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90後不願意種田,中國的糧食生產怎麼辦?
我家在江蘇南通鄉下,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年輕人們大多去城裡工作,以前都是老人種田,現在老人們許多已經去世,許多人都不會種地了。此外,種田帶來的回報低,比如說一畝地長了半年的黃豆,要播種除草打藥水,收完還要曬兩天,然後打豆子,篩豆子。辛苦下來,才賣幾百塊錢,現在隨便一個瓦匠木工干一天就有幾百塊錢工資,種田真的不值。南方這邊都是小農經濟,大家自己種田自己吃,吃不完再賣,現在許多人家都不願意種田,田地都荒廢在那裡,田比較分散,貌似也不適合大規模承包生產,政府也寧願把地賣掉開廠建房子。這樣下去,耕地減縮,大家都不願意種地,那中國糧食發展的前景在哪裡。是否可以說將來的糧食會漲價。現在就業形勢不好,我們年輕人能否從中找到創業的方向(貌似聽說過年輕人養豬養雞的,沒聽說過誰回家種地的)
中國農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是農業產業化,機械化和科學化程度更高,效率也更高,農民也將成為一種職業,而不是一種身份。現在一個村子人乾的活,在未來可能只需要10分之一的人就可以幹完。
現在農業的發展方向是集約化、機械化,國家也有意將農業的發展方向往這方面引。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看見連成片的大規模農場和操作著機械在農田裡勞作的農業工人,而不是現在的農民。
幾萬年前老頭們也在問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喜歡打獵 成天種田 這可怎麼辦
這個問題可以從幾方面觀察:1、2014年末我國農村常住人口6.2億(不包括農民工),這麼大的人口基數在那裡,加上農業科技的迅速發展,以前那些必須青壯勞動力才能勝任的農業工作普通女性或者中老年也能承擔,這就擴大了農村常住人口裡合格勞動力的範圍。因此,從總體來看,幾十年內,農業勞動力這方面不需要過分擔心。2、城鎮里的農民工大約有2.7億,就目前情況而言,這些人的絕大部分沒有能享受城鎮的社保等福利(雖然說這方面情況在好轉,但也需要時間不是?)。這些人在50、60歲時,由於無法享受城鎮里的養老、醫療等社保福利,只能回老家農村務農養老,這些人也正是農業人口的源源不絕的補充(有點殘忍),無形中沖抵了80、90後的流出。
3、就是農業的整合,規模化了(不過我希望在執行過程中,千萬不要把農民工的後路給斷了)。
4、進口了,目前國家的思路是在保證主糧的基本盤的前提下,大規模進口以調、補充足國產糧食結構。增量的糧食不是80、90『種』出來的
只要你不鬧個大新聞,國家巴不得你不種地
現在不是農民太少,而是太多,人均耕地面積太少,這樣餓不死,但是也沒啥發展前途,人挪活,出去打工一個月掙好幾千為什麼不去,等耕地剩的多了就會開始機械化自動化,一個人種的能養100人,其餘的人就能幹更多高精尖的活。這是政府所樂見的。
不僅不用擔心沒人種地,而且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應用和農業機械的普及,糧食的產量會穩步提高的。集約化是必然的無需多說。
本人也是南通人。 其實並不只有年輕人不想種田,那些長輩們也不想種田,但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們種了一輩子的田,他們也只會種田,對於他們來說,種田是為了維持生計的無奈之舉。而像父母輩那一代人,技能的到了拓展,不僅僅只會種田,會經商,會加工物品等等,於是大部分選擇不種田了。至於原因,題主已經說了,種田帶來的經濟效益太低,遠不及其它工作。 同一塊土地,用做開廠帶來的經濟效益是用做種植的數百倍以上。人都是追求高效益的,並不是只有政府願意,而是只有政府有這個權力。因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六條規定:非農業建設必須節約使用土地,可以佔用荒地的,不可佔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佔用好地。 禁止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採礦、取土等。 禁止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 所以說,並不是農民不想辦廠,只是一沒資金,二沒技術,三沒權力。 南通的農田大多分散,無法進行像東北那樣的大規模機械化耕作,只有依靠小型機械和大量人力,這是對人力資源的浪費。題主也說了,南通的作物一般是自產自銷,一般是自己吃,一般賣的話也是在集市上賣給本地人,只有相當小的一個比例是銷往外地。但不能算小農經濟。 小農經濟的特點是分散、封閉、落後、脆弱、保守,但我相信大部分南通人不是將種田收入當做經濟支柱的。
南通地理位置不錯,濱江臨海,又處於上海經濟輻射圈裡,這對南通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推進作用,如此好的條件如果不去發展工業,商業,而是一味得發展農業,那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吧。從人類的歷史發展來看,農業占的比例是始終在減小的。
題主如果擔心南通的糧食發展前景,大可不必,因為就目前來看,南通的未來是像上海那種商都,而不是糧倉。上海種田的人更少,卻也沒見有人為此而擔心,因為它並不適合種田,就像人也是有偏科的一樣。如果擔心的是中國,那就更不必了。因為中國的糧食以後肯定是集中到某幾個區域像東北,河南等進行大規模,高機械化量產。像現在不也有"糧倉""米倉"之類的稱呼嗎。這些都是必然的,只是一個時間早晚的問題。至於你想從中創業的話,是個好想法,不過不建議在南通這麼干,因為南通的污染因為建設也變得很嚴重了,不是很適合。上次我家種的草莓就可能是因酸雨而死光了。不過你也可以試試,說不定會有奇蹟發生。那太好了,中國一大問題就是農業人口太多。
放開糧食進口中國農民都得破產,為毛?一戶農民種幾十畝田,養活一家人,每畝田最低收入要多少?一戶農民種一萬畝田,每畝最低收入可以降到多低?
讓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然後農村土地流轉,大規模機械化種植,才是發展方向。
進口唄,每年沒少進口,平原地區估計會出現大地主,機械化種植。
這也是一種趨勢吧,像以前那樣一戶人幾畝地根本養不活大家了,以後的種植應該是更加集約型了,一戶人種幾百上千畝,這樣才能形成規模經濟,才能更賺錢,而富餘的農村勞動力都進城務工,促進城鎮化建設,這是社會走向發達的路徑吧。
為什麼不願意?我一個大學生都願意回家種田呢~成百上千畝的地,比程序員好多了
你多慮了,有人願意種地的。
繼續做「農業規模化」、「高度城市化」的春夢,抱著這樣不切實際的理想溺死在現代化潮流之中
推薦閱讀:
※學完經濟學,會不會變得腹黑?
※孫冶方是在國內有較高地位的經濟學家,請問他在國際經濟學界有沒有聲望?對於經濟學理論做出了什麼貢獻/創見?
※消滅私有制這個概念是不是不準確?
※大飛機是中國人開闢的新戰場
※學著適應他人的誤解,因為彼此的高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