直升機有無問題,所以不會對直9(海豚)做大的修改。科曼奇本身立項就是作為輕型武裝直升機,定位是取代OH58之類的武裝偵查直升機,而不是阿帕奇,所以採用涵道尾槳加強隱身。當然,後來項目貪大求全,而且美軍暫時也不需要新型輕型武直了,取消了。卡60定位也是輕型多用途武裝直升機,毛子沒錢不要,外國也沒啥訂單,也就這樣了。


通俗點說就是涵道尾槳會限制槳葉的長度,槳葉不夠長修正主螺旋槳的力就不夠。所以越重的直升機越不適合用涵道式尾槳


推薦閱讀:

直升機的一字葉片和十字葉片各有什麼優勢特點?
直升機是如何實現俯仰和側飛的?
多軸飛行器與常見的直升機相比有什麼優勢?
乘坐直升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如何看待最近又一次亮相(首次亮相是去年1月份)的直20(10噸通用直升機)?

TAG:直升機 | 武裝直升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