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從平面→立面→成品思考方式是正確的設計思維嗎?

個人不認為建築設計從平面→立面→成品思考方式是正確的設計思維。這是甲方關心內容的優先順序排列。甲方首先關心平面功能,所以你要先出平面。定好平面,甲方會考慮又省又快又好立面。然後才是成品。

正確的設計思維應該從建構開始,平面立面應該是必須考慮的內容,但不應該是被考慮的最多的內容。


一般是這麼個順序。

體塊(功能分區),平面(功能流線),剖面(垂直交通及空間體量),立面(建築表現)。

柯布西耶說的,建築是住人的機器。首先是滿足功能,在建築上,人的需求永遠是第一位的。


謝邀。在專業細分化的今天,做設計的方法沒有絕對的正統或者正確。

平立剖的關係也不應該是互斥的,而是互補。

在虛擬技術和三維列印方興未艾的今天,互相之間的關係會越來越緊密而統一。

好的設計,應該是「啊,就應該是這樣」。我們做設計的時候自己說所謂的「通了」,即平立剖和最終的形式對設計的要求都符合而且貫通。感覺到彆扭的話,真的就是設計當中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當然要是蓋里老爺子的話咱們另說……


題主的問題是:平面到立面最後立體的設計方法的可取程度和優劣程度。如果說最高等為五星的話,那麼這個方法頂多能有一顆半星。因為這相當於建築學入門剛入門所用的的最初級,最常用的方法。平面易於操作功能分區和使用面積等最基本的東西,如果僅僅限於做這些,那麼跟網上找類似的戶型圖紙有什麼區別呢?做平面,是要利用平面上能夠很好的解決平面能解決的問題的這個優勢,這個方面只是整個設計流程中的一部分,而不應該是主導設計的邏輯思路。如果你覺得平面有許多操作可能性的話,那麼再解脫縱向維度的限制,設計的可能性就大大提升了。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平立體的方法並無不可,但想要做一個好的,有不錯空間體驗的設計,這個方法只會是整套設計的一個支撐點,甚至於輔助點,而不是中心剪力牆。

以上。


建築這個行業其實具有多面性,思考方式取決於設計目的。如果作為一個將建築作為商品的「服務性」設計師,那麼就應該把目光集中於甲方的要求之上,著重解決滿足「甲方需要」的問題。甲方要好看,就要重形態,甲方要好用,就要重功能。然而如果不是想靠這個糊口,又或者是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不將建築作為商品,而是當做藝術的話,自然不是單純地從某一方面出發。都說思維方式沒有對錯之分,只有習慣和適合自己罷了。由平面入手,基本上能滿足物質功能上的使用要求,而且技術上的問題也比較容易解決,但缺點是這樣的思維方式想要做出創造性的東西會比較難,往往是平面尚可,立體卻相對其他思維方式來說不容易做出出彩的。(只是說思考起來比其他方式難做得出彩,當然,大師級別無視)因為這個思維方式的特點就是,比起立體關係來更注重於平面關係。


初級階段是沒什麼問題的,但隨著你和設計的逐漸成熟,就需要考慮的更多了。


大一的時候自詡對於這種從平面到立面再到總體的方式是老司機的做法,於是總想著盒子套盒子圓球接圓球崇拜著卒姆托的空間論;但後來逐漸的發現,以三維空間作為設計主體其實有其很大的局限性。第一就是單純的空間體塊設計很容易脫離人的尺度,往往會為了達到某種體量或者造型而忽視了這個空間的實際的應用性;第二個就是為了迎合體量和體塊造成了很多無用空間以及動線上的混亂;第三就是跟前段時間許多人提到的哈爾濱大劇院,單純的以體塊出發的結果就是平面尺度上各個功能區間之間的遊離。甚至一定程度上來講,過於依賴三維高差的設計,其實是一種偷雞的行為。如何在平面中創造出有趣的空間,在學生時代還是非常鍛煉人的設計與思考能力。同樣的雖然這麼多人黑扎哈,但是扎哈早年紮實的二維設計基礎使得她的許多看似誇張的設計在三維和二維平面上獲得了很大的同一,不管是運輸博物館還是阿聯酋的藝術中心,平面與剖面有很強的聯繫。平面設計能力可以算是走路的階段,一出生直接能跑的神童不是沒有,但是大多數人如果照著來會摔得很慘


從平面入手,從體塊入手,都屬於建築設計最基本的設計方法,都是可以的 不過應該看是什麼項目類型。

住宅 一般都是從平面入手。

小型公建 一般可以從體塊入手 然後考慮功能的時候再修整體塊。

大型公建 如果經驗不足 直接從體塊入手。。。。你可能死得很慘。

不管從哪裡入手 在設計的過程中 其實都是綜合思考的 ,不會因為什麼先入手 而制約其他的方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王大仁離任巴黎世家?
輕鬆製作水面倒影
平面設計師和 geek 對生日禮物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喜好?

TAG:思考 | 設計 | 設計師 | 大學專業 | 建築設計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