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做對了什麼會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大陸有沒有可以借鑒的地方?
藍色的就是勵志的成功國家和地區,橫坐標小縱坐標大,以前是美國的一小部分,現在收入水平已經和OECD國家差不多了,這些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在歐洲、東亞和小島國
當年是中國每年輸出3000億出超養著。其次是海外資產都算進GDP。
對中國沒有借鑒意義。中等發達陷進根本就是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美國釜底抽薪的幌子。
這個世界別人的路,沒有一條是中國可以順著走的,14億人口的體量造成發展問題的質變,我們只有摸著石頭過河,同時別忘了美歐都想淹死我們。2000年以後適時西進,投資大陸,以致於產生了1400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
不然以台灣的產業機構,不大容易邁得過「效率跑不贏成本」的中等收入陷阱。
但西進造成了島內產業空心化及低端化,形成了低薪的可悲局面,製造業里高職才有高薪,隨著投資高職大都西進了;加上高新產業長期缺乏新增投資,也不會有新興的高薪職位了,你去看看深圳杭州就懂了。
為了保出口,維持新台幣幣值穩定低估,外匯儲備從500億美元增加到如今的4000億美元,被動投放的貨幣造成了房地產價格節節上升與較大程度的土地資產泡沫。低薪遇到高房價,底層人民生無可戀了。
在政治生態上,底層人民的窘迫境遇大大擴張了民進黨的壯大土壤,意識形態極大扭曲,以致於瘡爛如今日。
所以實際上台灣已經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自知,儘管整體數據不是這樣,而島內實際確實如此。這就是世界經濟史上罕見的隱性中等收入陷阱。台灣根本沒有跨過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台灣官方口徑人均gdp2.2萬美元,但是台灣gdp有超過一半是計算的台灣企業海外訂單,但是除了接單,整個配套,生產,運輸,銷售全在海外,台灣政府一分錢稅都收不到,顯然不能算入總gdp,也就是實際gdp不過1到1.1萬而已。
這個從居民收入也可以看的出來:
最富的台北居民,人均年收入1.3萬美金(台北人口佔全台10%);第二的新竹和高雄基隆台中就掉到了1萬;最後的南投和嘉義才8000塊。按照人均gdp1.2萬美金是跨過中等國家陷阱的說法,台灣顯然還沒跨過去,還在門檻上。也和成為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韓國差很遠。
何況台灣如今產業凋零(能看的只剩一個台積電了),人才出走,居民收入每況愈下,要是不回歸,估計是永遠都走不出這個所謂的陷阱了。- 台灣經驗對大陸沒用。對大陸可能有用的經驗是「美國經驗」。特別是在美國內戰後,美國工業化以及經濟版圖西擴南擴的經驗。台灣經濟起飛是建立在中國右派菁英能跑的都跑到台灣的歷史偶然上。
- 理論落後現實。所謂什麼「中等收入陷阱」是「描述事實」並沒有「解釋事實」或是「預測未來」。
大陸作為一個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個」十億級工業化資訊化經濟體。用舊有的理論來描述是十分有趣的行為。
- 好走的路可是發展有限的路就是走「美國經驗」,經營南海成為加勒比海,經營東南亞為南美。然後遇上美國今日的瓶頸。不好走的路,可是有可能開創新局的路就是搞好「一帶一路」整合中亞,東南亞,非洲的各小經濟體成為大中華經濟體。同時為人類文明的進展建立物質基礎。
認對了乾爹,找准了籌碼。
有可借鑒的地方。既然台灣認了美國做乾爹,日本希望認奧特曼作乾爹,中國認銀河星系聯盟作乾爹是不夠的,只能指望歌者了。
要是大陸是撒哈拉大沙漠,台灣韓國做再對也不會成為發達地區,參考索馬利亞和馬達加斯加。
還有一個典型的國家叫斯里蘭卡。台灣是美國的民主示範區,類似的示範區還有日本、韓國,好比我們的華西村。沒有一毛錢借鑒意義。萬一,中國四分五裂,上海國有可能成為示範區。這樣,他們就可以大大方方的鄙視浙江了人了。
以前有,現在沒有了。
台灣的一個優勢大陸沒有,那就是台灣人口少。人口少,吃一批歐美訂單就飽了,當年台灣還在山寨階段,出口到南美的內褲都是紙做的,被各國稱為垃圾商品made in Taiwan的時候,台灣就錢淹腳目了。因為訂單多,人口少,自然需要開高工資才能聘請到勞工,而且訂單多,生產力不足,所以單價可以不需要那麼便宜,利潤比較高。
到了大陸,吼吼,14億人口,當年全世界的訂單蜂擁過來,勞動力都感覺用不完,同一個商品可以開N個工廠,這樣一來,單價高不起來,利潤不高,而勞動力過剩,所以血汗工廠遍地,勞動力便宜,這樣自然難以富裕。
戰略層面,最可借鑒的就是,不要在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前搞多黨制皿煮,會搞死人的。至於其他,大國崛起和小民幸福,相去遠矣。
戰術層面當然有很多可以互相學習的,那就無法一一細數了。跨國中等收入陷阱並不難,但特權貴族們一直希望財富和權力劃等號。簡單來說,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之所以跨不過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因為掌握權力的人總覺得自己應該擁有大量的財富。其結果就是經濟發展剛剛有起色,政府就會用權力掠奪經濟發展的果實,嚴重打擊了人們發展經濟的動力。
台灣在發展之處,先發展農業,然後再發展工業,遵循了經濟發展規律。中國大陸以及世界上不少發展中國家直接發展工業,農業和工業嚴重不協調,這種急功近利的發展當然會出現嚴重問題。
其次,台灣在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前四十年,堅持注重發展中小企業,限制或者排擠大企業。大企業往往很霸道,也會扼殺經濟發展的活力。台灣在發展時,首先本土的大企業只有一家塑料花企業,其餘全部是中小企業。企業多了,利潤也只能平均分給大眾。不像香港的李嘉誠,壟斷香港經濟,扼殺了許多中小企業的發展。
最後,就是台灣搞經濟的人才很優秀,政府發展經濟會多聽經濟人才的話。人才在那裡都受歡迎,但真正的人才其實是很少的。一些偽人才指導發展經濟會造成災難。台灣在2001年之前,搞經濟的人才實際上都是一流的,那怕亞洲金融危機來臨時台灣也穩如泰山。對比中國大陸,建國前三十年,經濟發展政府指揮,弊病百出;改革開放後卻是摸著石頭過河,很多時候方向目標路線實際上都是模糊的,這樣的發展自然風險很大。
人少,接了最有油水的半導體產業,夠他揮霍一陣子的,不過什麼時候好戲結束,那要看中資半導體什麼時候雄起了
那都是忽悠中國人民的,我們只要牢記一條真理就行,「擼起袖子加油干」管它什麼牛鬼蛇神都能平安無事。
獨立自主的內政外交就是最好的經驗。中國各省如果學台灣自立,按照自己特點發展,至少沿海各省很快就能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要是大陸不輸血,就台灣在美日那裡的貿易逆差來看,小英再干四年台灣就快成世界低保戶了。
占坑之後回家寫:
先說點跑題的:
按林毅夫的說法: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現就是國家經濟發展速度低於發達國家發展速度,意味與發達國家差距不斷拉大。所以,拿台灣來說就是,台灣明顯在發達地區經濟發展中掉隊了,而且差距在不斷拉大。
日本經濟告訴我們什麼叫高等收入陷阱
台灣經濟會告訴我們什麼叫發達地區再入中等收入陷阱。首先,就算台灣跨過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也缺少參考價值,因為一個2300萬人的經濟實體和一個14億人的經濟實體,在宏觀經濟學和社會學研究上,完全是不一樣的。其次,就算台灣跨過了所謂中等收入陷阱,中國也能輕鬆把他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