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普通民眾的飲食習慣是怎樣的?

我大學室友,兩個貴州人,人挺好,容易相處,但每次他們做飯都會讓我覺得又長了見識。例如做菜,首先是一鍋清水,無調料,放豆芽,打雞蛋攪碎,煮好後沾著做好的一小碗鹽水加辣椒吃,並且小碗會放在煮雞蛋豆芽的鍋里泡著連鍋一起拿出去。任何菜都是這麼做,什麼都能放一起在清水裡煮,然後另外的貴州同學來吃飯說很好吃。但我每次頂多吃半碗米飯,菜偶爾會夾幾筷子。他們請客時,一個菜就夠了。


作為一個出生在遵義走遍大半個中國的吃貨,請讓我客觀說幾句。

首先,你要清楚貴州分黔南和黔北。當然,無論黔南黔北,辣椒都是必不可少的。貴州人吃辣椒甚至超越了四川、重慶(川渝麻辣名氣大,但重點其實在麻)。

黔北,是貴州漢化最早的地區,尤其是遵義,在雍正年間才劃入貴州。因此保留川渝特色比較多,菜品麻辣口味偏重。

而黔南,則被少數民族統治較久,因此口味比較獨特,屬於地道貴州飲食。口味偏酸辣,典型代表就是酸湯魚(與酸菜魚區別太大,沒嘗過的人根本不能理解那種獨特口味)。另外還有很多特色調料,如山胡椒(木姜子)、野蔥、糟辣椒(類似剁椒,但口味偏酸)、折耳根(魚腥草根)、土蒜、水豆豉、鹽醬等等。這些東西在川渝滇湘或許還能看到類似的,但別的地方就幾乎看不到了。

貴州辣椒種類非常多,油辣椒(和陝西油辣子有些相似)、糊辣椒、糟辣椒、干辣椒等等,總而言之,別的地方有的辣椒,貴州基本都有,別的地方沒有的辣椒,貴州也有。貴州人很少在菜肴上用辣椒粉,因為辣椒粉破壞了辣椒本身的香氣,除了辣味再無其他。小吃上用得比較多,因為附著力強,方便。總之這是一個無辣不餐的地方。

至於火鍋方面,除了傳承川渝一脈的火鍋,貴州也有不少特色火鍋,如上面說到的酸湯魚、豆米火鍋、豆豉火鍋等。

小吃方面就更多了,光是一個土豆就有n種做法:炒土豆泥,蛋包土豆泥,土豆餅,炸土豆片,炸土豆絲,土豆丸子等等。另外還有什麼戀愛豆腐、絲娃娃、冰粉(貴州少有的甜食小吃)、茶湯(這個連貴州現在都少了,別的地方就沒見過)、羊肉粉、牛肉粉(絕對顛覆你對羊肉粉和牛肉粉的認識,和外地的有大大的區別)、紅油米皮(類似涼皮,口感像腸粉)、腸旺面(特製麵條,別的地方絕對見不到的,哪怕類似的都沒有)、臭豆腐(臭豆腐有三種,一種是紹興臭豆腐,炸後金黃;一種是長沙臭豆腐,略帶黑色或通體黑色;一種就是貴州臭豆腐,不同於塊狀,多為片狀,口感與上面兩種天差地別)、涼粉(與川北涼粉有所區別,口感更勁道)等等,數不勝數(吞口水)。

其實一個地方飲食習慣無非受歷史、地理因素影響。貴州潮濕,所以吃辣祛濕,另外潮濕的天氣非常不利於食物保鮮,所以各種罈子菜也很盛行,而罈子菜多半偏酸,因此成為了黔南重要的味覺基調。腊味在貴州尤其盛行,與川渝類似,貴州的腊味要用鹽和其它調料腌制,之後再用濕柴熏制(柏樹枝最佳)。並非大部分地區腊味僅腌制後就開始晾乾。除了傳統的香腸、臘肉,還有臘排骨,臘豬蹄等。貴州環境獨特,生態較好,所以各種野生植物也層出不窮。而遵義、赤水、習水等地又在過去受四川管轄,因此給貴州帶來了川渝一脈的飲食特色。

西南歡迎你,貴州歡迎你,這裡是吃貨的天堂,定教你流連忘返。

————————上幾張圖吧——————

遵義羊肉粉

蛋包土豆泥

臭豆腐

豆花面(下圖是蘸水,由薄荷、花生米、肉丁、紅油辣椒調配成,吃面蘸著蘸水吃)

紅油米皮

冰粉


貴州人特別看中蘸水(辣椒水),什麼菜都能搭配蘸水吃,一般是南瓜,豆角,蔬菜之類的,一不放油也二不放鹽,但是沒見過煮雞蛋的吃法。好吃的蘸水也會放很多調料:油鹽醬醋、辣椒(糊辣椒,油辣椒,小米椒等)、香菜、魚腥草(貴州人特別喜歡)、豆豉、木姜子……品種非常多看個人愛好,辣椒的好壞是成敗的關鍵。但是這道菜一般只是當作一個冷盤吃,特別是夏天的餐桌上非常受歡迎,並不會當做一個主要的菜品。一碗素冷盤,配上香香辣辣的火鍋或是炒菜,不亦樂乎~

(圖片侵刪)


有人說,到了貴陽,不體驗一把夜市文化,實在是遺憾。當地的小吃種類極其繁多,很難說到底哪家的更正宗,其實也無所謂啦,不管口感有怎樣的差異,合乎口味才是關鍵。

合群路夜市是當地最有名的小吃一條街,規模最大,不過據說本地人通常都會去青雲路夜市;喜歡泡大排檔和泡吧的人不妨去陝西路夜市和博愛路夜市逛逛;如果想要吃到更具少數民族特色的小吃,二七路小吃街絕對不要錯過哦!

低調的貴陽小吃,口感絕對勁爆到讓你一吃就上癮!

腸旺面腸旺面是極負盛名的貴州小吃,「腸」就是豬大腸,而「旺」是豬血。傳說在清朝的光緒年間,北門橋的兩家麵館將沒人吃的槽頭肉和豬下水烹制過後放入雞蛋面中,豆芽墊底,最後淋上紅油、撒上蔥花,就產生了這樣面脆、血嫩、湯香辣的美味。而「腸旺」又寓意「常旺」,彩頭很好,是貴州最常見的早餐之一,在貴陽的各個小吃街都可以看到。

絲娃娃這是貴陽的八大名小吃之一,因為外表看起來像初生的嬰兒被裹在襁褓中而得名,其實就是素春卷。用大米粉製成巴掌大的薄餅,裡面裹著蘿蔔絲、海帶絲、黃瓜絲、魚腥草、粉絲、腌蘿蔔、炸黃豆、辣椒等等,吃的時候再加入一勺各家秘制的醬汁,一口咬下去,酸辣爽口,開胃健脾。

絲娃娃和腸旺面一樣,是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很受歡迎的平民小吃,又便宜又美味。

雷家豆腐圓子豆腐圓子也是貴陽的特色,尤其以雷家的名氣最大,據說現在貴陽街頭也有很多店做豆腐圓子,口感也絲毫不遜色。雷家是百年老字號了,據說因為清朝同治皇帝去世,舉國戒葷腥,雷家的老祖宗於是推出了這種黃金豆腐圓子,並且迅速受到歡迎。雷家的豆腐圓子每個有核桃大小,炸得外脆里軟,吃的時候蘸著酸蘿蔔和魚腥草調配的醬汁,口感很獨特。

花溪牛肉粉貴陽當地有各種各樣的牛肉粉:清湯、紅燒、黃燜、酸湯砂鍋牛肉粉,花溪是貴陽的一個地名,當地的牛肉粉家喻戶曉。牛肉粉中有黃牛肉製成的牛肉片、牛肉丁、酸泡菜、香草和各種調味料,上等的牛肉粉精髓就在那一碗湯,花溪的王記牛肉粉一直用牛骨熬制高湯,做出的牛肉粉肉酥爛、粉爽滑,湯鮮濃。

戀愛豆腐果這是風靡貴陽街頭的大眾小吃,據說是由一對貧寒的夫妻發明的。將豆腐切成長方形小塊,表面抹過油後放在鐵網上烤制外殼焦黃油亮,然後將豆腐中間剖開一點兒,灌進辣油、醬油、醋、麻油、味精、蔥姜蒜、魚腥草等等,豆腐外脆里嫩,香辣爽口。

吃戀愛豆腐不能心急,因為豆腐很辣,而且裡面的豆腐很燙,所以吃法像上海小籠一樣,要小口品嘗才好。

紅油蘸水卷粉當地人叫「剪粉」。薄薄的米皮捲成卷以後切成一段一段,炎炎夏日,澆上辣椒紅油、醬汁等等涼拌過就可以開吃了。講究一些的,還可以爆炒,做成辣子雞卷粉、牛肉卷粉等等。這種卷粉吃在嘴裡香軟Q彈,口感緊實。

小米鮓小米鮓是貴州的知名小吃,距今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主料用的是只在廣西、貴州和東北出產的糯小米,再加入少量帶皮五花肉、紅糖熬成粘稠的粥,很像四川甜燒白下面鋪得糖飯,吃起來非常甜糯彈牙。

但家香酥鴨但家的香酥鴨在貴陽無人不知,他家的鴨子都是當天下鍋現炸的,鴨子非常酥脆,連骨頭都可以嚼著吃掉,因為加入了花椒,所以口感麻辣鮮香,很多人都會買一份邊啃邊逛街。

丁家脆哨脆哨就是熬豬油時剩下的「油渣」,通過料酒、老抽、生抽等等做出來的脆哨,經常出現在貴州各種小吃和菜肴中。哨子分幾種:有五花肉熬制出來的軟哨,也有大肥肉被榨乾製成的脆哨,還有精瘦肉熬制的「精哨」,也有稍帶點肥肉熬制的「瘦肉哨子」,是貴州人的最愛之一。

丁家的脆哨可謂家喻戶曉,口感香脆,醬味恰到好處,吃起來也很有嚼勁,放在面里、粉里都是錦上添花的味覺體驗。

紅油米豆腐貴陽人吃米豆腐,其實吃的就是佐料,通常在米豆腐上會放蔥姜蒜、豆芽、花生、炸黃豆、泡酸蘿蔔、黑大頭菜,還要淋上紅油,麻油、醬油、醋等等調味料,口感豐富,吃起來非常開胃,夏天賣得尤其好。

清明粑這是貴州的季節性小吃,清明粑是用清明菜汁浸過的糯米製成的,所以帶著植物特有的清香。當地有兩種做法的清明粑:蒸著吃的,和在鐵板上烙的清明粑,風味各異。

鐵板上烙的清明粑

冰粉炎炎夏日,口乾舌燥的時候來一碗貴陽街頭的冰粉,這種果凍一樣的甜品,上面撒著花生、芝麻、核桃仁、紅綠絲、果脯、新鮮水果等等,上桌前店家還會在碗里加些冰塊,吃起來滑潤又冰爽,暑氣立刻就消退了。

糯米飯

貴陽人早上除了各種粉,還喜歡糯米飯。當地的糯米飯沿襲了味重香辣的特點,早點鋪子熱騰騰的糯米飯會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土豆、風乾肉、魚腥草、海帶、炸花生、榨菜、辣椒等等,搭配一杯豆漿,軟糯又入味。

當地「金蘆笙」店的糯米飯可謂遠近聞名,喜歡糯米的人可以去試試。

包餅油條

這也是貴陽的常見早餐,當地的大餅是事先烙好的,鋪開後在餅的一面刷上辣椒和甜醬,放上兩節油條,再加入魚腥草和小蔥裹起來吃,因為加入了魚腥草,口感比天津的煎餅果子多了一份鄉野的天然氣息。

包餅油條有甜咸兩種口味,不過都有辣椒,甜味的不過是多加一勺白糖的差別,甜辣的口感聽起來就很怪異。

洋芋粑要說貴陽街頭最受歡迎的小吃,洋芋粑一定入選前三,喜歡土豆的人一定要嘗嘗貴陽的洋芋粑,這種小吃老遠就能聞到土豆和蔥花混合的香味。將煮熟的土豆搗成泥,再摻入麵粉捏成小圓餅,放在平底鍋烙成兩面金黃、外脆里軟的土豆餅,吃的時候搭配辣椒面、甜醬、酸蘿蔔丁等等。

烤洋芋對於土豆控來說,這道小吃比洋芋耙更純粹,也算得上是貴陽街頭的一絕了。用一個小火盆將洋芋烤到表皮皺巴巴的,略微有些焦黃,清香的味道就出來了,拿在手裡很燙,有些人不加任何作料直接剝皮就吃,也可以蘸著干辣椒面吃。

老素粉老素粉是貴州的特色早餐,做法很簡單,只要加入辣椒油就好,足夠樸實,不過味道聞起來怪怪的,有股餿臭味,算得上是貴陽的「豆汁兒」了,很多外地人都受不了這股味兒。

烤腦花烤腦花源自重慶,傳到同樣嗜辣的貴州,立刻受到歡迎。主料就是豬腦,然後用辣椒油、花椒粉、辣椒末等等用火烤制而成,豬腦入口綿軟、香而不膩、油而不肥,喜歡腦花的人吃過之後都對烤腦花念念不忘。

碗耳糕這種用大米粉製成的點心外形像一個白色或者金黃色的小茶碗,吃起來很像江浙的米糕,綿軟香甜有彈性,而且略帶一些甜酒發酵的味道。除了米糕,在當地還可以吃到黑灰色的蕎麥碗耳糕,辣味吃多了,不妨換換清甜的口味。

手撕豆腐貴陽街頭經常可以看到這種烤豆腐的小吃攤,每塊豆腐都是棋子大小的四方形,在炭火上烤到兩面金黃,吃的時候直接蘸著干辣椒面,香辣可口,一口氣就可以吃幾十塊。

烤蝸牛貴陽人很喜歡吃蝸牛,這也是夜市裡的一道奇葩美食。店家用工具把外殼去掉,清理乾淨內臟,既可以燒烤,也可以熗炒,是絕好的下酒菜。

省醫月餅省醫月餅可以算是貴陽月餅界神一般的存在了!這家店全年都賣月餅,永遠都在排長隊,酥皮雲腿月餅是招牌,而且省醫食堂的肉月餅都用的是新鮮豬肉,每個都小巧可愛,因為常常供不應求,所以經常需要托內部人幫忙代購呢。

雲腿月餅

片雞粉除了牛肉粉,片雞粉也是當地最常吃的名小吃,做法和牛肉粉類似,不過輔料換成了雞片和雞湯,吃的時候撒上辣椒面、胡椒粉、蔥花等等,湯是精華,所以外表看似樸實無華的片雞粉湯鮮味濃。

糕粑稀飯顧名思義,就是糕粑和稀飯的組合。將糯米粉蒸熟成為糕粑後放進沖好的藕粉或者荸薺粉里,再加上花生碎、冬瓜糖、炒芝麻、玫瑰醬、葵花籽等等,氣味芳香清淡,吃起來甜而不膩,很是粘稠,在當地的人氣極高。

蕎灰粽子貴陽的文筆街又被稱為「粽子街」,喜歡粽子的人可以在這條街一次性吃到幾十種口味的粽子,這其中,蕎灰粽子是貴州地區特有的風味。蕎灰粽子是用糯米草灰加水將糯米揉成黑色包成的粽子,這種粽子本身就帶著粽葉特有的清香味,可以不加任何輔料直接吃,也有人喜歡加臘肉、花椒汁等等做成以蕎灰粽子為底,口味各異的貴陽粽子。

豆沙窩這是貴陽街頭另外一種糯米點心,糍粑中裹了豆沙餡,然後油炸成金黃色,外脆里糯,和油炸糕沒什麼差別,又因為價格便宜,是很多人都喜歡的早點。

微信公眾號:樂鼠基地

內容為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官方網站:樂鼠基地 | 國內外精品美食資訊分享

吃貨集中營

分享最新最全的國內外美食資訊

微信公眾號:樂鼠基地


身為去過國內大部分地方的貴州人,最大的感受是,去到全國很多地方旅遊時,時常感到吃不飽!!!因為一頓不吃辣椒,就會感覺自己沒吃飽!哪怕吃再多,也有沒吃飽的感覺。可能胃常年受辣椒刺激,一頓不辣,胃就像失去知覺一樣。另一方面,在除了雲南、四川、重慶、湖南這幾個口味相似的地方,覺得其他地方的飯菜簡直難以下咽,往往呆不了兩天,就要滿世界找川菜館(也許我是屬於在吃的方面特別不能接受新鮮事物的人)。

在雲南呆過一年,至今很想念那裡的雞絲米線、餌塊、傣家菜…,在長沙吃的香辣牛蛙也很驚艷,成都和重慶更不用說了,對貴州吃貨來說,最印象深刻的是成都和重慶美食的物價之便宜(是的,貴州雖然窮,可我們物價高呀 )。

除了這幾個地方,去過的其他地方的吃的,真的想好好吐槽一下(個人感受,不喜勿噴)。

第一個當然是我們偉大的首都,吃涮羊肉沒有辣椒,蘸醬吃,我拷,真的吃不下呀,問服務員要來了油辣椒,吃了一口趕緊吐出來,連辣椒的味道都做得好奇葩。第二天去了我老公朋友家,家裡很有錢的樣子,可菜一端上桌,本來很餓的我頓時沒了食慾,炒得亂七八糟(真的就是這樣直觀的印象),吃在嘴裡說不清是什麼味道,出來後,走南闖北到處飛的老公「安慰」我說:北方人做的炒菜只有這個水準,走,找川菜館重新吃。

在天津,印象最深是狗不理包子,又貴又難吃。一直餓著。

在西安,膻味沒除盡的羊肉差點把我熏翻。好想念家鄉的羊肉粉

在蘇州,寡淡得什麼都沒味道。依然餓著。

在上海,我都已經忘了我吃了些什麼,可能一直餓著吧……

在南京,能吃的只有鴨血粉絲湯,但我深深地知道,那是因為可以放辣椒

在海南,總覺得吃進嘴裡的一切食物都有股臭臭的魚腥味 。第二次去海南住的家庭旅館,實在不能忍了,自己動手做了頓酸湯魚,邀請旅館小哥一起品嘗,他吃得好歡啊!

在台灣也是,吃到嘴裡都是魚腥味。導遊很幽默地說,你們貴州人最孝順了,走到哪裡都要帶著你們的媽——老乾媽!

在廣州,朋友請我吃潮汕菜,表示接受無能。不過第二次去,吃了家常菜,還是不錯。

在廣西,酸筍的味道滿街飄,總是讓我聯想起廁所

在湖北,尋找傳說中的熱乾麵,吃第一口就不想吃了。去親戚家吃飯,熱情好客的表叔專程上街為我買辣椒,可是為什麼買回來的是芥末 ……至今不解。

在鄭州,想吃米飯,服務員像看外星人似的對我吐出兩個字:沒有。算了,這是個米飯都沒得吃的地方。

在香港,連續吃了幾頓麥當勞,不然會挨餓。

………

我是個沒口福的貴州人啊,因為家鄉好吃的實在太多太多了,還是留在西南地區才能吃飽飯啊!!哈哈哈!


作為貴州人。。。表示真沒看過你說的那種。

家裡做菜就算兩人也必須兩個菜以上,必須有炒菜,炒菜是我們那邊不可缺的,炒菜還不喜歡放水,爆炒干炒多。來江浙後學著炒菜放水和勾芡,回去被我爹鄙視死了。來這邊後才知道西紅柿炒蛋原來是個菜,家裡只有辣椒炒蛋,回家後做個西紅柿炒蛋顯擺,爸媽吃了兩口說什麼玩意水jiji的,不好吃。。

辣椒水也是必不可少的,素菜通常就是dan一下,有點類似焯水,然後蘸水吃,但是也不是像題主說得,所有食材都這樣,大多都是新鮮的時令菜,比如白菜苔,cong菜,青菜,小瓜等等。

很多人覺得貴州菜只有辣,也並不是這樣。這是我家裡上周末吃的菜,有辣的,有不辣的。

這是上次回家爸爸一時激動做的接風菜,我是女孩子啊喂!!不要像餵豬一樣喂好嗎ヽ(≧Д≦)ノ!!做那麼多啥意思??人家才吃三碗飯而已!!

日常夜宵,烤茄子和蓮花白

日常早餐,雞腸旺粉

每家人的飲食習慣都不同,我中學時到朋友家才知道原來早飯是可以吃炒飯的!好奇就多接觸貴州去感受,去體驗吧~


這一題,我可以答一答!鑒於自己的工作經常奔波於貴州各地,雖然從業時間不算長,但是東南西北均留下了我的足跡。

進入正題,

小導我認為一個地方的飲食一定跟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文歷史,生產方式等等有必然的聯繫。

自然環境,

首先,貴州地勢西高東低,越往西土層越薄,導致西部地區較東部更加貧窮,物產更加匱乏,畢節地區就是遠近聞名的貧困地區。

所以貴州除了西部的畢節地區之外,主要都是以大米為主食。以前過年過節需要走親訪友的禮品都是以大米或者糯米為原材料做出來的食物。

這是貴陽街頭一年四季都有的烤糍粑和烤玉米

例如各地的米粉,尤以遵義羊肉粉,花溪牛肉粉,凱里酸湯粉最具代表。再比如黔東南的糍粑,黔西的黃粑,黔西南的糯米飯,黔北的涼粉都是以糯米為原材料。

上圖為蝦子羊肉粉

下圖為花溪牛肉粉

畢節地區由於土層較薄,石漠化嚴重,所以主食以玉米,紅薯,土豆,大米為主食。畢節地區的大豆、天麻產量非常高,品質也很好。所以貴陽的手撕豆腐、臭豆腐、鑼鍋都是由西部地區引入。也造就了貴陽一帶吃土豆和豆製品的種類五花八門。

手撕豆腐

其次,貴州屬於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生物多樣性複雜,物產種類豐富,但是產量普遍不高。貴州百分之八十都是山地,小河小溪縱橫交錯,省內有幾條中型河流,全省幾乎沒有成片的大平原。所以我們貴大量美食跟山水也有很大聯繫。也是西電東送的重輸出省份。

自然環境決定了貴州的物產,也就是食材。山珍河鮮也是貴州十分常見和喜聞樂見的。山上野生水果暫且不提,就說說能進行烹飪的山珍:魚腥草、野生菌、竹筍、禽類、竹鼠等,真正常見的有各個季節長出來的野生菌和魚腥草。例如豐收的野生樅樹菌

茶樹菇、雞油菌、奶漿菌、剝皮菌都是我們黔東南、黔南地區非常常見的。黔北地區除了野生菌,赤水一帶的竹筍和竹筍也非常不錯。涼拌魚腥草

河鮮主要以魚為代表,例如:黔東南苗家凱里酸湯魚、遵義烏江片片魚、黔南樟江石鍋魚、侗家腌魚、雷山魚醬、以及各地的烤魚等等。

上圖為凱里酸湯魚

下圖為侗家腌魚

還有就是貴州氣候濕氣重,當地人易得風濕,因此貴州人普遍喜食辣椒、魚腥草、羊肉、狗肉,其中遵義、畢節羊肉最為著名;

安順地區狗肉最為著名;

而辣椒方面,黔東地區喜食以糟辣椒為代表的酸辣,黔西地區喜食辣椒粉或加入五香味精等調味,黔南近廣西他們的辣椒蘸水多以醬油、醋、大蒜、小尖椒為主,黔北近川渝口味。

人文歷史

在人文歷史方面則表現在菜式的口味烹飪技法方面。

最具代表性的屬於黔北,也就是遵義地區。遵義屬於蜀文化,直至雍正帝平叛楊氏土司(現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囤),才正式把遵義劃歸貴州管轄。因此遵義地區漢族人居多,遵義人也有四川人的特點,飲食方面自然也是如此。遵義菜接近川渝口味,也比其他地區更近精緻和偏麻辣。

除此之外,貴州其它地區都是少數民族居多,明朝設立貴州省、民國時期戰亂、新中國三線建設時期遷入大量漢人也充實了貴州諸多方面的文化。

未完待續!謝謝點贊!

謝謝網友提醒,更正如下:

1、貴州氣候屬於副熱帶東亞大陸的季風區內,氣候類型屬中國亞熱帶高原季風濕潤氣候;

2、畢節是畢節市而不是畢節地區;

3、畢節市2013年全市共推廣雜交玉米317.37萬畝、雜交水稻55.02萬畝、脫毒馬鈴薯327.25萬畝,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89.2%、91.6%、62.8%其中玉米和馬鈴薯遠遠超出水稻種植數倍。所有畢節市主食以玉米、馬鈴薯、大米為主,其它地區均為大米為主食。


貴州雖然屬於川菜系,但是和重慶成都不一樣,重慶的菜難得找到輕口味的菜,而貴州的菜里是有很多比較清淡的菜的。清淡的菜裡面,首屬素菜:素瓜(小南瓜),素豆(棒豆),老南瓜,素白菜,素菜薹(白菜薹青菜薹),題主覺得奇怪很正常,我到過很多地方,見過這種吃法的都覺得奇怪。有的說,是不是太窮啦油鹽都放不起?其實這個問題下面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大家都沒有說到,貴州的菜,滋味是很甜的。大概是因為海拔高?或是氣溫不高?菜的成熟周期較長,長出來的菜白水煮了有一種甜甜的回味,這種回味是很舒心的。特別在吃了油膩的東西之後,來一點素菜,油膩之感全部褪去,身心舒暢。貴州的蔬菜品種特別的豐富,光是白菜,就有黃秧白(和東北大白菜差不多,顏色是黃色的),大白菜(比小白菜大,和東北大白菜相比,此大白菜是綠色的,和下文的巴地白相比白菜杆子較長),小白菜(類似於江蘇地區的小青菜),瓢兒白(通常意義上的小白菜,顏色比較深,葉子形狀像勺子),巴地白(貴州方言,意思是貼在地上的白菜,這種白菜杆子很短,葉子較多,呈散開狀,多用於煮火鍋,大家都不喜歡吃白菜杆子嘛),高山娃娃菜,另外冬天還吃菜薹,即白菜抽的薹,開了花。除此之外,還有蓮花白,豌豆尖,豆苗,生菜,萵筍尖,茼蒿,萵苣等常見蔬菜,以及薄荷,灰灰菜,剪刀菜,地米菜,叫不出名的abcdefg菜等他省不常見蔬菜??真的是太多了,在火鍋店裡自助拿菜的地方可以看到總集合,整整一冰櫃的綠葉蔬菜。像什麼老南瓜,煮出來像放了糖似得,玉米又糯又甜,普通玉米蒸或者煮一下,直接就吃了,比其他省的奶油玉米還香甜。紅薯什麼的更是別說了,甜的跟放糖了似得。所以為什麼會這樣吃?因為菜的本味香甜啊!外省的人不理解是有原因的啊,人家的菜不是這個味道啊!所以我也不能理解炒老南瓜這種菜啊,人家的南瓜不怎麼甜啊,我們的南瓜炒了甜咸甜鹹的真的不好吃啊!素的煮了最好吃啊!像放了冰糖啊!夏天冰鎮一下,太爽口啊!

再說一下蘸水,貴州吃蘸水真的很講究,一般來說是什麼菜配什麼蘸水。素菜,必須是手搓柴火辣椒,加點鹽,菜湯一澆,這是通常的版本,更高級的版本,必須是大方的豆豉粑烤乾了,磨成粉,撒在裡面,那味道不擺了。(這裡安利一下大方的豆豉辣椒,做蘸水真的很好吃,馬爸爸那有賣真空包裝的,倒出來加點熱湯一拌即刻開吃,清湯火鍋超配)。其他的種種蘸水就不細說了,有油辣椒的,有山辣椒的,有青椒碳火烤了以後剁細做的,有去骨雞肉丁熬制的,有加腐乳的,有加水豆豉的,品種真的太多了,每一種火鍋(貴州的火鍋類型也很多,粗略數數應該有十幾二十種)。像豆花面和砂鍋粉這種要配著蘸水吃的面,每家店自己兌的秘方蘸水還不一樣??有的時候某家的生意特別好僅僅就是因為他家的蘸水好吃??所以貴州的蘸水真的品種太豐富,細細寫來可以寫一篇論文。

至於為什麼對蘸水這麼鍾愛?其實這是很科學的。打個比方說,重慶的小面,夠辣夠爽,可是,臣妾吃完面想喝湯啊,腫么辦?把蘸水獨立出來,面沾蘸水吃,吃完了可以喝清湯,解決。你吃的咸,我吃的淡,怎麼辦?你多沾個蘸水咯。燉湯,湯喝著剛好,肉就淡了,怎麼辦?肉沾蘸水咯。隨心所欲搭配,推動了世界和平。

說著說著說遠了。總而言之,為什麼會有吃素菜的傳統:因為菜真的夠好吃

至於為什麼到了別的地方,蔬菜沒那麼香甜了,還是想吃素煮?我想,這時候吃的,應該是一種鄉愁。

最後放一張我家平時的家常菜,四個人吃的,感受一下~分別是蘿蔔木耳燉排骨,涼拌沖菜折耳根,韭菜雞蛋,炒瓢兒白,蘿蔔乾炒肉,爆炒豬肝,涼拌金針菇綠豆芽。


你覺得老乾媽好吃嗎

但是在貴州 比老乾媽好吃的辣椒不要太多

平時吃飯就是正常的炒菜 基本都有辣椒 辣椒並不是只有辣 而是香辣或者酸辣

火鍋的話 麻辣 酸湯 清湯 都是有的 但是一定是要有辣椒碟蘸著吃的

各種小吃也是布滿大街小巷 生活節奏比較慢

最後我想說 貴州歡迎你


我們貴州人吃火鍋是一定要有蘸水的。鍋底可以一般,但蘸水一定要做好,而且品種豐富。最簡單的一種蘸水就是糊辣椒配上醬油和鹽(可能還要折耳根),一般是用來蘸清水煮的白菜,素瓜豆之類的。炒菜需要糟辣椒,基本上餐餐都不會少。


看了你的描述,感覺兩個人都不怎麼會做菜。歡迎到貴州品嘗貴州特色菜。


先上圖

這個是上面提到的腸旺面,這些年在別處從未吃到過同樣的口感。

在上海讀書工作這幾年,最明顯的感受是,吃飯常常只是為了吃飽,而不是吃爽。在貴州,哪怕10塊錢的羊肉粉,都能吃得酣暢淋漓。

這是實在想家鄉口味買的真空包裝羊肉粉,有點樣子,但味道已打折扣。

說貴州的美食,幾天都說不完

想起伴隨我長大的美食,讓味蕾深夜也止不住的流口水。


天吶。我必須要為我大黔東南正一個名。

身為地道的黔東南人,我只想說,雖然黔東南州並沒有特別的大,但因為大多是少數民族飲食的製作不僅豐富多樣,而且因為土地肥沃,食材的種類的非常的多!(這是來自一個身在大東北每天被蓮花白和大白菜圍繞的黔東南人內心對野菜們的思念呼喚)

從植物類的食材講起吧;)

1.主食類。

最有名的當屬榕江錫利貢米,丹寨硒米。

題主可能會奇怪我問的是普通民眾的飲食啊,這些高檔的食物平明百姓能吃的上嗎?答案是,對的,我們每天吃的都是這樣的鬆軟可口,營養豐富的大米。用於商品銷售包裝的自然會在外觀上好看不少,但在口感上幾乎無多大差別。

2.大菜。

三穗血漿鴨、

將劃細的鴨血倒入鍋中的鴨肉,並用鏟子迅速地進行翻鏟攪拌,這時鴨肉已呈深板栗色,鴨肉表面處處可見熟了的黑色血粒,最後將鴨內臟和折十來個寸來長的青辣椒放入鍋中攪拌,加少量水加熱沸騰煮熟。

灰鹼粑(這個粑粑很多地方都有、主要材料是大米和草木灰,這個食物對大多數黔東南來說猶如火鍋之於重慶、狗不理之於天津,已不僅僅只是一種當地特色小吃這麼簡單,還有著許多的「情結」甚至已超出了吃的範疇。

如果說東北人大多持饅頭吃面的話,我們這裡家裡不煮飯的時候就吃灰鹼粑。

榕江牛癟羊癟(這個菜倒是不常吃,但是在當地真的是非常有名的一種食物。

周末朋友聚餐呀,家庭聚會呀,都是很好的選擇。

牛癟,又被稱為「百草湯」,是黔東南地區獨特的一種食品,深受侗族苗族人民喜愛,被黔東南少數民族視為待客上品。「牛癟」的製作工序複雜,人們將牛宰殺後,把牛胃及小腸里未完全消化的內容物拿出來,擠出其中的液體,加入牛膽汁及佐料放入鍋內文火慢熬,煮沸後將液體表面的泡沫過濾後食用。(羊癟一樣)

腌魚腌肉

(菜市場就有賣,腌魚用油煎一下就能吃,腌肉的話抄大蒜台簡直就是人間尤物。

榕江腌魚是當地苗族、侗族傳統名貴食品,歷史悠久,風味獨特。其製作方法是將魚剖開去除內臟,經鹽腌12小時後,拌入糯米飯、辣椒粉及其輔助香料入壇(桶)腌制而成。腌魚集甜、酸、辣、麻、咸為一體,口感軟嫩,味道鮮美,可生吃,亦可煎、炸、烤、蒸熟了吃,是接待客人的佳肴。深受市場青睞,遠銷省內外。

凱里紅酸湯,

酸湯粉

雷山蝦酸、魚醬(上過舌尖上的中國)、錦屏蜂蜜、啟蒙酸菜、下司狗肉(啊,下司犬在全世界都很有名的.....)、從江香豬。。。

這麼說吧,在家裡的時候,一般爸媽懶一點的話一般就是燉一鍋牛腩(土話說的是牛嘛囊)或者是酸湯牛肉。配上廣菜(傳說中的芋葉柄),或者是冬寒菜,或者是大白菜、茼蒿、萵筍葉以及。。。對不起好多菜我只會方言的念法。。。。

我媽能早起到菜場賣菜的話,大多時候中午會做兩菜一湯或是三彩一湯。

比如說萵筍炒肉片、芹菜牛肉、炒水蕨菜、香椿炒嫩豆腐、炒醪糟菜(用大葉青菜腌制的酸菜)、糟辣木耳肥腸、涼拌折耳根、折耳根炒臘肉、

平常真的父母連牛肉和酸湯也不想弄了就去菜市買吧。

湯粉,涼拌粉,芋頭糕。

聽起來就是小小的一碗,但是製作過程真的就是藝術。

我要去上課了。之後有空了繼續更新。。。。。


你說的這種吃法是一種比較方便的火鍋,在貴州是比較常見,但是你看到的是精簡過後的做法。如果有條件一定要放上紅酸湯、西紅柿酸、木姜子。

我告訴你啊,對於愛吃辣和酸的人來說,只要有這樣的鍋底再配上煙熏過的手搓辣椒面做的蘸水,放啥東西進鍋里煮,拿出來蘸一蘸都好吃到爆!要是再加上木桶蒸出來的清香鬆軟米飯,那簡直是完美的一餐!

當然貴州的正餐也是有炒菜的。但是貴州特色的炒菜必須要放「糟辣」,這是一種發酵過的辣椒,製作上好的糟辣必須使用每年9月份剛上市的果長肉厚的紅辣椒來做,外地買不到。所以這就導致在外地的貴州人不方便做貴州特色的炒菜了。


貴州菜烹飪手法多種多樣,尤其爆炒、干鍋、酸湯做得出神入化,酸辣運動得絕妙絕佳。據此,你的同學不會做菜,鑒定完畢。


每一頓飯都會有蘸水,由糊辣椒 醋 鹽 折耳根 醬油調成,無論炒菜的肉還是清煮的菜都會蘸著吃。

對摺耳根瘋狂迷戀,蘸水 涼拌 炒菜都有其身影。

小吃譬如洋芋包飯,豆腐丸子,絲娃娃,戀愛豆腐,做得精緻小巧。

喜吃野菜,或甘甜,或清苦,貴州山裡到處是山珍...

辣椒種類特別多,糍粑辣椒,水晶辣椒,干辣椒,糊辣椒,小米辣,各種各樣...

愛吃酸辣味的東西,有種飯叫怪嚕飯,就是把各種剩菜和飯炒到一起,非常適合我這種不會做飯的人...


貴州人基本上不吃老乾媽。以前老乾媽還用貴州本地辣椒,現在都用的外地產辣椒。還有,貴州廚藝好的媽媽做的辣椒都好吃,而且不輸給老乾媽。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