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喜歡買超出自己購買力的奢侈品的年輕女性?

原題:

分三種類型看到吧。

  1. 家境好,父母給錢買。覺得天經地義。

  2. 自己正當奮鬥花錢買。奮鬥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虛榮心。

  3. 為了買,所以買。

問題補充

我想問的是:如何看待年輕女性購買價格明顯超出自己收入水平的奢侈品。(這個是我為了迎合看官口味,減少被噴的概率加的。在我看來,28歲,月收入2萬,就一定要買奢侈品么?)

我對奢侈品的定義:名牌包,高檔首飾、服飾等,價格昂貴且用於穿戴及向外人展示的產品。

題主看到一些買奢侈品的年輕女性,以她們的工資水平不適合消費那些奢侈品,例如,在高檔CBD的工作的年輕白領,薪水卑微,節衣縮食也要買一個像樣的包包。

題主問這個問題是希望了解,是怎樣的價值觀影響了年輕女性,她們才會有這種行為?

題主希望通過這個問題使得自己在男生選擇女朋友的問題上獲取一些參考。

-----------------------------------------------------------------------------------------------------------------------------------

(題主添加)

1,看完這個答案排行,我表示我對知乎的主流目標用戶人群非常好奇啊。

2,我哪句話說了我買不起?之所以是想問這個問題,是一次和一個家境甚好的同學聊天的啟發,他很不屑女生買這些。

3,知乎是不是凡是想討論這類不討好女生的問題,你們直接就回答一句:干卿何事?或者來一句,「首先,你得有個妹紙。。」或者,「就像人家會選擇你一樣。。」 這樣的機靈固然搞笑,可是玩多了,不覺得膩?

··································································································································

知識性的補充:(題主添加)

有人說妹紙這是國際接軌?親,你去一下歐洲大陸,看看多少歐洲都市年輕女孩買奢侈品?看看法國巴黎的老佛爺的消費著多少是中國人?

想起來曾經有個歐洲朋友給我說的一句話,20年前,是日本人瘋狂的來歐洲買奢侈品,現在輪到中國人了。回想一下100年前,美國人在英國人面前最喜歡顯擺這些。唐頓莊園里一句話:你的油畫是買來的,我家的是繼承的。

這個價值觀是怎麼形成的?很遺憾沒有答主回答這個。

大概國人大概都還沒有能力思考,為什麼我們最有名的商業街的最黃金的地段給了Prada,Gucci,LV,Hermes。

歐洲文明的精髓我們學了多少先不管,先把他們最貴的商品買來用再說。這大概就是我們一代人都要付的學費吧。


首先,我作為一個不用奢侈品的阿姨回答:「買得起奢侈品的男人壓根不在乎女朋友用的是不是奢侈品」。阿姨不買名牌,但是阿姨養貓,阿姨絕不吝嗇給自己的肥土貓吃貴价的貓食和魚肉,看一流的寵物醫生。誰要跟阿姨磨嘰「我認為土貓吃拌飯就行了你給它吃三文魚這不可取」,阿姨通常回答「我怎麼花錢關你鳥事」。

然後,如果以男人找對象的角度出發,我覺得他應該好好衡量自己的經濟標準,去找個經濟水平和生活方式都差不離的對象,而不是帶著艷羨的眼光去打量一身名牌的白富美,然後酸溜溜地指著她們對我們說「看!那些女人都好虛榮,不是我合適的女友選擇!」

(就好象人家會願意選擇你一樣。)


每個人都有對品質的嚮往,特別是年輕女性。每個人都應該在自己內在看來是最美的,特別是年輕女性。

購買奢侈品的年輕女性,同攢錢買數碼產品的男性,並無本質區別。別說哪個有用哪個沒用之類的話,都有用,都是在滿足人們不同的、有意義的需求。

至於是否超出購買力,這個很有意思,如果不超出購買力,奢侈品對於自己來說就不奢侈了,不過就是個物件了。

其實對於人們而言,消費時滿足的不僅僅是實際的功用,更多的是心理的訴求,這反應在期望與被滿足之間的差值上。

對於奢侈品,更重要的是一種體驗。看到拿奢侈品的女孩子,我基本是不識貨的,但是我知道她們內在的體驗一定是好的,是有品質和有質感的。

唯一的問題是,選擇適合你的奢侈品,襯托你自己,而不是襯托物件本身。


像看待在知乎上利用谷歌和維基百科回答超出自己知識和經驗範疇的問題的年輕男女那樣看待。


就你這樣覺得「買奢侈品就是為了滿足虛榮心的」男人肯定找不到「買奢侈品的女朋友」的,請不用擔心,洗洗睡吧。


忽然想到若干年前,還是本科新生的自己很喜歡一個立體剪裁的牌子,入手蠻多他家的貨。

課間休息,一個我一度以為可以關係不錯的女同學轉頭瞄到手臂處無色凸起隱藏到不行的小logo,表情不屑來句:「呵。。除了錢你還有什麼?」

╮(﹀_﹀)╭

我反應過來之後,轉頭,直直看著她,

緩緩吐出仨字兒:

「 沒 有 了 」

-------啦啦啦我是內心OS分割線--------

「 姐買衣服選的是面料是剪裁是爽,難不成要為了撫平你可憐巴巴的不平衡心態燒光所有衣服跟你齊頭並進血掃美特斯邦威?噢不,還不只是衣服,還有當年風光無比的N95要一併砸了,換個黑白屏手機就好能發簡訊接電話就行,不能敗家不能揮霍要做個勤儉持家樸素人生的可愛女性對吧哈?」

-------啦啦啦分割線over~--------

然後,那姑娘就被我從friend list上除名了,話不投機半句多,沒工夫把我的人生從頭到尾繪聲繪色地解釋到包您滿意。

再然後,如果哪天有人跑過來,一臉誠懇地問我:「你不覺得,你花好幾個月的工資,就為了買這麼個包包,太虛榮了嗎?」

我大概,還是會和從前一樣,淡淡看著對方,微笑,幽幽地念到:「 覺 得 誒 」

只是不曉得,這次精簡的是哪份list


1、第一種類型,她買奢侈品和你買李寧一樣簡單。

這只是她家庭消費能力的自然體現,不需要涉及到題主的價值觀問題。

您出去吃一餐KFC快餐覺得是時間緊才將就吃吃垃圾食品,說不定窮山溝里來的覺得尼瑪城裡人怎麼這麼奢侈吃這麼貴的東西這神馬心態啊?!

2、奮鬥,自己花錢買。

您覺得怎樣算合理的價值觀呢?合理合法賺來的錢難道不是自己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么?

我虛榮,而且還有能力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不是很好么?

我沒有因為貪慕虛榮而殺人越貨,奮鬥努力拚搏。

雖說愛馬仕和地攤手袋塑料袋都可以裝東西,但是我仔細比較覺得有些產品就是更加精緻一些,用了我開心,於是我就用了這種精緻一些的產品。

您可以覺得我們都是被奢侈品宣傳造勢迷惑的傻瓜,我們只熱愛表象,不從事物的本質角度入手。

但是說實話,要真消滅這些差異化訴求,人類社會不知道要瞬時蒸發多少產業價值。

~鑽戒算什麼呢,不就是碳塊么,產量那麼大,但是被各種廣告和虛假分級吹那麼高~

~潮流算什麼呢,衣可蔽體保暖就行。變化潮流只是空虛的人類為了滿足視覺差異需求罷了~

~美食算什麼呢,說到底不就是澱粉蛋白質還有維生素,人類就應該都喝食物漿~

誒不說了,覺得沒有精緻的生活真沒盼頭。

3、最後說說我對您的理解。

你看不上天然有錢花的,又看不上自己掙錢花的。看不起的理由就是因為您覺得喜歡奢侈品就是貪慕虛榮。

不好意思,購買的人只是覺得那是相對精緻的產品,沒有覺得有多麼奢侈和有多少虛榮心滿足屬性。

真正的奢侈從不參與大眾流行,想必您也是見不到的。

-----------------------補充後的評價-------------------------------

題主苦心孤詣就是要誘著大家談價值觀。好吧,人家姑娘就是這愛好這價值觀,您和人家不一樣罷了~還有什麼可分析的呢~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您看不慣就別攙合。


曾經聽過一句話,做人總會有自己的那麼一點追求,否則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那些年輕女孩為什麼會買自己超出自己購買力的奢侈品,也許就是因為這份追求,致於男人為什麼不能理解,這也許和不能理解男人為什麼花2000塊錢買一塊CPU或者是幾十塊錢買一盒煙是一樣的心情。

為什麼年輕時買?這肯定是要年輕時做的事啊,現在做了是在彰顯自己的魅力,等40歲、50歲了再做超出自己購買力的事...也許會被人說不會持家吧。


為什麼自己掙錢買奢侈品就一定是虛榮呢?

我覺得父母不應該給孩子買奢侈品,想要?自己去賺啊。能掙會花沒什麼不好的。

跟你講講我的心路歷程。剛工作那會兒,我也特別愛買名牌,但是我不覺得我在買奢侈品,因為沒有買Chanel或者BV之類的,驢牌,B牌,兩個F牌,G牌,MJ牌,諸如此類,再往下就是Kate spade, Michael Kors, TB之流,只能算耗材,不過算起來,每年在鞋,寶,衣服和首飾上還是花挺多錢的。主要是看到了喜歡的不買就特別難受,買回家了就開心好幾天。

後來,不知道哪一天,突然對買名牌的東西提不起興趣了,好像突然就返璞歸真了。看到特別特別打動我的才會買,這頻率目前大概是每年0-1個好包包的水平;相反,我現在更願意在健身、美容、健康飲食方面多投資。同時,我覺得國內電商上的一些自主品牌做得有模有樣,很不錯,所以這兩年常買的是100-200塊錢左右的包包。但是有兩個問題:第一,款式抄襲太多,抄襲名牌的樣子配上自己的logo,這樣的東西我拎不出去;第二,質量的確一般般,皮質和金屬件都容易壞,也就一到兩季的壽命,壞了都懶得修。

至於題主要找女友考察三觀,竊以為:

--父母給錢買奢侈品的妹子,重點考察她父母提供財務支持的可持續性。否則某天她父母不幹了,你能養得起她?

--自己掙錢買奢侈品的妹子,你得看她是為了logo而買奢侈品,還是為了品味買奢侈品。前者是虛榮(注意,這是個中性詞,沒有褒貶),後者是水平,看你接受度在哪裡了。但是無論如何,妹子花自己的錢在自己身上,都輪不到你說三道四,憑什麼呀?工作,奮鬥,說到底不就是圖更好,更高興的生活么,男人是這樣,女人也是這樣

***********

感謝各位知友指出我之前對題主的描述理解不準確的地方,已經修改,多謝

但是我不會改「中性詞」虛榮,我同意通常語境下虛榮是貶義詞,比如題主的解釋,比如我在第一段引用的題主的解釋,但是在我的最後一段我沒有褒貶,因為我覺得人都是有點虛榮的,這是一件自然而科學的事情。


這是一個釜底抽薪的回答,這個回答估計會很不討喜:

買奢侈品無非兩個原因:1.用奢侈品牌表達「我有錢」的虛榮心;2.不懂得分辨品質水準,完全依靠價位(品牌)來選擇的心態;都不可取

用了奢侈品,覺得自己用了昂貴而」高級「的商品,期待周邊人可能會用艷羨的態度看待你,這是虛榮心。(實際上,高看你一眼的並不是真正有欣賞能力的人。)

奢侈品的最大消費國是中國、日本和阿拉伯國家,這是消費觀念的不成熟造成的因為歐美有能力的人一般會購買」高端「商品而非奢侈品。

如果想用穿戴奢侈品來忽悠某些人,達到某種目的,這又是另外一碼事情了。譬如說覺得奢侈品可以向小土豪們表達」我消費也是很高的「,以便從中甄選品味相同、經濟能力到位的朋友。

追求品質(意味著得到舒適、壽命、美觀甚至品味),遠比」我有錢「的符號化消費更有意義。

--------------------------------------------------------------------------------------

高端商品的品質和內涵文化遠高於奢侈品,價格卻遠遠低於奢侈品。高端商品的」品牌溢價「非常低,比普通商品貴是貴在用料、工藝及其小規模帶來的相對稍高的營運成本上了。

補充奢侈品和高端用品(或稱頂極品)的區別:服飾品牌目前最成功的商業模式,是以中檔品質配合顯赫的身世,賣出超高價,走時尚路線,商標顯眼,迎合不成熟的「高端產品」愛好者,叫做「奢侈品」。如非常知名的歐洲名牌如LV等,全然不顧當年的成功是來自於手工製作,而今天販賣的是機器生產。最不成功的模式是歐洲的成熟的、以品質為導向的頂級品,他們至今堅持以手工和量身定做為主,提供了最好的質量,款式趨向經典保守而不是商家導演的所謂流行時尚,適合成熟實力人士的,其中多數品牌不為普通人所知。譬如說薩維爾街的西裝老牌定製店。

消費觀念的成熟,需要培養,一般來自於兩個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國真正發展起來也就這十幾年的事情,國人成熟這一代絕大多數都算是從苦孩子出身,因此自己不具備也不能帶給年輕一代具備良好消費觀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這是事實。

因此良好的、成熟的消費觀念,需要自己的長期學習和積累。雖然挺難,但有心者事竟成——人活在世上,無非是貢獻和消費,作為兩個功用之一的消費,應該學會和學好學好是會有回報的,幾百數千能買到好東西,相信這一點。

我比較欣賞 女士正裝應如何選購? 這樣的提問者,有很好的學習心態。


首先,不太清楚題主奢侈品的標準是什麼?所以對於第一者,也許你覺得奢侈不過是人家正常的生活狀態。我認識為了省錢只吃蘋果和梨的妹子,我喜歡買熱帶水果還有其他相對貴點的,像是櫻桃。這妹子一直覺得我生活挺奢侈。但是實際上很普通吧,不久吃個水果么?我還認識非有機,非具體品種不吃的妹子,人家覺得非有機的都不健康,我也覺著她土豪挑剔。這本來就沒什麼,人家爸媽給的生活費夠多而已。

第二個,她就喜歡嘛。攢錢買奢侈品只是人的一方面,不代表她品行不端正,也不代表她沒文化教養,只是她的滿足感建立在了購買奢侈品上而已啊。另外,多數人奮鬥的目標都是物慾吧?然後還有一部分自我價值的實現。或者題主你奮鬥不是為了這兩者?為了家天下算是自我價值實現吧~ 這妹子把這兩者和奢侈品等同起來了罷了。價值觀不同而已。

兩個人合不合得來呢,是取決於三觀協調度的。

在題主無法或者不願意達成妹子的生活標準的前提下。

如果你選擇第一類妹子,需要確認妹子對降低生活水平沒有意見。有些妹子能用刀叉吃無花果,也能去街邊攤吃烤串。那麼她跟你合得來與否跟她買不買奢侈品,有任何關係么?《當然,男人對女朋友經濟條件落差帶來的心理壓力,你是否能很好的調試?如果妹子不是那種能為你降低生活方式的類型,那麼你只能努力追上她的腳步了,不然很難長久,生活方式不同帶來的瑣碎爭吵,感情長久幾率很低。

第二類,你們價值觀如果不同的話,妹子做什麼你肯恩都看不順眼,她覺得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你覺得是虛妄。那你非要跟她在一起圖森破啊。

其實,我最想說的是。你既然認為一個妹子的價值觀都跟你不協調了,何必勉強呢,或者那個妹子特別漂亮?


這是種擇偶需求。

常見的一個解釋是這麼說的:「年輕女孩都應該有幾件奢侈品,應為只有用過好的東西,才會明白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然後就會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也才能找到更好的人。」

這句話很美妙,充滿了溫暖怡人的情懷,贏得無數姑娘頻頻點贊。但如果你將其剖開仔細分析的話,你會發現,無論是購買奢侈品也好,讓自己變得更好也好,所有一切理由的背後,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找到一個更好的配偶。

Thorstein Veblen在《有閑階級論》中提過:女性奢侈消費是一種「代理消費」。這句話道出了本質——年輕女性購買奢侈品是替丈夫掙面子,而且這種行為還可以提前,從尚不知未來丈夫在哪裡的時候就開始,即從未婚時期就努力把自己塑造成那種男人娶了會倍有面子的女人。

所以,女人以高出數十倍的價格,購買實用功效相差無幾的衣服首飾、化妝品、手袋,這就跟孔雀不厭其煩地炫耀它的尾羽,雄獅用怒吼與爪牙追逐母獅般,沒有什麼差別。這些行為的動機都是為了強化自己在擇偶市場上的優勢,並且有效地找到自己所想要的那個人。

因為奢侈品是界定社會階層的工具,而對待奢侈品的態度,決定了女性的擇偶觀念,以及擇偶標準。

你穿什麼衣服,用什麼香水,拎什麼包包,都在劃定你的階層。而階層意識一旦形成,就很難更改,並且影響到你的方方面面。一個坐慣Mercedes-Benz後排的女孩,是不會習慣四面漏風的摩托車后座;讓一個踩著Ferragamo細高跟的白領女性,陪著你步行穿過大街小巷,也是不體貼的一回事;更別說讓姑娘們在沾滿油漬的路邊攤開懷大嚼,你甚至找不到一處乾淨的檯子,放置她們的Louis Vuitton。

女性一旦擁有奢侈品後,她的生活圈與社交場所就會發生變化。她的妝容、她的服飾以及她的品味都必須在適當的地方展現,這就決定了她們出入的場合就不能那麼隨便了。那些帶有悠久歷史故事的Logo、凝聚巧匠心血的工藝、高級皮質與珠寶,只適合擁有璀璨水晶燈、亮可鑒人的大理石地板之類的環境。而在這些環境里接觸到優秀男性(默認為經濟能力更好的男性)的幾率,遠比其他地方高得多。

而當年輕女性喜歡上奢侈品所帶來的快樂後,她在選擇伴侶時,必然會優先挑選適合她的消費觀以及生活態度的人。如果她潛在的追求者,不能提供相應的經濟能力,或者對此觀念不贊同的話,他們要麼會望而卻步,要麼也會儘快打消追求的念頭。這無形間就形成了一種有效的篩選,那些不符合要求的男性將被自動排除,節省女性花在擇偶上的時間與精力,使她有更大幾率遇到優秀男性。

即便是她並未擁有輕鬆購買奢侈品手段的條件,但這種求偶需求也可以促使她更為上進。只有極少數人可以不依賴外部激勵而持續追求自己的目標,對於大多數人,努力工作需要一種價值氛圍和外部激勵。因為她只有勤奮工作,努力提升自己,才能夠擁有更多的奢侈品,也才有更大的機會挑選自己想要的優秀男性。

這雖然比較現實,但實際上卻很有效。


1. 人家父母愛怎麼給子女花錢,關你什麼事了;

2. 人家自己掙的錢愛怎麼花怎麼花,又關你什麼事了;

3. 人家喜歡的東西買下了,這不很正常么?

「奢侈品」的概念在多少人心裡就等於「要不吃不喝幾個月才能買回家拿去人模人樣去炫耀的東西」?拜託!不要再含著眼淚望著自己乾癟的荷包恨人有笑人無了好么?「奢侈品」這兩年在國內的發展,除了個別實在缺心眼到我實在不好意思點名的品牌還在打著「我貴故我在」的旗號掠奪市場,大部分品牌都非常在意branding這件事了,購買「奢侈品」不圖你個logo,也許我喜歡你家設計總監的個性,也許你講的那些品牌故事還真正中下懷,又也許你的設計真的很討喜,或者你這一季的選材太合我心意...... 最後,市面上模仿你們的三腳貓太多,我正大光明賺錢了幹嘛給自己抹黑?

再說了如果題主想指的是包的話,那大家還是散了洗洗睡吧,「窮玩車富玩表」,啥時候有包什麼事了,不如我們討論討論如何看待喜歡購買江詩丹頓的年輕女性?啊,還是不了,我喜歡寶璣,在沒有實力買那不勒斯皇后前,我先買一塊卡地亞的Tank我也很高興了,反正J12我也看厭了。


其實排名前兩的答案都很贊把我想說的都說的差不多了,不過剛發現題主改題目了我又忍不住手賤了。

首先,我作為一個有購買力喜歡買奢侈品的年輕姐姐回答「如果你想要通過這個問題使自己在選擇女朋友上有些參考的話,那姐姐的答案就是:三觀不合的人還是彼此都勿理勿視勿聽比較好,省的大家都糾結都擰巴都痛苦。」

分三種類型看到吧。

  1. 家境好,父母給錢買。覺得天經地義。

  2. 自己正當奮鬥花錢買。奮鬥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虛榮心。

  3. 為了買,所以買

1、我家境尚可。父母不是富豪,但他們的收入每個月買個萬把塊的包包還是毫無壓力的。我還在念大學的時候,有一次讓我爸給我買個LV,那時候差不多就1W2左右的樣子吧,被我爸無情的拒絕了,理由是「你小小年紀要用這麼貴的包幹嗎?你每天背著它擠公交擠地鐵去上學,別人要麼覺得這包是假的,要麼覺得你是做小姐的」。這是我唯一一次要求我父母給我買奢侈品可惜我父母沒覺得天經地義。

父母都是苦出生,即使現在日子寬裕了,依然是非常節儉,非常刻苦的人,從小對我的教育亦是如此,總是閑我花錢大手大腳,天天跟我碎碎念什麼「晴天的時候要做好雨天的安排,不要賺多少花多少,一定要存錢」(雖然常常覺得很煩但是還挺感謝他們讓我養成儲蓄的習慣,因為適當的儲蓄真的會覺得人生輕鬆很多,比如什麼時候想辭職就辭職,經濟上完全無壓力,並且出於存錢的需求有時候就會放棄一些處於「想要」但又「用處不大」的奢侈品)所以靠父母給我買這些東西就指望不上了,我唯一一件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奢侈品,就是一條項鏈,那是我的生日禮物。

2、那我就只能自己正當奮鬥花錢買了。我不明白題主所謂的虛榮心到底是什麼,如果題主覺得為了這些LOGO就是虛榮的女人的話,題主你好我就是。我大學畢業的第一個目標呢就是在30歲之前成為可以隨心所欲的買LV女人。我剛工作那會賺的極少只能用用COACH之流,在我工作5年後我就實現了這個目標。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或許有些人天生就喜歡工作所以工作,遺憾的是我不是,每天把我叫醒的不是夢想而是世界上還有太多我想要卻買不起的東西,所以我要出門上班,完了還要去培訓考證,可能還需要去讀個在職教育提升一下學歷,我要是只是想要吃飽穿暖,那我天天躺家裡睡覺看書靠收租也能過一輩子。我都這麼努力這麼辛苦了還要被人罵虛榮?憑什麼啊?

3、為了買所以買又有什麼不對的?好東西難道不是人人都想要的?人的慾望一旦得到滿足就會開心這是基本的常識和人性吧?這也有錯?我不懂什麼做工質地剪裁,我只知道這麼貴它還能賣這麼多年就說明買它的人都認可他的價值,這麼多人幫我我去確認過品質了我還需要費什麼勁兒啊?只需要挑自己喜歡的款式買就行了~沒錯,我之所以買它就是因為它是LV、BV。

4、什麼叫「如何看待喜歡買超出自己購買力的奢侈品的年輕女性」?你多大了?你如何看待別人自己還需要別人教你嗎?你要是看不慣別人不看就行了,你還非得看,看了還非得指手畫腳,這又是何苦呢?

我媽在我到了擇偶的年紀常常跟我說,你是吃飯長大的,那你將來就算不嫁個吃燕窩的,也不能嫁個喝粥的。我以前常笑我媽自己還不是嫁了個喝粥的,現在世面(題主這種人)見多了,就開始明白我媽了。因為有些人呢,他自己窮,他就會覺得老婆孩子理所當然跟著他喝粥,而不會想要努力一下讓老婆孩子吃上燕窩。如果他老婆眼紅別人吃燕窩呢,他就會罵他老婆虛榮,「粥不是一樣能填飽肚子嗎?為什麼要吃燕窩!你這種價值觀是不可取的!」。甚至可能他老婆自己賺錢給自己買燕窩都不行,「你有這錢給我和孩子吃飯多好!你幹嘛要吃燕窩!你這個虛榮的女人!」


樓上多數都在討論價值觀,那我來說點實際的:如果題主說的奢侈品指的是驢牌一類品牌產品,那我只能說——萬幸…如果年輕女性都去玩精品咖啡、高級定製、原文原版書、進口牛奶及水果、紅酒芝士雪茄茶葉鑒賞…這錢燒的…這逼格壓制的…高品質的消耗品才是真奢侈,像驢牌包包pp手錶這些個還能倒二手的物件,真沒什麼值得糾結的…

=======

來統一回應一下:

1.關於「原文原版書、進口牛奶及水果、芝士這些都花不了多少錢」

FB:

(1)消耗品燒的錢是一個長期積累的結果,天天燒才是精髓所在,二是書和食品,還要看品級的,奢品大牌的量產品還不至於有如此威力…

(2)原文書對於一下家境較好的家庭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原版」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尤其是一些年代比較久遠的就不知如何是好了……

(3)至於水果和牛奶,那也是要看你吃什麼怎麼吃的,就比如說,作為廣西人,我夏天吃新鮮荔枝是以一大桶或者一棵樹為單位的,你在北京上海你試試……

(4)芝士這個東西我不了解,我就以精品咖啡為例,現在有一種比較風生水起的豆子叫瑰夏(又藝妓),手沖一杯需要的豆子大概就要0.1K,但是一般來說,大家都會好幾個產地的輪著衝來試……雖然我不了解芝士,但是我相信進了圈子以後應該也是這種節奏的……


看了一下問題日誌,發現有題主添加又刪除的「知識性的補充」,確實欠噴。舉例如下:

「親,你去一下歐洲大陸,看看多少歐洲都市年輕女孩買奢侈品?看看法國巴黎的老佛爺的消費著多少是中國人?」

——口氣很大,好像自己真認識多少歐洲年輕女孩一樣。

「想起來曾經有個歐洲朋友給我說的一句話,20年前,是日本人瘋狂的來歐洲買奢侈品,現在輪到中國人了。回想一下100年前,美國人在英國人面前最喜歡顯擺這些。唐頓莊園里一句話:你的油畫是買來的,我家的是繼承的。」

——一副有個歐洲朋友就足以說服人的嘴臉。這些口水話都是陳詞濫調,在本國買不到、買得貴,當然去歐洲買,現在日本人在東京就能買了,而不是不買。大學生都上過小學,你就嘲笑小學生?題主家裡有啥是繼承來的?

「這個價值觀是怎麼形成的?很遺憾沒有答主回答這個。

大概國人大概都還沒有能力思考,為什麼我們最有名的商業街的最黃金的地段給了Prada,Gucci,LV,Hermes。」

——有錢有見識自然追求好東西,價值觀就是這麼來的,有錢就省下來,花一塊就肝疼,不是價值觀,是病。

請摺疊。


你知道國內有多少膚淺的人看人的時候把包當臉看嗎?


既然買的起了,就不是超出自己購買力了啊。

樓主是不是該問:如何看待想要買超出自己購買力的奢侈品的年輕女性?

如果是這樣的話,是機會啊!援助交際的春天不遠了啊!

當然,作為一界窮屌,我會認為她們客觀上在促進消費,推動經濟發展。 因為只要最後買了,無論是自己省吃儉用攢錢買,提高自身能力賺錢買,找人買。。。 只要最後買了,就是促進消費了。這是好事兒。

人活一世,草木一春。人活著除非不墮輪迴,總是有慾望的。慾望是個好東西,有慾望才有想法,才有行動,有付出有收穫。凡是能把慾望變成現實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 我尊重她們的決心,行動力。 不一定佩服她們的手段。

以上


看花錢比例問題,如果我每年有一千萬,我每年花十萬買奢侈品那就不叫奢侈品了,正常購物而已.比例只有1%

這個比例問題反應了你對物品價值的理解.如果你每年有10萬塊收入,每年花20%的收入買奢侈品,那就說明你比較看重奢侈品對你的價值.

而對於我自己而言,我比較喜歡前者,如果有一天我能掙到一千萬一年我就花1%買高品質的衣服和包包,但是現在我沒有,所以我也沒那麼大的興趣因為對價值的理解不同.可以把錢花在旅行度假學習充電等方面.衣服追求評價時尚,自己隨意搭配,厭倦了就捐給charity.

有些人之所以拿出收入的相當一部分比例買奢侈品,是因為得到以後有很大滿足感,我們不必說她們虛榮或者物質,就是滿足感而已.不同人的滿足感獲得來源都不同,這個不能帶有偏見的去看.

但是有一點前提,我尊重花自己的錢買奢侈品的女性,不管你花自己收入多大比例,這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或者你有一個年收入超過某個數字的男朋友或者老公,他買奢侈品給你輕而易舉. 如果自己老公或者男友沒有那麼高的收入,要求他們花超過10%-20%的收入給自己買奢侈品就沒有必要了.

當然如果父母願意支持,也沒什麼可說的,很多父母自己就喜歡奢侈品,讓子女跟自己一個level的消費也無可厚非. 當然我也尊重那種父母自己本身條件不錯,但是鼓勵自己的孩子自食其力追求自己想要的,這也是我想成為的父母的類型.


二十幾年了,我活到現在也沒有穿過所謂的「名牌」;更準確一點,應該說我從未為了穿上「名牌」而花費自己哪怕一分錢。

中國有一種奇特的現象,叫做「富二代」。

一種莫名其妙的人群,往往同時覺得自己最富有也最貧窮。富二代里的公子,喜歡把錢花在吃喝玩樂,買表買車上,而小姐們,總是對漂亮的時裝虎視眈眈。她們十幾歲到二十齣頭不等,喜歡出入奢侈名牌聚集的商業中心,喜歡追捧每一個名牌的最新系列。在她們眼裡,那些來自於法國、義大利以及英國的耳熟能詳牌子,值得她們把大把的鈔票花費出去。甚至她們會為了買一件最新款的CHANEL託人從海外搶購,甚至是飛到香港或者國外去購買。

「這種姑娘,我不覺得她們可以被稱作「女人」,她們就是腦殘小婊砸。她們就是被人們慣出臭毛病來了,仗著自己年輕就覺得了不起了,「啊,年輕就是牛逼,我年輕又貌美,你一定是想約吧?」---這樣的小婊砸比比皆是,都寫在她們臉上了。她們對於超過25歲的女人,一律侮辱性地以「老太太」稱之。但她們居然還混得下去,就是因為男人們覺得這種女人是「freshmeat」,在肉慾的慫恿下,碧池也能被捧上天。」這是翻譯山本耀司的一段話,用來形容這些「富二代小姐」們再合適不過了。

當然,除了小姐們,公子們對於武裝門面衣著光鮮也是有著趨之若鶩的興趣。我曾接觸過無數的「富二代」,雖然有知識有文化有骨氣的不少,但很可憐大多數都是屬於那種傾談話里吐不出半本書,說至享樂滿嘴跑火車的類型,但凡談到多用功讀過兩年書稍有抱負的,就一副「明明就可以靠父母安排的道路過上好生活,可非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證明自我實力」的傲然樣子。

這樣的人,總是穿著紀梵希的大衣,挎著香奈兒的包包,戴著愛馬仕的絲巾,腳上瞪著一雙閃閃發光的亞歷山大.麥昆的鞋子來見我。

看到我一身素白的襯衫坐在他們面前,馬上氣場就遍地開鋪,目光閃閃要把我的氣勢壓下去的樣子。當我問到他們你們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左思右想,也總離不開「我有錢!」這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是的,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只要有錢,在這個圈子裡就能受到仰慕和尊敬。不管你的父輩是做餐飲的、做地產的、做傳媒的;只要誰家的鈔票多,誰的孩子就能爬到社交圈的頂端。

怎麼才能鎮住這些趾高氣揚的人呢?

找一個比他們有錢的便是了,他們炫耀的資本無非就是「有錢!任性!」,每當遇到一個更有錢的,他們往往都只能低聲下氣,惟命是從。

所以,為了顯示自己有錢,他們總是需要拚命的用那些價格不菲、名揚天下的「奢侈品」來武裝自己的外表,至少讓自己看上去,不會輸在陣勢上。介於人最膚淺,也最有影響力的感官是來自視覺,所以人也總是在打量來者的外表,用一件衣裳一面妝容來暗自定位來者的經濟收入、社會地位甚至是涵養審美。

每個人都想和富有的人打交道,然後自己也成為富有的人。

這樣略帶畸形與病態的「有錢即尊貴」的價值觀從富人的圈子裡,慢慢成為了中國大眾普及化的東西。

於是,很多的年輕人,開始學會「讓自己看起來像個富二代」。

他們會省吃儉用,寧願買一件可以讓人風光滿面的名牌,也不願意買一本只能擺在家裡翻看的昂貴畫冊。他們往往會在外面舉著紅酒與「成功人士」們稱兄道弟,但是下班後卻摟著正版的LV包擠地鐵,回到二十平米的出租房,吃著泡麵。打開浴室,看到的是髒亂不堪的擺設粘合著水垢,用的浴品是分享裝的舒膚佳。但是只要出了門,套上了名牌,就好像他們就能得到社會應有的愛戴和尊重,即使私底的生活再苦,他們也願意為了出門一刻的驕傲而放下門裡對於好生活的期盼。

有些人說「你們這些人追求物質無功而返,轉而去追求精神,然後回過頭來嘲笑那些在物質上取得成功的人。」可能我比較土,這句話我也沒辦法給出一個最好的定義,但是我覺得,說出這句話的人,一定連在物質上,也不太富裕,頂多只是有點小錢罷了。我從來沒有資本把自己當做富二代,所以小時也不曾在富二代的圈子裡長大。

我穿的所謂第一件名牌,是小時候父親買來的一套Ralph Lauren。當時哪裡知道是什麼牌子,只知道尺寸大了不合身,扔在一旁不再理會,每天依舊穿著優衣庫傻樂。等到後來猛然想起回去翻出來,才發現原來這麼小我就有過這種所謂的「名牌」。父親常跑國外,想不出買什麼禮物的時候,總是帶回來幾件衣服,但是我常年胖瘦無常,體重飆得比過山車還猛,於是買回來的衣服即使再貴,我也無福消受。只有那種我自己去店裡買了的或者「一周內到貨」的網購款,才是我的童年良友。

後來,我就進入了虛榮浮躁的「時裝圈」。剛剛接觸的時候 ,雖然每個月都領著微薄的生活費,買上一件名牌也能讓我心疼半個月。可看著光鮮亮麗的模特天天充斥著我的眼球,我也曾一時分了神。也曾想過翻著花樣穿名牌,但是每次一摸那些衣服,總是很操蛋地在心裡默默地先計算一遍成本,什麼「品牌文化」、「工藝細節」、「面料質感」統統拋到腦後。想到成本不到1000的衣服叫價上萬,我就總是頭也不回地撒手而去;說到底了,還是因為窮。

再後來我經歷了人生原本應該經歷和意外經歷的許多事;我遇見了一位人生導師,陪她每天坐在茶室里,看著來來去去千萬種面孔,聽著許多所謂的「成功人士」訴說他們用金錢無法填補和創造的缺陷,看他們穿著一身的人民幣,也換不來解決內心問題的一點頭緒。慢慢地,幾年下來,我的心先比我的錢包開竅了。

到了今天,我花上數十分鐘寫出的一篇文章,就能夠換來相當於與一雙品質上乘的Salvatore Ferragamo皮鞋的價碼,但是我也總覺得,即使短短一天的酬勞,也不值得我去為一件奢侈品買單。

在我的衣櫃里,總是相間地掛著工藝精細,價值上萬的高級定製,和價格實惠,樸實易穿的淘寶貨,細數過去,我沒有一件名牌。它們靜靜地挨著,呆在同一個衣櫃里,毫無衝突。在挑衣服的時候,我也不曾因為場合大小,而故意去拋棄那些低價而來的衣服,我常常用一件昂貴的絲綢高定外套,去搭配一件二十來元的闊腿長褲;甚至於工藝精湛的白襯衫接連一條隨意粗糙的黑褲子,成了我走遍天下的固定裝扮。有人到這裡說:「你看看,你都穿了高定了,當然不稀罕名牌啦!」那麼你錯了,我選擇高定,僅僅是因為我喜歡它的質感、它的舒適、它與我身體不可替代的貼合與交流。如果在網上花三位數能夠選擇到同樣品質的商品,那麼我會毫不猶豫地拋棄這個昂貴的可替代品。而名牌,它所附帶的品牌附加值,實在太多。我總是為它們看不見的文化、看不見的人工費、稅費、店租去買單,同樣的價錢,我總是能夠在固定的高級定製館裡,做出更合適我的東西。無關乎錢多錢少,只關乎舒適大小,當然如果能夠在雖然品質稍差但是價格相當低廉的情況下,我也很樂意去委屈一下自己身體,去適應更粗糙的質地。

我不會選擇名牌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名牌對於我來,失去了「名牌」的作用。

因為工作性質的要求,我往往是「被邀請」的一方。即使是出席相當重要的場合,我也不會特意去挑更昂貴和隆重的服裝,我總是選擇最簡單明了的衣服,當然,前提是我能夠把簡單實惠的毛衫和外套穿得時髦、乾淨、大氣(這跟審美有關)。

而這些,也只是為了尊重邀請人的一番好意,可若是反過來說,我如果只穿了邋遢的居家背心和運動鞋到場,也絕對不會讓別人覺得我「低人一等」。

是的,在你足夠有能力的情況下,至少有能力到別人不會因為你穿著樸素就忽視了你的影響力和氣質的時候,那些為了顯示「身份尊貴」的名牌,好像也沒這麼重要了。

回想一下了,你們買名牌,不也就是為了讓別人對你眼前一亮或者對你印象深刻么?說明你自己的價值,還比不過一件名牌襯衫呢;若是你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需要靠名牌烘托氣場的時候,誰又會因為你一襲素衣而敢對你有半分不敬呢?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你能力不足,太心虛。

我不會買名牌的第三個原因是,是我覺得有比「長臉」更重要的東西。

假設我在一個月里剩下的錢只夠買一套紀梵希的時裝;而同樣的價錢能足夠我支付往返日本旅遊的來回機票和酒店費用,那麼我會選擇哪一個呢?

想必你們也是知道我的選擇的。

沒有什麼比學習和開闊眼界更重要的東西了。

前些時候很流行說「你要是有買一輛名車的錢,如果你拿去環遊世界,可能等你回來,整個世界觀都改變了。」有些人覺得這個理論很可笑,但是我覺得很有道理。你之所以太注重眼前的某樣東西,僅僅就是因為你的世界觀太窄,眼力界太淺罷了。去見識和認識更多的東西,把你所得到的酬勞多去看看世界、體會人生美好,甚至多買兩本書,也要比你穿上名牌那一刻換來的自信,要永恆得多。世界上絕對有你沒去過的地方,你一輩子也不可能掙夠那些令你開闊眼界的錢。

當你內心足夠豐富、眼界足夠寬廣的時候,回頭看看你一時的虛榮心,你會覺得幼稚而令人發笑。如果這些都不足以說服你們的虛榮心,那麼再想想,把你買名牌的錢花去旅遊再拍幾張照片發到朋友圈去「展示生活」,那也比你拎著一個CHANEL 2.5天天在同事面前晃更能挑動人心;

畢竟旅行,去過就是去過了,名牌?呵,誰知道是不是真的。

作為一個徘徊在時尚與服裝邊緣很久的人,作為一個站在富有和貧窮中間的人,我只能從自己的思維告訴你們這些。

我當然不會去阻撓你買一件名牌,畢竟人生需要很多種體驗;但是我只希望,你買它是因為你喜歡它、仰慕它、愛它的獨一無二、不可取代;而不是為了你可憐而低價的虛榮與自尊去討好旁觀者。

我是一個淺薄的人,我希望在你買第一件名牌之前,看看這一篇文章,為你無盡的剁手之旅掃清疑慮;也希望你內心豐富的日後回首看看,還能點頭報以些許肯定。我可能永遠也無法教你裝成一個富二代,但是也好讓你找回一些自尊和自信,從一件衣服里好好讀讀內心所需。

文: YangFanJame


我想買一件東西,於是去逛街,發現了一件符合我要求、好看又耐用的。剛好它是個大牌貨,賣得比較貴。稍微超出了我的負擔範圍。買了它可能這個月存不下錢了,也可能得稍微吃得差一點了。於是我面臨兩個選擇。

1、算了,不買了,也沒那麼重要,買個便宜一點的替代品也行。

2、真的好喜歡,別處沒有這樣的款式/質量。那就買了唄。

所有把這點事兒上綱上線、加以批判性分析的人,內心都是窮屌絲。


推薦閱讀:

看完《王牌特工》後我就想以後去倫敦薩維爾街定一套西裝,請問我被外國電影洗腦了嗎?
奢侈品管理專業是怎麼回事?
如何把唐卡藝術做成一個品牌?
想買個小眾品牌的奢侈包,希望大家可以推薦幾個品牌?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買奢侈品秀優越?中國人尤其嚴重嗎?

TAG:奢侈品 | 調查類問題 | 兩性關係 | 女性 | 如何看待評價X |